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文学报:《心术》:这CT做得有点“飘”

《心术》:这CT做得有点“飘”

来源:文学报 第24版:新批评  作者:周思明 2012年06月07日


  电视剧《心术》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所指,体现了话题作家六六一以贯之的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关注社会热点的本色。

  之前,六六通过《蜗居》、《双面胶》、《王贵与安娜》等话题剧,将买房难、婆媳关系、都市情感等社会敏感话题、民生焦点问题不加掩饰地直接铺展在观众眼前,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和喜爱。这在影视文艺日渐远离大众的当下,实属难能可贵。

  我佩服六六积极介入现实的敏锐和勇气,《心术》确实触及到了医患关系这个我们社会的敏感神经元,题材本身所具备的探讨潜质使之带有超强的收视期待。《心术》前两集棘手的医疗事件、古怪的“钢丝男”病人,果然锁定了观众的目光,也让《心术》再次成为荧屏话题。但一集集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原本紧张复杂的医患关系多多少少被喜剧化、浪漫化、浅表化、单极化、甚至游戏化了。

  比如,它把医院装点成了鸟语花香的浪漫场所,它让医患关系在现实紧张与情感浪漫的两极间摇摆,将工作场合的医生们变成嘻嘻哈哈的玩友,甚至将医患关系紧张的责任大部甚至全部推到了患者身上。这让人如何能够信服?

  《心术》的初衷是解决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其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视角偏向了一方,因此不少细节都引起了争议。观众发现,相比作家之前的作品,《心术》的“犀利”程度下降了,立场转移了,她把更多的空间和话语权让位给了医者。剧中,六六试图以《圣经》里提到的“信望爱”来教育患者。这种明显偏向医者的立场,当然会引起网友的反弹。有网友直指,《心术》更多地是站在医院方面。

  《心术》作为一部反映医患紧张关系的医务大剧,理应更多地站在患者立场,而不是平分秋色,更不是相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整体上看,在手中握有生死去留、救死扶伤大权的医者面前,患者的始终处于被动的地步,而“患者第一(Patient First!)”是医生不变的至高信条。

  现实中我们看到,确有医疗机构将“Patient First”(患者第一)置换成了“Customer First”(客户第一),从而常常将患者客户化、消费化、乃至商品化。这样一来,看病难、病不起、药费贵,就演变成医疗事业市场化、功利化后的典型现象。
  当然,也应该看到,医生,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患者,承担的任务艰巨而繁杂,救死扶伤的沉重负担压得他们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让他们对每个病人都微笑服务,有时很难做到。因此,现实中便有少数患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小事小闹,大事大闹,强词夺理、得理不让人、乃至人为无理取闹,即所谓“医闹”。

  作为患者,应当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医生,努力构建医患之间的互信互谅、友好和谐关系。那种动辄指责、辱骂、甚至聚众闹事的“医闹”行为,是有悖公共道德秩序的不义之举,是缺乏现代文明教养的不良行为,理应受到舆论的谴责,情节严重者绳之以法亦不为过。有一点令我不解,就是六六为何为一部医患关系题材的电视剧起名为《心术》?顾名思义,这样的题目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权谋、心计。为此我查询了百度词典,得到的诠释是,“心术”即“心眼”,“心计”,往往和“不正”连用,即“心术不正”,它显然是贬义词,多指居心叵测的人,心计重且精于算计,常用于为谋私利而不择手段之行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有这样的表达:“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而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小说和电视剧主创都用“心术”做题目,让人匪夷所思,好像这个题目用在官场文学、权谋影视剧上比较剀切,而用在医患关系题材作品上,是指医生、还是指患者?是指医疗行为?还是指医闹行为?好像都不着调,全不靠谱。题目乃作品之纲,题目错了,怪异,让观众不得要领,一头雾水,这无论如何都得算是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败笔。

  有一点是确定的:电视剧《心术》是一部值得关注与评说之作,它呼唤着公民的理性与道德,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它以电视剧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并试图给当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做个CT。只是,这CT 做得有点“飘”。

http://wenxue.news365.com.cn/wxb/html/2012-06/07/content_133820.htm

“文学报:《心术》:这CT做得有点“飘””上的一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