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一石激起千層浪﹕孙维声明引发网上“朱令事件”大讨论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40楼  发表于: 2006-01-11   
没有人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指控她有罪,但是这并洗脱不了她的嫌疑。

今天这个案子上了搜狐新闻版了,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成为所有媒体的热门新闻。希望这次能引起政府高层的注意,继续对此案进行侦察。拿出个结果来,也好还孙维清白(如果她确实是清白的的话)。
[ 此贴被伍胥之在2006-01-11 07:15重新编辑 ]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41楼  发表于: 2006-01-11   
为何关键证据灭失?

此案的关键是证据不足,居然没有找到铊的残留,看来真的是高手所为。据说当确认朱令确诊为铊中毒时,朱令宿舍内发生一起离奇失窃案,钱财无损,却丢了一些女孩子的化妆品。可惜当时没有引起注意。

我们来看看一般情况下公安是如何破案的,提起公诉时关键的证据链是如何形成的:

1. 根据对案发现场或受害人周围环境或社会关系的走访调查,逐步锁定几个嫌疑人,再从这里入手去找到部分证据(直接或间接的),这时离形成证据链还很远。
2. 正面接触嫌疑人,观察反应,根据经验或作案时间调查排除或进一步锁定嫌疑人。
3. 正式传讯,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通常是“经过强大的政策攻心,嫌疑人终于交待了犯罪事实”,这个政策攻心通过不少于24小时,最多可能会到72小时甚至96小时。公安根据提起公诉所要求的证据链各环节,要求嫌疑人交待作案时间、地点、工具、现场处理、所以作案相关材料的下落等等一切细节。
4. 根据嫌疑人交待,逐项落实各个证据,形成可以互相印证的证据链。
5. 移交检方提起公诉。如果检方要求补充侦查,再回到第3步。

以上过程来自俺对多起案子的新闻报道分析。

这第3点是侦查的核心,就是要“撬开嫌疑人的嘴巴,让他自己说出来”。为什么中国的刑诉法几经修改就是不能承认修改呼声极高的嫌疑人的沉默权?如果指望警察自己去找证据,80%的案子都破不了。没人知道在那24-72小时里发生了什么,也少有人知道什么叫“政策攻心”,你不会天真地以为警察给嫌疑人进行普法宣传吧?是否还记得有多少人在被拘留期间“突发疾病,意外死亡”?是否还记得佘祥林在“政策攻心”下,连投尸路线、从哪儿找到的袋子、沉尸用的石头、作案工具处理都交待的清清楚楚?这就是“政策攻心”的威力。

在本案中,就算是有很多间接证据指向一个嫌疑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警察不能对嫌疑人进行“政策攻心”,经过区区8小时的问讯就结束了传讯。所以,即使换了俺也一定能应付过去。“我知道只要我不说你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也不能用车轮战让我36小时不睡觉,我就不说,你怀疑也是白怀疑,你们找不到直接证据就别想动我一根毫毛!”

所以,这案子无论如何,警察是破不了案的。原因是警察无能,不能找到真正的直接证据。

中国式侦察的关键只有两点:一是是否找到了正确的嫌疑人,二是有效的“政策攻心”。一切寄希望于第一步是否怀疑对了人。如果怀疑对了,就能通过嫌疑人的交待,再经证物对照形成证据链。如果这一步怀疑错了,就很可能在限期破案的压力下,通过屈打成招形成一个伪证据链。

俺并不是支持警察叔叔的“政策攻心”,也不支持警察叔叔对孙维同学攻心。只是哀叹警察的无能和对权势的屈服。
[ 此贴被伍胥之在2006-01-11 07:14重新编辑 ]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moonpie 离线
级别: 团长

显示用户信息 
42楼  发表于: 2006-01-11   
估计破不了案了,物是人非,现在嫌疑人只有一个,警察也不能把她揪出来再攻心一次啊。。可怜的朱家,真是让我感慨了一晚上。
Troublemake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3楼  发表于: 2006-01-11   
宜将胜勇,再转一篇。


发信人: BABYLOVE (AUGUST), 信区: Family
标 题: 朱令被投毒案关键人物语料分析之孙维篇 - BY 子路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22:57:07 2006)

本来手头还有几篇论文,只是想偶尔在回帖中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然而近几天一些混淆视
听的说法充斥杂谈,正如某人所说,“令人发指”。本人专业是语言学,这在某贴的回帖
中谈到过。常常做一些个人语汇分析,主要是针对名著的,即从作者的用词及句式习惯,
方言特点等等诸方面入手,通过对使用频率的统计来达到研究目的,广泛应用于判断作者
真实态度,语言目的,以及真本伪本的鉴定等方面,如《红楼梦》续本的判定,包括第64
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等等。
  所谓个人语汇,即一个人建立在方言背景之上的词汇范围和句式习惯,每个人的个人
语汇都不同,因为语言反映思维,个体差异造成了每个人的语言特点不同。落实在书面上
,某方面或可称为“文风”,譬如鲁迅的散文和朱自清的散文,即便是没看过的人,也很
容易判断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我们还可以从作者的行文判断作者的真实意图,这需要从作者对词语的遴选和句式的
安排来分析;充分的语料还可以反映作者的知识水平、逻辑能力、方言背景等等。
  能够证实为孙维语料的全部素材来自于ID“孙维声明”所发表的帖子《 孙维的声明
--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一文中,字符数为8236(不包括题目),语料充分
程度一般,只能对文本进行一些本体分析探求作者的行文意图。由于本文属于正式文体,
措辞比较严谨,能够反映作者态度的程度副词以及形容词比较少,所以侧重于分析句段安
排以及句意(主要是暗含意及引申意),以及由于句间结构造成的句外意义等等。由于本
人时间精力问题,将不进行数据统计,援引之处不一一标明,敬请读者自行查看原文。
  1、措辞(主要是反映作者态度的副词、形容词、连词等)
  本文为正式文体,措辞严谨,极少使用带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等)的词语(
集中在动、形两大词类),能够给读者造成一种态度客观的印象。然而在涉及到人物遭遇
和态度时,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作者频繁使用一些表示重复、频率的副词,如“也”,例句:“我非常同情朱
令和他的家人,也和千百万善良的人们一样,希望帮助朱令”;“我也曾和其他同学一起
参加了一些挽救朱令生命的活动。”
  范围副词“共同”、“都”,如“这是被冤屈者的共同悲哀!”“我和家人都劝阻了
。”“我和同宿舍、班里、系里以及文艺社团的很多人都被问询过”,等等。
  除了有强调的作用,还自然地扩大了己方立场的战线,引起读者的共鸣。
  (2)作者用了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动词和表示感情的形容词,如“震惊”
、“愤怒”、“气愤”、“激烈”等等,但是上述词语的搭配对象都是“大众”、“网友
”和“朋友”,对作者自身,全文只用过两个含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动词是“无奈”和
“着急”,在行文的最后,也只是说“如此不负责任地蓄意造谣中伤动机令人不解”,即
便“不解”,也用了泛指而非特指。
  (3)作者选用了一些表示语气的副词如“竟然”,以及插入语“没想到”等,凸显
了自己的不知情和无辜,以及并没有主动干预此事。
  (4)作者大量使用泛指和任指以及群指,规避自己直接面对问题。任指和群指的暗
示性非常强,在文章中能够最快地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3)连词涉及到句式句意,将在后面一并分析。
  
