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中国作家网:《心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心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2年05月25日  


电视剧《心术》引发医患关系热议

由上影英皇出品的电视剧《心术》首轮播出已于近日落下帷幕。5月31日起该剧将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进行二轮播出。以传达“信望爱”为主题的《心术》是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该剧深度折射了难以调和的医患关系,也带出了广大民众对社会实际与医疗民生话题的讨论。很多普通的医生护士感叹,《心术》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很多普通观众则表示通过这部电视剧理解了医护人员的艰难。
  近日,在京举行的《心术》研讨会上,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既反映生活,又进行引导。《心术》实现了反映论同价值论的辩证统一,说明艺术家把辩证思维贯穿到了审美创造全过程中。”作家六六称,《心术》的着眼点在医患关系,但她是将其作为象征,探讨现代社会的信任缺失。“我相信世上95%的人都是善良的,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不信任?我希望把我观察到的一些问题、矛盾,融化成故事给老百姓看、让老百姓接受。”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宋树立表示,这部戏真实反映了医务人员现状、医患情谊,以及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剧中有一种展示现实的力量。(余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inshuyth/index.shtml


仲呈祥:六六攀登审美阶梯《心术》展现人文关怀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谈《心术》

  《心术》首轮播出的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我们国家电视台决定要在二轮播,证明了《心术》这部电视剧在2012年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的价值。首先要感谢长了两张嘴,什么都敢的吕超,找到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这样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接下来感谢编剧和导演。

  《心术》中六六的人文关怀

  我曾经是六六《蜗居》的批评者之一,我认为那个戏是真实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房价太高,大学生买不起房子,真实反映了大学毕业生的困境。但是这次《心术》的创作,六六攀登了一个很重要的台阶。《蜗居》写的固然真实,失去了审美理想,淡化了审美理想。妇联做过调查,14.6%的女大学生,说找对象也要找宋秘书。这在价值引领上就有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讲,“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要既反映人民的精神生活,又要引领人民的精神时间”。《心术》这部戏我最欣赏的一点,编剧有了生气,又出乎其外把握了方向,站的比较高,看的比较深,想的比较远。医务工作者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这部戏给人理想,给人信念。而且参照人与人的和谐,大家都说这是一部描写医患关系的戏,但它超越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医患关系的层面。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真正用艺术作品去为当下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打通人与人的理解,使全民族提高精神素养,是每一个个体都向往的,《心术》产生了这个作用。医患关系历来是文学艺术家感兴趣的题材。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没进过医院,高级的大夫是医治精神创伤的,真正一流的大夫他同时既是有着一流的医术,同时把握着高级的人文关怀,他把人文关怀和医术统一起来。六六写《心术》,从编剧上攀登了审美阶梯。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第一个缔造者,他不讲一面,贯彻了彻底的唯物史观,生活是文学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他说什么意思,意思是回答当时有人说西方的传统也是源泉。是当时的人根据当时的源创作出来的,我们没完没了翻拍经典,毛泽东很可贵的是后面六个更,文艺作品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更强烈,更典型,因而更带普遍性。从《蜗居》到《心术》很明显的,看见了国家的成熟化。它攀登了更高的一幕,正因为如此,虽然它直面现实,没有规避矛盾,和谐关系这个医患关系是折射出当下中华民族人与人的矛盾,表现复杂的矛盾。《心术》里面灌注进去的,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把辩证思维贯穿到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当中去。

  《心术》中杨阳的阳刚与阴柔

  我跟杨阳是老朋友,我觉得她像霍思邈一样,你不要看她表现形态是潇洒、幽默的,其实这个人是很有思想的,很可爱的一个人。你看见霍思邈好像似乎比较放荡,交了那么多女朋友,但最后一个是选择他最应该爱的人。这个里面杨阳给霍思邈两把刀,杨阳有两把刀,一把刀是阳刚的刀,你去看新《亮剑》我不相信是文弱的女导演能拍出来的作品。她是用了一种阴柔,之所以在手术室里面写了几句玩笑,其实是营造了一种以松驰的心态进入到紧张的救人的抢救生命。她用了一种反差的艺术氛围造就人的特殊心态的体现。所以她还有阴柔的一面,我们看她拍的一部戏,没有哪一部不讲理想性。还有一个问题,我主张我们的医疗题材,一定要深层到生命哲学的高度,生命意识是一个最高意识。人都有两条生命,这个里面客观的反映了这个问题,打了钢丝的,其实是他精神上的病,然后才能谈的上生理上的病。而鲁迅先生一个学医的转向笔,他主要是觉得这个笔要医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要有高尚的精神,所以我是衷心祝贺杨导演,既有像《亮剑》的阳刚精神,又有能够达到万户千家,通过你《心术》的领导,明白一下六六为什么要提倡慈悲为怀,提倡为人民服务,提倡一种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靠艺术这个东西,医患关系根本没法解决,艺术家只能为医患关系的缓解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鉴赏氛围,让大家看完了之后软实力化为每一个观众心里的一种营养,使那个将凝固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患关系缓解,冰释前嫌,充满了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戏在现在播,对社会来说特别有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0.html


李准:《心术》促进医患信任 医疗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谈《心术》

  《心术》触及到很多深层问题

  我觉得《心术》的热播引起了这么强烈的社会反响,本身说明这部片子在医患关系这一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上有着非常独到的发现,抓住了一些非常深层的问题,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心术》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它的主题很深刻,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是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甚至整个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种激情的呼唤。这部片子的具体情节不一一列
举,实际上触及到很多前沿课题。

  比如说家属没有到场,需要紧急抢救,能不能先做手术?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有人交不起钱,又是癌症晚期,医院收不收?有的人已经没有医疗价值,也没有人出钱,这个怎么办?这些都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灵魂。这部片子最大的主题还是全社会人和人之间是不是增强信任度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互相信任,再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包括医患之间的信任是社会发展有没有凝聚力的重要尺度和标志。

  正像片子里面护士长说的,病人越是防着我们,我们越是谨慎,医生动手术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这部片子在倡导信任的前提下,有非常坦荡的现实主义的勇气和胸怀,这也反映了卫生部领导的勇气和胸怀。片中并没有回避他们面临的难题,包括他们的某些欠缺,某些医生素质的欠缺、责任心不够等等。片中没有回避这些东西,也没有回避患者对医生的误解,患者也有很多是由于社会隔膜造成对医生的误解。

  在医患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这么多不信任,实际上是当前社会中信任缺失的反映。诸如毒牛奶、地沟油等等,马克思说的这个地方价格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实际上这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大踏步前进的同时还有很多新的难题的反映。当前医患关系与人的信任的某种缺失,包括职业的非职业的不道德,如把去医院看病看成消费行为,花多少钱就取回相应的等价物。
 
