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一石激起千層浪﹕孙维声明引发网上“朱令事件”大讨论 
露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00楼  发表于: 2013-09-26   
朱令案敏感期突发新进展 背后黑幕再引关注 [ZT]
就在李天一案以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结案的当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朱令案又卷土重来。大陆官媒和门户网站同时抛出“朱令案最新进展”,称清华高层开始接触其父母。此消息迅速登上当天百度热词搜索排行第四,这起被指因涉及中共高层背景而19年未解的世纪悬案,在薄熙来上诉敏感时期,再次被摆上台。此次升级是否能带出真凶,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朱令案最新进展:清华高层开始接触其父母

9月26日,大陆媒体报导称:25日9点22分,朱令的代表律师李春光在其微博上发布了案件的最新进,称清华大学校方已收阅此前发出的《律师函》,并且校方高层开始与朱令父母接触。律师团也已启动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信息公开事宜,目前,北京警方与朱父母仍保持沟通中。

李春光表示,朱令案的进展颇为缓慢,“这个过程也比较艰辛,基于校方要求并尊重朱父母意愿,律师暂不介入该接触过程,亦不就此接受任何采访。”据李春光介绍,他们为朱令案成立了专门的律师团,共计10人。

19年前,清华大学生朱令离奇中毒,至今案件仍未告破。昔日才女现已重度瘫痪完全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今年8月,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李春光作为朱令的代表律师,向清华大学发出律师函,正式对学校启动追责程序。

目前薄熙来上诉,势必引爆新一轮中南海博弈,幕后黑手涉前中共高层江泽民的朱令案在此期间突然传来新进展,律师团也已启动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信息公开事宜,不由引来外界猜测。

朱令案水深 牵出薄一波等中共高层

“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是大陆民众对“朱令案”沉冤昭雪而普遍发出的心声。清华大学1992级女生朱令被恶意投铊毒,历经19年凶手仍逍遥法外。今年此案突然被摆上台面,受到国际关注,有关该案的内幕信息、律师分析、各界关注集中登场。隐藏在该案背后的“中央领导”若隐若现。唯一嫌疑人孙维被指因妒嫉多才多艺,近乎完美的朱令而多次恶意投毒。孙维显赫家世背景及其家族与前中共党魁江泽民的密切关系形成的政治干扰,是案件19年未破的关键原因。

今年4月29日,广东《羊城晚报》首次披露了此案件被强制中止,因涉及中共最高层,首次提到了幕后的中共官员:时任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强卫(现任江西省委书记)及不具名的某中央领导。

有消息称,孙家与薄一波家的关系源远流长,薄一波1949年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协助陈云负责全国经济的组织工作,党外专家孙维的爷爷孙越崎是薄的左膀右臂,孙死前后1997年9月建成了“越崎中学”和“孙越崎纪念馆”,薄一波专门为纪念馆撰写前言。网上有声音称:薄熙来都抓了,朱令案的真相也快了。



木子李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01楼  发表于: 2013-09-26   
Re:一石激起千层浪﹕孙维声明引发网上“朱令事件”大讨论 
真能扯。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advice 离线
级别: 团长

显示用户信息 
202楼  发表于: 2013-10-28   
朱令案中的信息漩涡
http://moneyweek.dooland.com/site/magazine/article.php?id=275454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组有关朱令专题中的一篇,有些新内容,分享一下
露佳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203楼  发表于: 2013-11-03   
从听雨到醉寞红尘:一个女人的八年

http://tieba.baidu.com/p/2643709394?pn=1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04楼  发表于: 05-12   
50岁朱令近照曝光,被投毒29年后,她还能等来正义吗
来源: 鬼谷子思维




  近日,网上流出29年前被投毒的清华才女朱令的近照。

  其中一张照片,她坐在轮椅上,在室外晒着太阳。虽然包裹严实,看上去身体很虚弱,但在阳光的沐浴下,还是透出一丝安详。

  了解她状况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户外活动,对于朱令来说非常难得。

  因为一直照顾她的父母,如今都已是80高龄且疾病缠身的老人,想要推她到户外,可谓难上加难。

  “要是我们不在了,朱令怎么办?”

