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天涯社区已无法打开:网友掀悼念潮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23-04-25   
来源于 转帖 分类

天涯社区已无法打开:网友掀悼念潮

来源:快科技
2023-04-26

快科技4月26日消息,网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和App已无法打开。此前天涯社区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在发现天涯社区无法正常打开后,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悼念潮”:天涯关了,咫尺天涯,永不再见。


天涯社区创立于1999年,隶属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全球华人网络社区平台。

天眼查显示,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邢明,注册资本9300万人民币,由邢明、海南达维互联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君联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

天涯社区注册用户超过1.3亿,月覆盖用户超过2.5亿,拥有大量高忠诚度、高质量用户群所产生的超强人气和互动原创内容。

形成了独具天涯特色的网民文化,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受到国内网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推崇,同时也是《鬼吹灯》《明朝那些事》等知名小说的诞生地。

https://news.mydrivers.com/1/906/906382.ht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23-04-25   
天涯社区创立于1999年,以“全球华人网上家园”为愿景,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社交平台。

天涯社区注册用户超过1.3亿,月覆盖用户超过2.5亿,拥有大量高忠诚度、高质量用户群所产生的超强人气和互动原创内容,形成了独具天涯特色的网民文化,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受到国内网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推崇。

天涯社区公布了《股权公开转让说明书》和《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宣布将在新三板挂牌。发行9000万股,票面价格每股1元。照此计算,天涯估值大约在10亿人民币左右。

2019年4月17日,停牌两年之久的天涯社区重新三板摘牌。

2023年4月1日,天涯社区发布公告称,天涯社区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来源: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6%B6%AF%E7%A4%BE%E5%8C%BA/175677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23-04-27   
这个“古早论坛”关闭了,我笑不出来
来源:新周刊
作者:曹吉利
2023-04-27 07:46 浙江



最近,有网友发现知名论坛天涯社区的网页版及APP已经无法打开,月初时,天涯社区曾发布公告称,天涯社区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成立于1999年的天涯社区,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涌现过当年明月、天下霸唱、芙蓉姐姐等网络名人。

即便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传统论坛逐年式微的那些年,它的内容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改编自天涯知名情感帖,2021年清明档爆款电影《我的姐姐》的原型也被认为与天涯一篇热帖有关。

如今,天涯再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往往是负面新闻的形式。据统计,天涯社区累计执行标的超1.46亿元,创始人邢明还存在数十条限制消费令。天涯的落寞难免令人唏嘘,一代人的青春,终究是回不去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涯”是很多诗人和侠客的终点。而在互联网世界,天涯论坛则是不少中国网民出发的起点。



这个名叫“天涯”的论坛,真的就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上。 /视觉中国

想当年,“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房事问天涯”的口号无人不知,说的就是天涯社区汇集了三教九流无数奇人,构成一个网上江湖。时至今日,几乎没有接触过天涯论坛的00后们,也常会在不经意间步入某个盖了成百上千层楼的“神帖”,惊讶地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比现在的微博、知乎还要精彩得多。

不断滚动更新的微博,下一分钟就会忘记一大半,而天涯上的精品帖,有的捧红了作者,有的变成了畅销书,有的至今还吸引网友来膜拜。看腻了全是明星八卦的热搜,我们反倒怀念起天涯上那些“身无半文钱,心忧天下事”的民间历史学家、草根娱乐侦探、出租屋外交家了。

那是一个万物苏醒的时代,但比起今天来丝毫不显得简陋。当年轻的一代网络原住民在微博的浅水中闲庭信步时,他们的前辈,早就在天涯的海洋中遨游过了。


  
1987年9月20日,中国发出那封EMAIL的那一夜。




朋友,你混哪个版?”

1997年底,《南方周末》在新年献辞中用“天涯咫尺,息息相通”八个字来形容即将到来的1998年。在次年的春晚上,那英和王菲高唱《相约九八》,很多即将改变世界的事情,真的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到来了。

2月,金大中就任韩国总统;6月,微软发布了革命性的产品Windows98;7月,香港启德机场关闭,新机场启用;9月,搜索引擎Google成立;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克林顿的弹劾案,而在这一年中,克林顿性丑闻的爆料和报道都是在互联网上引爆的,网络媒体开始取代传统媒体。



谷歌早期的界面。

对中国互联网来说,这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新浪、搜狐、腾讯都在这一年诞生。次年,阿里巴巴也在杭州横空出世,又一年之后,李彦宏回国创立百度。日后的互联网巨头相继显现雏形,但无人料到,远在天边的海南岛会创造奇迹。

天涯社区里,有一个叫作“968”的ID,拥有七千多名粉丝。老天涯er都知道,它的主人是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作为天涯社区最早的用户之一,他发布的第一个帖子是关于三支股票的简略分析,只有寥寥十多个回复,而发帖时间,则定格在1999年3月21日。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

在这之前,海南人邢明还是一个业余炒股的公务员。1991年,他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海南省政府信息中心工作。这个大学里爱读文学和哲学的年轻人,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用他的话说却“阴差阳错,误入IT深处”。邢明个人的气质,也深刻塑造了后来天涯的氛围。

毕业工作后的第八年,邢明创立本地门户网站海南在线。因为爱好炒股,所以顺手写了一个股票论坛。很多网友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个名叫“天涯”的地方,真的就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上。

在上个世纪末,上网还需要拨号,算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所以整天泡在BBS和聊天室里的人,基本都是有点腔调、有点技术、有点时间的公务员、学生、媒体人、自由职业者,放到今天都算“高端网民”了。天涯成立时,中国网民的选择还不算多,大批用户投奔而来,天涯的版块也越来越多,历史文化、生活百态、国际政治、娱乐八卦等,无所不包。