 《心术》带给我们怎样解决医患关系强有力的启示

  怎么解决医患关系,这个片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强有力的。归根到底是要加强对人性、对社会发展的信仰和信任。片中王主任说的很多话我都非常欣赏,如果没有真情是说不出来的。医生的职业不是别的职业,生命的尊严是最高的尊严。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包括我们国家现在把以人为本写进了刚性文件,医生对病人要首先确立这样一个信念。

  面对生命再小心也不为过。王主任说得好,一个有着坚强信念的人在我们这里经受各种打击,无怨无悔。拯救人生命的人是最崇高的英雄。还有那句话,世界上最重要的三样东西:信仰、希望、爱,这三样东西最好的诠释在医院里。在全世界和平发展时期,医院的作用,医生、护士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崇高。从患者方面来说,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但要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识,特别要提高对于医疗、对于手术风险的认识,绝对不能用消费观点动手术。这个片子非常了不起,正如王主任说的,哪个名医手里没有几条人命?还是第一部片子敢于说这样的话,我特别佩服片子的领导和主创人员。任何一个机器医疗的运用都要付出代价,你要不去实验,医疗技术永远不能提高,但绝大多数患者不理解。 信任是相互的,绝不是单方面的。我特别欣赏王主任说的,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医院会变成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变成人文关怀的一部分。

  医疗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于我们的医疗体制改革,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还会争论下去,它的最高使命是什么?是赚钱还是救命?它的最高使命是救命,国家就不能让它全部自负盈亏,不但要加大投入,而且保证我们这些勤劳的医务人员,负责任的医务人员,他们有中上等的收入。因为有中上等的生活,才有利于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他们精神更集中,有更多的时间来拯救人的生命。如果他们等同于一般的劳动者,让他自己赚钱,医院完全产业化,我认为是错误的。

  我反对教育的完全产业化,尤其反对医院的完全产业化。这部片子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不能指望一部片子就解决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医患纠纷打破头的事情还会发生得更多。还有对人的信任不能丧失,中华民族五千年走到现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人本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9.html


李京盛《心术》是积极反应现实的文艺作品的典范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总结发言

  首先感谢我们今天到会的参会人员,感谢大家对这个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我也感谢大家对这部作品有很深入的理解。

  《心术》的成功要特别感谢卫生部的支持

  这部作品最应该感谢的是诞生作品的主创人员。能够选择这样一个题材,这个有一定风险性的题材,对一个投资行为来讲,需要勇气和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胆识。上影英皇做出这样的选择事实证明还是正确的。

  第二感谢我们的编剧。六六作为一个比较优秀的青年作家,她这部作品跟前两部作品相比有很大的超越。在坚持以往的现实主义的创意,反映现实题材为主的创作特点的前提下,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这个题材所要涉及的生活内容,能够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在文学作品当中表现社会矛盾,同时又能够表现出社会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力量。比较敏感性的、带有尖锐矛盾性的题材,由她把握的平衡力量,有她自己努力追求的积极向上的研究,这是我们电视剧创作最应该提倡的,尤其是在表现现实生活中应该积极鼓励的创作方法。

  第三就是我们的导演杨阳。杨阳导过《白求恩》,伟大的医生,她导《心术》这个题材是最合适的。我们非常感谢她,也祝贺她在她的导演的作品当中,给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还有我们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的介入——我这个主管部门不是说我们,是指这个题材涉及的行业领导,这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写这个题材的时候,最后决定它能不能通过的,不是电视剧司而是卫生部。卫生部说OK,我们就OK了。卫生部从始至终关注这个题材,这在中国电视剧创作史上并不多见,它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跟我们卫生部领导积极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关注推动鼓励反映医疗题材的作品是非常好的,不是所有部门都这样,有些部门不允许你反映它里面的事情。就矛盾的尖锐性、敏感性来讲,医患矛盾是非常敏感的。某一个行业在对待文学创作二者的关系上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在所有的部委行业提倡。正是因为卫生部有这样的态度,医疗剧创造了一个小高峰,从去年的《医者仁心》到《心术》今天有这样的好评,还有《生死依托》,确实医疗题材天然的就是一个文艺创作的最好的题材,特别是影视创作的最好题材。为什么是非常好的文艺创作题材,实际上核心问题就是患者跟医生构成的是文学艺术要追寻和探讨的最高、最深的人性深度。医患之间就是生死之间的关系,这里面还有很深的哲学意味。

  《心术》的成功显示了文学艺术的力量

  救死扶伤,拯救生命,还有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如何对待生死,生命该怎么理解,意义何在,都是人生的大问题,是最高哲学意义上的问题。医疗题材比我们目前文学艺术达到的层次,还可以有更深、更高的挖掘和提升空间。任何人一生可以不接触很多事,有一件事肯定跟医院打交道,一辈子不生病也是从医院的门里出来,也要从医院的门走出去。这最符合我们电视剧大众文艺的表现方式,因为人人都关心它。

  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跟我们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的改革到了攻坚期,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的爆发期。跟老百姓关系最大的医疗、教育、住房、食品安全、弱势群体、低保等等,都是我们矛盾的凸显期,非常敏感。改革重点和攻坚,怎样从政策的层面化解这个矛盾?体制的这个力度和政策的力度都是化解这些矛盾必不可少的。通过《心术》,在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当中,除了体制的角度,除了政策的角度,除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进步的角度,千万不能忽视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文学艺术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艺术角度比政策体制上都大得多,因为它是改变人心的良方。

  文学艺术的存在是我们人类生活下去的理由,文学艺术的存在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武器。医患矛盾的核心是什么,医患矛盾的核心是人和社会的矛盾。因为我们的医疗体制是社会制度体制下的医疗体制,它是人和社会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患者和医生,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温暖的力量,用崇高的力量,用和谐,用理解,这些真善美,这些力量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没有这个角度的介入,我觉得只靠政策的调整,只靠体制上的弥补,它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在我看《心术》播出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好几条跟医疗有关的消息,还是作为正面消息报道。

  最近我们组织上又向20所医院派驻警力,以前我们向50家医院派驻警力,医生要用警察去保护了。你说这些制度再完善,能解决人与人之间、人心的隔膜和医患之间互相不信任的矛盾吗?解决不了。你把公安部搬到医院都解决不了,这只是措施,是应急之法。根本的问题是人心,人心是最崇高的东西,怎么来温暖人心,怎么来沟通人心,在当今文明社会,我觉得文学艺术、影视、诗歌是最好的教化人心的宗教,它有一种真正把人提升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互相同情理解的力量,这就是《心术》给我们展现的。

  这是哲学,是终极的解决我们一切社会矛盾的一个制高点。所以《心术》的成功,从我作为一个电视剧管理者的角度,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管理方法,一定要号召我们的影视工作者要积极地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要积极地正面地正视我们现在的社会矛盾。没有故事怎么有情节?没有情节怎么刻画人物?所以说我们不是说不允许大家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能反映,这个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不能反映,关键是你怎么写。一条报道也是这样,我刚才讲的,50个医院派驻警力,细想起来对医患双方都是冰凉的感觉。