  早在几年前,朱令父母便有这样的担忧。

  他们生平最大的两个心愿,一是女儿康复,二是抓到凶手,似乎都不能实现。

  朱令能活到现在已是奇迹,何谈康复。而1994年的清华投毒案,至今悬而不决,有如丛林中的迷雾,依稀能看到怪兽在那里,就是无法抓到。

  让朱令父母心疼的是,21岁,是人生美好的年华,朱令的华章,却终结于此。

01

  1994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的汇报演出中,校民乐队骨干朱令弹奏的古琴曲《广陵散》,惊艳全场。

  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朱令正强忍着巨大的痛苦,凭着毅力才完成演奏。




  早在两个月前,她的身体便莫名出现状况,先是短暂性失明,之后在11月24日的21岁生日当天再次发病,腰、腿、腹部剧痛,头发在两三天内开始大把地掉。

  因为不知道发病原因,以为“扛一扛就过去”,朱令便坚持留在了学校。

  汇报演出完后,朱令都没能参加庆功宴,就因病症加剧被送进了医院。

  朱令一直是别人艳羡的对象,她漂亮大方,活泼开朗,不仅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在音乐方面也极有天赋,钢琴、古琴弹得行云流水,除此之外,这个宝藏女孩还是游泳二级运动员。




  如此多的闪光点,让朱令即使在人才济济的清华,也出类拔萃。

  朱令没出事前,一度弥补了家庭中一个巨大的不幸。

  父母吴承之,母亲朱明新曾被人称为人生赢家,这对高知夫妇的两个女儿都十分优秀,成绩优异,多才多艺。大女儿吴今随父姓,小女儿朱令随母姓。
 



  姐妹俩学习之余,合奏钢琴曲时,是一家人最欢乐的时光。

  也许是连上天都在嫉妒这种美满,1989年,在北大(专题)求学的吴今在一次郊游时意外坠崖身亡。

  姐姐的离去,让一家人悲痛欲绝。好在懂事的朱令一直保持奋发向上,给了父母很大的安慰。

  3年后,朱令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修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

  选择院校时,一家人刻意避开北大这个伤心地,却没想到终没能逃过厄运。




  莫名其妙的病症,和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将原本活力十足的朱令折磨得不成人样,住进医院几天后她就掉光了头发。

  因为查不出病因,医院只能按传统方法给朱令进行治疗,一个月后,朱令病情得到缓解。

  2015年春季开学,朱令不顾家人的劝说,执意要去学校上课,尽管身体虚弱,在补考上学期期末考试时,仍拿到了全班前十。

  然而,到学校仅仅8天后,1995年3月6日朱令再次发病,头晕、呕吐,身体痛到直接晕厥,被送进了北京协和医院ICU病房。

  朱令这次的病来得极其迅猛、凶险,神化系统被破坏,大脑萎缩,器官衰竭,消化系统病变……

  医院对这种查不出缘由的“怪病”束手无策,起初怀疑是中毒,又因没有朱令接触到有毒物质的可能性,而排除了这种假设。

  对朱令全身换血的治疗方案,虽然有一定疗效,却又使她不幸感染了丙肝。

  治疗过程中,朱令神智不清,浑身插满管子,气管被切开,难以忍受的疼痛让她的眼睛圆睁,无意识地左右摇头。

  心急如焚的朱令父母日以继夜地守在ICU病房门口,焦灼地关注着女儿,累了就在过道放置的躺椅上休息片刻。

  为人父母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见着孩子痛苦地挣扎在死亡边缘,却无计可施。

  
02

  曾有网友说:“早知道朱令的病因,一瓶蓝墨水就能将她救过来。”

  可是,没有“早知道”。

  朱令在住进医院近一个半月后,病因才被找到。

  就医时,朱令的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快就见诸于报纸。

  很多得到消息的同学、亲友,都前来医院探望朱令。说探望,其实是见朱令最后一面,彼时她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这其中有一个朱令的初中同学贝志诚,至关重要。




