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论道”《宇宙》节选
千变万化的动感世界,总是令人目眩,这是因为智能生命的幻化。人类情感世界的延伸,心灵折射的火花,透过思想的灵界,穿越浩瀚的时空,把宇宙点缀得星光灿烂。
我喜欢在四周恬静的夜色中正襟端坐,内心空明静寂,眺望着远方幽深的夜空久久不移。渐渐地迷迷惘惘飘向天际,浑然忘我,如幻如梦,神游在虚无飘缈的宇宙中。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宇宙空间,仿似看到自已盘膝而坐的身影,又仿似看到自已在遥远的宇宙上空那个朦胧的身影,令人虚无幽深--------。
令我最忘怀的一次是写到老子《道德经》一章,当我进入苦思冥想的时候,穿越时空的隧道,老子历尽千辛万苦追求自然之道的情景历历在目,深深地感触到老子悲天悯人、济世安民的一颗火热的心在空间跳动。老子与孔子论道时的一幕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第二天一早,一驴一骑缓缓地来到鲁国专门接待各国使节、访客的驿所,鲁国大司寇(宰相)孔子早已恭候多时,双方作揖掬礼后,分宾主就席而坐。老子说:“我听别人说,鲁国国势日盛,全赖有贤人相助,想必子就是这位贤人了”。孔子谦虚地说:“道听途说,不可全信,早闻子精通殷周礼乐,才识渊博,天下闻名。又闻子辞去周朝守藏史之职,云游四海,涉猎天下,今天前来,请多多指教”。老子谦恭地说:“见笑了,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请教子对于当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治国平天下有何良策”。孔子正襟端坐,滔滔而论:“周公七十遇文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灭暴商,立周朝,定礼乐,天下归心,万民虔服,国富民强,礼治乐兴,西周历经数百载,一派中兴。自西周东迁,天下扰挠,民心浮动,人心不仁,祸患滋生,从此,天下进入多事之秋了。人心不古,百垢沉坷,积重难返,仁义荡然无存,唉!自此,天下动荡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丘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已经很长时间了,熟知其中的道理,六经的根本旨义在于仁义,我就是以仁义为标准来衡量一切,我将宏扬仁义,教化民心,遵循古道,振兴礼乐,中兴周室,这才是济世安民的根本,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孔子言语间,淳和的眼神中闪现了泪花。老子听了孔子的肺腑之言,长叹一声:“唉!(六经)只不过是先王留下来的陈旧足迹罢了,哪里是他们行迹之根本呢!以今日子之所论,也不过是足迹而已。足迹,是鞋子所踩出来的,而足迹又岂是鞋子哉。时换势移,大慨子不至于踏着前人的足迹去探索未来的路吧,太阳的西沉,子可以逆转么?拘泥不化,默守成规,这才是当今天下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根源”。
老子铿锵有力的话语,字字珠玑,敲击在孔子心田,孔子惴惴不安地说:“子之所言,闻所未闻,还望不惜赐教”。老子正色道:“管仲,雄才伟略,子之才能与管仲相比,不知如何呢?”。孔子说:“岂敢相比”。老子说:“齐恒公,一代袅雄,鲁昭公的霸气与齐恒公相比又如何呢?”。孔子说:“不可共论。”老子说:“管仲辅助齐恒公,开疆辟土,纵横天下,成就了春秋霸业,请问:子与鲁昭公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吗?”。孔子不禁脸红耳赤,嗫滠自语:“高山不可仰视、大海岂敢俯瞰”。老子说:“齐恒公和管仲成为春秋霸主后,离并吞天下一步之遥,难道他们不窥视天子之位吗?关键时刻裹足不前,失却了一统天下的良机。齐恒公一死,天下更之混乱不堪,致使中华大地又陷于诸候割据、战祸连连的境地。当时,如果齐恒公敢于进取,废周室、除礼乐,顺天势、和人道,相信现在已经天下一统、国泰民安,起码不至于华厦一百多年至今仍处于分崩离析、停滞不前的局面,这都是由于所谓礼乐、仁义惨害呀!”。
孔子脸色苍白,汗如雨下。老子说:“周朝的衰败,犹如太阳西沉,这是谁也不可阻挡的事实。读圣贤书,知天下之事;顺民心,达中正之道;大慨这就是道吧”。孔子沉思了一会儿说:“天地裂,黄河崩,此是天灾,非人力可以抗拒。国家乱,民心散,这是人祸,难道非人力不可以挽回吗?生逢其时,当受其事,不正是读圣贤书之所为吗?明知不可为、亦为之”。老子说:“子之精神可嘉。请问:周公、妙绝天机,子之聪明才智与周公相比如何呢?”。孔子说:“莹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老子说:“周文王、天下大器,昭公之才具与文王相比又如何呢?”。孔子呓呓而言:“这----这-----不可同日而喻”。老子说:“周公辅助文王,征商纣、吞诸候、霸天下、施仁义、定礼乐、抚民心。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国家强盛,民众富足,天下太平。周室绵延数百载,可谓功超三皇五帝,业立天地之间,标榜千秋,流芳百世,现在又如何呢?天下纷争,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又岂是人力可以挽回?就算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通神唤鬼之力,匡扶昭公,举仁义之旗,兴正义之师,替天行道,直卷天下,鲸吞宇内,建丰功之伟业,立万世之楷模,最后,仍难逃周朝之覆彻”。