  还有,我在看《心术》的过程当中又看到一条消息,卫生部声讨伤害医生的凶手,部长也在谴责。确实应该谴责,医生用手术刀给你解救生命,你用凶器去伤害,谴责的时候给社会传达的也是冰凉,我们是带着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态。看《心术》则不是,看完了《心术》给人的心里面升起的是和谐的感觉,对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希望,对我们存在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说我还看到一个消息,也是北京市进行医改,医药跟医疗分开,几个医院做试点,不能以药养医,让老百姓看病价格降下来。这条消息完了以后我旁边的医生跟我讲,企图从这个角度解决我们现在医疗矛盾是没有用的,或者说叫做应急之策。你知道医院不卖药了,医生不能开个卖方跟对面的药房勾结起来吗?一样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觉得派驻警力,发表声明谴责暴徒,都是我们推进医疗体制的措施和体制改革的思路。在所有措施都到位的情况下,文学是不能缺位的。这个作品的成功让我们坚定了这一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表现矛盾的同时,要能够给人心以温暖和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类作品的创作也是很艰难的,要具备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写出大家所认可的东西。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多说了,而从今天各位的发言,还有这部片子播完以后社会的反响来讲,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对我们今后的电视剧创作,《心术》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启示。最后我是特别赞同央视用自己更高的平台把这部作品再一次传播一下,让我们更多的观众能够从《心术》当中看到在政策体制这些改革措施都同时配套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医疗的环境、医疗的体制会得到更大的改善,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60.html


阎晶明:《心术》贴近生活 富有深度
——《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谈《心术》

  首先我对六六的作品《心术》所获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心术》贴近现实

  《心术》达到很高的境界,跟同类题材相比,这个作品真实的直面医患矛盾,是非常可贵的。之前播出过的好几个其它医疗剧,也涉及到医患关系,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迫切表达的愿望,急迫地想让社会公众知道医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善良,导致最后作品会变成有点像报告文学,是一个新闻通讯的感觉,反而在艺术的感染力上弱了一些。

  因为当观众的目光只关注一面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把矛盾的复杂性以及纠葛的难点回避开了。《心术》这部作品对矛盾的展示处理的特别好,它没有完全是偏袒医生这一面,就是对真实情况的呈现,让观众感觉非常的真实,这点是非常好的。第二点,《心术》特别贴近现实,这种贴近性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个人认为剧中医院的氛围营造的相当好,既整洁利落又不奢华如五星酒店,比如剧中医院的楼道里面还是有很多加床,非常真实。其次,《心术》的医学专业性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它敢于用一些专业的术语去表达一个专业的问题。也许在协和、同仁专家看来,这些台词可能还不够丰富、饱满,但对一般观众来说,这些专业术语是对作品认可的一部分。如果缺失了这一点,感觉谁都可以做医生,来病人就去做CT,做核磁共振。我个人认为这部剧在医学上的专业与编剧、导演、演员深入到医院里面体验生活是有关系的,而不是简简单单随便添加上去的东西。在《心术》全部36集里可以经常看到专业性的术语,我个人认为相当不错。

  《心术》质感丰富

  《心术》这个作品还是有非常丰富的质感,会让观众看的很舒服。这个电视剧有一个特点,如果你不看画面,只是在旁边听,你不觉得是在看电视剧,而是旁边有几个人在聊天,它的语言完全生活化,方方面面都回归到现实当中。

  看《心术》跟平时看其它电视剧感觉不一样,尤其是看女主角海青,她的语速是在女演员里面很少有的快。通常这种表达效果不会太好,电视剧中采用不多。但是《心术》看下来会发现,演员的这种对话密度特别高,因为这个电视剧对话都是年轻人,对话密度很高。这种对话很生活化,看不出来是在背台词,没有表演过度的感觉,虽然对话的密度很高,但台词相互之间的对接、碰撞都比较流畅。

  《心术》剧情的表达也非常的自然。作为医疗剧需要一定的专业性,环境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电视剧要维持一个长度,主要的医生护士角色不变,患者是变化的,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系列剧,或者是一个情景剧。这有点类似于侦探剧,侦探不变,每一集的犯罪案情都不一样。我觉得这部剧通过各种方式突出它的整体感,所有的人物,医患方方面面构成一个整体,《心术》在这点做的很好。这部剧中的一些开玩笑,诙谐幽默的对话表达的很自然,比较挑剔的人可能看了以后会觉得太作了,太秀了。从我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来看,那些年轻人的对话我看了以后还是蛮舒服的,说的都很到位,整个看下来还是有一些轻松的感觉。

  《心术》主题升华

  最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提升非常有力度。主题的深化很有力量,而且它的深化升华不仅仅是鉴于结尾,这部剧自始至终都贯穿主题——仁爱、仁心、仁术,而这些主旨的提升我觉得不是为了让领导看了满意,它是将这种理念贯彻,让观众了解医生对这个职业,对这种事业的理解和选择。《心术》里面主要的线索就是美小护、霍思邈、黄菁菁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剧中这个关系并没有处理成一个三角关系,是一个自然的过渡,提升、放弃、最后重新选择的过程,其中有一些小纠缠,但最终有一个美好的结果。这个过程处理的很不错,它讲了一个道理,如果道不同,志不合,还是趁早分开,剧中女演员和男医生在生活节奏,作息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完全是凭着郎才女貌结合成一个家庭是不现实的,这对青年人是一个启示。

  这部剧整体上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六六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始终结合当下社会现实,选择借用的一些故事、段子都是很有现实感。现实当中的东西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个作品值得我们好好的评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5.html


李舫:《心术》还原最真实的医生 非常有突破性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主编李舫谈《心术》

  《心术》很真实

  《心术》36集我是一气呵成看完的,以前看电视剧很多片断我是快进过去的,这一次我要倒回来重新看。真的是在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感觉。六六的小说我看过,看了之后当时觉得很不错,很有印象。这一次我觉得它是做成影视作品和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喧嚣中聆听静听。我其实是医生的后代,我母亲是医生,而且是外科医生。电视剧描写的场景我非常非常熟悉,比如做手术戴着鲜血的手套。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父母都很忙,我是在医院手术室值班室长大的。妈妈特别忙,她做手术,一台手术花费很长时间,只能在间隙过来看一下我们。你在手术描写的切到了动脉,血就喷到房顶上,在我妈妈身上就看到过。还有消毒液,我看到很多网友质疑其中的细节,这是门外的人看门内的人,我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非常熟悉,非常亲切,非常到位。