  从整体的用词分析,作者确实非常“克制”,也很冷静,而不明情况的网友“愤怒”
,了解情况的朋友“气愤”,而且生动地为读者描述了“急需”破案的公安局的卤莽,和
急于维护形象的清华的无理,特别是清华领导用了“要么……要么……”这种必选句式和
“绝对”这种同时表示程度和语气的副词,更加让我们同情和担心作者的遭遇。
  2、句式
  全文一般使用陈述句,句式比较平稳,陈述句比起疑问和感叹更为客观。并且由此可
知,作者确实是非常理智平静的,因为急于为自己辩解的人通常会大量采用感叹句或者反
问句。
  作者擅长采用一些因果句式暗示读者进行逻辑推导,例如文章的第一句“1994年我的
同学朱令铊中毒,且因治疗不当导致终身致残,震惊中外。”成功地回避了敏感字眼“投
毒”,但是在这里是一处败笔,因为没有联系现实的声明背景,容易给人不诚恳之感,授
人以柄。
  比较好的例句有:“朱令94年底中毒,由于医院误诊耽误半年,95年4月确诊铊中毒
,至97年毕业前夕一直没有破案,应该说是错过了破案的最好时机。”作者用了表示原因
的连词“由于”,读者在不知不觉地阅读中把耽误破案的原因理解为“医院延误治疗”,
作者也成功地回避了“两年没有继续破案受到了什么阻挠”的敏感问题。
  这样的句子还有“可以想象公安当时一定面临巨大的破案压力,他们希望尽快抓到凶
手,对上级领导和朱令家人能有个交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令中毒两年多公安机关一直
没什么动静却突然在1997年4月2日对我进行突击讯问。”这句话非常好,作者甚至没有用
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就成功说明了自己接受“讯问”(不是“审问”)的原因来自
于某种“压力”,而这种压力的来源和朱令的家庭有直接关系。
  “由于知道朱令家人早在97年上半年就上书国家领导人,不得已我们才于98年1月
也给高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说明:我们只是恳请有关单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尽快依法办案,决不是要求法外施恩。”这句因果关系句也非常的好,因为作者“不得
已”上书高层领导,不是因为自己被冤枉,而是朱令家先上书国家领导人,这句话可以说
一石三鸟:第一,再次说明朱令家给某方面压力,从而使自己冤屈;第二,解释了所谓的
“黑幕说”,同时暗示朱令家也有能力与高层对话;第三,唤起读者同情,受害者的形象
跃然纸上。
  好的例句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例举。由于我们都知道作者是清华大学的理科高才生,
逻辑应该是非常严密的,但是却在一些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句子里使用了一些表示因果关系
的连词,进行句意暗示;又刻意模糊了一些本来构成因果联系的句子,对于一个问心无愧
的人来说似乎“令人不解”。
3、句义
  主要是暗示以及引申义。由于关于句外意义的分析主观性比较大,必须联系作者的态
度和背景,所以我在这里仅举一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阅读体会。
  例句:“我和朱令没有任何过节,但确实和另外的舍友们更亲密,主要是因为朱令交
游广泛,社会活动非常多,又是校文艺社团的积极分子,在社团的时间多,在宿舍的时间
少,即使是在朱令第一次生病后返校期间也仍然每天去文艺社团的宿舍楼煎药。”
  非常明显,作者至少说明了2点:和朱令不是很亲密,和之前网上传言是“好朋友”
不甚相符;朱令在宿舍的时间非常少,作者一次也没有明确说过朱令不是在宿舍中毒,但
是在文章中或是暗示,或是提出怀疑,非常的有分寸,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网友的质
疑;对于第2次中毒(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在宿舍,也是非常有利的否定。
  而且之所以和别的舍友更亲密,“主要是因为朱令交游广泛”,而不是作者自身性格
具有选择性的问题,间接证明了作者“性格直爽”,好相处。
  败笔:“1997年4月2日那天,公安问到我的家庭成员,我只说了父、母、哥哥,再问
其他人时,我只说爷爷奶奶已经去世,连名字都没提。”这句话在解释所谓“黑幕论”的
一段中,言下之意是公安局不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但是这和中国的社会现实太不相符,
且不说在此两年前公安局是否知道,如果已经把某人列为嫌疑人,除非是即时抓捕,否则
不会对嫌疑人不进行背景了解。从笔者的角度看,作者在这里可能是想间接否认自己在之
前两年搁浅的案件调查中负有某种责任或者起了某种作用,所以还特别申明了具体日期,
但是作者打这个时间差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在警察第一次调查此事和孙的爷爷去世是有
时间距离的,作者故意模糊两次调查反而容易留下漏洞。
  4、整体布局的详略安排
  很多人只知道详略安排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其实这跟作者意图也有很大的关系。什么
方面想让读者多知道一点,什么地方想让读者少知道一点,都非常影响读者的判断。比如
说《水浒传》一书中对潘金莲的日常生活和悲惨经历描写得非常少,对她如何勾引武松倒
是大加描写,所以初读水浒之人对潘金莲无不嗤之以鼻。但是在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中,
加重了对潘生活以及经历各方面的描述,这实际上在客观上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容
易对其产生同情心。
  在《声明》一文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者虽然说“对牵涉到的单位和
部门,我不可能完全规避,实属无奈”,但是其实有些细节是不必要的。比如说“公安十
四处”,和“校党委、校办及系领导等再次在校招待所(丙所)接待我们”,后面甚至还
细致到了丙所,其实这些细节对于描述事情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作者却写得非常详细。
  包括作者和学校为了毕业证的事情斗争、还有接受审问的整个过程,时间上全部精确
到日,地点上也毫不含糊,其实在叙事学里,细节的真实是最大的真实。作者在能够真实
的地方毫无巨细地描写,容易给读者造成真实客观的感觉。
  但是即便作者连“丙所”都注意用括号注明,却只字未提最为关键的地方,自己的宿
舍楼和房间号码,以及那个实验室的具体位置,“令人不解”。当然以作者仁慈宽大的胸
怀(在《声明》中我们容易看出这一点),可能考虑到会给母校带来不便;但是如果“十
四处”和“丙所”至今还“健在”,那么这种细节上的详略则很反映作者的心理问题。
  虽然我对犯罪心理学知之甚少,但是也知道一般撒谎的人对他所知道的所能透露的真
实部分会详细描述反复描述,但是涉及到关键部分,则会刻意规避。有时候那种规避并不
是主动的,只是自然为之,即便是说出来也不会被拆穿。
  其实作者也绝对不是刻意规避,因为从其他途径我们完全可以知道宿舍楼和房间的具
体位置,就象有一些网友也不是从《声明》中第一次看到“十四处”一样。那么作者为什
么会这么有选择地安排详略,我只能理解为是某种心理的自然流露。
  与此相关的还有,作者始终模糊自己的态度和主动行为,但是每每在关键之处会援引
他人的话来陈述或者暗示,比如通过律师的话暗示朱令家人对自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最
后甚至还用一位公安人员的话再次印证,“你们千万不要和他们接触,很可能会有危险,
要是出了事儿就更麻烦了。”还有对清华某位领导的话的描述,莫不是“绘声绘色”。
  在作者的笔下,呈现了“带着有色眼镜”的公安人员,编造事实的记者,竭力想维护
形象的清华,不择手段的朱令家人,当然还有被误导的“愤怒”的网友们。这让我想起了
现在的杀手游戏,每往别人身上多泼点脏水,自己就会干净一点,最后完全就是一身雪白
的天使。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天使一样,这篇声明在严谨的同时也暴露了太多的
问题。
  即便作者如此“心直口快”,但是从始至终都只是隐忍克制,而且以最大的善良来理
解接触到的每个人,比孩子还缺乏社会经验,比最虔诚的基督徒还纯洁,但这一点本身就
是和作者的行文相矛盾的。
  5、《声明》一文的遗憾
  由于作者需要在文章中需要塑造自己“诚实、克制”,所以过分凸显自己的客观,用
词过于考究,对事件的受害人自身关注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好友”的感觉,反而给人
一种无情冷漠的印象,让很多几乎已经被说服的读者在感情上产生疑问。
  由于需要塑造自己“善良、隐忍”,但是行文暗示性太强,春秋笔法用的太多,容易
给人造成心机深沉的印象,和作者所说的“心直口快”更是相差甚远。
  最失败句子分析:“尽管我也是这个案件的受害人,但朱令和她家人的情况更惨,我
不想给她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没有追究。”“两个优秀的女儿相继不明不白地一死一残
,放在谁家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很多网友提出读到这里觉得不舒服,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
好朋友是残疾人,那么你会不会在对也了解情况的人转述时也用“残”和“惨”和这个字
眼,何况朱令的家人也很可能会看到这篇声明,还刻意使用“不明不白”、“毁灭性”这
样刺人心窝的字眼。汉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就是避免在交际中出现的
尴尬或者伤害感情的局面。
  即便不是好朋友,只是认识的人,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上述的话:“两个
优秀的女儿相继遭遇不幸,放在谁家都是莫大的悲痛”。
  6、我的感想
  其实在这篇声明之前,我也并不相信孙维一定是投毒者;但是这篇《声明》,却看得
我从头到脚都发冷。对自己曾经的同窗、同屋也是朋友的人,能这样冷静地描述,“一死
一残”,确实不一般。
  我承认,没有任何语料分析能够百分之百准确推测出作者的意图,不然就不会出现《
红楼梦》至今仍然让人争论不休的情况。何况我也并没有对这篇文章进行完全严格的分析
和数据统计。我也不能说某人必定是凶手,但这并不影响我自己在道德上作出判断。
  很多人认为这篇声明是集体的结晶,我的感觉是,孙维本人是主写,可能经过了多次
修改以及律师的润色,确保在逻辑、措辞和法律等方面都万无一失;没有人比当事人更了
解情况,完全让他人代笔显然不可能。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下次最好找一个语言学专业的
人加入智囊团,在感情暗示方面多下工夫,毕竟网友不是陪审团,仅仅是逻辑上的说明是
不够的,太冷了。
  最后,代表所有关注此事的人,祝福朱令和她的家人。
  天理必然昭彰。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44楼  发表于: 2006-01-11   
题外话:如果没有过人的为人处世能力,建议非恐龙级的XDJM远离化学等危险专业。话又说回来,即使从事非危险专业,如果不会做人又不懂提防,境遇会类似,只不过受的是内伤和利益损失。

建议:大学给漂亮女生开单间儿。或者提供单间儿,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单住还是同住。在短时间内不能从人心根治的情况下,只能从外部设施条件补救,也算是新时期新要求吧。

广告:欢迎加入BAC,这里条件优越,设施齐全,只要连续灌水7天以上,每次超过65字,单间儿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说句心里话,朱令的这个案例,这是人性的阴暗面与社会的阴暗面完美结合的实例。读起来,甚觉沉重,喘不过气起来,离坛子当初吸引我的的小资氛围太远。所以,break一下下。)

然后,你们一班大人们继续聊,我撤了~~~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5楼  发表于: 2006-01-12   
谁是投毒者?----重访10年前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
朱令(右)和母亲 (摄影:吴虹飞) 


记者 吴虹飞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吴虹飞按:本文章在已发表,经过部分删节,文中关键人物隐去名字。这是全本.以为准.]