天涯社区最早开设的版块——关天茶舍,曾经是人文思想界的重镇。

邢明的文人情怀让天涯形成了相对远离商业化的自由空间,各个版块的管理员被称为“斑竹”,由网友们推举而出。不得人心的斑竹就要下台,叫做“倒版”。很多版块的斑竹换来换去,版友们也为此争执不休,像日本换首相一样热闹。

当时,聚在天涯社区的有大学教授、杂志编辑、专业作家,他们有的用网名,有的干脆真名示人,优质的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源源产出。类似于文人沙龙的版面“关天茶舍”会定期请版友线下切磋,有一回请来了学者于建嵘。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十年砍柴向媒体回忆,当时大家在于建嵘面前一一自我介绍,报出自己在天涯的ID:我叫五岳散人,我叫清风花影,我叫十年砍柴……看呆了的于建嵘事后说,“觉得像黑社会聚会”。

文化人上网,争执不少,但谩骂不多,有些清高气质的天涯论坛,一度被很多网民视为他们的“互联网原乡”。一直到今天,天涯社区对自己的定位仍旧是“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天涯社区的微博仍在更新,但已沦为各类新闻的搬运工。



“天涯这个烂地方!”

1999年,“当年明月”还叫石悦,“天下霸唱”还叫张牧野,“孔二狗”还叫孔祥照,风云际会,传奇才刚要开始。当时,“宁财神”这个名字在网上也小有名气,但距离家喻户晓还早得很。当时他在天涯做版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11月10日,宁财神发出一篇题为《天涯这个烂地方》的感慨,用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对这个社区的爱:

“天涯论坛及聊天室占用我大量业余时间,使我无法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是在天涯浪费掉的……我也曾经尝试过去其他论坛和聊天室厮混,但是总觉得到处都没有天涯这种人情味和凝聚力,其它地方没几天就玩腻了,只能再回天涯……为了能够早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我希望天涯迅速变得冷漠无情、不知所云,那将是我唯一能够摆脱网络诱惑的机会,我衷心期待着那一天!”



在宁财神的帖子中,天涯创始人邢明也留下了评论。

几年后,这一天真的到来了,宁财神的ID已经许久不再更新,连他的成名之作《武林外传》,也变成怀旧老剧。他所钟爱的人情味和凝聚力,也消散多时了。

剩下的是什么?娱乐,娱乐,还是娱乐。2008年,陈冠希的艳照门一举把天涯论坛推上中国第一论坛的地位,以此为开端,“娱乐八卦”版逐渐成为了天涯第一版。随着大量用户涌入,最初的精英文人色彩逐渐淡化,天涯变成了大型综合社区。



据天涯帖子《天涯社区大事记》,2008年“艳照门”爆发后,造访天涯的人数增长了一倍,“娱乐八卦”的流量最高时达到了平常的8倍。

尽管如此,与今天相比,那依然是一个朴实到可爱的年代。邢明第一次见到声名鹊起的网红芙蓉姐姐,她还衣着朴素,骑着自行车来赴约。2006年3月,一个叫做“就是这样吗”的ID在天涯最火的历史版块煮酒论坛发布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当时才27岁。不久后,他就把网名改成“当年明月”。这个业余爱好历史的海关公务员,不经意间在天涯造就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部现象级作品。

天涯给了很多平凡而有才的人以契机。在这里,孔二狗的《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相继火爆,莲蓬鬼话斑竹“平生不识帝释天”写出了《华音流韶》,后来大家都知道她的名字叫步非烟。就连犀利哥,也是从一篇叫《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的帖子开始走红的。



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犀利哥。

和才华横溢的作者相比,大部分天涯群众最喜欢的还是围观社会热点,“求真相”是他们的口头禅。当时有“伸冤上天涯”的说法,不少公共事件都借由天涯平台扩散,甚至有记者长期“蹲守”在天涯等待新闻线索。在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2008年的抗击雪灾和汶川地震赈灾、2009年的台湾莫拉克风灾救援等事件中,天涯论坛也让民间公益力量得以团结起来,投入到社会建设之中。

在那十年里,天涯用户用无数回帖,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社会话题、舆论热点。邢明绝少干预的管理,也阻止了商业元素过度侵蚀社区氛围。很多天涯人都有一个感觉:天涯的界面似乎好多年都是一个样子。但时代终究在向前,现在“天涯这个烂地方”有点追不上它了。



2016年12月,天涯社区发布自媒体产品“天涯号”,欲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原创内容与知识分享平台,但无法形成影响力。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转折点大约在微博出现以后。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新闻事件的大量消息和讨论都集中到了微博,天涯论坛好像有点跟不上热点更新的速度了。从此以后,各类app、平台、社区一个接一个闯进我们的生活,主要上网工具也从家用电脑变成了4G手机,关于天涯的消息越来越少,“论坛时代”亦随之落幕。

天涯过时了,单单是用户体验,就有一种上世纪的味道。但在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年月里,人们总会有一种错觉——过时的就是落后的,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至少曾经的天涯展示过它的深刻和腔调。

2002年到2003年之间,第一部《天涯社区基本法》生效,其核心就在于约束版主和网站权力,保障网友权利。对比今天各类网站冗长复杂、从没有人看完的《用户协议》,实在是高明太多。改版后的微博,几乎成了明星专场,为了商业利益而对原创内容限流,更令人心冷。这不禁让人愈发怀念起天涯社区上那些较真的人和较真的精神,他们一夜一夜地更新帖子,只为争辩一个社会现象、一个历史事件、一个理论或观点。

2010年,天涯社区也曾经搞过微博,当时的slogan叫“围观改变生活”。

那时一切都刚刚萌发,相对单纯,人们写下成千上万字的内容,只为倾诉和表达。而眼下是一个急于变现的年代,微信后面跟着打赏,微博博主开了淘宝店,刚在知乎上发现几个看得过眼的专栏,没几天就在文末附上了个人公众号二维码。如果一开始就流行知识付费,那当年明月和天下霸唱又损失了多少钱呢?