  《心术》用信望爱传达力量

  六六用了三个词信、望、爱,我认为这个信、望、爱包括三个层次。信——当下信仰缺失和信念缺失,这个信表达了真诚和守护和期待。望——这部作品更多阐述对生命的尊严和平等,人的生命有两层含义,身体上和心理上,身体上生命的渴求对健康的渴求,整个文化积淀到了一定程度,对生命的渴望就是对价值的渴望。爱——《心术》有力量,这个力量尽管在每一次高潮处戛然而止,但这种简单的笔墨其实有穿透力的,有凝聚力的。这个力量我认为电视剧要表达的是人性的高贵,爱的力量和对于生命的敬畏。电视剧有对比的处理,生和死、贫和富,强烈的情感对比,强烈的自然属性的对比。我觉得其实六六特别好的一点在这些对比之外,找到这种力量,你所说的这个力量其实就是生命最终是在自然意义上,社会意义上平等的。我觉得这个作品有几个方面的重要的价值,一个就是在虚实题材上有拓展,第二在叙事视角深有创新,第三在叙事结构上有突破,第四在叙事的语言上有韵味,第五在叙事细节上有匠心,第六在人物塑造上有丰富。

  我的小时候假期在各种各样的敲门声中度过,很多意外的情况发生,都是在意外骚扰中,病人的骚扰中成长起来的,它里面的每一个这种细节,我非常喜欢,这就是我成长的环境,就是我生活的环境。这个作品好的地方就是它真的是艺术再现了我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是一种中国的叙事也是中国的生存哲学,这部电视剧它其实是用一种平淡的,不是过渡的宣泄感情的方法,强调中国人的生活伦理,生命伦理和情感哲学。

  《心术》是一部突破性的医疗剧

  《心术》相比其他医疗题材作品,更有高度,视野要开拓,也更有深度,视角上有开拓。医患关系的视角背后是生活的视角,医疗视角背后是生命的视角。霍思邈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他说我有两把手术刀,一把做手术,一把剖析自己的内心。他把医生的职责和生活中的位置处理的非常到位。还有一些小细节,小桥段,比如没有医嘱的话,患者不能轻易离开。这个矛盾的处理非常的贴切,非常到位。他的家人选择了原谅他,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不是报复而是原谅,医患的视角也折射到生命的视角。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空白地带,其实还是矛盾的对立方面我们忽视了。这些小的桥段就像刚才我说的,就是用医患其实是在说社会。我们没有用手术刀看到了病患背后的肿瘤,没有用CT仪器看到了切片背后的毒素,这个是很难得的。

  《心术》电视剧的结构上有突破。相比小说中一个接一个故事、矛盾的堆积,电视剧中处理了以后,每一个矛盾之后,人的性格,人的情感有一层剥落,人性的一种升华,慢慢你会带进他情景设置里面。我觉得一部好的电视剧,整理的结构非常重要。《心术》里有很多看似闲笔的桥段,却很有存在的意义,虚虚实实,非常有趣。《心术》每一集里面有它自己完成的整体的架构,整体的结合,整体的高潮。

  我很喜欢一句话,股神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你需要足够多的雪,和足够长的坡。我们的社会已经完成了某一个阶段,不管是发展中必要的阶段也好,其实这需要每一个人有足够的雪,这个雪就是我觉得叫信望爱,这是我简单的理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8.html


宋树立:卫生部大力支持《心术》期待更多反映现实的医疗剧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宋树立谈《心术》

  首先要祝贺《心术》这一反映卫生系统题材的电视剧首播获得圆满的成功!

  卫生部与《心术》的缘分

  说起卫生部和电视剧《心术》的缘分,还真是不浅。2010年8月六六的小说《心术》正式出版发行。在之前,我们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宣传和传播,知道她要出这样一部书,出版以后就赶快买了几本,非常的期盼有一部反映自己行业的书。大家看完都非常受感动,觉得这本书确实是在平实之中反映了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很急迫和六六取得联系,我们也知道创作团队和六六也正在想方设法和卫生部取得联系。2010年9月份我们把制片人吕超、六六请到了卫生部。我们副部长还有其他几位司局长,新闻办的同事一起进入非常深入的,开诚布公的对话。我们了解到他们正在计划把书改编成电视剧。制片人当时问,你们有没有禁区,红包、回扣可不可以提。我们的部领导一句话,让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部领导说没有任何禁区,卫生部有足够的胸怀,欢迎艺术家探索这个领域,写出好的医疗题材的文艺作品。从那开始我们就和这个创作团队一直在频繁地密切地接触。经过了几番审稿,对样片的探讨和审看,终于这部戏样片在2012年3月2号送到了我们办公室。接下来的两天,我就连轴转的在看样片,一气呵成看下来。我跟六六的微博私信里面说,我不是欢笑就是流泪,它确实反映了我们医疗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工作现状和我们非常真实的医患之间的情谊,那种风险共担,生命共担的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我们觉得它从另一个方面更好地映衬了我们医疗系统的主流,医患关系的主流。

  《心术》非常有力量

  电视剧《心术》有几个突出的亮点。

  第一,选题好。它选择了一个和大家息息相关的,和每一个人健康生命都相关的卫生题材。它会引起很多的社会上的反响和共鸣。

  第二,剧本好。确实,剧本是一剧之本,这个剧本源于小说,又远远的比小说的内容更加的丰富。

  第三,导演和演员好。我可以看到他们确实捧着自己的心在创作,剧组人员给我介绍过,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也是深深的思考,也是被情节打动在流泪。有这样的好的题材,好的立意,好的本子,一定出来的是一部精品,这个片子非常的真实,感人,以小见大的。正如杨阳导演说的,这个剧非常有力量。第一是展示现实的力量,敢不敢有没有这个魄力把现实呈现给大家?第二就是坚守信仰和理想的力量。在这种嘈杂的现实当中,我们有没有勇气把人性善的一面表现出来,还是随波逐流写一些搞笑的,写一些穿越的?对我们卫生系统来说特别希望坚守理想,这是需要力量。第三是引发社会共鸣的力量。这个剧是真实的,接地气的,把那些信望爱藏于一个一个故事当中,甚至藏于演员非常诙谐,看似负面的对话里面去,实际上里面蕴含无限的力量。

  曾经有一个电视创作的编导问过我,对《心术》,当然是大部分的人认为非常好,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观点怎么看,我认为这个非常正常。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说明大家都在关心医疗剧,说明大家对医疗剧的需求是不同的,多方面的,呼唤我们有更多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医疗剧,也是对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一个创作空间。对于《心术》,除了医务人员对它很关注,社会不同的领域都关注。我们说医疗卫生行业的道德风尚应该是引领社会风尚之先,大家希望从这部医疗剧当中找到、体现会温暖,体会到温度,这也是《心术》除了影响了我们的医疗界,也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理由、原因,大家投身到医疗剧当中不是只影响到这样的领域,对全社会都会引起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影响。

