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中国人需不需要图书馆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01-05   

中国人需不需要图书馆

作者:赵毅衡
来源:新语丝

我住的地方,是北京东北的望京“小区”,号称30万居民。据说还不是一般
居民区:教师,艺术家,书人(作家,记者,编辑,书商),远远超出北京全市比
例。北京本来就多这三类人,在文化首都中,此处居民文化又是较高,那么望京
真是往来无白丁。无怪乎规划将要建造“望京好莱坞”电影院,望京宜家城,望
京宠物乐园……

  但是没有一个规划者想到一所公共图书馆。整个望京,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
书店。至于公共图书馆,整个北京,东半边的人,要看书报,到首都图书馆;西
半边的人,到北京图书馆。起个大早来回打了80元的出租,能否看到要看的书,
各位读者经验丰富,抗议文字已经写了半个世纪,豪华的图书馆实为藏书楼,说
了没用就不说了。

  北京800万人口,只有两家公共图书馆。当然,学校与文化单位,有图书馆,
但是不对公众开放,藏书也只顾专业。想当初我在北京,在一个国家最高级文化
研究单位工作,找一本超出本“专业”范围的书,就在同一个楼,打了三封介绍
信过去,还是不让借。

  8年前在英国,我必须搬家,挑的地方,首先想靠地铁交通方便,还想离公
共图书馆近一些,看书看报方便。幸亏,这点容易办到。伦敦有36个区,平均每
个区有八家公共图书馆,因此有288家公共图书馆。至于大英图书馆,大学图书
馆,都是供研究用的,居民看书报不会去那里。我就近挑个像样的公共图书馆,
有四层楼,分别陈列书籍报刊,地方史资料,音响录像,电脑终端。

  英国报刊最近指责图书馆“方向错误”:来图书馆的人不断增加,借书人数
量却连年下降,看来是来借录像,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舆论认为,图书馆读者
减少,对人口素质不利。

  必须承认,这是有图书馆可去时,才能发的牢骚。住在北京,从望京到和平
里,几十里绵延不断锦绣般光灿灿商场大楼,就是没有找到一家公共图书馆,让
我无法对管理员的进书趣味挑剔一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公布各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这份统计一向延迟过久,
最近的是1998年。数字是各国自己提供的,联合国无法核实。而且不全,有的国
家,例如美国,向来不屑向联合国提供数字,只能从缺。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在公共图书馆数字上,似乎没有谎报。
各国数字天差地别,但是我花了点功夫,用人口总数一平均,却看出规律井然。

  从我喜欢并且痛恨的英国图书馆谈起: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家。也就是说,
每一万居民,有一家图书馆。这个水平看来是全世界中等。加拿大等许多英语国
家,与此相仿;比较爱读书的,似乎是日尔曼语国家:德国每6600人有一家图书
馆;芬兰5000人;奥地利4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 3000人。看来瑞士最出色。
每2.2万名法国人,享用一家公共图书馆,每2.6万名意大利人享用一家图书馆。

  其他地方就惨了。不过发展中国家,先要喂饱肚子,总不至于外援或贷款用
来买书。公共图书馆不是文化产业,是要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事业。有的国
家公共图书馆才个位数,堂堂中华不应当跟他们比。此文就不再引用此种悲观数
字。

  图书馆不能收钱,相反,公共图书馆必须付借用费给作者。虹影每年收到一
笔不大但是也不很小的“图书借用费”。

  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中国,经济繁荣,十多年GDP增长率保持
世界第一。公共图书馆,报的数字是2600家(1998年),是世界中等水平英国的一
半。但是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约50万人分到一家公共图书馆。

  50万人,是一个县的平均人口。一个县以往往往保持一家图书馆,这个数字
看来准确得出奇。

  但是知识人最集中的望京30万人,没有一家图书馆,文化首都北京,东半边
400万人,分享一家首都图书馆。难道全国各地,图书馆密度比北京多8倍?这公
平吗?我只能怀疑2600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各县的图书馆依然在否?

