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文汇报:網人網事:二把刀醫生

網人網事:二把刀醫生

来源:文汇报 >> 副刊  作者:狸美美  2014年06月16日


作家六六日前寫了一篇文章,記述自己近日的一場虛驚:虛驚中,她由於突然的「尿血」而引發恐慌,在親臨醫院看病的同時仍不放心地一直「百度問醫」–通過百度搜索病狀然後自我診斷。結果當然相差甚遠,就在她快被自己得出的「膀胱癌」結論嚇死時,現實中的醫生和醫院證明她只是腎裡有一顆小結石。

有意思的是,像六六這樣一有問題先自己給自己號一把脈的二把刀醫生如今一點也不鮮見。最新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二點五三的人每次生病都會利用網絡搜集資訊,百分之五十三點六四的人會視病情而定,只有百分之三點八四的人在疾病面前從來不使用網絡。「大事問維基,小事問狗狗(谷歌)」的精神在求醫問藥領域顯得尤其興盛,甚至成就了被視為引爆大數據概念的「谷歌流感趨勢」之傳奇案例–谷歌通過記錄分析人們類似「感冒吃什麼藥」之類的搜索記錄而成功推算預測流感疫情。
不過,大數據的偉大是一回事,但具體到每個活人「網絡自診」的後果又是另一回事。當然現代科技的功效是一定要肯定的,人類可能從沒有像現在這麼容易獲取知識,但問題的關鍵是,在網絡信息面前,理智顯得尤為重要–掌握治療常識是對的,但真正確診以及具體治療還是要聽從專業意見。

可事實是,人們總是更願意相信自己在網上查到的信息,因為網上的結論往往比現實中醫生的結論嚴重,從而對醫生「是不是不專業」的懷疑瘋狂滋生,這種心理的表現方式一個是如六六般不停地在看病過程中「指導」醫生「是不是那個問題?」「是不是應該那麼做?」;一個是如六六看到的某大爺般,直接遞給醫生打印的網頁–「我已經查好了,您直接給開這藥就行了。」

其實國人在傳統上就很習慣於自我診斷,這從內地與香港截然不同的看病方式就能顯示出來。剛來香港時,小狸一度很不習慣這邊的看病方式–有問題先去社區的公立醫院或者家門口的私人診所,裡面的醫生是「萬能的」,即全科醫生,一般毛病他都能治,真治不了的,他才寫信把患者轉到大醫院的專科,而傳說中的瑪麗醫院是不接待自行闖入的非急診病人的。而內地的看病方式是不管大病小病都直扎醫院,北京人感個冒也習慣去協和,且自己必須先給自己診一下是掛什麼科,這無形中一是造成資源浪費,一是容易掩蓋病情。很多時候,頭疼的問題可能並不在頭。

本月的最新消息說,美國專家提醒民眾,維基百科中百分之九十的醫學信息都存在嚴重錯誤,這無疑讓二把刀醫生們的醫術更加不靠譜。而到了百度,我們的國情更決定了在不少醫藥信息中還包括私家醫院、假藥公司做推手,至此,二把刀基本升級為三四把刀。而二把刀的醫生當久了,很容易變成二把刀的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6/16/OT1406160011.htm

 

“文汇报:網人網事:二把刀醫生”上的102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