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 s|&2QG0'7
我听了一宿的梵唱 ag$UNV
不为参悟 Q1@V?`rkS{
只为寻找你的气息 [mk!]
r
+2]{%=
那一月 }u..m$h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Mmvf'N
不为超度 %!1:BQ,p,i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rru `%~'O
4
;d9bd)A
那一年 I"+;L4o `
我磕过一路长头拥抱尘埃 1Q$Z'E}SK@
不为觐见 CpICb9w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f_Q_qckB%x
;H8A
"$%n~
那一世 +Gvf5+ 5VR
我转过十万大山 MA:8gD
不为修来生 e c`3
Qw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Lv
,Ls
E>?T<!r~j
那一瞬 <)(STo
我飞升成仙 xpVYNS{c+|
不为长生 eJ!a8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enT.9|vm/ ~A=Z/46*Z 这是六世达赖留下的情诗。
tpi63<N 六世达赖仓央加措在政治上无所建树,布达拉宫没有六世达赖的佛塔,甚至连简单的介绍都没有。但六世达赖却是被人记得最牢的一位,这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诗人,一个情种,然后才是达赖。六世达赖之所以成为一个不羁的诗人,这与他的身世不无关系。他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这个地方本应属山南地区的错那县管辖,可惜现在这里实际上处于印度人的控制之下),他出生的时间,恰逢五世达赖圆寂不久,西藏地方的执政者桑吉加措为了控制权利,密不发丧达15年之久,对外只说是五世达赖处于打坐阶段,不见外人。后来在清朝中央政府的干预下,才公布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于是在1697年仓央加措十五岁时,他在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拜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削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青仓央加措。同年,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虽然他从小便被指定为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但由于他15岁之前并不生活在布达拉宫,而是在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普通人的生活,而仓央加措当年生活的地方充满了自由的灵性,男女相爱、婚姻等比较自由且不受贫富等级的影响,这使他形成了爱情方面的自由思想。据说仓央加措进拉萨前,已经有了意中人。
dPRGL
hWF 仓央加措处于西藏的多事之秋,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政治上短命的达赖。
4E& 3{hnp 西藏地方的执政者第司桑吉加措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暗中与蒙古的嘎尔丹结盟,想乘拉藏汗刚刚即位,立足未稳之机,一举除掉拉藏汗。1705年,桑结加措买通汗府内侍,企图通过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毒死拉藏汗,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矛盾更加激化。后经三大寺扎仓堪布等调解,达成桑结加措让出第司职务给其儿子阿旺仁钦、拉藏汗离西藏去青海的协议,但是双方都未认真履行。表面上拉藏汗已经退到青海,实际上,双方都在寻求新的机会置对方于死地。
]"M 4fA 是年,退守青海的拉藏汗搬来蒙古大军,从青海沿那曲一路向拉萨杀来。此时,桑吉加措也慌忙拼凑藏军准备迎敌。结果藏军大败,桑吉加措率数十骑败退山南,后被拉藏汗的妃子率领的部队在山南将其抓获。在解押拉萨的途中,于拉萨近郊被处死。
mYzq[p_|j 处死桑吉加措后,拉藏汗向清朝康熙帝报告了桑吉加措谋反的情况,并奏称由桑吉加措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加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黜”。并派兵捉拿仓央加措。此时,即使风流如此的仓央加措,也还是受到西藏的僧众尊崇和保护的,听说拉藏汗要捉拿仓央加措,哲蚌寺的僧众把他抢来并严加护卫,拉藏汗派重兵包围了哲蚌寺,并炮轰哲蚌寺,为了阻止喇嘛们的惨重伤亡,仓央加措再一次显示了他个性刚烈的一面,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走出哲蚌寺,走进了蒙古大营“自甘受缚”。在他被带走之前,他写了一首诗赠给他在拉萨的一位情人,留下了他最后的浪漫:
F/w!4,'<?5 r0\cgCn 天空洁白仙鹤, fKAG+ t
请把双翅借我, GP/3r[MH
不到远处去飞, eq\{*r"DCK
只到理塘就回! ~8EG0F;t ';!02=-@ 据说,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就是根据仓央加错这首诗中的暗示,在理塘找到的。
p,9eZUGy 关于仓央加措的最后结局,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传说他到了内地的五台山修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仓央加措被钦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错纳时,皇帝圣旨到,斥责钦使说,如果把仓央加措押到内地,怎么安置?怎么供养?钦使一时没了主张,就暗地里把仓央加措给放了。仓央加措经安多、康区,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众热情款待。然后返回藏区,在西藏游历后,又先后到了尼泊尔、印度,后在青海、蒙古等地活动。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1746年圆寂,终年64岁。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被押往内地的途中遇害,终年25岁。总之,各种说法齐说不一,六世达赖不知所终。
l2!4}zI2 [p][/p]后世的一位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加措有这样的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言辞之中,充满了歌功颂德。
[ 此贴被找找感觉在01-25-2008 21: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