或许我们真的喜欢美化回忆,对于天涯的怀念,可能只是来源于对今日互联网快速、浅薄、功利、健忘的无奈。天涯式微,固然是由于论坛时代的远去,和其自身失败的商业经营也脱不开关系。他们曾经清高地拒绝过好几笔投资,后来又在新三板挂牌又摘牌。



属于天涯的时代过去了。

告别了天涯的我们,也离开了一种精神、一种互联网初期的草莽气质。那时,任何一个没有资本包装的人,都可以凭才华而不是靠装疯卖傻、出卖色相开直播就能成为网红,真令人怀念啊。

那些在天涯上叱咤风云的人都去哪了呢?“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们大概并未远去,只是流散到了今天互联网的天涯海角。

运营:小野,排版:小野

原标题:《这个“烂地方”关闭了,我笑不出来》

阅读原文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866740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23-04-29   
天涯出局,社区怎么赚钱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作者:杨知潮
来源:略大参考
2023-04-29

  除了死去,天涯已经很难唤起大众的关注了。

  在没有一则明确的官方声明的情况下,天涯社区悄悄地关闭了。虽然官方自媒体半开玩笑地表示 " 我会回来的 ",但其糟糕的财务状况表明,天涯的死去已成定式,有消息称,天涯社区已拖欠海南电信十几年的服务器费用,金额高达一千万多。

  第三方数据显示,去年 10 月,天涯 APP 还有约 50 万日活,加上 PC 端的流量还会更多。听起来不少,但对变现能力较差的天涯来说,这一用户体量已经不足以活下去。

  事实上,就算在巅峰期,天涯的赚钱能力也不怎么样。坐拥着巨大的用户量,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变现模式,直到 2007 年前后,天涯才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有一两百万的盈利,而这已经算是天涯在业绩层面的巅峰。衰落后的天涯更是资不抵债,2013 年,天涯陷入 3000 多万的高额亏损,收入也才刚过 1 亿元。

  如今,天涯的生态位早已被一些更先进的内容模式所取代。但这些天涯的后继者们,在变现能力上,真的比天涯强多少吗?

 01 好内容换不回高收入

  社区难赚钱,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从 1999 年成立开始,天涯就不被资本看好,彼时最风靡的是搜索和门户网站,BBS 这种模式的商业变现显得充满未知。

  相比于早早拿到融资、早早上市的百度和四大门户,天涯的商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成立的前五年,天涯都还在为实现盈利而努力,没有自己成熟的变现模式

  但或许也是这种远离资本的环境造就了天涯独特的生态氛围。彼时的天涯论坛是单纯的,用户会纯粹为了分享而创作。版主们没有任何工资,只因对社区的热爱(电视剧)管理版块,而在今天,北京字节跳动一位内容审核最少也要 6000 的工资,还不怎么好招。

  天涯还是创作者的摇篮,2002 年,网络作家慕容雪村在天涯上连载了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部作品红极一时,还被影视化改编。此后天涯上还出现了《明朝那些事》《黑道风云二十年》《鬼吹灯》等影响力更大的作品。




  优质的内容和生态吸引着用户,按照第三方统计,到 2005 年,天涯已经是全国第一的社区类网站,在所有网站中也能排到第 30 名。

  有内容,有用户,天涯开始受到资本的青睐。

  2003 年前后,就陆续有投资机构和大企业上门,商讨投资和并购事宜。但或许是价格不合适,也或许是天涯对商业化有自己的看法,投资始终没有谈拢。

  直到 2005 年,天涯正式接受大资本的入驻,连续获联想、谷歌等大企业的投资,但股权出让的比例并不大。

  那两年,天涯的收入增长率高达 200%~300%。但这样的数字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成立 5 年多,天涯此前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收入。

  有了资本的注入,天涯的商业化才进入快车道。与现在平台们所做的类似,天涯需要自己的广告投放工具。2007 年,天涯做了两款工具,分别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投放广告,那几年天涯吸引到了大量广告主,包括京东、7 天连锁酒店、Maso 等知名企业。




  2007 年时天涯创始人邢明透露,天涯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但规模大约只有一两百万人民币(专题),这对于全国第一的社区网站来说远远不够。

  不够就得找变现模式。社区最常用的模式当然是广告变现,但天涯的广告却遭遇用户的大批抵制广告,天涯必须想出变现的新方法。2008 年筹备上市前,天涯内部有人建议做电子商务,有人想做游戏,有人要走媒体方向。天涯的想法相当超前,今天的电商和游戏就是快手和 B 站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在当时,分辨哪些靠谱并不容易。邢明后来说:" 社区发展方向上难达成共识,这是天涯在 08 年遭遇最困难的事情 "。

  那几年,天涯几乎尝试过所有可能的商业模式:SNS、聊天软件、与网店联合运营 …… 天涯还非常超前地提出了转型成 " 虚拟社会的生活商务综合平台 ",有点像现在抖音的发展方向。

  天涯在各种模式中摇摆不定,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定位,这也没办法,内容社区的变现问题实在是难以解决。

  解决不了,那拖着吧

  邢明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互联网行业的名言是‘剩’者为王,在互联网行业,只要坚持下来,就有盈利空间。" 他还用腾讯的故事作为案例,马化腾曾经也困于变现模式,但后来几乎做什么都能赚钱。