谁是投毒者?----重访10年前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

朱令,户口本上全名是朱令令,因为习惯问题,一般都称她为朱令。朱令父母两个女儿,大女儿吴今随父亲姓,二女儿朱令随母亲姓。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曾为清华民乐队队员,曾获1994年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1994年冬(约12月份)和1995年春(约3月份)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1995年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治疗中的失误,肌体受到严重损失,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至今生活不能自理,由她年迈的父母照顾。

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教备厅[1997]13号

记者:吴虹飞

朱令坐在轮椅上,安静地望着窗外。

12月的北京,阳光依然灿烂,静静地穿过玻璃窗,落在屋里的地板上。窗台上几朵红色的小花恬静地开着。

朱令一直望着那些光。其实她已经看不见那些花儿在冬天开放的样子了。

“10年前她常常吵着要看书”,站在身后的母亲朱明新把轮椅的女儿推到有屋里有阳光的地方,“后来她明白自己视力已经严重受损,就再没听她提过看书读报之事了”。

朱令清醒时,朱明新会给她读古诗,有时读到“黄云城边乌欲栖”(李白《乌夜啼》),就调侃她:“令令,你给李白打个分吧!”她快活地说:“也就四分吧。”

母亲忍不住要笑了----她的令令,还是当年那个机灵鬼。

朱家十年来没有装修过,只有必需品。客厅里的沙发很旧,扶手上打了两块补丁,新旧不一。小小的木质茶几,上面的油漆斑驳陆离。

房间里朱令的照片早就被收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前几年去世的姥姥,姥爷的照片。同时被收起来的,还有考上北大的姐姐吴今的照片----1989年,她在野三坡郊游,失足坠崖身亡。

有时一睁眼,天亮了,朱明新微微有些恍惚。她曾经有两个聪慧、可爱的女儿,一个上了北大,一个上了清华。一个女儿早逝,未满20岁。一个女儿还活着,面目迟滞,已经不是过去她熟悉的那一个。

“换上别人,恐怕精神早崩溃了。没有她妈妈,朱令活不到今天。”朱父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国家地震局的耿庆国喟然说。

朱令的左手无力地搭在古琴的琴弦上,因为呼吸困难,她费劲地往后仰着脖子。她已经不能辨认这1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蹊跷中毒

清华大学物化2班的朱令,从小踌躇满志,处处拔尖。她没料想到,上天只给她21年的幸福生活。

她的苦难是从1994年11月24日开始。她的21岁生日。为了赶清华 “一.二九”的演出排练,她只能与父亲在学校附近草草吃了晚饭。可是肚子疼得太厉害了,什么也吃不下。

12月8日,朱令开始大把大把掉头发。

12月11日夜,北京音乐厅,清华大学民乐队的专场演出,朱令表演了一曲古琴独奏《广陵散》。她父母也在观众席中,对于近两日腹痛加剧带病参演的女儿,母亲十分担心,“我知道她特别难受”。但为了和同学一起搬道具回学校,朱令只在后台与妈妈见了一面。

第二天,让朱明新意外的是,头天还不肯回家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回来了,原来她已经 “疼得受不了了”。

1995年1月23日,朱令的头发彻底掉光了。在同仁医院里住院观察一个月,疼痛越来越重,医院却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她担心学校落下的考试和功课,坚决要求出院。环境系女生张博,曾经和朱令一同上过“视听练耳”课,意外看到朱令“剃了个光头,戴着顶帽子”,心里嘀咕:“真是特别酷!”

同班同学,物理化学课代表陈忠周回忆说,“很多同学都觉得她脸色有点苍白,没想到她已经病得那么严重。”

1995年3月9日,朱令第二次出现中毒症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高度怀疑为“铊中毒”,但是没有进一步化验。

病情迅速恶化,朱令入住ICU病房。由于呼吸不畅,22日被迫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从手术室一出来,她就陷入了深度昏迷。

(三)“肯定凶手两次投毒”

即便是10年之后,已经是一家软件公司老总的31岁的贝志城,依然对那一幕耿耿于怀:昔日活泼可爱,多才多艺的漂亮女同学已经面目全非,悄无声息地躺在病床之上,臃肿的身子上插满管子。死亡的图象何其令人震惊,那一瞬间,20岁的贝志城“魂飞魄散”。

朱令究竟得了什么怪病?4月10日,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利用实验室网络,与另一名同学一起,把朱令病症翻译成英文,发到互联网,紧急求救。

一周之内,世界各地的医生、专家的回邮多达1500封。贝志城等人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读信软件,利用关键字对这些信件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是,30%的回复认为病人是“铊”中毒。他发动北大学生翻译邮件,4月18日,他拿着诊断意见一大早赶到协和医院,希望大夫能够接纳。在ICU病区门口空等了一天,除了几个年轻大夫,没有人愿意看。

朱令家属多次得到院方通知,“铊”中毒的可能已经排除。

刚刚萌芽的中国互联网几乎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救人传奇,假如不是因为医学“权威”的傲慢。

4月28日,朱令父母设法收集了朱令的皮肤、指甲、和从1994年12月朱令第一次发病时穿的尼龙运动衫上收集到的第一次发病时脱落的长发,以及血、尿、脑脊髓等供化验样品,一起送往北京职业病防治所陈震阳的实验室。陈震阳确定朱令是铊中毒,并且体内的铊超过致死量。陈震阳认为,如此大的剂量,不是自杀,就是他杀,而且凶手肯定是两次投毒。

当晚,朱令父母立即向清华大学保卫部报案。次日晨,朱令父母要求清华大学立即保护现场,查封朱令在学校的物品,进一步化验。

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14处和清华大学派出所受命立案。在此期间,朱令宿舍神秘失窃,却无钱财损失。朱令喝水的杯子,滚落在某位女同学的床下。取证现场自此被破坏了。

(四)铊盐从何处来?

“其实这件事很多地方都可以突破,比如铊是哪来的,谁可以接触到这个东西等等。” 在记者10年后的查访中,一位同班同学对此案久拖未结感到无法理解。

铊和铊盐是剧毒品,在1993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7-93)《极毒物品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8-93 《剧毒物品品名表》中,与氰化物同列A类。据公安局有关人士说北京市工作中需要使用铊和铊盐的单位只有二十多家,能接触到铊的只有二百多人。

朱令在神智清醒的时候,曾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否认她有在实验室接触铊盐的传言。李舜伟对此不敢轻信,特询问清华大学化学系,请求出具书面证明。1995年3月,学校出示学生接触化学药品的清单,肯定朱令并无铊盐接触史。此事被记入病历。

这个证明有可能直接影响了医疗诊断,从而进一步引发朱明新和协和医院1996年12月对簿公堂一事。

  据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报道:1997年10月,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作出鉴定,认为协和医院在朱令案中没有过失,不属于医疗事故。1999年4月2日,朱明新败诉。

1995年起,清华校方一直声称,化学毒品管理很严,本科生不能接触铊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清华学生提到,“查遍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整个清华大学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到铊盐的,从1992年到 2002年只有三篇。其中有一篇是1996年发表的,从化学类文章的周期来说,其中的工作应该是1994年到1995年之间完成的,这个时间正好是朱令被投毒的时间。”

直到1997年4月9日,当时还在化学系任教的薛方渝教授说: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有铊盐,多数本科生确实不接触铊盐,但朱令同一宿舍的女生因帮老师搞课题,能够接触并使用铊盐。

1997年4月28日,清华大学总务处杜总长、办公室马主任,保卫处陈处长,教务处李处长等会见朱令家属。杜处长说,学生正常学习环境中没有铊盐,包括朱令在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不接触铊盐。清华大学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很好。

薛方渝教授则对朱令父母说,化学实验室里有铊盐,某些学生在课题中能够接触到铊盐,已在电话中告知朱令家属。

6月26日,当时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张再兴约见朱令家属,重申了几点:朱令没有接触过铊盐;学校毒品管理是按照规定做的;事发后及时报案,凡是公安局要求的都做了;朱令宿舍被盗不能简单说谁有责任。

朱明新说,在化学系有无铊盐的这个问题上,清华大学对外统一了口径。

直到1998年8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约见朱令家属,以下事实才得到确认:经朝阳医院职业病研究所化验鉴定,确定朱令是铊中毒;查清清华大学铊盐的使用情况,确认清华大学实验室购买过铊盐,铊盐毒品的使用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登记;朱令是在学校内中的毒;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过铊盐;排除其家属或亲朋接触过铊盐。

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教备厅[1997]13号对此事定性: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10年后,物化2班的一名同学回忆此事时说,“至少在朱令病因确诊后,化学系不应该隐瞒分析中心有铊的事实。”

(五)谁是嫌疑人

朱令本人并无铊盐接触史;能接触“铊”盐,懂得毒品的毒性、毒理;熟人;有竞争关系;这些都是凶手投毒的作案背景。了解内情又有几十年破案经验的老公安王补推断:嫌疑人的范围是很小的。

铊是一种缓发性的剧毒物品,致死量在一克左右,进入人体后有3-7日的潜伏期。1995年2月20日,朱令返校后,除2次周末由家人接送往返回家住过两天外,其余时间一直在清华校园内。3月2日回家时她已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由此推断凶手的第二次投毒,应在2月27日—3月2日几天间。

