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茉莉花》原来是中国第一次参奥的代国歌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4-09-11   

《茉莉花》原来是中国第一次参奥的代国歌

下面一组文章转自《大家论坛》

海外媒体的一大通病就是猜测和误导,将任何事情相互关联,甚至不考察事实根据。是牵强附会还是造谣?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下面这篇文章真的是牵强附会,到底对于《茉莉花》的起源做过基本的考察没有?在没有任何考察的情况下,就使用《茉莉花》来将张艺谋和老江联系起来,是否有些过了,倒是作者的意图值得寻味。我们不喜欢老谋子没完没了地使用《茉莉花》,但也不至于斩断渊源,将《茉莉花》贬低到青楼之中的花调吧。讲到底,倒是作者的动机让人推敲。



李永燕:张艺谋借《茉莉花》献媚老江?


亚洲时报9月8日李永燕撰文: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的长达8分钟的文艺演出遭到中国百姓痛斥。在这次的奥运会闭幕式上,民乐《茉莉花》旋律引起争论。有一种说法称,张艺谋原本想借这首扬州民歌来吹捧身为扬州人的现任中央军委主席,原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殊不知这首歌可是当年扬州青楼里嫖客和妓女打情骂俏时的首选。对此,中共中央甚是尴尬,只好在闭幕式重播时裁掉了中国文艺表演这一段。

2004年8月,张艺谋的《英雄》在以美国为主的北美上映一周票房1780万美元,成为票房冠军,其势头甚至超过了李安导演并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卧虎藏龙》。这部影片投资巨大、明星云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兼有唯美的风景画面,让西方观众又一次感受到了东方的魅力和中国功夫的厉害。若没有那些被钢丝绳吊着飞来飞去的所谓“大侠”外,影片就会逊色许多,魅力也会大大折扣。

影片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背景。燕太子丹想从秦始皇那里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却又苦于势单力薄,不可能正面抗争,只好派出刺客荆轲实施刺杀行动。荆轲几经周折终于进入秦宫,佯装献上燕国地图接近秦始皇。一尺之内,荆轲拔匕首刺向秦始皇,秦始皇向后惊跳躲避,不中。随即荆轲被宫廷卫兵剁成肉酱。

但是张艺谋在选用这个历史题材时,做了一些改动。为了有接近秦始皇的机会,荆轲杀掉了三个有名的刺客,提着他们的脑袋来到秦宫。荆轲找到一个刺客,说想提着他的脑袋去见秦始皇。那个刺客说“给你吧”,然后一抹脖子自杀了。

如果这也没有打动观众,张艺谋又想了一招。传统的暗杀戏中,刺杀行动抑或被精明的侦探察觉,抑或被警觉的君主发现。在这部影片中,仅离秦始皇十步远,刺客荆轲却放弃了自己的刺杀行动。是他害怕了?还是被秦始皇收买了?

秦始皇看着荆轲,叹了一声说道:“你不明白”。语气中充满同情之意。这位刺客一眨眼,心想还有英雄不明白的,便反问:“我不明白?”

然后秦始皇就开始为荆轲上“政治”课了,着重讲述自己的生命对整个人类的重要。“十年来,寡人孤独一人,忍受多少责难、多少暗算!没有人明白,我要给百姓一个统一的疆土,给他们有同一个国家!就连我秦国满朝文武,也怪寡人与天下为敌!秦将统一六国,势在必行,大势已成。一个人的生死,改变不了天下。天下大势,人人早已看透!可天下是什么?它是百姓所盼,民心所向!”这样,秦始皇就代表着天下的黎民百姓,代表着统一,代表着稳定的社会秩序。荆轲一下子就被秦始皇的“三个代表”政治言论感化了,明白了杀人无数的秦始皇原来是个和平主义者,于是放下架在秦始皇脖子上的剑,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而甘愿牺牲了。

在影片中,嗜血成性的秦始皇被张艺谋塑造成了最大的英雄;这对历史学家的集体智慧无疑是个侮辱,因为历史学家认为“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有史为证,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宣布除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外,民间所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等一律焚毁,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族诛,欲学习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秦始皇就将犯禁的460名儒生和方士坑杀在都城咸阳。

这部片子似乎在告诉人们,江山一统胜于四分五裂,即便统一是通过诉诸暴力而非实施仁政达到或维护的。按张的逻辑,希特勒也可以做《英雄》续集的主角。他也曾经率领党卫军开着坦克,一统欧洲。按此理,侵华日军也是“英雄”,3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日本人入侵可以统一中国,让“百姓少受苦难”。这便是张艺谋的“英雄理论”!