  大部分人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想读书的人,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必然属于一个公家文化单位,那里总有个资料图书馆可供使用。这个简单的假设,
已经非常不符合目前社会情况。望京的知识分子,多的是“自由职业者”,靠的
是自己的藏书。但是这“自力更生”的日子,总有过不下去的时候。

  我在这里写这篇文字,看来是区区小事。文化正在欣欣向荣地产业化,政府
凭什么要花钱满足居民中的书呆子?但是从我上面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公共图
书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民众无处读书,无需读书,无书可读,似乎也不
必读书,这样的国家,如何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我们的东邻日本,没有上报公共图书馆数字。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主人公,一个逃离家庭的少年,在一个海边小城
的图书馆找到藏身之地,两个图书管理员,一个是惟一能理解他的人;端庄的女
图书馆馆长,爱上了他,最后竟然是他从小散失的母亲;而一个文盲白痴的通灵
者,在图书馆看到通往地狱或天堂的入口。

  发生在这个小城图书馆的这些事,我始终摸不着头脑。但是村上春树很懂得
日本读者,或许日本人就是觉得图书馆怪怪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我们小说里的有趣故事,从来不发生在图书馆里。近日的电影《恋爱中的宝
贝》,被评为幻觉镜头太多。其中有个老头子死在了书架下,竟然是他自己的藏
书室。可见,我们再怎样地幻想,也没法脱离实际。

  我认为800万北京人,至少有资格拥有几家公共图书馆,哪怕不发生奇迹,
哪怕只让我们翻翻书报,或者幻想一下离家出走,遇到某些奇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01-05   
读《中国人是否需要图书馆》——图书馆的使用程度应成官员政绩指标
作者:乔致
来源:新语丝

  赵毅衡先生的这个话题提得太及时了。

  举我熟悉的新加坡的图书馆为例。整个新加坡国的藏书量,符合该国小巧的
体量,不过使用特别方便,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加坡全岛每个选区
(相当于北京的西城区东城区等城区)都有一个图书馆,藏书照顾绝大多数人的
兴趣和广度。比方说,就中文杂志而言,中国出版的《读书》,《新周刊》,
《中国国家地理》,《收藏》,《中国摄影》,《东方》,《中国新闻周刊》,
香港的《二十一世纪》,《明报月刊》等等不算非常大众化的杂志,每个图书馆
都有收藏并开架借阅。英文书籍方面,也能够满足多数人的日常阅读需求,就我
个人而言,我喜欢的谭恩美和V.S.奈保尔都能够找全,同时也能在中文部找到台
湾版的较高水准翻译。

  借阅的方便程度而言,新加坡居民凭身份证借阅,书刊杂志只需在一个电子
仪器上扫一下就可以带走,归还时可以随意放进任何一间图书馆的还书箱里,因
此是二十四小时还书。简单来说,新加坡人还书借书,就如同利用银行ATM机器
取钱存钱。一个身份证(外国人使用类似的借阅证),就可以全岛十家(左右)
图书馆里通行。

  反观我在中国使用过的图书馆,每一家都让我恨之入骨。我念的大学,图书
馆藏书虽然不少,但当年借阅查询手续之烦琐,让人望而却步。后来有机会去北
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即使在最顺利的时候也有让人烦躁的方面。可以说
国家图书馆丝毫不尊重纳税人的权利,进一道门交一道押金,有的门要交押金都
不让进,让人恼火。我在北京住处最近的图书馆是一家区级少年图书馆,去年起
开始贴出横幅招徕读者办理借阅证,不过目的似乎是收取押金,而不是鼓励人们
阅读。证据就是,这个图书馆的多数空间都是培训班教室和网吧,阅览室小得可
怜,借阅处的晚娘脸孔和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得一拼。