  遗憾的是,天涯不是腾讯,也并没有成为剩下来的那一个。


  02  没赚过钱的天涯出局了

  天涯的崛起用了许多年,但陨落只用了一两年。

  2008 年,天涯在社区网站中仍然如日中天,产出了火爆全网的网络小说《黑道风云二十年》。邢明对天涯的商业化充满信心,他自己预计,2009 年天涯的利润有望达到 8000 万。

  但还没赚钱,天涯就被时代抛弃了。

  2008 年,校内外和开心网风靡全国,开启了 SNS 时代。相比于 BBS,这种模式有了熟人社交作为基础,可玩性更多,逼得天涯自己都向 SNS 模式转型,但没等天涯转型 SNS 成功,这一模式又被更先进的模式取代了。

  一年后的 2009 年,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发布,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微博时代。




  2010 年底,周源与两位合伙人联合成立了知乎,三个月后,他们拿到了李开复的投资。虽然产品模式不同,但早期知乎相当一部分用户都是来自天涯,双方的社区氛围也十分接近。

  普通用户找到了更好玩的社区,创作者也因收入问题而出走。

  在天涯刚刚崛起的年代,互联网的创作纯粹出于分享,但分享毕竟不养人,大米白面才养人。几乎每一个在天涯崛起的作者都会被起点这样的付费小说平台签走,在那里他们能拿到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大合同。发展好的,甚至能上任 CEO 投资影视作品。

  而他们走后留给天涯的,只有书籍出版或者电影上映后末尾的一句 " 鸣谢天涯社区 "。

  在众多新平台的挤压下,仅仅到 2009 年,天涯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落了,一些爆款帖子的阅读量明显不比以往。上市计划也放缓,天涯自己说是资本市场形式不好,但外界普遍猜测,真实原因是天涯的财务数据太差没有通过审核。

  此后的天涯还活着,也有着一定体量的用户,但已经淡出了主流大众的视野。天涯巅峰期都赚不到钱,衰落后的财务状况更是没法看,不仅遭遇严重的负债问题,甚至创始人邢明的股权都被质押出去。

  2015 年,没机会在创业板上市的天涯转而投向要求更低的新三板,终于圆了多年的上市梦。但也因此暴露了自己惨淡的财务状况。

  据招股书披露:2013 年和 2014 年,天涯分别净亏损 3116 万元、4465 万元,两年的收入 1.07 和 1.04 亿,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净资产从 2013 年的 2906 万下滑到 2014 年的 494 万,每股净资产还不到 1 毛钱。

  已经到了 2015 年,天涯想的招和七八年前还是一样的:" 建设移动兴趣社交平台建设,围绕 " 社区游戏化 "" 社区型电子商务 " 进行转型升级布局。" 但如果好用,这些办法早就应该奏效了,谁都明白,天涯已经走投无路了。

  由于未公布 2015 年的财务数据,天涯上市仅仅 6 天后就被暂停转让。宁可被处罚也不敢发财报,天涯经营状况的严峻可见一斑,倒闭的命运几乎已经注定。

 
 

  与此同时,新的社区形式已经逐渐成熟。那些从天涯成长起来的作者几乎全部被起点收编。爆款文章转移到了微信公众号。至于聊天吵架,微博代替 BBS 成为最主流的文字社区。长文字也没死,知乎成为新时代的天涯。

  他们曾经亲手为天涯掘坟,但在夺走天涯们的用户后,却也陷入了和天涯一样的赚钱难题。


  03  淘汰天涯的他们,自己赚到钱了吗?

  内容化是互联网产品的共识,在今天,无论淘宝、京东还是美团、支付宝,甚至是 BOSS 直聘和携程,都将内容化作为重点布局。

  但在所有平台都做内容的同时,内容社区自己却不赚钱,尤其是和天涯一样的图文社区们。除了背靠阿里的微博和盈利状况尚不明确的抖音,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不亏损的主流内容社区。

  上市公司里,日活超过 8000 万的知乎 2022 年全年营收只有 36 亿,成立近 13 年仍在亏损。想上市的虎扑已经多次 IPO 失败。视频平台的商业化情况比图文平台好了太多,但最大的两家上市公司 B 站和快手去年净利润也都为负。

 
 

  归根结底,内容离用户很近,但离钱太远了

  天涯之后,历代社区也都绞尽脑汁的思考变现方式,但遗憾的是,十几年后的后辈们仍然没什么有新意的变现手段,甚至他们做的都是一些天涯尝试过的手段。

  首先是电商,几乎每一代内容社区都想通过把交易转化搬到自家平台的方式来直接变现流量。早在十几年前,天涯掌门人邢明就提出:" 社区植入商务将是对淘宝这些现有交易平台具有颠覆性的新商务应用。"

  十几年后,社区植入商务颠覆淘宝了吗?

  即使是有电商基因的小红书,电商交易量至今还不足以让淘宝、拼多多和京东过于紧张。知乎这样的用户难以转化的平台更不必说,电商收入在其财务数据里几乎没有体现。

  视频平台那边的情况好了许多,快手算是电商做得非常成功的一家内容社区,去年 GMV 超过 9000 亿元,但在 2022 年的财务数据里,包括电商的其他服务收入占比也只有 10.3%,仍然比不上广告收入的五分之一。

  2023 年的今天,虽然抖音和快手在电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还没有内容社区真能像天涯掌门人邢明期望的那样颠覆淘宝。

  除了电商,还有平台想搞内容付费,这也是天涯曾经尝试的模式。最像天涯的知乎在 2019 年推出了盐选会员体系,此后这一模式不断演化,目前成为了一种付费内容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花钱看故事会。2022 年,这部分收入在知乎总收入中占比已经约为 35%,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