  医改成效显著 医务人员积极性需调动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卫生工作,卫生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医改取得了非好的成效,今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来医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非常明显的成效。说明医改整体的设计是对的,道路是对的,目标是准确的、清晰的。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刚刚颁布医改十二五里面,把医疗保障和医药仅仅扣着医药、医保和医疗三个重点,推动医改,最终的目标是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句话就扣到我们《心术》电视剧里面,我们的主任说那句话,“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医院会成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这句话正是我们医改目标所说的,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而在推动医改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随着医改各项工作的推动,医保水平提高,医疗需求释放出来。原来看不了病,看不起病现在来看,原来看不了的病,现在大家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就是医生的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医疗效率和医疗的费用应该说都是比较符合人民利益需求的。因为如果效率要高,费用就要高,费用低,效率就低,这才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国家呢,我们用了全世界不到3%的医疗卫生资源,保障了我们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健康。

  是什么让我用低水平的,很低的费用保障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人口健康,就是医疗服务的低廉,作为卫生部的一个工作人员,我们说这个话的时候,很对不起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他们超负荷低价的劳动,承担了我们全国人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康复繁重的任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显的特别重要,无论是国家方面出台的政策,还是我们社会对卫生工作的关注,都对医务人员也聚焦在医务人员上面,给他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也更高兴看到有这么样有温情,有温度,有力量的影视作品引发了社会对卫生行业的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刻的思考。我也希望未来在卫生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卫生工作改革和发展做的越来越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生活确实是多姿多彩的,现实有的时候是不完美的。我很佩服艺术家,他怀着那样一种很慈悲的心,很慈悲的胸怀,用那种爱的信念,和敏锐的眼睛去发觉并不完美生活当中的美,发现普通当中的不平凡,发现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信望和爱。前两天我们全国,特别是艺术界正在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讲话70周年,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医生也是人民大众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涌现。《医者人心》、《感动生命》、《护士的故事》还有正在播放的《生死依托》。我也正好在这个场合向李司长表示感谢,正是因为有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卫生作品能够出现。作为卫生部来说,一如既往还会有宽广的胸怀,我们也会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只要大家愿意涉及到这个领域,我们会力所能及做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6.html


张炜:《心术》的成功证明好编剧的重要性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广电处处长张炜总结发言

  我认为《心术》是一部以全新的角度来反映医患关系的电视剧,这部剧也体现了六六作品的特质,就是通过非常细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像这样反映老百姓现实生活的作品能不断涌现。就《心术》来说,我们从这部剧的初期创作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今天也非常高兴看到《心术》取得了成功。

  此外,我还想说一个现象,大家一直都有一种抱怨,在整个电视剧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编剧的作用。而《心术》这部剧就是非常好的证明,选取一个好的编剧的好的作品,所拍摄的电视剧就会获得大家的关注。我个人觉得非常欣慰能看到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3.html


龚树生:《心术》反映了医生的真实生活 希望患者理解医生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龚树生分享观《心术》感受

  《心术》值得医务人员观看

  尊敬的各位领导,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研讨会。前两天组织方给我打一个电话,希望能够来参加这么一个活动。当时我正在手术室,就跟他们说,《心术》你们都看过吗?我的同事们有医生有护士,他们都告诉我,看了。我说我还没看呢,这个片子怎么样?我听到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说很好,认为是这么多年来反映医疗卫生战线上最真实、最耐看的一个片子。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个片子里面的场景似乎高于我们的现实,不像是在我们普通医院。

  临时抱佛脚,我抓紧时间看了五六集,有这么几个感受:第一,这个片子非常好,我也感谢主创人员,觉得你们的勇气特别可嘉。现在这么一个医疗的环境下,说实在的医务人员以至于有一些心灰意冷,社会都在关注能够积极正面的不回避的来做这么一个题材的艺术作品,我觉得本身需要勇气。

  第二,反映的事实似乎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尽管条件比较好,但是我觉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事实的的确确存在。我看的那几集发生的事情,比如说钢丝男的事情,再就是喝醉了酒,术前谈话家属状态的描写,还有医闹,在医院大打出手,点点滴滴就像在我跟前发生的事情,我曾经都遇到过。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医务人员还真的值得一看。

  医疗进步带给医生很大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各方面条件都在改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而相应对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国家这么多年来对医院的投入,说实在话还是非常有限,尽管这些年,一下子井喷使现有的医疗环境不能够满足现在的要求。所以这种医疗关系、医疗矛盾,人人都想要有好的医疗资源,能满足吗?我一个星期看两次专家门诊,每一个半天多的时候要看六七十个病人,少的时候也要看四五十个病人,这么多病人简直头都大了。的的确确,要满足每一个人过高的医疗需求,我觉得我做不到。我一个专家门诊,特殊的专家门诊,那么贵的号,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还有网络预约,加进去的病人就30多个,很多做过手术随访的病人,也要复查。各种关系,卫生部、各个部门的领导,通过关系打招呼的病人要不要看?也要看。还有医院的同事、朋友,写条子,怎么拒绝都拒绝不了。我们经常看到晚上7点多,我们诊室的同事说你的膀胱功能太好了,一点坐到7点都不上厕所,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现状。

  实在是没办法,即使没挂号,到七八点钟,我也得给人家看。现在的医务人员真的是处于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这种医患关系就不可避免。还有社会上狂妄金钱至上的,知识的积累不到那个份上,不知道怎么为人处事,不尊重医务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的同事徐文教授被砍了十几刀,我们医院正在申诉,国家培养这个人才多不容易。而就在毫无道理的情况下,砍成这个样子,永远回不了他心爱的手术台,人心在哪里。

  我觉得特别悲愤,每次看他我的内心都难以平静。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医疗水准、服务态度非常好,不然哪有这么多病人到这里来。我们很多医务人员,尤其是我们的同事,都是拔尖的人才、尖子人才留下来的。但是每年都有因为过强的劳动负荷,太低的工资收入,不能被社会理解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我们流失的人才,有的到私人诊所,有的到公司去。这是国家的浪费,实际上是在犯罪,培养一个医生和培养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国家付出的投入是不一样的。

  医学代价成本是最高的,这些人通过本科、硕士、博士这么多年的学习积累。我的博士毕业以后,30岁左右的人了,两口子都是医务人员,从美国留学回来,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你知道吗,5000块钱都不到!在北京这么一个地方,你想怎么过?我想协和的情况好不到哪去,你要熬年头,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你当然有了比较可观的收入,但是我想医生付出的劳动,远不止他享受的这样的生活待遇。

  打个比方,我每天早上6点多钟离开家门,晚上八九点回到家,回到家还要改学生论文,写书,每天睡眠就是五六个小时。我这个年龄段的医生基本是这个状态,大家毫无怨言。因为从事这么一个职业,我们都看的责任比天高,因为你不能有半点马虎,让任何一件不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一旦发生了,你前半辈子的付出全都白费。