  至于基层的县级图书馆,运作情况更是每况愈下。拿我故乡小县城的图书馆
来说吧,这个图书馆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和当地的小学签订和合作,每个小学
生人手一份借阅证(当然办证交钱),借书另外收押金。所以当地所有的小学生
都有证件,就是使用率低,图书馆只赚取年费。图书馆里的书籍陈旧稀少,如果
小学生真的都来借阅,估计多数人都要无功而返。我不相信,再三打电话逼着父
母亲自去借书,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这才知道,当年我念中学时代还多少有书
可借的县图书馆早已经百孔千疮,很多书居然做废品卖掉,而新书太贵,图书馆
根本就无法承受。

  也难怪中国的民众阅读率底下。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是靠站书店来阅读,这是
国家的悲哀。

  当然,光是批评指责也无济于事。尽管使用率和普及面不高,但上个世纪,
中国毕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图书馆体系。现在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在过去的二十
年经济发展中,这个体系完全生锈?即使还在运作,也多半枉顾读者利益(参见
新语丝对国家图书馆的讨论)?官方在公共事务上的投资为什么忽视了图书馆?
特别是面向城乡居民的图书馆?反省过去二十年的失误,才能够亡羊补牢。推广
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望高处说,是促使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的必由之路,望低处说,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环节。

  在此呼吁新语丝的读者一同鼓噪,呼吁我国政府制定官员考察的五个基本要
素:图书馆的便利程度,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绿化和传统建筑的保护,
医疗服务的方便和廉宜,以及社会保险体系的廉宜。

  这五个方面,比较起来,建立一个因地制宜朴素方便的图书馆体系,其实是
最容易的硬件建设。但愿党国官员仍有公务员的基本职业良知,脚踏实地建设图
书馆。——为了多建图书馆,即使官员们夸大预算,建设钓鱼工程图书馆,豆腐
渣图书馆等等,我想民众也可以忍受。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5-01-05   
也谈图书馆
作者:truist
来源:新语丝

近日有人谈起图书馆,勾起我幼时关于图书馆的记忆。

我从八九岁开始和图书馆打交道。父亲在县城文化馆工作,我们家就在单位里面。
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其实是在同一个大院里,共享很多房间和设施。图书馆的借阅
处离我家的门只有五六米远。那时我刚上小学2-3年级,能够读书了,非常渴
望多读课外书。我和其他的职工家的小孩就去向管借书的阿姨“借书”。我们没
有借书证,也没有交纳每天一分钱的借阅费。手续就是手写一个借条,然后拿书
走人。利用这个便利或者说关系,我阅读了不少图书。比如著名的儿童读物365
夜(也就是每天一个小故事),一些所谓的革命文学作品。记得我还读了一些世
界著名的童话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荷马史诗“奥德塞”。奥德塞访问了阴间
地狱(古希腊神话传说地狱在大海的黑暗的远方,活人不可到达)并和地狱的女
司做爱,然后又被送回阳世,突显出这位复仇者感天动地的英雄本色。后来我借
了一本“铜墙铁壁”,带到学校向同学炫耀。放学回家时忘记带回,第二天就没
有了。因为此事,我不敢再去借书。结果不了了之。过了一两年,图书馆搬家到
了新盖的地方,从此几乎和我没有关系了。县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多是县城的中
学生,退休的职工,大多数的农民和市民几乎不看书。依我推测,中国每一个县
都有一个图书馆,这样就有约2000个县立图书馆。要是每一个乡有一个像样
的图书馆(站),服务1-5万人,情况就会好多了。我知道许多乡村的小学生
和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读物,这使他们的生活缺少一种乐趣,甚至成为一个
小小的人生缺憾。童年如金!