  不过盐选会员与知乎原有生态极为不符,许多老用户都十分抵制这一模式,如果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伤害知乎原有的形态。在经历 2022 年翻倍式的增长后,这一业务创造的收入与广告和营销收入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除了付费内容,知乎还在尝试职业培训,但这些都还在探索阶段,能不能赚钱谁都不知道。
  


  图:知乎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本质就是广告

  目前在内容社区中唯一被验证可行的创新变现方式是直播,特别是秀场直播,这是真正能撑起一家上市公司的模式。但其和文字平台不契合。视频平台虽然能做,但这一行业已经过了风口期,各大直播平台的收入都在下滑。

  绕来绕去,社区最靠谱的变现方式还是古老的广告。

  从天涯成立的 1999 年到 2023 年,涌现过多轮内容社区的风口,兴起过多种社区形式。但不变的是,内容社区的钱永远难赚。20 多年来,内容社区商业变现手段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仍然逃不过广告和电商这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且几乎没有平台能够跑出一条真正能取代广告的支柱业务。

  毕竟,只要内容本身是免费的,内容离钱本身就太远,想赚钱就不可能轻松。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G1H8QN0511HHB5.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23-04-29   
告别天涯,告别那个没法复活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
来源: 凤凰网
作者:押沙龙yashl
2023-04-29

  在朋友圈连着看到几篇怀念天涯社区的文章,就说几句自己的感受吧。

  01

  我上天涯网站大约是2003年前后,说起来也有二十年了。那个时候正是BBS的黄金时代,而天涯社区是BBS最大的集散地。在此之前,我混过其他一些论坛,但是直到逛天涯社区,才觉得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电视剧)。

  这个新世界有好多板块,我在天涯杂谈看热点八卦(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凤凰男的婚姻故事),在煮酒论史写一些历史文章,在舞文弄墨看看别人的小说,在闲闲书话看文青们谈论书籍,但是最常去的地方还是“关天茶舍”。

  也不知道是因为我天性爱辩论,所以才关注关天茶舍,还是因为在关天茶舍呆久了,所以才变得爱辩论。我估计还是天性好辩吧。“关天茶舍”主要是观念输出和观念交锋的地方,盛产各种各样好辩的杠头。当时辩论的话题我差不多都忘了,只记得那种热烈的气氛。所有的话题都都有人愿意去讨论,而且,大家似乎觉得这些讨论真的有价值。现在想来,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当时,北京的网友还经常搞一下线下聚会。二十三个人围坐在一个长桌旁,对某个话题高谈阔论,“我认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这个样子滴”,“我认为某某老师的观点是极其错误滴”,然后周围跑堂的过来倒水、上茶。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的时候简直惊呆了,在我老家,这样的一帮人会被认为是神经病,跑堂的多半也会掩口而笑。我当时就想:“这就是北京呀!”

  然后轮到我的时候,就满面羞涩,主持人一本正经地问我:“这位网友怎么看呢?”

  我半低着头,用手指了指旁边一个人:“我有点同意他哩。”

  这种聚会我只参加了几次,更多的时候还是在网上交流。哪个时候大家在关天茶舍里讨论什么呢?真的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大家非常认真,好像把这个问题辩论清楚,是天下头等大事一般。

  02

  回想起来,BBS跟现在的网络媒体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平等。在微博上,你是话题发起者,参与讨论的主要是你的粉丝,而且你也可以删除某人的话,或者拉黑某人。你的微博就是你的地盘。但是BBS完全不同。话题一旦发起,所有人的发言同等展现,没有什么粉丝不粉丝的。你一楼,我一楼,众生平等。

  简单地说,BBS里没有微博那样的小套间,大家都是大通铺。当时很多人都说博客、微博是“去中心化”,跟传统纸媒比确实如此,但是跟BBS比起来,其实它是散乱的多中心化,关天茶舍那样的BBS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

  这样一来,大家短兵相接,确实对辩论技巧有相当的要求。我吵架的本事基本都是在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不光是我,从关天茶舍出来的人往往都比较能斗嘴,这也是环境所迫,没办法的事。

  因为有了BBS的经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排斥“粉丝”这个词,粉丝就是fans,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太平等的称谓。BBS上没有关注不关注的说法,现在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你,怎么就成了你的fans?说不定我关注你就是想骂你呢!

  但是后来也慢慢习惯了,开始随意使用这个词。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形势比人强,人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

  03

  关天茶舍那样的论坛确实带有强烈的网络乌托邦色彩。
  


  那个年代的很多东西都带点乌托邦的色彩

  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自组织的。版主只是裁判,维持基本秩序,并没有多大力量能干预话题。看到有粗口啊、谩骂啊,版主确实可以删除、禁言,但是这跟微博时代不太一样。微博把谁禁言三个月,三个月以后,这个人被放出来,都是一副灰溜溜的样子,说话臊眉耷眼的。可在关天茶舍之类的BBS上,绝非如此。

  我当过一阵子煮酒论史和关天茶舍的版主,当煮酒论史的版主主要是挂名,基本不管事。但是当关天茶舍版主的时候,我参与日常管理,也删过言论,也禁言过别人,但都必须有充分明示的理由。就算这样,那帮刁民也不服管,动不动就要抗议,就要倒版。

  “倒版”就是网友们联合起来,要求更换版主。几乎每个版主都被人“倒”过。我后来辞职不干以后,作为老干部,也倒过新版主的版。

  为什么要倒新版主的版呢?