  医生更需要理解

  社会上常常有人问我,你们看看发生在手术室的故事,医生做手术嬉皮笑脸,这是医生吗?你们怎么这个样子?我说医生在手术台上,他的最高责任、所有注意力绝对是在病人身上,不能有半点的闪失。尽管这些是真实的,我们手术室也有这样的情况,这个不是说把医生的利益放在一边,自己穷开心,不是那样。我们同样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因为你不能有半点闪失。不像写文章字错了,可以改,这是错不得的,一旦错了你就没有回头路。我说了这么多,我也能够理解病人,我也特别感谢我的病人,在我的博客里说,没有病人你不可能成为医生,因为是病人教会了你很多东西。要实践要成为一个真正能够为病人做一点事的,帮助病人或者是安慰病人,我们医生都在这么做。尽管现在我们很多病人不理解医生的事,包括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媒体,不科学不公正的报道,实际上是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关注这个事,把这些媒体不切实际的宣传丢到垃圾堆里。

  上海的在手术室不抢救,烧死病人的事,真实的情况大家知道吗?是消防人员不让医生救,你进去就会烧死。特别感谢这样一个片子,主创人员把我们医院比较客观、比较公正、有基本事实、有科学道理的故事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通过这样的电视剧,有良知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个主旋律,相信爱。我真正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电视剧,以及更多的同志们的关心,全社会都关心医患关系、医疗的市场情况,能够引起更多人的理解。我觉得这个理解应该理解医生的仁心、仁术、仁爱,也要理解医生的无能、无助、无奈。我们经常碰到,尤其像在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国家的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说实在话,我刚才说感谢病人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我们也非常愧疚,很多时候帮助不了他们,没有能力去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有时候也非常无助。

  打个比方,现在医院规定,只要有医疗投诉,你这个月的奖金,这个季度的奖金,一年的评优所有的都没了;不光是一个人,你科室的也没了,你说谁敢有半点怠慢,真的是用心做事情。希望病人理解我们,我也希望我们广大医务人员能够从这个片子里面学会作为一个社会的自然人怎么关心别人,共同维护我们医疗行业的信誉。我们的医务人员也都在这么做,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最少有绝大部分。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相互的理解。很多的病人经常在门口、在我们天桥下面抱着被睡在底下,经常被票贩子骗很多钱,被医托带去买一大堆药,你说这些病人多可怜。有的卖房子,把家里牲口卖了治病,我们真的觉得非常非常的可怜,希望帮他一把,类似于这个片子里面募捐钢丝男的事情,在我们医疗部门或者我们的科室经常都会有。主任带头,这个两百、那个三百帮助贫困的病人。

  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支持的关系。这个支持是相互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医务人员赴汤蹈火,愿意冒那个风险。可做可不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的支持,我肯定不做了。但是不做不等于这个病人不能做,是因为我有顾虑。怎么样消除这个顾虑,让更多的病人从中受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还关心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医疗水平,应该说这么少的投入满足了这么大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我敢说中国的临床医学水平比发达国家的临床医学水平相差不多。因为我们感谢我们的病人,使我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在国外开会,我把我们的病例一秀,很多外国人都目瞪口呆:这么多病例,这么好的效果。我们说一年做几百例,他们都不相信。到我们这,我们把病例给他看,他才知道。作为一名医务者我很自豪地说,即使到美国,到别的国家,他也同样不作为。我真的希望理解我们,大家共同把我们的敌人——疾病、病魔战胜,保障大家的健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7.html


张晖:《心术》很真实 医患需相互理解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张晖谈观《心术》感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你可以一辈子不看任何一个专科,但是很少有人说这辈子没看过急诊。说实话协和医院跟《心术》渊源比较长,早在《心术》出这本书,我们院里面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每个人家里面都有一本书。而且发书有目的,发完书以后再一个星期之内各个党支部组织新书读后感讨论会,我是第一个去上面发言的,今天叫我来是这样一个意思。

  《心术》“太敢去表现真实”

  《心术》这本书从书的诞生到电视剧的诞生,我每天中午到休息室看我们的同事在看,很多人看。最直接的感触,我挺惊骇的,那么多的医疗剧,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中国的医疗剧以前也有过,我们看得很少。《心术》这个电视剧让我们眼前一亮,它太敢去表现真实。那种敢就像刚才龚主任说的勇气,让我觉得医务人员觉得不太能够接受,主创人员体现真实的勇气和我们卫生部领导的宽容,这种包容。能让这么一部很真实的东西在大屏幕上全国十几亿的人去看,真正去看医生怎么样工作,医生怎么样生活。拍医疗剧是很难的,从技术手段,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的心路历程确实很难。

  电视剧在刚上演的时候有一些争议,争议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大多数人应该都做过患者,包括所有的观众。如果你有一次不愉快的就医经验,这一次的就医经验可能会替代你对医生的认识,发现这个电视剧跟你之前的经历不一样,你会觉得太假了,为什么到后期反响越来越好,跟里面的故事情节从头走到尾,而不是一次就医经历说自己的心情,你会慢慢理解这个电视剧的真实感。

  还有一个难是你们能把外科手术这些东西表现的那么真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里面虽然有小的瑕疵。我是做急诊科的,比如前面病人做完急诊手术推回来,复查CT的过程中,出现了血压测不出,这部分在《心术》的过程中有跟真实医疗抢救不太一样的地方,那都没有关系,作为一个艺术创作来说,这些要对你们的苛求。医生对你们剧更多的疑义来自于手术的剪线的动作不标,剂量不太对,这个对于主创人员,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当然也希望你们以后,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医疗剧里面改进的更真实可能会更好。

  医生不为人知的辛苦

  我自己谈一谈自己对这个剧的感觉,我觉得确实医生是很不容易的一个职业,像刚才龚主任说到的,我们学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学下来,10到11年,毕业之后成为一个医生,为大众来服务,这是很不容易的。在这11年的学习生涯和后面的工作的生涯里面,其实支撑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支撑医生的其实是一个理想。我有一个师兄曾经在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跟我们说过一件事,他说他特别特别喜欢医生这个职业,特别喜欢医生干的事情。在他做实习大夫的时候,他就觉得每天坐在病房里面,带着病人做检查,讨论病情看病,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做实习大夫是没有的,一分钱都没有。他说我没有钱都能做的这么开心,有一天变成大夫,发现我做一件我非常开心的事情,还有人发我钱,我觉得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好了。

  当时师兄的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我觉得钱固然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当然你一个月发我两万块钱肯定比发我五千块钱开心,但是你没有这个热情,没有这个兴趣,没有对医学的热爱和向往是多少钱也买不来,因为医生真的很辛苦。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科的护士,一天的流水量在400人次左右,400人次跟门诊不一样,400包括看病,做检查,要包括治疗输液、打针,这一下子工作量比门诊400人次大的多。我们护士平均一天洗手200次,很多护士和大夫手上都是湿疹,这种辛苦很小很小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到。

  刚才说到工作时间,我曾经给自己算过一个星期的平均工作时间是80小时,我除了上班以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睡觉中度过。还有一个师姐说协和医院挣钱少没关系,因为你没有时间花钱,所以不觉得挣的少。我觉得在我看来医生的辛苦不单是靠给你一定的收入上的支持来支持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你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现实中存在的和谐互助的医患关系