我就读的小学似乎没有图书馆,或者有些藏书不会对学生开放。我上学的中学有
图书室,一个星期开放一个或者两个下午(下课后),但是藏书有限,以学习参
考书,课外活动图书居多,我从来没有利用过。

1989年开始上大学。凭借书证可从学校图书馆一次借阅8本图书。大学四年
我书不离手,都是文学作品。我把图书馆收藏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方面的资料几
乎全部读了一遍,但是没有记住多少东西。还把“中国新文学大系”通读了一遍
(没有读戏剧部分,诗歌也不太读)。同时还读了所谓的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
学的大多数作品。有一段时间我研读了弗洛依德的“爱情心理学”等书,不太懂,
不如读别人写的评论简洁明了。读这些书,使我感到快乐。我的专业是理科,但
是大学的图书馆给了我另外一个独立的愉快的文科教育,使我受益至今。

大学毕业到一个研究院读研究生,从此失去了读文学书的乐趣。研究院有一流的
科学图书馆,为我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开放式的借阅制度使我可以随心所欲
的翻阅所有图书,增加了很多知识。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研究生毕业以后
留院工作,曾经到文艺图书室借阅一些文学历史等图书。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收益。
印象里好像读了几本中国历史的小册子。

后来到美国留学,接触了美国的大学和社区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
大单位,一般有一个大的建筑,是存放书和其他形式资料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
自习的地方。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有许多较小的专业图书馆,比如物理学,化
学,医学,法律,音乐等等,坐落在相关的院系里面。我读博士的学校有巨大的
东亚图书收藏,中文藏书似乎比我在中国读书的大学的中文藏书多。这令我大开
眼界。而且其收藏不受政治影响,百年如一日地开放性地采购收藏,接受捐赠。
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些中国著名的当代作家题赠的图书,这些人的作品我们从小学
就开始学。里面有中国绝大多数县的县志(不同的版本都有),有佛经,有文学
作品,文艺期刊,医学期刊,报纸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其媒体中心收藏有大量的
中国电影资料(史料)和一些电视节目(连续剧)和其他一些声像资料,可供研
究,娱乐。我看了许多在国内没有看过的老片和最近的一些国内未公开放映的较
前卫的电影。可是我现在这个大学没有东亚图书。

美国的社区图书馆也建设得很好。完全免费,凭驾照(需提供住址,比如一封信)
就可以办理借阅证。社区图书馆通常偏重娱乐和儿童教育,提供电影(录像带和
DVD),故事小说,图册,儿童玩具,识字小书等。通常也提供电脑和网络服务。
社区图书馆是很吸引人的地方,一到周末就门庭若市。当然,关于中国和中文的
资料就非常少了。可以一提的是他们通常提供英语学习和考试资料,为新移民服
务。有时可以找些烹调,健康,旅游之类的读物,但是没有少年时读书的乐趣了。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5-01-05   
说说南京的图书馆
作者:蜡笔小新
来源:新语丝

  看了几位关于图书馆的讨论,俺想插两句。

  我住在南京,就我所接触到的图书馆来讲,不管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
还是我们学校图书馆,通通要交押金,只是多少的问题。最抠门的算是金陵图书
馆,书最旧的就算南京图书馆了,而且人气都很淡。这些图书馆的钱似乎都花到
了硬件建设上了,没拿去购买新书。

  我很喜欢逛南京的书店,大大小小的书城不少。南京的书城,快成变相图书
馆了。

  最大的一家“南京书城”,只要你办了会员卡(二十块),就可以全年在书
城读书,书城有vip区,供会员在书城内读书,还有茶水(说是这么说,vip区其
实只有几张板凳,但坐下来读书应该没问题了)。如果你当年购买图书总量超过
100元(好像是,具体不记得了),你的会员身份可以续一年,否则得花二十块
钱续,不过与南京图书馆二百块钱只能借两本书回家看两天相比,我宁愿当书城
会员。

  此外湖南路书店,曾经特设“摘录区”,就是两张大桌子,十只凳子,你可
以把你看到书中觉得需要的部分在那儿坐下来拿纸笔慢慢摘录。现在虽然摘录区
撤了,但几张椅子供人们读书还是有地。