  完全记不得了,应该也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当时大家都觉得很严重,牵涉到程序正义,大是大非,一定要争出个子午酉卯来。现在想起来未免觉得可笑,但再一想,也并不是那么可笑。

  混论坛没有明确的经济利益。BBS上没有粉丝经济,名字就是光秃秃的名字,后面没有跟着“XX万粉丝”的备注。现在微博上,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大牌。我有100万粉丝,你有1000个粉丝,我就比你更大牌。当然我这100万粉丝可能99.9万都是买的僵尸粉,扒了皮儿看跟你一样。但是一般群众也不知道啊。

  要说大家混BBS没有一点功利目的,倒也不尽然。但那也无非是名气大点,可以写个专栏出个书,或者进入媒体机构之类的。直接拿点击量来变现的想法是绝对没有的,在技术上也做不到。在我的记忆里,至少在关天茶舍这样的板块,大家的功利心是很弱很弱的,也没有讨好观众的本能,主要还是单纯的表达欲。

  没有多少功利目的、既不拿版主当回事,也不拿平台当回事、没有大V众生平等、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相信道理为王——回想起来,这真是有点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色彩。

  不过那个年代的很多东西都带点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色彩,就像当年的《老罗语录》。我开始上天涯的时候,正好流行《老罗语录》。我做地铁的时候经常听,他在讲话里调侃这个讽刺那个,但骨子里依然难免那种乐观的理想主义色彩,现在想想,真是洋溢着幼稚的青春光焰。

  04

  乌托邦总是不稳固的。天涯这个乌托邦最后当然也瓦解冰消了。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很多朋友提出了不少理由,但我觉得最主要的理由还是一个字:钱。

  就内容提供者而言,BBS不能帮他们积攒粉丝,不能帮他们打造个人品牌,更不要说接广告赚钱了。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很理想化地持续输出,话痨式的写了又写。但是一旦有了其他的选择,他们当然就经受不住诱惑,渐渐地弃天涯而去。人都有趋利本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拿我自己为例,也是如此啊。要说怀念那个时代的BBS,当然我也很怀念,那种气氛确实很美好。但是如果让我回去,那我是不肯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收入啊。就像现在的公号,我兢兢业业地保持更新,但如果不允许带广告,那么我肯定也会渐渐停更,把时间用在其他的方面。

  对于个人尚且如此,对平台方,钱当然是更大的问题。BBS的模式先天地更适合电脑,而不适合智能手机。要移植过去不是完全不可能,但确实很难,天涯社区没能做到。它本来在商业模式上就偏弱,一旦没跟上新时代潮流,找不到流量变现的好办法,经济上很快就崩溃掉了。

  但是退一步讲,如果天涯社区真的成功转型,那又如何呢?它只会变成我根本认不出的样子,原来那个样子的BBS还是会消失。

  05

  那么,如果抛开钱的因素呢?假如真有一个超级大款,出于情怀,不计回报地掏钱给天涯续命,又会如何呢?

  那我觉得原来的BBS模式还是维持不下去。

  本质上来说,BBS是开放式的,是反信息茧房的,你无法通过“关注”来对信息进行预筛(微博就是这种模式),平台也无法按你的好恶来提供信息(抖音就是这种模式)。但是现在全球都居然断然地选择了信息茧房模式。BBS那一套必然会没落。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相信这一方面出于人类的本能,人就是喜欢信息茧房,人就是讨厌看到不喜欢的信息。我们嘴上说这样不好,但都会本能地这么做。但还有一方面,我觉得跟大家的观念撕裂有关。BBS这种完全无中心的自组织媒体,其实要依赖参与者的某种共识。如果这种共识一旦不复存在,它就会坍塌掉。

  我这么说听上去有点复杂,也有点装模作样,那么就这么简单地说吧:随着网络的普及,只会骂街不会讨论的XX变得实在太多了,BBS装不下他们。

  怀念吗?有点怀念。但是说能有办法让它复活吗?我觉得没有办法。

https://news.ifeng.com/c/8PNrGPvC7dB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23-05-09   
关停的天涯论坛,曾是我的大学
来源: 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作者:彭远文
2023-05-06




"4月底,天涯论坛官网无法打开。“天涯倒闭”的传言引发网友集体怀念。

天涯论坛在互联网走向中国大众的初期,聚集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活跃知识分子,他们灌水、创作、论战,使得天涯成为互联网文化的源头之一。本文作者彭远文先生是一位70后,他在高中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常年混迹于天涯,与网友相识、学习、辩论,并成为线下的至交。后来,他逐步走出工厂进入央视,成为资深媒体人。

彭远文说,天涯论坛就是他的“大学”。他的个人故事也是互联网金色时代的一部分。

以下是他的讲述:

路指天涯‍‍‍

我记性很差,过去对我而言很多时候就是一团混沌。我不记得哪一年注册的天涯,倘在以前,可以登陆查看,现在天涯也打不开了。

很多人怀念它,我也是。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我来说,天涯就是“我的大学”。

上天涯大概是2001年,那时我20出头,在广东东莞虎门的一家文具厂打工。

再早之前,我在四川乐山的一家三线厂(注:上世纪军工企业在中西部三线地区建的工厂)上班。我是在1994年高中毕业之后,托关系进了厂——这对于农民出身的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但年少轻狂,总想去看外面的世界,这两天看《漫长的季节》,我就是剧中的王阳。在经历了离家出走等一系列闹剧之后,父母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管不住了,放我去了广东。

1997年,我进了东莞虎门南栅工业区的利高文具厂开铣床,一呆就是四年。

那正是《南方周末》一纸风行的时代,我以前常说,启蒙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一份报纸和两个人:《南方周末》、胡适和王小波。

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读到《南方周末》上朱学勤那篇《1998:自由主义学理的言说》,我才知道原来解释这个世界还有别的思想体系。在南栅的一个祠堂改建的图书馆,我借到了罗志田先生的《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我曾在天涯的一篇帖子这样写到:“我在走廊看到晚上十二点(宿舍开灯会影响工友睡觉),告诉自己该休息了,明天还要上班(那时候一天要上十一个小时),可是躺在床上,怎么都无法入眠,于是走出门,继续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下去。”