  说到患者,在电视剧里面,说实在那些患者演的非常真实,不管是医闹还是理解医生的,特别像不能欠医生和先生钱的这个,我当时也是非常感动。这些患者在我们的包括刚才龚主任说的天桥底下打着铺盖卷的更多,协和是北京市接受外地患者更多的。协和医院的急诊科就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来了以后挂不上号,只能到急诊科寻求救助。还有一部分是三无人员,这部分三无人员没有钱,没有医保,没有更多的支持只能来急诊科。出于人道主义,急诊科不可以拒绝这些病人。即使没有钱,一分钱也没有,我们也要给你最基本的生命支持。起码让你活着,不可能因为你没有钱,让你死在医院里。

  最受苦受难的患者在我们科室是比比皆是,看的特别多。在我们给他同情的时候,在我们给予他帮助的时候,我自己能够深深理解到这些患者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医患关系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只有当我们作为医生真正关心患者,真正帮助他们,不管是行动上还是语言上,想到他们,作为患者他会体会到的。我有一个病人家属每天看见我都很开心,我管他的主管大夫,对他的病人和家属都很好,每天看见我,后来我离开那个病房,他没有出院,每天看见我的时候都会很高兴跟我打招呼,很开心。我以为病人的病情好转了,后来到那个病房去问,发现其实不是的,那个病人可能快不行了,在最后的生命坚持中,他不会因为他的病人住在我们科没有被治好,花了很多的钱,最后生命还是快不行了,对我冷眼相对,甚至打骂,他对你还是很客气,看见你还是很开心跟你打招呼,把你当朋友一样对待。我们真正用心对他们,只要我们用心帮助他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医患关系是这样靠我们自己,靠我们医生做出来的。

  医患关系之所以这么紧张,除了医保制度,比如有些没钱看病,负面的影响,我们承认医生队伍里面老是有几颗老鼠屎,被不好的媒体宣传变的更大。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是医患不对等的关系。电视剧里面讲到的医患术前谈话的环节,大家觉得我们现在强调签同意书,意思是我告诉你这件事情怎么样,你要怎么怎么做跟我签这个字。好像签了这个字以后我们跟患者之间就平等了,但其实不是,怎么可能呢。我们学了10年,干了不知道多少年,你对这份同意书的理解和患者短短的几分钟内对同意书的理解是不可能对等的。根本不可能,你说话,他掏钱,他看病,以前我们一个主任提到一个例子,我们虽然是服务业,我们是不一样的服务业。你去饭店吃饭,你说我点一个鱼香肉丝20块钱,现在你到医院看病,是我告诉你说你要开这个药你去掏吧,东西是我让你买的钱是你掏的,从患者的心理来说,从他的角度出发,为他去思考,他才能够信任你,你让一个人自己掏钱,买你让他买的东西,还要心甘情愿感激你,只有你真正为他去想,才可能实现很好的医患关系。对生命的高度负责感,高度的境界新,以患者为中心,凡是从患者的角度思考,真正为他们谋福利的心情,去行医,做一个医生,我相信这样的医生一定是有仁心仁术的好医生。

  最后我说一句话,这个电视剧有一个片花,里面最后一句话,“医生是这样一群人,只要你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原谅,他们就会将在这条路上前行,他们被赋予了这个世界上最后希望的人。”我当时对这段话非常感动,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的人,不管是从国家的政策,从宣传,从媒体来说,都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4.html


吕超:追求卓越品质创作《心术》
——吕超谈《心术》制片过程和收视情况

  四年前,我跟六六见面,大家彼此感觉到志同道合,就希望合作拍电视剧。当时合作有两个选题,一个是《心术》,一个是《宝贝》。后来因为六六家人生病,她自己也有一段时间生病,在医院待了很长的时间,她就对医疗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她觉得一般的病患对医院的医生缺乏了解,医院内部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平时感受不到的东西。她为写这个题材去蹲点,前前后后快一年的时间,先写了小说,然后改编成剧本。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我们请方方面面的专家、医生、病患,包括卫生部的同志反反复复的看。2010年,我们第一次开拍,但发现有很多问题我们还是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做一个好的作品,在开拍15天后,我做了一个决定,说我们等一等,调整一下,等所有的都准备好了以后再拍。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吴秀波海清基本没有接戏,有时间就去学习。

  三年多的创作和筹备之后,2011年的7月份我们重新开始拍摄,这次的拍摄非常顺利。杨阳导演率领整个剧组非常高效的完成了拍摄的工作,拍摄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自我感受、理解“信望爱”三个字的过程。

  今年5月3号到5月20号,《心术》在东方、浙江、安徽、天津四家卫视播出。播出之后有很大的争议,各位老师、专家也有所了解。医生觉得我们的生活并不像片子当中说的那么好;病患觉得也不真实,哪有那么多好的医生和医院?有一度我们导演和编剧也感到压力,收到各方各面的反馈意见。我作为制片人,内心觉得,这就是这个片子的价值所在,对这个片子的争议有多大,很有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医和患之间的距离多远。我们也许不是告诉所有观众一个答案,只是在讲这样一种现象,希望大家多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平时很多人都要碰到的医院、病患、生病的现象。

  《心术》在四家卫视平均的播出收视率是5.8%,平均的收视份额12%,换算成收视人口,播出将近18天当中两亿两千六百万的观众收看《心术》,《心术》的百度搜索量一个月的时间达到1300多万,搜狐的视频点击两亿七千六百万,创造了近期所有电视剧当中的新高。

  最后我想感谢一下大家,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创作者。编剧六六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在体验,在大半年的时间创作剧本。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在资本充分涌入我们这个行业的时代,一个拿着非常高片酬的编剧,她愿意花两三年的时间写一部作品,我个人觉得非常的感动。而我们的杨阳导演还没有看完剧本,就发了一个短信,请我转达对六六的敬意,现在的社会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剧本,太需要这样的责任感。杨阳导演带着“信望爱”的情感,兢兢业业拍了这部戏。也感谢到场的领导,两年前我不断跟领导汇报这样的题材,包括怎么样把握那么敏感的,往往在这个领域当中很多公司和团队都不愿意涉足敏感的题材。司长给了很多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卫生部,他们整个团队一遍一遍的给我们意见、反馈,最重要感谢他们的胸怀。

  好多人可能不了解,影视界往往会觉得医疗行业比较敏感,是不是难把握不好表现,卫生部是不是难通过,在和卫生部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我记得我跟卫生部的领导汇报这个题材,卫生部的领导说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我说需要卫生部有胸怀,我们会客观的表现当时存在的东西。虽然不能拿回扣,不能这个不能那个,但是客观生活当中有,我们希望表现,我们表现了我们才能和人民群众是一致的。领导跟我说你放心的拍,卫生部经常在报纸上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卷入,相信我们有这个胸怀,事实证明卫生部比我们很多的部门和机构都要有胸怀,感谢到场的老师。我真的感觉到我们这个团队一路走过来跟你们的扶持、关爱,并且感谢你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51.html