  南大广州路门口旁边,有家书店,不仅有桌子,还有沙发,也是可以不买书,
坐在沙发上看书,其实挺惬意,那家书店主要以文、史、哲类的图书为主,环境
很好,又安静。

  我以上举例的这几家书店,除了南京书城,其他环境都很安静,有时还放一
些轻音乐,适合读书。南京书城的vip区其实也没人,相对也比较安静,读起书
来干扰也不大。

  除此之外,像南京号称最大的图书批零市场的军人俱乐部书市,更是有办借
阅的商家。就是你可以不买书,只借书,借书条件比南京两大图书馆要宽,价格
差不多,但人家那儿全是新进的新书,图书馆没法比。

  南京有了这些书店,外加大大小小的租书摊子(主要是小说,如果想看小说,
去图书馆不如去租书摊子),图书馆的生意自然冷清很多。似乎南京所谓“主流
媒体”报道所谓“市民读书热”,也是跑几家书店,以书店人气高为“市民爱读
书”的标志,而不是图书馆。

  除了各城市的图书馆,最近还流行起来网络的数字图书馆了,不过我个人不
大看好,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格式,而且格式很烂。就拿超星来说,一直在变
着法的赚钱,由于他自己版权问题一直牵扯不清,书也是越来越少,连套金庸全
集都没有。以前可以免费在线看,只是不给下载。现在连在线看都不给,要付费
才能看,下载了过了期也不能用,除非你另付费购买。而且很多书从他正式的搜
索网站上搜索不到,但通过旁门左道的方式,却可以找得到。不只是超星因为版
权问题不提供那些书的搜索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其他的数字图书馆,国图和超星差不多,只有更烂。而书只向机关学校开
放,私人无法办理借阅。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5-01-05   
图书馆需要大楼更需大爱
作者:游园惊梦
来源:新语丝

  引言:

  Machines are the easy part; people are the hard part.——
doug-johnson
  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杨福家

  04年末媒体关于图书馆的报道竟然渐渐多了起来,并且在05年初还没有停息。
几天来新语丝连续刊载了一些关于图书馆的文章,包括《中国人需不需要图书
馆》、《对赵毅衡先生〈中国人需不需要图书馆〉的一点澄清》、乔致《图书馆
的使用程度应成官员政绩指标》、李超平《我也澄清——致chen_king先生》、
蜡笔小新《说说南京的图书馆》、truist《也谈图书馆》等等。1月3日《新京报》
也刊登了徐友渔先生的文章——《国图的软件比硬件重要》。看来,新年伊始图
书馆界就走入了媒体的视角——也许是件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以上很多的文章并没有涉及图书馆内部的很多问题,多是一些个人的回
忆或者温馨的回想,所以一般洋溢着一种很怀旧的情节在里头。我想这是没有必
要的,因为目前的图书馆界还没有达到那种人性化的境界,个人的回忆代替不了
图书馆目前举步维艰的现实——公共图书馆生存的艰难、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恶劣
等等。

  04年国图事件的曝光、信阳师图事件的披露、东北师大图书馆出租研究厢的
揭发使中国的图书馆界走进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那么,何以在经济飞速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作为重要的文化单位——图书馆反而渐渐与大众的利
益逐渐背离了呢?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丧失,而所谓
的图书馆人文精神中最主要的就是“大爱的缺席”。大爱是指“理解读者、关心
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更是指图书馆服务中“读者至上、读者自由平等、
无偿公益”的原则。

  然而,中国图书馆的现实是怎样的呢?从国家图书馆到地方公共图书馆,从
高校图书馆到专业图书馆无不是建筑上的雍容华贵,气派非凡。公共图书馆成了
地方上的文化名片,高校图书馆更是成了高校对外宣传的形象,成为校内校外最
明亮的标志性建筑。更者,图书馆除了美丽的外表外,内部网络延伸到每一个角
落,计算机是性能最好的计算机,书架是锃明瓦亮的书架。可是,图书馆员从来
就是一张僵硬的脸面,读者出门时从来就是失望。技术的先进和建筑的华丽掩盖
不了图书馆苍白的服务。很明显,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大爱的缺席。如果有爱,如
果有温暖,那么图书馆的一切将会是另外一个面貌——有知识的共享,有温情脉
脉的交流;有无私的奉献,有温存的感激。