但在工厂里,很难找到能够交流的人。利高厂工程部很多国企下岗出来的工人,我跟他们有相似经历,但看法不同,经常吵架。他们说“xxx养大了你,你这叫忘恩负义“,我说“明明你的父母养大了你,你这叫认贼作父”,愤激之下,甚至摔门而去(完事了并不影响我们一起在厕所抽烟聊天)。


图 | 1997-2001,我工作过4年多的东莞利高文具厂

我记得当时给《南方周末》写信,说我“很寂寞”。《南方周末》后来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某一期报纸上,我知道了天涯社区。天涯对我的意义,就是在工厂之外打开了一扇窗。从此一点不寂寞,热闹得不得了。

为吵架而读书‍‍

上个月,我给一些年轻的朋友做了一次读书分享,提到读书很重要的有两点:一要不求甚解,二要带着问题,跟人吵架——说的就是我在天涯的经验。

之前在工厂是没人交流,等上了天涯,尤其是关天茶舍,赫然发现居然这么多人对与日常生活无关的话题感兴趣,而且,一旦跟人吵起来,才会深切体会到何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前不久,我加了一个关天茶舍的网友群,很多人还提到当初一面翻书,一面跟人吵架的经历。我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学术书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这已经是哈耶克比较通俗的一本书了,但翻译体加上专业术语,对于我这样的高中生来说,门槛着实有点儿高,可为了吵架,我硬着头皮给啃完了。

当时关天茶舍的版主是王怡,为方便大家吵架(王怡原话是:“为着与大家交流,以及为了对更年轻的朋友有所裨益。”),他特意开了一个《自由主义的书单》,一共有125本,一大堆听都没听过的外国人的名字,国内作者的书只有10%。多年后,我去北京一个朋友家,看到他书架上的书,顿时惊了——这不就是我家书架吗?


图 | 90年代中社科出版的“西方现代思想丛书”,是混关天茶舍的必读书

那时候我几乎每个月跑一次广州天河购书中心或深圳书城,工资基本上都花在购书上面。记得有一回挑完书去结账,临时赶紧放了两本回去——差点忘了留回程的路费了。还有一次在回去的中巴车上被查暂住证,我大为紧张(担心被收容遣送),赶紧把书拿出来抱在怀里——书果然是有用的,查证的随便看了我一眼就过去了。

2002年,我从利高厂辞职,去了广州学而优书店做店员,从此可以敞开看书,不用花钱买了。在书店我负责部分店面宣传工作,除了王怡的《自由主义的书单》,我还整理了《女性主义的书单》《制度经济学的书单》《农民问题的书单》等,打印出来贴到墙上,供读者参考。《农民问题的书单》我在豆瓣做了一个豆列,这些年偶尔登录豆瓣,“提醒”往往都是又有网友关注了这个豆列。

阅读,进而理解,然后再写出来,与人往复辩论,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让我获益匪浅,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成长最快的两三年。在天涯,都是靠文字说话,没有人在意我打工仔的身份,即便知道,也只会加分,不会减分——已经成名的作者,往往会因此对我格外照顾。四川作家冉云飞(在天涯的网名叫“敌人韦小宝”)就经常在我的帖子下面留下夸赞之词。后来在成都网友聚会,老冉还打车把我送回住处,说了一路鼓励的话,现在想起来,内心仍非常感动。

这种平等开放的气氛至今让人怀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很谦和,事实上多数人辩风凶猛,毫不留情。前几天十年砍柴写了一篇回忆天涯的文章,转发朋友圈的时候我摘录了其中一段:“天涯社区的网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争论,大多有君子之风,骂脏话、人身攻击几乎没有,更没有以官方语言作为“倚天剑”来逼对方认输或闭嘴——因为如此做会被人鄙夷,再没人搭理,是自取其辱。”

谁也管不住这帮网民。斑竹(注:版主)顶多删帖禁言,且必须说明理由,一不小心就要被群起而攻之,“倒版”(要求换版主)时有发生。

我在天涯的最高成就是当选了关天仲裁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被设置为网民与版主之间中立的第三方,用来作为裁判,有种“民主过家家”的意思。大家参与非常积极,参选的人都郑重其事写了参选宣言,到处拉票。最后选出9名委员,我得票最多(不是因为我见识过人,大家大概觉得我为人比较厚道)。9人当中,有一位唯一的“左派”,就是马前卒,现在人称“马督工”。

除了个人成长,另外一个收获是朋友。在天涯,我结拜了三个兄弟:黄阿狗、小闲和如风。我记得好像是我跟阿狗打电话,聊着聊着,我们有了这样的对话:

“不如结拜兄弟吧。”

“好啊。”

“对了,小闲和如风人不错,不如把他们一起结拜了。”

“可以啊,要问问他们吗?”