在校的两周时间内,除每日去团委办公室用电炉热中药之外,朱令只去系里上了一次实验课,一次准备补考的答疑课以及一次物化课的补考,其他时间都是整日躺在宿舍床上,补习因住院缺考的几门课。身体虚弱的朱令,每日早饭是母亲带给她的面包和壮骨粉冲剂,午饭和晚饭都是勉强撑起,买饭菜端回宿舍半躺着吃,口渴时喝的是同宿舍人帮忙打的水。清华大学宿舍管理严格,男生不能自由出入。王补因此进一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

“我也深信朱令中毒案中的凶手,应该就在我的同学当中。” 物化2班的一名男同学说。

各种对嫌疑人的猜测最终汇聚到一个人身上,她就是朱令当时的好朋友,同班同学,室友以及民乐队队友----孙维。孙维在实验室里和导师一起做实验,能够接触到铊盐。

孙维回忆说,“97年4月2日,在即将毕业的前夕,我突然被公安局14处由从实验室带走讯问,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要求我在印有‘犯罪嫌疑人’字样的纸上签名。” 在审讯了孙维之后,公安机关于4、5月间找孙维的舍友们了解情况。

有旁观者说,“孙维和朱令关系亲密,客观上来讲更具便利的作案条件和更多的作案时间。”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传言表示质疑:“为什么因为和教授做课题就判定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呢?如果她能接触到,那么我们班其他人同样也能接触到。”一位和孙维交往甚密的女同学不相信孙维是投毒人。

孙维承认自己能够接触到配制好的铊盐溶液,但不承认自己是“唯一能够接触铊盐的学生”。“而且学校说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但这完全是谎言!”

  据物化2班同学回忆,“当时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下的实验室,相互之间串门很容易,拿些别的实验室的药品也不难。但是多少人能轻易拿到实验室的铊盐,恐怕只有童爱军、李隆弟实验室的人才知道了。”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授李隆弟说,“我和童爱军老师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孙维当时是在童老师名下到实验室做毕业论文。朱令不在这个实验室里。同学们是可以随便进实验室进行实验的。”

  班里同学认为,“除了投毒人,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是不知情的,如果凭着一些无端的猜测去指证一个人,这对她(他)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孙维表示,自己不能够“替学校背这么大的黑锅”。

在可考的资料里,可以看到一些和嫌疑人有关的记录:

孙维回忆:1997年4月2日,公安局14处连续突击审问她,长达8小时,要求她在印有“犯罪嫌疑人”字样的纸上签名。

1997年6月30日毕业典礼之前,系领导通知她,由于她被公安调查不能给她发放毕业证书,并让她的家人来校谈话,说学校接到公安通知,缓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当时接待孙维的一位校党委领导认为,校方没有任何责任;想让清华认错,是绝对不可能的。

7月初,孙维家三人到公安局领取孙维的出国护照,公安局没有发给她。

9月29日,经过孙维家人的多方要求,系领导打电话通知孙维第二天去学校领取证书。

12月30日,薛方渝探望朱令时说,毕业证书由他交给孙维了,因为公安局不承认是他们授意不发证书。解除对她出国限制的原因为:从目前看孙维有疑点,但认定其犯罪的直接证据尚没拿到。

朱令家人说,1998年8月,公安机关曾经透露,孙维是疑点人。

  而孙维表示,1998年8月,公安14处宣布解除对她的嫌疑,承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朱令中毒有关

孙维透露说:从1997年4月起,她和家人反复请求对孙维再次讯问、安排对证和测谎,但公安机关均无答复。2002年,她无意在家中发现两个窃听器,“这个意外发现并没有让我们生气,反而觉得是件好事,因为我问心无愧,把我的真实情况让公安清楚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孙维声称,1997年4月和5月,她分别收到朱令舅舅的“恐吓信”两封。她提到,一位律师让她注意人身安全,暗示她现在有人会“买凶杀人”。

孙维声称自己多次提出希望能和朱令家人沟通,消除误解,但公安说:“朱令家人误会很深,即使你们和她家人见面,恐怕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做过他们的工作,非常困难,没什么效果。你们千万不要和他们接触,很可能会有危险。”

  而朱明新则说,自己和家人从来没有得到过孙维试图与他们沟通的消息。而且1997年4月,朱令舅舅电话孙维父亲要求沟通,孙维的父亲拒绝了。

(六)此案敏感?

10年前,化学系的一位教授透露:“公安局交代,关于谁接触等情况不能讲。”

10年后,物化2班的同学被骤然问起,笑容消失,言辞稀少:此案在当时非常敏感。

10年前,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对朱令父母说, “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

10年后,李慕成已经退休,对记者说,“这件事是市公安局十四处刑警队李树森主办的,我们只做协助工作。”

10年前,清华大学化学系老师传出消息,拟定的侦破行动,因为等待公安局领导批准再次被延期……

10年后,处理此事的化学系老师含糊应答,案子是学校出面处理的,已经说了到此为止。

曾主要负责这个案件的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接到记者电话时态度很和善,“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从个人来讲,我不愿意回答;从公安民警的纪律来说,我不宜发表意见。领导要求我怎么向媒体说一些事情,我只有照办。”由于公安纪律的要求,他表示只能说抱歉,没办法开口回答问题,“这件事情很敏感,过去那么长时间了……”

“这个案子年年有人问,年年没结果。”一位已经远赴美国深造的98级清华化学系学生对他的学妹说。

坊间传言是,嫌疑人孙维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她的祖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基于此有人传言,朱令案不能了解的症结就在于此,案件的特殊性和敏感处在于此。但此观点道理几何,尚无人能够考证。

孙维1997年出国未果。后与一名海归结婚。2004年,孙维曾经在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任项目经理,后辞职离开诺基亚。

10年来,孙维家人从未试图对这件事的前后做任何辩解。直到2005年12月30日,一个注册为“孙维声明”的ID在天涯发表《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声称“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她解释自己在十年内沉默的原因是,在案件告破之前,与朱令家人进行理智的沟通是根本不现实的。她认为自己没有“投毒动机”。

记者手记:“只希望真相能大白于天下”

10年来,朱令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几次生命濒危,虽然都万幸被抢救过来,但长期的卧床不起,导致她腿部肌肉萎缩,肺也萎缩到了第四个肋骨,只能依靠腰部勉强支撑背部。

“她过去还比较清醒,最近几年也有些神智不清了。”朱明新经常半夜惊醒,习惯性转身看看小床上躺着的朱令。她发现女儿经常整夜睡不着,睁大着眼,呼吸沉重,仰躺不能翻身。床边立着氧气瓶,床头是一个旧的布娃娃。

2004年的一天,朱明新在家里突然摔倒,而后昏迷了一个星期。 “颅脑血管破了三根,只有开颅,把头盖骨拿掉,补一块巴掌大的钛合金。”大夫对她的老伴吴承之说,“不是半身不遂,就是痴呆”。

她竟然是挺了过来,也许是小的那一个,还牵动她的心。而她也终于意识到,他们已经到了扶不动女儿的年岁。

2005年的冬天不请自到。朱明新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市公安局信访局和刑侦总队总队之间来回奔走。她看到,有人把接待人往里屋推:“这个案子当年很有名的……”接着几次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装着不认识她。

“只是希望真相能大白于天下。不然我倒了,女儿无以为托,怎么活?”

(很遗憾,由于杂志的时效问题,虽然早就成稿,争取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得到首发)
[ 此贴被卡拉在2006-01-12 18:24重新编辑 ]
图片:13025151_2006011208193466614000.jpg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6楼  发表于: 2006-01-12   
95年一个英国教授看完贝志诚求助邮件后的看法
来源:时代周刊/生活通讯

今天才看见这个文章,11年过去了,佩服该教授只是从求助邮件对症状的描述和朱令的化学系学生身份在数小时之类作出的系列判断。。。。。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从一个时代周刊的记者的网页上看到,(http://www.chandlerburr.com/newsite/content/emperorofscent/unpublished/12.php) 是其不曾发表的稿子(也许可以给他提供些新线索, 登上时代周刊:)) 注释一下,Dr L Turin 是DEPARTMENT OF PHYSIOLOGY的教师,他的email地址仍旧有效, 不信的人可以给他发email. UCL的实力有人质疑的话,可以去http://www.physiol.ucl.ac.uk看看有多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Hello friends

Just got your e-mail via Walter Stewart, and something immediately came to mind. Has anyone checked whether Zhu Ling is not suffering from *thallium poisoning* (or possibly some other heavy metal)???.

朋友们好。

我刚才收到了Walter Stewart转来的你们的email,让我想起了一些东西。 有人检查过朱令是否是铊中毒吗?(或者可能是其他重金属)?

I just checked with the poison center in London, and they agree. She has all the classic symptoms: rapid hair loss, neurological problems, no other understandable signs. Is she a chemist? Could someone have tried to poison her? If so, the antidote for thallium is prussian blue (ferric hexacyanoferrate (II)). The dosage is 250mg/kg of body weight per day given orally in divided doses dissolved in a mannitol solution.