  当时在北大上学的贝志诚看到朱令的惨状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不相信昔日引人注目的才女,怎么会在短短时间内被摧残得危在旦夕。

  得知朱令的病因无解后,贝志诚想到了互联网求助这一途径。

  1995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贝志诚的想法无疑是大胆和前卫的。4月8日,贝志诚将朱令的病例上传到互联网,向全世界医生求助。

  说贝志诚是朱令的幸运之神,一点都不为过。他的求助很快得到了回应,短时间内,竟收到了来自全世界近3000封邮件,有30%的信件中,提到了一个字“铊”,认为朱令是典型的铊中毒。

  “铊”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常被用做鼠药,易溶于水,无色无味,人误食后,会摧毁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并且伴随着无法忍受的剧痛。

  “马上进太平间的人了,死要死个明白。”

  因为协和医院不具备检测铊的能力,而北京市职业病防治所可以做检测,朱令家人辗转找到了当时在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时,这样请求道。




  陈震阳教授在对朱令的头发和血液做了铊的检测后,大吃一惊。

  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巨大,是人体正常值的上万倍,而且检测中出现两个峰值,也就是说,朱令先后中了两次毒。

  普鲁士蓝是铊的解药,常被用做蓝色油彩和钢笔水。

  虽然40元的普鲁士蓝救下了朱令的命,但由于剧毒在体内时间太长,她的病情已不可逆转,神经系统、视力、肝、肺、消化功能尽被摧毁,全身瘫痪,智商相当于6、7岁的孩童。




  看着如花朵般的女儿生不如死,心力交瘁的朱令父母欲哭无泪,他们最想知道的是,朱令根本无法接触到“铊”,不存在误服,那么,又是谁刻意下毒?而且还恶毒地连下两次?

  朱令同寝室的孙某成了重大嫌疑人,因为在清华大学排查能接触到铊的寥寥几个人中,她是唯一一个既能接触到铊,又能近距离接触朱令的人。

  寝室四个人中,孙某和朱令同是北京人,又同是校民乐团的成员,起初两人关系很好,后来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朱令曾经和妈妈说:“为什么关系好的两个人,也会有不好的时候呢?”指的就是和孙某关系。

  当一切嫌疑都指向孙某时,离奇的事又发生了。就在警方立案调查的前几天,朱令寝室被盗,单单丢了朱令的洗漱用品。




  由于证据灭失,孙某又始终矢口否认对朱令投毒,案子最终无法告破。孙某也因“疑罪从无”,摆脱嫌疑人身份,在几年后,改名字去了国外。

  朱令被投毒案当年轰动一动,案子悬而不决,让很多人意难平,但任何波涛汹涌,总有风平浪静,而长时间忍受着身心巨创的,自然是朱令一家。

  
03

  死里逃生的朱令,之后生存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这归功于许多关心关注她的爱心人士,更有父母的日夜辛劳。

  严重的后遗症让朱令一次次被宣布病危,又一次次顽强地挺了过来。




  最初回到家中时,由于肺部感染,朱令的右肺几乎不工作,需要全天吸氧,为了怕她被口水呛到,或有痰卡住出现意外,朱令父母轮流“值班”照顾女儿。

  母亲从凌晨到中午,父亲中午到子夜,全天候守在朱令身边。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朱令饮食、身体的移动,甚至生理期的清理、大小便都需要年迈的父母照料。

  她视力几乎全盲,大脑受损,之前所有的灵气像被抽空,智力相当于幼童。除了已有的病痛,朱令在之后的岁月中又增加了糖尿病、腹部肿瘤、呼吸衰竭等病症。




  自朱令中毒起,父母便将生命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她的身上。朱令每天半小时的针灸、康复训练和治疗,消耗着父母巨大的体力。