当然,秦始皇“统一胜于一切”的理论也不是张艺谋能发明的,他只不过是在为中共的台湾政策作宣传而已。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清晰:不承诺放弃武力,坚决反对任何独立企图,在赞同统一的前提下与台湾展开对话。

与其说张艺谋会拍政客的马屁,不如说他会打政治牌。1991年张艺谋因《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多个国际大奖而声名雀起,1999年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雅哥布以“为中国政府作宣传”评价他的新片,张艺谋决定撤回《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两部参展影片。有中国电影评论家称此举为“值得赞扬的爱国行为”。

颇具讽刺意味而且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在入主中南海之前却有过一段与“统一胜于一切”理论唱对台戏的经历。1920年,27岁的毛泽东向《大公报》(即北京的喉舌-香港《大公报》之前身)投稿,倡言建设自己老家湖南的计画。他说:“湖南应该脱离中国,取得独立。与成立一个中华民国相比,我更赞成一个独立的湖南共和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湖南没有必要和其他省市在军阀混战中苟延残喘。对此,张导不知有何高见。

张艺谋如此“赤胆忠心”,中共自然不会亏待。为了给《十面埋伏》排出个最佳档期,中国政府7月禁止引购《哈利.波特3》等好莱坞大片。国家都给足了面子,张艺谋还要奥斯卡奖作什么?

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的长达8分钟的文艺演出遭到中国百姓痛斥,更被中国线民扔了不少鸡蛋。有网友评论道:“为什么张艺谋在8分钟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文艺演出中,硬是要把那些演奏中国乐曲的女子全部穿上超短裙,而且,还要她们去使劲左扭右扭的卖弄大腿风情。正如许多人质问的那样,这些超短裙和扭动腰肢及大腿的女人,是中国人传统的形像吗?这,恐怕是酒楼或者青楼里的风情女的形象吧!”网友对此非常失望。他们甚至认为:“当张艺谋的名字更多的是和政府宣传片,商业广告以及电影以外的艺术形式(歌剧,芭蕾舞剧,运动会闭幕式等等不一而足)掺和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劳模诞生了,一个电影大师倒下了。”

在张艺谋曾执导的上海申博宣传片,民乐《茉莉花》的旋律一直贯穿始终。在这次的奥运会闭幕式上,这首乐曲的旋律再次响起。网友们表示不解:“张艺谋只听过《茉莉花》吗?他不会想把《茉莉花》作为08年奥运会会歌吧?”张艺谋原本想借这首扬州民歌来吹捧原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现任中央军委主席,扬州人),殊不知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了,原来这首歌可是当年扬州青楼里嫖客和妓女打情骂俏时的首选(原名叫《鲜花调》,唱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想一想,“青楼女”与《茉莉花》倒也是绝配。

中央甚是尴尬,只好在闭幕式重播时裁掉了中国文艺表演这一段。

--------------------------------------------------------------------------------

茉莉花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大纪元8月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日电)中国大陆音乐界多位专家论证认定,著名的「茉莉花」起源于山西五台山佛教音乐。

中新社报导,致力追踪民歌发展源头的大陆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西部频道「魅力十二」的编导,在偶然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


这项发现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五台山佛教为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传入,同时原产于印度、波斯等地的茉莉花也随之来到五台山。由于茉莉花白色代表圣洁,且香味浓厚,许多佛香即是用此为制香香料,于是十分受僧人喜爱,谱写佛乐的僧人便写出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八段锦」佛乐,以示对茉莉花的赞颂。之后僧人四处云游,曲调传至江南,并很快因其流畅动听而得到江南民众的喜欢,再经人加工,渐渐便成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民谣。



--------------------------------------------------------------------------------

江南民歌《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江南民歌《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
 