我又找伦敦的毒药中心检查了一下,他们同意我的看法。她(朱令)具有所有典型的症状:头发快速脱落,神经系统出问题,没有其他可以理解的症状。她是个化学家吗?有人试图向她投毒吗?如果是这样,铊毒的解药是普鲁士兰(ferric hexacyanoferrate (II))。剂量是每公斤身体重量250mg,每日口服,溶于甘露醇溶液。

The poison center reports that people have been saved with prussian blue even after *95 days* on a respirator. If you need any of the reagents, I'd be happy to send them to you by Fedex as fast as possible. Please send a fax number so I could get you a data sheet on thallium poisoning.

毒药中心的报告指出中毒者甚至在使用呼吸器*95天*后都可以用普鲁士兰解救。如果你们需要任何试剂,我很乐意尽快快递给你们。请把传真号码给我,我就可以把铊毒的有关数据发给你们。

Date: Tue, 25 Apr 1995

To: [email protected]

From: [email protected]

Subject: zhu ling

Hi walter! I'm home now, couple of things occurred to me. If Zhu Ling was poisoned at all, she was poisoned twice (read the deion again), and for all we know whoever poisoned her is by her bedside as we speak. Also, could you e-mail them to tell them to send a blood sample asap to here, we'll have it analysd by the poison centre at Guys' Hospital. We'll pay for it of course. I finally read their e-mail in detail, and she had an upset stomach in Dec!! another classic sign. God, I'm praying for the poor girl, let's hope she pulls through though in all probability her health will be compromised for ever. I'll check my mail in 3 min or so.

Hi walter! 我现在在家,我有些事情要说。如果朱令的确是被投毒,那么她是被投毒两次(再次阅读了描述),而且据我们所了解,如同我们讨论过的,投毒者一定是她身边的人。另外,你能e-mail他们让他们尽快送一份血液样本到这儿吗?我们可以在Guys' Hospital的毒药中心进行分析。当然费用会由我们支付。我最后又仔细读了一下e-mail,她的胃在12月就不行了!又一个典型症状。上帝呀,我正为这个可怜的女孩子祈祷,让我们祝愿她最终能挺过去吧,可能她的健康会永远受到损坏。我会3分钟左右查一次邮件。

And an hour later:

Reading your e-mail in a hurry, I had missed the fact that Zhu Ling was a *chemistry student*, which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deliberate or accidental) poisoning enormously. If she was poisoned, it maybe that whoever did it gave her two doses, accounting for her getting better and then relapsing again. Make sure it does not happen again. Send me a blood sample by Federal Express for thallium analysis, I'll pay for transport and testing. Do it *FAST*. Remember to give fax and 'phone.

一个小时之后

赶紧读了你的信,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朱令是一个化学系学生,这一点极大的增加了中毒的可能性(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他是被投毒的,可能投毒者给了她两次剂量,因为她第一次有所好转但随后又复发了。一定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了。把血液样本快递过来坐铊测试吧,我会负担邮递和测试的费用的。赶快吧。记得给我传真和电话号码。

Then silence from China. There was no reply. "Zhu Ling??" queried Stewart.

"Not a peep from anyone," shrugged Turin. "Probably *all* poisoned!"

从中国传来沉默,没有回应。”朱令?” Stewart 询问.

"没有任何回应," Turin耸耸肩.,"可能*所有的人*中毒了!"
[ 此贴被卡拉在2006-01-12 17:38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47楼  发表于: 2006-01-12   
My God!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8楼  发表于: 2006-01-12   
贝志诚和他的同学1995年发给互联网的求救信
S.O.S FOR A DYING YOUNG CHINESE GIRL
Bob Ouyang oy8930 at nervm.nerdc.ufl.edu
Sun Apr 23 15:03:27 EST 1995

--------------------------------------------------------------------------------

From:    edu%"cqyang at chemistry.umass.edu"     "Dr. C.-Q. Yang" 22-APR-1995 17:45:43.01
To:    Multiple recipients of list CHINA-NT <CHINA-NT at UGA.BITNET>
CC:    
Subj:    Cry for Help From Peking University

Received: From NERVM(MAILER) by UFOAK with Jnet id 0135
      for OY8930 at UFCC; Sat, 22 Apr 1995 17:45 EST
Return-Path: <owner-china-nt at UGA.CC.UGA.EDU>
Received: from NERVM.NERDC.UFL.EDU (NJE origin LISTSERV at NERVM) by
NERVM.NERDC.UFL.EDU (LMail V1.2a/1.8a) with BSMTP id 0274; Sat,
22 Apr 1995 17:46:00 -0400
Date:       Sat, 22 Apr 1995 17:45:44 -0400
Reply-To:   "Dr. C.-Q. Yang" <cqyang at chemistry.umass.edu>
Sender:     China-Net <CHINA-NT at UGA.BITNET>
From:       "Dr. C.-Q. Yang" <cqyang at chemistry.umass.edu>
Subject:     Cry for Help From Peking University
Comments: To: China-Nt <china-nt at uga.cc.uga.edu>
To:       Multiple recipients of list CHINA-NT <CHINA-NT at UGA.BITNET>

Dear Friends,

The following message was sent from Peking University. Please send your
response to caiqq at mccux0.mech.pku.edu.cn if you can offer any help. Many
thanks!

Forwarded message:

>
>   Hi,
>       This is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 a place those dreams of
> freedom and democracy. However, a young, 21-year old student
> has become very sick and is dying. The illness is very rare. Though
> they have tried, doctors at the best hospitals in Beijing cannot cure
> her; may do not even know what illness it is. So now we are asking
> the world -- can somebody help us?

>       Here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illness:

>       The young woman -- her name is Zhu Ling -- is a student in
>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n DEC. 5, 1994, Zhu Ling felt sick to
> her stomach. Three days later, her hair began to fall out and within
> two days she was completely bald. She entered the hospital, but
> doctors could not discover the season for her illness. However,
> after she was in the hospital for a month, she began to fell better
> and her hair grew back. Zhu Ling went back to school in February,
> but in March her legs began to ache severely, and she felt dizzy.
> She entered XieHe Hospital - Chinese most famous hospital. In
> early March and on March 15, her symptoms worsened. She Began
> to facial paralysis, central muscle of eye's paralysis, self-controlled
> respiration disappeared. So she was put on a respirator.

>       The doctors did many tests for many diseases(include anti-
> H2V, spinal cord puncture, NMR, immune system, chemical drug
> intoxication ANA,ENA,DSONA,ZG and Lyme), but all were
> negative, except for Lyme disease(ZGM(+)).

>       The doctors now think that it might be acute disseminated
> encephalomyelitis(ADEM) or lupus erythematosus(LE), but the
> data from the tests do not support this conclusion.

>       The doctors are now treating Zhu Ling with broad-spectrum
> antibiotic of cephalosporin, anti-virus drug, hormone, immun-
> oadjuvent, gamma globul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and have given
> her plasma exchange(PE) of 10,000 CCs. But Zhu Ling has not
> responded -- she reamers in a vegetative state, sustained by life
> support.

>       If anyone has heard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symptoms -- or
> have any ideas as to what this illness could be, please contact us.
> We are Zhu Ling's friends and we are disparate to help her.

>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try to find help from
> Internet, please send back E-mail to us. We will send more crystal
> description of her illness to you.
>
>                                       Thank you very much
>                                       Peking University
>                                       April 10th, 1995
> ==========================================================================
>   Please foreword this message to your freinds if you think they can help
> us ,Thanks advanced!
>
> email:caiqq at mccux0.mech.pku.edu.cn
>
>
>
>
> ----- End Included Message -----



http://www.bio.net/bionet/mm/diagnost/1995-April/000095.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9楼  发表于: 2006-01-12   
贝志诚和他的同学1995年发的一封回信
(fwd) Infor About Zhu Ling's illness:from her freinds
Christina P. Liu cliu at IC.NET
Fri Apr 21 14:10:23 EST 1995

Previous message: lambda phage mabs
Next message: S.O.S FOR A DYING YOUNG CHINESE GIRL
Messages sorted by: [ date ] [ thread ] [ subject ] [ author ]

--------------------------------------------------------------------------------

Path: condor.ic.net!news.cic.net!infoserv.illinois.net!news.nd.edu!spool.mu.edu!howland.reston.ans.net!agate!hpg30a.csc.cuhk.hk!linuxguy.pku.edu.cn!mccux0!caiqq
From: caiqq at mccux0.mech.pku.edu.cn (Cai Quanqing)
Newsgroups: sci.med,sci.med.dentistry,sci.med.diseases.cancer,sci.med.immunology,sci.med.informatics,sci.med.nursing,sci.med.nutrition,sci.med.occupational,sci.med.pharmacy,sci.med.physics,sci.med.psychobiology,sci.med.radiology,sci.med.telemedicine,sci.med.transcription,sci.med.vision
Subject: Infor About Zhu Ling's illness:from her freinds
Date: 19 Apr 1995 15:15:06 GMT
Organization: Peking Universary,China
Lines: 36
Message-ID: <3n39dq$5bj at linuxguy.pku.edu.cn>
NNTP-Posting-Host: 162.105.195.2
X-Newsreader: TIN [version 1.2 PL2]
Xref: condor.ic.net sci.med:82618 sci.med.dentistry:5500 sci.med.diseases.cancer:1901 sci.med.immunology:1095 sci.med.informatics:1894 sci.med.nursing:4076 sci.med.nutrition:21979 sci.med.occupational:2941 sci.med.pharmacy:8341 sci.med.physics:2879 sci.med.psychobiology:3656 sci.med.radiology:1806 sci.med.telemedicine:4859 sci.med.transcription:997 sci.med.vision:3636


Hi :
   We cannot believe so many mails we have gotte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generous help. Now we are busy in
translating them to Chinese and send them to PUMC(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e are sorry that we can
not send mail back one by one. The following messages try to
answer some common questions and tell you some new
information.
   1. The doctors still don't believe Zhu Ling's illness is
heavy metal poison or Lyme disease.
   2. Most of the doctors think the illness would be
Guillan-Barre syndrome. Zhu Ling has been in coma since
Mar 15, The CSF was normal in Mar 12 and Mar 22, but
abnormal in April 12. The doctors in PUMC cannot explain
that.
   3. We are trying to get the data that you want to know.
We will send them back as soon as we get the data.
   4. We believe that using tele-medicine conference system
to diagnose will be helpful to Zhu Ling . If you want to get any
more information or give more help (include financial support),
You can contact Dr. John W. Aldis, His E-mail address is:
   jwaldis at ix.netcom.com
   5. If you want to contact with us,
You can fax to Ms. Bei Lu Ying ( 86-10-8502728),
You can also phone her ( 86-10-8502117 )at
Greenwich Time 00:00-03:30 and 06:00-09:30.
   6. Our address is:
   32# Room 134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ostCode: 100871
   You can send package or letter to Mr. Liu Li.
   