  为了照顾朱令,母亲朱明新提前退休。父亲吴承之则自制康复器械,帮助朱令做康复训练。

  巨额的医药费,使得家里日子捉襟见肘,尽管如此,朱令父母还是尽全力地保障着女儿的生活质量。




  节俭的父母曾用去大半工资,专门请了一个做饭的阿姨,给她做烤鸭、功克力蛋糕等好吃的。朱令爱吃甜,但摄入糖分过高不利健康,父母便先给她吃降糖的,然后再给她喂甜食。

  2011年时,朱令再次抢救,气管被切开,之后六、七年未缝合,医生不让她吃饭,怕食物进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危及生命。

  不忍心看着朱令每天只输营养液维持生命,朱令父母便将蔬菜、主食弄成糊状喂给她,然后如临大敌般防止食物残渣进入气管。

  这样虽然很累,但朱令父母坚持给女儿喂饭,用他们的话说:“她的生活品质已经太低了,不能让她连仅有的吃饭乐趣也失去。”




  朱令残存的意识里,对音乐依然表现出喜爱,父母便时常放音乐给她听,还时不时讲个小笑话逗她笑。

  父母全身心的爱,成了朱令活下去的保障。

  希望女儿康复和早日抓到凶手,是朱令父母的两个执念,也如同两座大山,早已让他们心力交瘁,难得的是,这种巨压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快乐和坚强。

  去看望朱令的人,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这个家庭虽然经历着苦难,却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反而有一种轻快的感觉。
 



  朱令父母从没有激动、愤怒的情绪,而是平静、淡然,乐观豁达,有客人来,会热情地张罗吃的,轻松愉悦地和人谈话,从不宣泄负能量。

  在巨大的痛苦面前,朱令父母始终保持着隐忍克制,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绝望崩溃,甚至会反过来安慰来访者:“放心吧,令令很好。”

  他们把悲伤和痛苦小心地掩盖好,体面地生活着,也保护着女儿的尊严。

  越强忍痛苦,越会让人心疼。也许正因如此,才让许多想要帮助朱令的人,数十年都没有放弃,基金会、社会捐款,时常打入朱令父亲的帐户,网上关于朱令案的呼声也从未间断。

  
04

  2013年,复旦大学曝出投毒杀人案,大学生黄洋被舍友投毒。这个案件,将朱令案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无数人要求重审朱令被投毒的案件,但终是因为人证、物证俱无,警方没办法侦破而告终。

  考虑到朱令父母已经年迈,且身体都不好,照顾朱令困难,有关部门将朱令一家接到了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居住。
 



  至此,他们既是家人,也是病友,相互陪伴着生活。

  2014、2015年间,朱令父亲相继做了肠梗阻和脑梗手术,之后手不能写字,下床都困难。

  而朱令的母亲早在2004年时,就因为劳累过度摔倒后颅脑血管破了三根,手术后颅骨处装了块钛合金板。

  提起往事,朱令母亲没有丝毫报怨,反而感慨自己幸运,托了朱令的福。因为当时送医时,医生知道朱令,没等他们缴费就立即安排了手术。

  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朱令父母也尽力回馈。

  汶川地震时,他们用朱令的名义捐了款。之前有医院想用朱令做为康复教材,虽然朱令父母不想让人拍到那样的朱令,但想到能对其他人的健康有帮助,便答应下来。
  



  如同朱令似乎凭着惊人的耐力活着一般,她疾病缠身的父母,也在为女儿坚韧地生活着。

  朱令有时会灵光一闪般显现出正常的思维,有一次她对父亲说:“如果你不管我,就再也没有人管我了。”

  这样的话让朱令父亲心痛不已,这也是他和老伴最担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能活得久一点,不知道有一天不在了,朱令该怎么办。

  如今,朱令已经50岁,按照年龄推算,她的父母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

  岁月无情,当父母有一天离开人世,朱令该何去何从?而当年残害她的那个凶手,又会不会被找到?

  朱令父母的忧虑,同样是许多人的忧虑。

  希望有一天,这两个牵动人心的问题,都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IMK3KS05419N70.html





[ 此帖被卡拉在05-12-2023 17:38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