  当然,大爱不是单方面的爱,而是一种互敬互爱,既有图书馆员对读者或普
通市民、学生的爱;也同样包括读者对图书馆员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双向的,才
是积极有益的。

  另外,现在有学者提倡“有情”论——这与这里提出的图书馆“大爱论”颇
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的区别:有情论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大爱论
更是一种博爱的观点,强调图书馆的无差别服务。穷人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
图书馆服务中必须特殊对待的一群。国外某些图书馆甚至成了流浪汉们遮风避雨
的场所。但社会存在的另一个现实是,富人更是文化沙漠。穷人富人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因为贫穷所以没有读书的能力,后者是因为有能力但不去读书。图书馆的
责任是无私地既为穷人服务,也为富人服务。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pool1989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5-01-05   
引用
中国人需不需要图书馆:
北京800万人口,只有两家公共图书馆。
.......



这是若干若干年的事情了吧,现在的北京有若干图书馆,各区都有各区的。

而且已经有北京公共图书馆的联合读者卡,可以联网去各图书馆借书。

一年工本费才10元,押金100元。

而且书也很多很新,读者也很多。

笔者的观念许多人都有。

日本的图书馆也很多,可以随便办理图书卡,可以借图书、CD、录象带等。

刚去日本的时候就想,这样的图书馆真好,真方便。

而国内的怎么怎么样。

现在不那么想了,一切都是物质决定精神。

仓廪实而知礼节。

先去比较一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的情况越来越好,但一切都需要个过程,想一下子达到欧美过百年的资本主义阶段后的生活,是不现实的。
我要你们 幸福微笑......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5-01-06   
也谈美国的公立图书馆
作者: 吴衡宁
摘自: 新语丝

美国的公立图书馆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的公立图书馆可能要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会员图书馆。根据富兰克林的自传,富兰克林可能是最早发起会员图书馆的人。当时图书非常昂贵,一般工商人士的购买能力有限。于是,富兰克林组织了一个会员图书馆,大家集资购买图书供会员借阅。效果是明显的,相比起来,当地的人们比其他地方更为开明、更有知识。这种形式的图书馆逐渐被更多的地方所采用,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社区公立图书馆。

  以我所在的FAIRFAX县为例,该县的公立图书馆体系包括八个区域性的分馆和十九个社区分馆,藏书约130万册。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借书和还书,也就是说还可以在一个图书馆借而在另一个图书馆还。以该县有限的区域和便利的交通,在几分钟的路程内便有一个图书馆,在40分钟可以到达任何一个图书馆,非常方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一般是上午10点至晚上9点,但还书可以在任何时间,只要把书籍放入还书的窗口即可。凭身份证(驾照)便可免费办理借书证。可以免费借图书、CD、录像带等,没有数量限制,但借阅时间一般为三个星期。

  以前在大学学习和工作,很少光顾社区图书馆。初次使用社区图书馆,对其广泛的收藏感到惊讶。例如在我住宅附近的一个分馆中,美国主要报纸的收藏除最近一年的以外,还有几十年的缩微胶片。社区图书馆的收藏包括报纸、期刊、参考工具书、地方法规和政府报告、虚构类图书、非虚构类图书、传记、少儿读物、音像读物。非虚构类图书是图书馆的主要收藏,采用统一的国会图书馆编目法,查阅非常方便。少儿读物是另外一个大的类别,因为其书架较低以便于儿童取书而占据一大片空间。美国小孩借书一般是一借就是一袋,一来小孩的书一般字体很大每本书都较短,二来美国小孩的自由时间比较多。

  社区图书馆的收藏主要是实用型的,书籍的借阅流动非常快。如果一本书没有人借阅的话,很可能不久就会被处理掉。FAIRFAX县公立图书馆体系藏书约130万册,但有时多的时候一年的购书量就达30万册,所以每年处理的图书也很多。每个季度都有旧书处理,平装的25美分一本,精装的1美元一本。我所在的地区号称美国东部硅谷,所以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收藏较多。读者也可以向图书馆提供收藏建议。我在作交通问题的研究时,就推荐了一本关于新交通系统的书籍,很快地该书就出现在书架上了。