                           Thank you very much
                           Zhu Ling's friends
                           Peking University
                           April 17, 1995


http://www.bio.net/bionet/mm/diagnost/1995-April/000093.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0楼  发表于: 2006-01-12   
好奇怪啊,我记得贝志诚和他的同学1995年发给互联网的求救信我转贴过,怎么没有了?所以我再发了一次。加上其他几封相关的emails。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1楼  发表于: 2006-01-12   
据说是孙唯邻居的帖子
来源:搜狐网

天网恢恢 疏而不露

昨天在网上看到有关朱令的报道,这个使我在同情朱令的同时,又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她就是网上声讨的犯罪嫌疑人孙维。我想可能网上没有几个人像我一样认识孙维和她的家人那么久。我至今和孙维认识超过20年,同时,我的家庭和孙家认识的时间更加久远。我在这里只是想说明我对她和她家人的了解。

首先,孙维的祖父孙越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是正直廉洁的老人。他曾经在部长楼里对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破口大骂,抨击中国的腐败和黑暗现象。同时,孙维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待人诚恳,都是知识分子。孙维从小的学习不错,北京四中毕业,考上清华大学。同时,她的托福成绩非常好,毕业前申请到了国外的奖学金,但是没有办法出国。网络所说的清华大学不让他出国的事情是真实的。在出国没有希望之后,孙维就一直在北京工作,似乎最近才结婚。网络上面说她出国和美国人结婚的事情报道不实,孙维至今还住在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的部长楼里面。这个我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她在北京,媒体的人可以去北京那个地方问问开电梯的,就是前天,她还在那个楼里面自由出入。我希望大家能够相信我说的事实,同时,能够继续团结起来,让说明真相的帖子不被淹没。

作为一个和孙维以及她家人认识多年的人,我鄙视她的行为。我知道这个事情是她做的已经很久,不过由于邻居关系,一直没有通过网络说出来。我想,我们应该通过孙维本人和她家人了解事实真相,不冤枉一个好人,但是也绝对不放过一个坏人。孙维的父亲在民革被人背后议论已经多年,这个事情在我们那个圈子里面已经不是新闻。

我想说,如果孙维是冤枉的,那么她为什么不出来控告曝光的媒体,为什么不控告你的学校不发给你毕业证书,不让你出国?以你们家的势力,你是可以站出来说自己是冤枉的。可以,你没有,你只不过在网络上面发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文章。这个让我对你的行为表示了怀疑。

同时,我还想说孙维这样的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如果不是你当初的忌妒心,那么今天,你和朱令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生活。如果这个事情是你做的,那么我希望你可以考虑我的两个建议:1、自己站出来说明真相,承认你的所作所为。2、利用你家里的关系,让朱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如果你没有勇气承认罪行,那么请你结束朱令悲惨的生命,她现在被你害得生不如死。我只是奇怪,你当初为什么不干脆把她杀死,也许那样,她和她的家人还不会像现在那样痛苦!孙维,I KNOW WHAT YOU DID!!! I KNOW YOU AND YOUR FAMILY!我是你的邻居,我看着你长大,我也来自高干家庭,但是我鄙视你!你是我们楼里的耻辱!

法网恢恢,就算删除了我的帖子,也改变不了真相,人总是有报应的!我不知道你现在找的老公或者是男朋友是怎么看上你的,也许他看重了你们的家世。孙维,如果你觉得自己冤枉,也站出来,让媒体去你们家采访!

如果那个事情确实不是你做的,那么你可以拿回你的清华大学毕业证书,特别是你的清白名声,你那些老同学对你的尊敬,解除你那些朋友们对你的怀疑,维持司法的公正,捍卫自己的家庭……最后你就是一个受十年冤枉的名人!!!

-------------------------------------

有意思哦,连邻居都鄙视啦! 主题:Re:[转贴]我对孙维朱令事件的看法-孙维同班同学

作者:jieluzhengxiang 回复日期:2006-1-12 16:48:14 

我就是孙维的邻居,不用佩服我,我很惭愧,因为我知道这个事情多年却没有说出来,我更加佩服你们!我也有压力,因为我确实和孙家关系不错,不过我觉得我应该说出来,我在其他网上公布了她的地址,大家在那里可以找到她!但是帖子被删除了!!!

主题:Re:[转贴]我对孙维朱令事件的看法-孙维同班同学

作者:jieluzhengxiang 回复日期:2006-1-12 17:03:47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4楼5门13层,这个是孙维家里的地址,他们家庭到底怎么样,她是不是冤枉的,媒体的可以去他们家里采访,这个是他们家千真万确的地址!!!!如果她是冤枉的,大可以在媒体面前说!

主题:Re:[转贴]我对孙维朱令事件的看法-孙维同班同学

作者:jieluzhengxiang 回复日期:2006-1-12 17:10:57 

SOHU上面也有人发地址了,是对的!但是很快被删除。我家里不让说,因为毕竟是平时不错的朋友。我公布地址没有其他意思,就是希望媒体能去采访,不放过坏人,不冤枉好人。让孙维自己说说真相!

 主题:Re:[转贴]我对孙维朱令事件的看法-孙维同班同学

作者:笨笨猫19 回复日期:2006-1-12 15:38:13 

[匿名] hh    2006-01-12 13:09:12

我要说明孙维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为了避免我的帖子被删除,请大家一定要帮我顶!看到这个帖子的人要转发,让所有有良知的人知道。首先,前面的报道有失实,这个对朱的家人和我们广大百姓是好消息。孙维并没有像报道中的那样出国,她也没有嫁给美国人。她目前还在中国,所以我们仍然有机会把事情查清楚!!!其次,我要公布她家里的地址,希望有良知的媒体人和朋友去找他们理论,采访!获得事情的真相,她的家庭住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4楼5门13层!她的父亲叫孙大武,她现在还住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让这个帖子埋没,因为这个是真实的!也不要让这个罪犯嫌疑人出国!

------------------------------

搜狐网友 发表时间:2006年1月12日8时51分 IP地址:已隐藏

我知道这个害人的家伙是谁!她家里确实有背景,我从小和她住在一个楼。我也一直认识这个人。以前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不过后来当我得知她的卑鄙后,我鄙视她!我觉得为什么那么多年没有人伸张正义呢?她得到的惩罚仅仅是不能出国留学!而另外一个优秀的女孩却毁了一生!这个凶手就住在北京复兴门外长安街的部长楼,心安理得的活着,她现在已经结婚了。她的父母依然住在我们楼上,请有良知的人帮我顶这个帖子!    快去查啊,别让她跑了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鹏飞 离线
级别: 军长

显示用户信息 
52楼  发表于: 2006-01-12   
引用
下面是引用卡拉于2006-01-12 17:43发表的:
好奇怪啊,我记得贝志诚和他的同学1995年发给互联网的求救信我转贴过,怎么没有了?所以我再发了一次。加上其他几封相关的emails。


一直没瞧见,是不是贴到你的后花园去了? 要不然当初仅仅是个念头,还没找着机会下手~~~
人嗳,仁爱,忍捱,刃挨~~~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3楼  发表于: 2006-01-12   
呵呵,这个孙维邻居的帖子放到咱家里算是进了保险柜不会沉了。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4楼  发表于: 2006-01-12   
再贴一个间接的、与动机推测有关的帖子。

引用
孙维主帖:
五 关于所谓“动机”
  
  投毒总得有动机吧?!如此恶毒的想要致人于死地,没有深仇大恨是不可能的。给我编造的动机竟然是竞争演出机会,这纯属莫须有。
  
  此消息的作者原话如下:“我听说的一个情况很有意思,据说朱令和孙某因为都是北京考来的,关系不错,朱令介绍孙某也参加了民乐团,而且练习的也是古筝,由于朱令的水平高,孙某几乎不可能有演出的机会。考虑到朱令第一次中毒是在一二九清华民乐队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前夕这样一个日子里,这个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事实上,朱令弹的是古琴独奏(而不是古筝),同时也参加中阮伴奏。古琴我根本没学,进民乐队后才开始学习中阮.更重要的是中阮只是伴奏乐器,民乐合奏的时候几个中阮是一起上台的,不分主次,更谈不上争上台机会。我记得有一次清华民乐队代表学校参加一个比赛,朱令和我们另外的中阮是一起上的台,这些都有民乐队演出的照片和录像为证。
  