“不用吧,回头跟他们说一声就行了。”

于是我们四个,连面都没见过就结拜了。那时阿狗在深圳做销售,“黄阿狗”这个ID来自银河映像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小闲在武汉做巡警,业余在天涯连载《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如风是天涯的管理员,从此我们也算“上面有人”了。

后来如风想开一个“新闻众评”的板块,邀请阿登、石扉客和我做版主。阿登是通过《南方周末》“读者来信”认识的朋友,从利高厂离职之后,我一门心思想要进入文化行业,再也不想开机床,然后就失业了一年:半年住在堂姐家,半年住在阿登家。那时候他刚毕业,进入南方的报社,收入不多,自身难保,还是收留了我。

石扉客则是因为湖南教师李尚平被枪杀案,他去了当地调查(当时他还没有做记者),介入很深,我跟他商量在网上给李尚平老师做一个纪念馆。这个纪念馆过了很多年,还一直有人去悼念。石扉客那个调查贴,也时不时被人翻起来。我正失业,没有钱,建网上纪念馆的几十块钱还是问石扉客要的——后来他跟我说,当时他也穷得要命。不过,石扉客后来辗转多家媒体,当了几次主编。

当时写新闻评论写得最多的,是五岳散人和十年砍柴,被称为“一五一十”,他们也时不时来“新闻众评”发帖。此外还有四川曾颖,温和坚定且有悲悯之心,笔下的小人物时常令人泪下。后来我回成都,专门约他喝过一次茶,果然文如其人。说来也怪,我所见过的天涯网友,大多文如其人,有个别网上言论激烈线下彬彬有礼,但深聊下来,人品见识都和预想的很接近。

到线下‍‍‍‍‍

大家并不满足只在线上说话,总会延伸到线下。

2003年发生了孙志刚事件,除了线上谴责抗议,很多人去了线下。阿狗去了深圳世界之窗,我和一些网友去了广州越秀区的海珠广场。在海珠,我认识了一个广东本地朋友,叫钟颖川。我也奇怪,问他:你一广东仔,来凑什么热闹?他说:我可能不会被收容遣送,但谁能保证我其他时候不会被搞?

我至今还记得钟颖川说过的一句话:“等我们到了四五十岁,如果社会不如我们的意,千万不要抱怨,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还有一位叫温克坚的网友当场做了文化衫分发,前面是孙志刚的头像,后面是文字,我选的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那时在北京,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200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日起《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这件事给了大家极大的鼓励,原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事后我在“新闻众评”发过一个帖子,标题叫《有一种伤害我们浑然无觉》,大意是说,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的,但因为长久以来的阴影,“写文章我们会自动过滤掉不合适的词语,行动上我们会无意识地避开一些其实可行的方式。这种伤害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这种伤害已经太深。”


图 | 孙志刚的墓志铭

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学而优书店做店员了,以书店的名义,我组织了一次线下讲座,请的是中山大学的袁伟时老师。现场来了很多天涯的网友,声势浩大,大概是天涯在广州的第一次大规模线下聚会。第二次讲座请的是杨支柱,当时他以批评计划生育著称,有人戏称:要有十个杨支柱,计划生育早废除了。支柱兄从北京赶过来,预定的宾馆会议室被临时取消,于是大家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边走边热烈讨论。

2003年底,在天涯认识的网友老莫,把我从广州叫到了北京做出版。那时候有不少人是被老莫叫到北京的,包括前不久上映的《不止不休》的记者原型韩福东。老莫也是我思想上的指路者,记得有一次,我看不懂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老莫给我说了几句,顿时豁然开朗。

2003/2004年的北京,各种线下聚会和讲座搞得如火如荼,最有名的是三味书屋的讲座,持续了很久,秦晖、贺卫方、陈志武等自由派公知都去讲过。还有一次是王怡,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做主持人,幸好根本不用我说什么,大家自然会讨论得很热烈。讲座结束,意犹未尽,大伙儿再找一个地儿聚餐,继续讨论,然后AA结账走人。

谁能想到,现在“公知”已经成一个贬义词了,不过在我这里,一直是个褒义词——想想看,要有足够的知识积淀,还要有强烈的公共责任感,要两者皆备很不容易,扪心自问,我还差得太远,想都不要想了。

各自“毕业”

线下的热闹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线上的热闹,很多网友也都离开了天涯,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我认识的人里面很多去了媒体,其时媒体人中有过天涯经历的不在少数。石扉客去了央视,在他介绍之下,我这个学历低没经验的人,也进了央视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栏目。

我第一次采访就是石扉客带着去的,做一个发廊女被害的案子,她留下了6本日记,写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和石扉客去了她的家乡,然后回到她遇害的兰州——至今犹记,在收容管教所采访她的同室,我紧张得汗如雨下。

回到北京之后,我采访了性学家潘绥铭,节目中用了一长段潘的采访,其中有这么几句:“历史上一直说:婊子无情。婊子怎么无情啊?她是对你无情,你是嫖客当然无情了,那就对了。她跟她父母,跟她兄弟,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孩子怎么无情?当然有情了!但是这以往一切对小姐泼的脏水,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上,就以偏概全,把她们生活中的这一小部分,整个覆盖到全部生活。”

这是我整个媒体生涯的开端,迄今已有17年。

2005年之后,我几乎就不怎么上天涯了。一直到上个月,传来天涯网站打不开的消息,很多人感怀往事,其实,大家更多怀念的是人。

这些年,这里面最有勇气的人进了监狱。到现在,做媒体的大部分人已经离开了媒体。还有人去了国外,最近的一个是慕容,他出版了一本关于武汉疫情的书……更多人在苟延残喘,但仍未死心。

十年砍柴,我们当中最勤奋的表达者,二十年来从未停止,只不过最近公号写得少了,书法倒是写得多了。

我的兄弟如风,去了成都,人称“风哥”,他和同道这两年组织了无数的线下活动,创造了所谓的“成都生态”。去年我回成都,参加了一次他们的活动。那时成都刚刚解封,有60人参加,在一个受疫情管制影响快要开不下去的火锅店,喝酒聊天,高谈阔论,我最喜欢的,是大家一起高喊“F*ck you”。

前几天五四青年节,有朋友把王怡的《不服从的江湖》拍了照片发我,我发了条朋友圈:“何谓青年,保持不服从就是青年。”

以此自勉,并怀念天涯和天涯的那些人。


https://mp.weixin.qq.com/s/FSapo48ek0wNh4yFeReCJA
[ 此帖被卡拉在05-09-2023 16:58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