孔子不禁大叫一声:“啊!”席地而起,仰天长叹:“唉!子之语如五雷轰顶,震心摄魄”。孔子惊魂稍定说:“我犹如天上无心的云,海上无根的浮萍,茫茫不知所终,子可否拔开云雾、指引一条光明之路”。老子情不自禁地长叹道:“我来此目的,就是希望能解开心中的疑惑,探求一条济世安民、长治久安的中正之道,何尝不是与子一样迷惘呢?为了寻求大道,这六年来,跨山涉水,不辞劳苦奔波于各国之间,深入社会各阶层,搜集百家之说,明听各方之言,一点一滴积累,博古通今神思,才慢慢领悟这些道理。至于今后的路如何走,路漫漫而修远哉,我将上下而求索”。言毕,老子站起身,握着孔子的手,语重深长地说:“我老矣,时日无多,子正值壮年,来日方长,望子以天下为已任,任重而道远啊!”。两个巨人的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握,牢牢地握住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延伸,走向世界------。
我望着老子离开孔子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夜幕中,老子布道时的画面又呈现在眼前:--------老子望着久别的父老乡亲,不禁热泪盈眶,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提高嗓门,一字一句地论说:“当今天下之势纷纷扰扰、周朝衰微--------”。安静的人群中慢慢窃笑声四起,老子边说边用眼角扫视一下,有好几个男女脒着眼,有个中年女人从嘴角流出口水,有个汉子呆拉着头,一起一伏地打呼噜,再望一望恩师,竟然睡着了。这时,人群中不时传来窃窃私语:“这下好啦,我们可以尽情分享豪门富户的锦衣美食啦”。“岂不是让我们在荒郊中与猪、狗、蝼蚁为伍”。“叫我什么都无欲无求,等于变成一头牛,我可是天天都掂挂着我的娘子”。渐渐地人声嘈杂,有些站起身离去,边走边嘀咕着:“这叫什么道呀、简直是发梦”。有些人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唉!济世安民、长治久安谈何容易,周文王、周公翻生也徒叹奈何呀”。望着三五成群的人离去,只剩下稀稀落落几个老掉牙的老者,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还有几个横七竖八睡着觉的男女,老子再也讲不下去了,呆呆而立,茫然若失,悲从中来。望望身边正睡得香甜的恩师,再望望马车里堆积如小山的竹简,一股眼泪在心里流淌,仿佛看到一片片竹简变成一片片落叶,随着那滚滚东去的流水,慢慢飘浮,渐渐隐没在茫茫的秋水中。
秋天的落叶,盘旋着冉冉而降,一片片堆积在老子心中一片荒老的大地上,越积越厚、枯黄的落叶陪伴着一颗衰老的心,哀莫大于心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苦的呢?哦,不应该说痛苦------,此际,就算用一把锋利的刀直刺老子的心房,他只会感觉到快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真不知这位古人是谁?或者是饮饱食醉之下,舞风弄月,留几滴眼泪,沾几滴墨水、夹杂着几滴酒,点缀一下人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快乐,就不是快乐,可以用笔写出来的痛苦,就不是痛苦”。老子此刻的痛苦化为“道”,“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痛苦是那样的深邃复杂,好象是万物的主宰:它挫去万物的锋芒,从而解脱它们之间的纷争;调和它们的光耀(优点),从而使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缺陷。痛苦是无影无形,但似乎存在着。我不知道是谁产生了它,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它们混合为一体);“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痛苦这个东西,它的上部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部也不呈得阴暗,它无影无形,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然而它确实存在。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捉摸,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生又何欢,死又何愁”,当一个人快乐与痛苦合二为一,生命也就得到解脱。