  而且我在大三就因为觉得功课紧张主动退出民乐队了,自然没有参加94年底民乐队一二九的排练和演出。民乐队应该有我参加活动和退队的纪录,很容易被核实。这些情况在我被调查时,已经向公安机关如实说明过。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性格非常直爽,心直口快,爱开玩笑,嘴有点“损”,有可能得罪过一些人。我从不小肚鸡肠,更谈不上好嫉妒。



下面是一个清华民乐队的老队员在未名空间的发帖:请注意黑体部分,一是朱令学会了中阮,而是中毒时间。
引用

作者:遗忘是背叛 回复日期:2006-1-12 15:34:25 
      往事悠悠: 清华民乐队老队员记朱令 来源: 未名空间站-THU
      
      
      
      对朱令的记忆早已经和清华的那种朝气蓬勃,青春浪漫的气息混淆在了一起。很多的片断已经遗忘了,但另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变得愈加清晰。
      
      我和朱令结缘于清华民乐队。那时的民乐队只有二三十号人,多数是上了清华后才开始学习乐器的非特招生。寥寥的几位从小就学乐器的艺术特招生,时常在排练时摆一摆架子。
      
      
      清华人有精益求精的传统,清华的乐队也不例外。虽然是业余,但排练演出的都是专业作品。一个乐队就像一块精密的手表,每一个零件都很重要。为了集体,为了艺术,大多数队员练琴都非常刻苦。那时清华学生宿舍管理很严,每晚十点四十熄灯锁门,由于没有电话,队员们联络很不方便,尤其是住在5,6,7,8号楼的女生。联系队员最好的方法是在晚上九点十点之间到音乐室的小琴房走一圈, 总能碰到几位拉二胡,几个吹笛子,几个敲锣打鼓的队员。
      
      
      朱令的出现是一个意外,因为她是头一位主动送上门来的水平卓越的非特招生。初识朱令是在西操背后老音乐室(现艺教中心前身)的走廊上。那时的她留着清爽帅气的短发,身着淡乳色的运动服,身材结实高大,脸上挂着自信而轻松的笑容,健康而漂亮。朱令第一次亮相时,带来了一架黑色年头不久的古琴。古琴在民乐器中是一件很稀罕的乐器,由于难度高,会演奏的人很少。我虽然了解不少的民乐器,但对古琴却很陌生。朱令在乐队十几人的围观下演奏了一曲,毫不怯场。我从小习琴,能通过音乐去解读人。朱令那天的演奏虽不十分丰满,但镇静而自然,颇有大家风范。朱令的双手细长而灵活,她右手指甲令人眼花缭乱的滚奏,左手手指在琴弦上自如而精确的滑动,让人叹为观止。乐队的指导老师和干部们对朱令这一送上门来的惊喜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朱令不仅会演奏古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也很好,还是游泳健将,在校级比赛中拿过名次。我对朱令的钦佩油然而生,甚至有了一些微妙的敬畏。
      
      
      乐队的生活既有浪漫的一面,也有辛苦的一面。一个好的集体,总需要有人在幕后默默地奉献。而那些勤于奉献,甘当责任的人也往往从乐队的经历中得到更多的锤炼。朱令不仅艺术水准高,也有一个热爱集体的阳光性格。她对乐队的大小事务都非常热心,对人真诚和善没有架子。我们与她很快在一起的排练演出中熟悉起来。记得那时演得最多的是《老虎磨牙》。很多看过艺术团演出的校友对这个节目都很有印象。我和朱令同为第二代老虎(前一代主要是88,89的队友)。朱令的任务是用一对小镲片和一对响板营造老虎出山前的各种恐怖音效,我用大鼓槌在堂鼓上摆出老虎出山的形象,其他4人或扮虎爪,或扮虎牙,尽情发挥我们的艺术的想象。

为了更好的融入乐队,朱令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中阮(一种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一举成为乐队不可缺少的骨干。记得我们那时喜欢演出器乐合奏《瑶族舞曲》。其间有段中阮独奏,难度较高,双手配合不好就容易卡壳,让人心惊肉跳。自从有了朱令,瑶族舞曲中的那段再也不让人担惊受怕,转而成为了美的享受。
      
      
      回忆中的乐队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93年五月,朱令入队的第二学期,是乐队历史的一个小高潮。由于清华民乐传统悠久,基础雄厚,我们一举囊括了北京高校民乐汇演的全部一二等奖。朱令自己参加了很多的节目,有独奏也有合奏,拿了很多的奖(包括我们的《老虎磨牙》)。93年的夏天我们一起在北京附近的昌平基地军训了一月,其间美国的一个爵士乐团到清华大礼堂访问演出,我和朱令一起搭公共汽车穿着军装从昌平赶回学校给美国人展示了我们的国粹。军训后,带着炭黑的皮肤我们和清华艺术团一起去郑州巡回演出,与劳动人民交流。在嵩山少林寺的塔林,以及嵩阳书院的庭院中,留下大家青春的印记。种种美好经历让人难以忘怀。
      
      
      清华有很多能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朱令就是其中之一。像很多北京同学一样,她经常周末骑车回家,但仍能很好地兼顾学业和各种社会活动。百忙之中,居然还能抽出时间到北京电影乐团随著名的音乐演奏家孙桂生先生学习古琴。在那两年中,朱令在音乐上的进步是让人吃惊的。民乐队曾在大礼堂旁的西阶举办过一次民乐沙龙,目的是以轻松活跃的形式让更多的师生近距离地了解和接触民乐。那次我们照例演奏了《老虎磨牙》,《春江花月夜》,以及很多的独奏。朱令那天弹奏的是古曲《酒狂》。《酒狂》的来源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大意是描绘古时的圣贤借酒意表达高瞻卓识,抒发叛逆情感的情形,曲意轻松诙谐,潇洒如仙。朱令的演奏很成功,让我清晰地体味到这首乐曲的神韵。那天的演奏,体现了朱令在音乐上的突飞猛进,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她灵魂深处的自然与美丽。朱令演奏《酒狂》时的那种潇洒轻松,面含微笑是她那段青春时光最美好最真切的写照。现在每当我想起朱令时,《酒狂》的音乐还总能在耳边响起。
      
      
      朱令性格虽和蔼,但也相当倔犟。有一次我就得罪了她,来龙去脉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她举着拳头半真半假的对我说,如果要动手,我从她那里占不到任何便宜。我个子没有朱令高,
      
      
      也没有她强壮。我当时有些发懵,没想到她居然能对比她高一个年级的师兄说出这种话。
      
      
      那段时间觉得如果在乐队拍武侠片,朱令肯定是女一号。
      
      
      94年的12月11日是让所有民乐队队员终生难忘的。那天我们实现了中国所有音乐爱好者的最高梦想,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我们自己的专场演出。当音乐专业人士们四处走穴消极演奏,儿童们学习音乐只为升学时,我们代表中国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纯洁而庄严的艺术梦想。准备这场演出耗费了我们每个参与者数年的心血,但是大家士气高昂,排练演出都加倍的认真。每个人都明白,这样的梦想一生只能有一次。11日的早上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兴奋。女生们梳妆打扮自不待言,平时有些邋遢的男生也都洗澡吹头,规规矩矩的让女生摆弄,生怕给乐队抹黑。到音乐厅时,已经是中午。安置好乐器,摆好台,大家稍事休息。我独自爬到音乐厅二楼的右侧座椅上躺了一会儿。望着金碧辉煌的音乐厅上高悬的挡音板,墙上凸出的巨大的管风琴共鸣管,心中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满足感。那天的演出吸引了中国民乐届的泰斗彭修文,秦鹏章,国家领导宋平,和清华的校领导等众多名人。我们当然顾不上那么许多,台前台后,忙上忙下,紧张非凡。朱令那天生病了,松松的扎着长发,精神明显不好,脸色憔悴,虽然也兴奋,但话很少。朱令照例参加了大多数节目,她那天独奏的是古琴名曲《广陵散》(就是笑傲江湖中提到的那首),用的是从孙老师那里借来的百年老琴。我那时在后台忙着帮很多人定音,没能仔细欣赏她的演奏。偶尔听到几声,觉得她那天的音色似乎有一种往日没有的深沉与寂静。我们“伟大”的演出很快就在轰轰烈烈中结束了,大家照例合影留念,幸福非凡。演出完后在清华南门某餐厅的庆祝朱令没有参加,这时才听说朱令已经三天没吃饭,完全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所有演奏。
      
      
      大家以为是她得得是一般的肠胃病,也就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谁也没有想到,那次的演出竟然是朱令和我们在清华的最后一次合作。不少人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过朱令。命运的捉弄真让人难以置信,即便当它真的发生在眼前。后来才知道,朱令那天的病正是她第一次铊中毒的前期症状,朱令从那天以后就住进了医院,而后转入了重症监护室。命运竟然让她在最美丽,最辉煌的时候倒了下去。
      