杨阳:以光明之心拍《心术》
——导演杨阳谈《心术》

  我觉得《心术》是上帝给的我一个宝贵机会。我没想到拍完《亮剑》之后那么快,有一个这么好的剧本。当我接到小说的时候,看到第一行我就觉得要接这个戏。我原来不认识六六,在此之前我只觉得她特别会写戏,通过《心术》我才真正了解作为一个作家她对社会的勇气和担当,她将“信望爱”的主题赋于这个作品。

  我原来感觉《亮剑》拍完以后什么作品也不会难得到我了。但在《心术》前期创作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不知道怎么拍这个戏了。我想提炼它的故事,主线、脉络,主要矛盾冲突,却发现这个故事没有故事,到底什么是它的主线,这让我当时特别困惑,甚至临快开机,自己还是发毛的状态,到底我怎么去拍?

  其实咱们说源于生活,创作者应该在生活当中找到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这个话一点都不假。我的疑惑就是在生活中解开的。我们筹备过程中有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一次看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安静自然的状态,我领悟到自己要举重若轻,让这个戏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重,那么沉。举重若轻,紧接地气这八个字变成拍摄的整体的氛围,包括对于演员的整体要求。我要把所有演员的表演风格统一到,看上去非常非常的舒服,像即兴表演一样。在有的时候在煽情的段落,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加强作品一些额外的东西。

  比如说改病例。我的导演视角是一个坏现象,出来的应该是鬼鬼祟祟的感觉。但我最后拍出来的是一个平视的视角,是一个很感动的段落;比如有一句台词,“大夫的钱和先生的钱是不能欠的”,读这个台词,我几次哽在那。那个劲特别特别足,我说那个时候应该平视的拍,让人感觉不到你有任何的渲染和处理。劲使大了,这个东西就会不堪重负。

  对于这部戏的创作,六六真的是第一大功臣。她发现这个题材,并赋予它的灵魂,用华彩的台词呈现出来,她有非常大的贡献。我还要说一下,制片人吕超,还有他整个投资团队,给我的感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吕超总是一句话“导演我要最好的”。这跟我以前的经历不一样,很多制片人总是叫你快快快,省省省、少少少,导演变成多快好省的机器,最后给你的感觉,我有的时候觉得我们是可怜的三峡撑船的船工,光着脊梁拼命拉船,船上坐着富翁他们去收钱,每次拍戏我都觉得是三峡的纤夫。这次吕超没有让我急功近利,每次我有困难的跟他说,他都会帮我解决,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导演,你能碰到好的剧本,好的编剧,同时又一个好的制片人,他们都处于好的心态,是非常幸运的。尽管这个社会非常浮躁,人心被物质所诱惑,有的时候挺狂妄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在创作中保持这样一个好的心态,我们自己心里有光明,才能够把光明带给观众。就像我们的台词: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其实这也是我们创作人员所要带有的一种使命,我们要给社会永远带来是光明,带给人希望,带给人信心,带给人爱。创作者心里面要带有光明,这个特别重要。

  最后我想说一点,从开始播出,我们遭受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当时有很多的流言,说你们向着这个不向那个,我当时真的一言不发,只希望大众能真正看到我们的心。到了收官那一天,有上万人在微博上给我留言,98%的人都在说,我是带着眼泪看完的,感谢导演,感谢六六,有的人说我要做一个好医生,有人说我要嫁好医生,有人说明年高考了,我要考医。乃至于说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的。这让特别特别的感动。通过一部戏焕发起正面的能量,作为创作者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61.html


六六:在《心术》中寻找医患矛盾的答案
——编剧六六谈《心术》创作历程

  我想写医患关系的剧,因为它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目前为止我感受到社会信任缺失,关系对立甚至彼此之间充斥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的这种关系的一个焦点所在。我带着一个问题寻找答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社会现象,怎样创造一个破冰之旅,才会让我们省去很大的时间成本,解决彼此之间建立一个友善的关系?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我走入了各大医院进行了寻找答案的一个过程。我非常的高兴,在整个过程中我和广大的所有的患者一样,是带着怀疑的态度进去的,我是带着希望和爱出来的。

  我有一个95%的理论:95%的人是善良的,可以信赖的,5%的人内心里面是不善的。为什么社会弥漫着彼此之间不信任?我带着这样的疑虑走进这个世界,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把疑虑也好,怀疑也好都表露无遗,由专业的这些角度,讲述比方说什么是事故,什么是意外,这样专业的问题;比如看病不是消费,医生不是上帝的道理。还有,我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系列的观点带入到我的小说中,融化成让老百姓接受。理论性的文章让百姓的接受度比较差,老百姓接受的是故事,一场戏,一场如何打动他们的谈话,进入他们的心灵。

  故事刚开始播出的时候,前5天我的微博上基本上充斥着各个层次的漫骂,医生也骂我,我们医生哪有你说的轻松,患者说,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医生。大概播后第10天,20集左右,我发现观点转变了。观众能够接受这样的医生形象存在,他们能够理解医生的艰苦,他们也在审视自己的态度;医生也有善意,他们能够了解患者的挣扎,带有更加仁厚的心。更多的医生跟我说,我从以前不想做这个职业,到今天我觉得我这个奉献是值得的。我的微博上大量的留言超过1400条,直到这个戏结束以后,我依然在微博上收到很多观众,支持器官捐献的言论。在此之前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器官捐献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渠道和流程?这部戏带来的暖意,带来的温馨感,带来的信任感,我觉得是我最初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因此我给的其实一部戏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心路历程,也是整个社会跟着我走入这样的团体,走入这样一个世界,彼此消融的一个过程。

  另外更多我的思考在于,一部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目前能够达到的我希望的境界是,每当医生和患者坐到对面的时候,因为这部电视剧变得不那么对立,本身是一种收获。另外我希望能够通过这部戏给我自己更多的审视和提醒,这个社会呼唤的和需要更多好的创作者,好的创作思想和好的创作理念的进入。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我要不断以民生为本,以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为准,现实社会中不断出现的社会的现象与根基为本,创作出更好的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我的上升的空间和我们探讨的话题很多很多,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专家们和在座的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新闻宣传的工作者们,能够提出更多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未来创作中有更多的启发。接下来我们将推出另外一部电视剧《宝贝》,讲的是一个孩子的到来对家庭和社会发生的变化,孩子的到来到目前为止产生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有关。我们还会做一部关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戏,有关于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所有戏的一部一部推出与老百姓的支持和关心,每一位人的支持和期待分不开。我将会尽我全力承载着希望与理想,在未来的道路上前行,谢谢大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4/131062.html


“中国作家网:《心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上的97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