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戏曲园地)(视频)评戏:刘巧儿 演唱:新凤霞 唱段:小桥送线
小澜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07-29   

(戏曲园地)(视频)评戏:刘巧儿 演唱:新凤霞 唱段:小桥送线



唱词: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他的名字叫赵振华,都选他做模范,人人都把他夸呀。从那天看见他我心里头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爱上他呀。但愿这个年轻的人哪他也把我爱呀,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又织布,纺棉花,我们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助他,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呀。来在了桥下边我用目观看哪,河边的绿草配着大红花呀。河里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树上的鸟儿它是唧唧喳喳呀。我挎着小筐儿忙把桥上啊,合作社交线再领棉花。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衷心地祝愿你: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和睦,美满,直到永远  

               
小澜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07-29   
【转贴】关于:新凤霞

新凤霞饰演刘巧儿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新凤霞是笔者最为敬重和爱戴的艺术家之一,一方面缘于她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缘于她的顽强品质,还有就是她为人的淳朴和忠贞。著名的戏剧家胡沙在一篇文章里曾把新凤霞誉为评剧的“抒情女高音”(花淑兰为“花腔女高音”),这很准确。在笔者收藏的众多新凤霞的影音资料中,真的很难说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几乎每一出戏、每一段唱都是经典,都是余音绕梁的人间仙乐。
衷心地祝愿你: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和睦,美满,直到永远  

               
小澜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5-07-29   
【转贴】新凤霞和“刘巧儿”

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老人(左)在“巧儿新居”安度晚年

  评剧现代戏《刘巧儿》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代表剧目,新凤霞塑造的“刘巧儿”这一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刘巧儿》诞生于1949年,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其艺术魅力始终不减;生活中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今年已经81岁,依然健在。
  《刘巧儿》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新中国成立前,陕甘宁边区华池县的农村姑娘封芝琴,反对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对象张柏“私逃”离家,引发了两个家庭的一场官司。边区领导抓住这一典型,化解了双方的矛盾,成就了有情人的美满婚姻,教育了广大群众。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续报道了此事,在边区影响很大。
  1948年,新凤霞从天津辗转来到北京天桥的小戏园子“万盛轩”领班唱戏。不久,北京就和平解放了。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新凤霞排演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评剧新剧目,以及《艺海深仇》、《祥林嫂》、《小二黑结婚》等评剧现代戏,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政府即着手制定新的《婚姻法》,并准备在1950年颁布新《婚姻法》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时任北京市妇联主任的张晓梅,到天桥来找新凤霞,向她推荐了韩起祥、袁静创作的剧本《刘巧儿团圆》,希望她能改成评剧,以配合宣传新《婚姻法》。新凤霞接受了这一任务,很快评剧《刘巧儿团圆》就上演了。虽然剧本改编得不够精致,但舞台上所表现的新生活、新人物、新的时代气息以及新唱腔,很快吸引住了观众,这出戏顿时火爆京城。此后,剧本又经剧作家王雁整理、北京人艺著名导演夏淳重排,改名为《刘巧儿》的这出戏更加完美,很快唱遍了全国。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刘巧儿》拍摄成评剧艺术影片。随着影片在全国放映,新凤霞和“刘巧儿”走进了千家万户。
  生活中的“刘巧儿”封芝琴,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当选为省、县、乡的人大代表,当上了村里的妇女干部,到处现身说法,成为宣传新《婚姻法》的积极分子。1956年,封芝琴在家乡甘肃省华池县看到电影《刘巧儿》后,十分激动,她辗转与新凤霞取得了联系。新凤霞了解了封芝琴的情况后,也很高兴。台上台下,两个“刘巧儿”期待着能够早日见面……
  195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新凤霞、吴祖光夫妻打入另册。吴祖光被发配到北大荒劳改,新凤霞也被内部“控制使用”。无独有偶,生活中的“刘巧儿”封芝琴的丈夫张柏也蒙冤被打成“坏分子”,送去劳改。封芝琴受到株连,被打伤了双腿。两个“刘巧儿”,相隔数千里,却在时代的悲剧中,成为同命运的角色。
  阴云散去后,新凤霞和封芝琴重获新生,她们很快取得了联系。新凤霞1975年突患脑血栓,因误诊落下了半身瘫痪,从此告别了舞台,但她身残志坚,不仅培养了数十名“新派”弟子,使新一代“刘巧儿”又活跃于舞台上,而且还动笔写作,用文字总结艺术经验、记录人生感悟,出版了《新凤霞回忆录》、《我当小演员的时候》、《人世琐忆》等十多部书。同时,封芝琴在家乡用勤劳的双手种树、养猪、养蚕,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两个“刘巧儿”,重续前缘,友情日深。1986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她们终于第一次见了面。封芝琴和丈夫张柏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走进新凤霞的家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两个“刘巧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两个“刘巧儿”相见了,她们没有太多地叙述各自的苦难,而是互相鼓励在新的时代做出新的贡献,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刘巧儿”形象。临分别时,新凤霞把天津“泥人张”传人特意为她制作的“刘巧儿”彩塑,送给了封芝琴,让她带回家乡。新凤霞说,让这个勇敢的“刘巧儿”形象回老家吧,她永远是农民的女儿!
  1994年,封芝琴二次进京,和新凤霞再度见面。1998年4月12日新凤霞不幸辞世,封芝琴闻讯后,十分悲痛。
  封芝琴老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怀和乡亲们的爱戴,她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当地政府还拨专款修建了“巧儿新居”,长期保存部分珍贵照片和实物。现在,封芝琴老人正在“巧儿新居”里幸福地安度晚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16日 第七版)
衷心地祝愿你: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和睦,美满,直到永远  

               
zhanglei 离线
级别: 新兵蛋子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6-03-06   
frank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6-03-06   
经典!我喜欢!
爱神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