      
      朱令生病的事由于随后而来的期终考试而淡了下去,很多人都认为她会很快的康复。乐队里只有几个关系和她最密切的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朱令的病一直没有查出病因,听说她昏迷了很长事件,头发也脱落了很多。大家的心情都很灰暗,有些人不愿提到这件事。冬去春来,新的学期开始了。乐队又开始了正常的排练演出。没有朱令时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好在一时不用再排《瑶族舞曲》。不久,好消息传来,说朱令的病好了起来,可能很快就能回来排练。大家都很高兴,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我去6号楼有事,刚进楼门忽然有人叫了我一声。我抬头一看竟然是朱令。她已经瘦得我几乎不敢认,穿着一件带斗篷的深绿色外衣,遮掩着她短短的头发,有种见风即倒的柔弱。我刚回过神,应了句"回来啦",她已经走出楼门去了。望着她孱弱的背影我心里复杂极了,我知道她坚强的自尊不愿让我看到她软弱的样子。我万万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心智健康的朱令。
      
      
      过不多久听说朱令又住进了医院,比上次严重得多,长期昏迷,不断抢救,不知道能否熬得过去。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发了懵,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几个与朱令关系密切的老队员尤其忧心忡忡,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医生。听说这次事情极其严重,学校很重视,公安局也已立案侦查。朱令在期间转了好几次院但始终不能确诊病因,连协和医院也无能为力。就这样过了近一个月,终于在各界的帮助下确诊是重度铊中毒。朱令在此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但终于还是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医学我不明白,但我相信朱令顽强倔犟的性格帮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不幸的是,严重的中毒和长期的误诊对朱令的神经系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痊愈的希望渺茫。
      
      
      95年的夏日的一天,在朱令住院几个月后,我和一位队友一起到协和医院看望她。协和虽然号称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但条件实在难以恭维。朱令的病房在协和的一栋破旧的西式大楼里。印象中的病房好像较阴暗,木质结构,没有空调。朱令躺在倾斜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旁边摆满了氧气瓶和其他监测脉搏呼吸的仪器,周期性的发出一种单调沉闷的脉冲声。朱令那时病情虽已稳定,但是大脑还没有苏醒过来。由于卧床的时间太长,她全身浮肿,有时会下意识的使劲挠痒,或而发出几声难以听懂的呻吟。朱令憔悴的母亲在旁边守着她,扇着扇子。朱令的每一个小动作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看着健康的朱令变成这个怪样子,我们都难受极了,心中有一种特别沉重,特别无助的感觉。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尽情地拉上一遍《江河水》(二胡名曲,表达伤痛)。
      
      
      朱令的事对她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培养她,父母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尤其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打击已不是头一次降临在这个家庭。朱令唯一的姐姐在朱令上清华前就因为事故离开了他们。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不幸会一再发生在同一个家庭。朱令的遭遇影响很广,不仅彻底地改变了她和她家庭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民乐队一些队友,和她的一些同班同学的命运。
      
      
      时间的流逝使朱令逐渐从乐队的视野里消失了,那以后我听到的只是一些关于她的小道消息。朱令的病情在逐渐的好转,但是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各种后遗症,使她成为了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伤残。最近一次见到朱令大概是97年的一天。我和另外两个队友一起去看望她。
      
      
      朱令坐在轮椅上,四肢除了胳膊外都完全不能移动。朱令显然还记得我们和以前那些有趣的事。我们的到来使她有些兴奋。虽然不能清楚地说话,但从音调中还能猜出她的话语。
      
      
      偶尔闪现出的眼光,让人联想起眼前的这个人曾经是多么的聪明和健康。朱令的父母都有些白发斑斑,谈起女儿的遭遇忍不住又流泪了。听朱妈妈说,朱令还能用一个手指在钢琴上弹出"瑶族舞曲"的旋律,最大的心愿仍然是回清华念书。朱令的每天都在康复和治疗中度过,每过一会儿就需要吸氧。我们去的那天稍微特殊,因为我们推着朱令到楼下的花园中遛弯呼吸新鲜空气。阳光中的朱令似乎恢复了往常的幸福和美丽。
      
      
      十年在一晃中过去了,幸运的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但对朱令的记忆并没有消退。她的生命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每当想起朱令,想起她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的父母时,我总是问自己:我能为这样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做些什么呢?
      
      
      老队员
[ 此贴被伍胥之在2006-01-12 18:36重新编辑 ]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moonpie 离线
级别: 团长

显示用户信息 
55楼  发表于: 2006-01-12   
看了上帖开始怀疑SW了,另外有个疑问,他朋友说,她第二次昏迷公安局就开始立案侦查了。那么当时也没有人知道是陀中毒,为什么会想到立案啊?想象如果是我的同学得了莫名其妙的病,估计没人能想起来让公安介入的。。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6楼  发表于: 2006-01-12   
引用
下面是引用moonpie于2006-01-12 18:34发表的:
看了上帖开始怀疑SW了,另外有个疑问,他朋友说,她第二次昏迷公安局就开始立案侦查了。那么当时也没有人知道是陀中毒,为什么会想到立案啊?想象如果是我的同学得了莫名其妙的病,估计没人能想起来让公安介入的。。


立案是确诊铊中毒之后。第一次没有立案。

另外,咱也再八卦一下动机:

“哼!本公主给你点铊毒尝尝,你竟然不知好歹,居然坚持一定要加这场‘每个人都明白,这样的梦想一生只能有一次’的演出。反正铊这玩意儿别人谁也想不到,不再给你点厉害的,你也不知道本公主的厉害!哼!走着瞧吧! ”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7楼  发表于: 2006-01-12   
孙维再次声明

『天涯杂谈』孙维的再次声明——要求公安重新侦查,并为“窃听器”的错误向网友和公安道歉


作者:孙维声明 提交日期:2006-1-13 12:50:00


  一、就“窃听器”的错误向网友和公安道歉。
  
  在“孙维的声明”中我把一对音乐杯误当成了窃听器。多年来我和家人一直确信无疑,因为它们确实从未响过。发贴前还特意把这保留多年的“窃听器”拍照上传。经多位网友指出后,我们找了三位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员,证明确实是音乐杯。所以我再次发表声明,在相同的场合向大家特别是公安机关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二、我已向公安机关提出重新侦查的请求
  
  在我的声明发出之后,很多网友认真分析案情,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对本案的侦破可能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尽管朱令中毒距今已隔十年,但如果广泛调查、发动群众、认真回忆并查找一些相关记录和资料,不是没有实现突破的可能。其实,除了朱令家人,没有人比我更希望破案了。
  
  因此,我已委托家人于2006年1月9日向公安机关正式提交书面申请,强烈要求公安机关采取透明办案方式重新侦查朱令中毒案件,查明真相,给朱令家人一个交代、还我清白!
  
  另外,我在申请中再次向公安机关提出了对我进行测谎的要求。
  
  三.关于谣言
  
  在我发表声明之后,天涯论坛中又不断出现了很多新的谣言。因为以前我从未听说过,自然不可能在上次的声明中提到,例如“孙维天天给朱令喝咖啡”、“在孙维床下的箱子里找到彻底清洗过的咖啡杯子,孙维的解释是朱令一直不在怕杯子脏了,所以就给洗了,然后怕落灰所以放到自己箱子里保管”、“清华传言朱令中毒是因为他爸爸走私铊,不小心沾染的。同时,我补充一点,谣言的来源最后查到了,确定为孙维所为”、“孙维声称公安仅在97年询问过她一次,这也是撒谎。不说派出所和学校保卫部,据我所知,市公安局在95年开始就传唤过她很多次”、“经公安部调查,在做了大量工作后,孙维本人承认了她实施了对朱令下毒----”等等。
  
  刚看到这些荒谬谣言的时候我无比愤怒,在这样一个人命关天的事情上竟能造出如此恶毒的谣言!但这些天的情况让我彻底明白了,除了好事者外,有人在专门生产谣言!因此谣言是永远驳不完的。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公安重新侦察,查明真相,在这一点上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
  
  最后,向所有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的网友表示真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查阅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热心网友。也有一些网友给我发送信息对我表示支持和理解,请原谅我没有及时一一回复。另外,我的很多朋友从媒体上看到对此事的报道后,纷纷打电话慰问、支持和鼓励我,使我非常感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
  
  期待着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芸芸 离线
级别: VIP

显示用户信息 
58楼  发表于: 2006-01-13   
是真弱智还是假弱智?将音乐杯当窃听器?哎,看见这种事,想起大学里同一宿舍有人丢钱了,大家互相怀疑,而且真正的贼也是满副委屈,满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然后又有不同的人申明丢了钱,大家最后也不知到底谁是贼.我只能说我不是贼且强烈怀疑一人,因为她总是暗示大家我是贼,因为我总不在寝室,现在想起这事还恶心
看来现在只有孙维自己明白,但如果她怀疑是谁干的也可以说出来呀,毕竟这可不是丢点钱那么简单
芸芸 离线
级别: VIP

显示用户信息 
59楼  发表于: 2006-01-13   
又看了一遍原来的申明,那个杯子是随咖啡礼盒送的,难道礼物包装上不会说明那个茶杯会有音乐?而且带音乐的杯子会那么难以让人知道她是会发声的?这个连我女儿都会发现呢!谁有相似的杯子?真的那么难搞吗?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还是搞无线电的亲戚呢...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