只知有天地、不知有人生。白天过去、黑夜必将降临。明知必死、何必碌碌为生。生命的真谛又有谁能真正悉谙,又有谁能真正达到与光同尘的无为境界。同样,老子也不例外。只要你的名字是人,智能生命的络印永不磨灭。众生平等,喻指:“快乐”与“痛苦”,除此以外的一切诠释都是不值一提。“苦中作乐,乐中寻苦”,大慨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老子属于前者,为天下苍生的痛苦而痛苦,老子认为这是无比的快乐,凭籍这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苦中作乐的坚强信念,老子老当益壮,焕发出青春,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一辆弧零零的马车上一个弧零零的老者在弧零零的旷野上弧零零地行进。二年了,弧零零的感觉占据着一颗弧零零的心。天下虽大,人海茫芒,知音难觅。老子历遍千山万水,辗转诸候各国之间、穿插市井村野,到处宏扬“中正大道”,倡导“无为而治”,被齐国漠视、卫国唾弃、晋国嘲笑、陈国讥讽、蔡国驱逐、楚国拒之门外--------。茫茫如丧家之犬,奄奄如落水乌鸦,颠沛流离,受尽苍桑折磨,饱受鄙视讥笑-------。老子的心伤痕累累、血迹斑斑,郁闷浩叹:“众人是那样的欢乐,就像参加盛大宴会、春日登台赏景一样;而只有我淡泊处之,无动于衷,如同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我是如此狼狈不堪,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众人都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有我却像被遗弃了一样。因为我有一副愚人的心肠,太笨拙了。世人是那样的明白,只有我是这样昏愦;世人是那样的清楚,只有我是这样胡涂。我的生活是那样的坎坷多难,就像那动荡不安的大海一样;我如同那飘忽不定的长风,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众人都有用,只有我冥顽无能,虽然我与世人格格不入,但是我要坚持我的信念原则”。
我流着眼泪看着老子驾驶着马车出了函谷关,在一片沙尘暴的肆疟下,老子弧瘦的身影被风沙掩理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100年后,秦献公聚精会神地看着周太史儋进献的写在竹简上的“中正大道”,被“中正大道”博大精深、洞悉天机而震摄,更被绢布上“道德经”严谨的思辩策略而迷醉。特别是竹简上记载了诸候各国的地理、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经济、民风等,虽然时过境迁,但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至于论述到统一天下的方略更是令秦献公惊为天人:灭周朝、废礼乐、守大道,可尽取天下民心归附,一统天下易如反掌,其智谋之独到真是闻所未闻。详尽的用兵方略更是前无古人:顺天时,和人道、尽地利,精权谋、善韬略,行兵布阵,两军相遇,哀兵必胜。治国平天下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虽然不敢苟同,但其蕴藏的意义深远。为人处世、明哲保身的养生之道更是真知灼见,“中正大道”、“道德经”真是“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秦献公珍视为“天书”。驾崩前,留下圣旨,“中正大道”只准历代秦王御览,违者斩。自此,民间只有“道德经”四处流传,而“中正大道”默默无闻,一直保存在历代秦王手中秘而不宣,秦国因此励精图治,逐渐强大,至秦始皇精研“天书”遂一统天下,焚书坑儒的时候将“中正大道”付之一炬,以绝后患。从此,天下只知有“道德经”而不知有“中正大道”。
一个旷古烁今的伟大人物就这样长眠在茫茫的大漠中,老子生不为现实社会所容,但他所宏扬的“中正大道”,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他所建立的理想社会成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所追求向往的人间天堂。老子一生致力宣扬的回归自然的社会科学理念虽然不被现实社会所接纳,但是,他的思想早已成为华厦各个民族认识自然、人生的精神支柱。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几千年来不断地处于四分五裂、战乱频频的社会大动荡中,正是因为老子崇高的社会科学理念,指引着华厦各民族为着美好的理想汇聚在同一个文明国度。老子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得以持续发展、凝聚不息的坚固盘石。可以这么说,没有老子所崇扬的社会科学思想的基础,就没有大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的今天。
《宇宙异变的先兆》作者:劳锦全
http://www.taot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