  怎样处理有争议的书籍的收藏是公立图书馆的一个难点。在衣阿华州的艾姆斯时,当地居民为是否购买麦当娜的新书《性》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非常传统的中西部小镇,多数人不会欣赏麦当娜的观点,但也有不少人要求购买,最后决定还是添置了这本书。因为只要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要求,就有购买的必要。我曾好奇地查了一下卡尔•马克思的书籍在FAIRFAX县公立图书馆的收藏情况,竟然有二十几种。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手相的书籍,发现里面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到,如果你相信手相、面相、占星术之类,或许你的生活出现了迷茫,你应该抛弃这些幻觉,回到耶稣主的身边。我想这可能是某个宗教组织的行为,因为公立图书馆本身是不容许推荐或贬低某种宗教信仰的。但采用警告的方式或许是处理争议图书的一种可行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一些读者的要求,又可以给另一些可能误入歧途的读者预先警告。

  公立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地方税收和社会捐赠。这些年美国地方财政吃紧,公立图书馆往往是削减经费的对象,或者关闭某些图书馆,或者减少开放时间。社会捐赠的图书有时会很多,FAIRFAX县公立图书馆有时会贴出告示,由于空间限制暂时谢绝图书捐赠。

  公立图书馆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一般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所。图书馆一般有小型的会议室。图书馆的职员中有不少高学历和文化活跃人士,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居民也可以借用会议室,举办各种讲座、讨论。

  美国一般没有州一级的公立图书馆,但公立大学接受州政府的财经资助,所以公立大学的图书馆也可以说是州一级的公立图书馆。由于图书是开架的,公立大学的图书馆事实上是对所有人开放。大学的图书馆是研究型的图书馆,主要收藏有学术价值的书籍报刊。一般除主图书馆以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图书馆。即便是私立的大学图书馆,也不会拒绝外人查阅资料。我在休士顿大学工作时就经常到私立的莱斯大学的图书馆查阅资料,我现在查阅资料一般到位于另一个州的马里兰大学图书馆。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手续借阅其他图书馆的资料,但要等待一段时间。

  说到美国的公立图书馆,当然不能不提国会图书馆。当年杰弗逊总统创建国会图书馆是为国会的决策提供帮助,在英军火烧华盛顿之后,他还将自己的私人藏书转卖给国会图书馆。杰弗逊可能是对美国成其为今日的美国影响最大的人物,国会图书馆是其远见卓识的一个例子。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与多数公立图书馆不同,国会图书馆的大多数图书是闭架借阅,需要先查出书号,由工作人员取书。虽然工作人员随时可提供快速的服务,但开架图书可以顺便查看所要书籍附近的图书而有更多的收获。在国会图书馆凭身份证明便可免费办理读者证,填一张表格,照一张照片,大约十分钟便可办妥。除非有特别的需要,一般读者是不会到国会图书馆查阅图书的,所以国会图书馆内只有很少的人借阅图书。

  美国另一个重要的联邦图书馆是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图书馆。除在晶体城的主图书馆外,在各州均设有分馆,陈列专利文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专利文献可以上网查阅,各地的专利图书馆已不再重要了,但在晶体城的主图书馆依然用户济济。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六六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5-01-06   
我喜欢新加坡的图书馆。先进,管理好,环境优美,方便,免费借阅。

新加坡图书馆应该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因为给孩子上课找的资料大多出自此处,还可以预约及预订新书。

新加坡的图书馆是每区一个,任何地方借阅都可以在异地返还。要是中国以后在每个城市也弄一个这样的系统该多好啊!
累嗳,不想说话。。。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5-01-07   
It's a very good point!

All the fairy tale books I read were from the liabrary of mom's university. I never thought about how other kids were doing if they didn't have easy access to a library.
我随你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