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 qm]ljut
L +. K}w
日本科学家2002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至今就有4人获奖。照此推算,日本“50年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的可能变为现实。 "Jnq~7]
+I\bs.84
小柴昌俊:态度决定一切 +Mm0bqNN
#8|;Q`Or:
2002年10月9日,76岁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东京的家中,得知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喜讯。当他告诉妻子这个消息时,他的妻子禁不住跳了起来,拼命鼓掌。她说:“我的丈夫为此苦苦等候了15年。” hY'
"^?OP
uNhAfZ
从1987年开始,小柴就开始在东京大学基本粒子物理国际中心做研究工作。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监测器,深藏在东京郊外群山中的一座废弃铜矿里。 a/^YgrC\T
(DKpJCx
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合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小柴昌俊告诉记者:“取得今天的成果,和我助手们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项目开始时就培养年轻的研究者,因为我知道没有他们接上茬,研究很难成功。”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小柴重点提到了“责任”这个词。他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必须树立责任感,时刻想到自己的研究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半点都马虎不得。” q}BQu@'H
-07(#>
在2002年东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小柴还应邀做了一场演讲,他十分谦虚地告诉那些大学生,自己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成绩只是下游,他还边说边展示了自己大学时的成绩单复印件,除了实验课得过两个A外,其他科目考得都不怎么样——10个B,4个C。这么一个“差生”怎么就攀上了科学的高峰呢?小柴是这样回答的:“决定人的一生的,也许不是学习,而是积极工作的态度。” 2 >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