作者: 浦树远含滋

发表日期: 2003-08-08 12:19:49


经中国音乐界多位专家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

  刻意挖掘民歌艺术宝库、致力追踪民歌发展溯源的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西部频道《魅力十二》的编导在偶然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

  一支江南民歌究竟与五台山的佛教音乐有何内在联系?中国音乐界知名编导木日根、资深主编曹建标、著名民歌研究专家何小兵等和其他有关专家围绕这一课题开始追寻。历经多时研究探讨和实地观摩演奏,专家们认为:《茉莉花》曲调的主题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地,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创立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

  史料记载:中国五台山的佛教为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从此域外的茉莉花也传入了五台山。由于茉莉花为白色代表圣洁,且香味浓厚,许多佛香即是用此花作为制香香料,于是十分受僧人们的偏爱,故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八段锦》佛乐,以示对茉莉花的赞颂。僧人们四处云游,此曲调便传至江南,并很快以曲调清逸、流畅动听,脍炙人口而得到江南民众的喜欢。之后又经人加工,渐渐便成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江南民歌。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魅力十二》五台山研讨会上,来自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学院的三十多名专家、教授、编导在进行认真研讨后,又亲临菩萨顶、殊像寺等寺院观听僧人演奏《八段锦》等佛教音乐后认为,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就是在《八段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据悉,中央电视台《魅力十二》栏目时下正在筹划以江南民歌《茉莉花》创作及流行为题材的专题拍摄工作。


--------------------------------------------------------------------------------

中国文化只剩下《茉莉花》了?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中国文化只剩下《茉莉花》了?

  2004年09月03日 09:57   深圳新闻网

《茉莉花》是众多民间歌曲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自打一位意大利的作曲家把它写进自己的一部歌剧后,开始为西方人所知晓。中国人一看,原来老外喜欢这,于是凡对外演出,几乎没有不演奏这个曲子的,今天是《茉莉花》,明天是《茉莉花》,你也是《茉莉花》,他也是《茉莉花》,好象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好歌曲似的。不可否认,《茉莉花》旋律很优美,但是,再好听的曲子也有听腻的时候不是?说实话,我是有些“审美疲劳”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一到演出,连想都不要想,就把《茉莉花》推上去了,多省事啊!什么构思,什么设计,什么创意,还需要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吗?不用!统统地省了!只要上《茉莉花》就行。于是,导演们苦思冥想的功夫,都换成了彩排时那轻松地一喊:翠花,上《茉莉花》!


作为对外宣传的文艺工作者,理应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尽可能多的介绍出去。可是不,他们眼里只有一个《茉莉花》,外国人心里的中国也就只有一个《茉莉花》,正如单单一朵茉莉花不能代表整个春天,单单一首《茉莉花》曲子就能代表整个中国音乐吗?


有人可能说,演奏其他曲子,外国人不熟悉啊!那我说,不熟悉才要演哪,我相信,只要是好听的曲子,外国人也会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喜欢到喜欢。如果仅仅挑选外国人熟悉的东西,仅仅是照顾和迁就他们的认识,因而总是摆弄那几样老俗套的东西,那我说,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就永无扩大和提高的可能。他们就会以为,中国音乐里只有《茉莉花》,中国戏剧里只有京剧,中国妇女的着装就是旗袍,中国男人成天就穿着练功服,不是打少林拳,就是练太极!


让外国人产生了对中国的误解,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启予)


(来源:新华网)   编辑:方珏


--------------------------------------------------------------------------------

一位新四军战士与苏北民歌《茉莉花》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一位新四军战士与苏北民歌《茉莉花》
  文 吴跃农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苏北民歌,何仿搜集整理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 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 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 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 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 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茉莉花。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人都十分喜欢这首歌。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中方军乐团演奏这首歌是江泽民同志亲自点定的,而江泽民在以国家主 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中国流行音乐对这首民歌的多种版本的新编演唱,更是花样 叠出,常州姑娘周泓艳的《又见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 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 。《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 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 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二、 美丽的茉莉花是谁采摘?

  “茉莉花,茉莉花”,这朵美丽的茉莉花谁采摘?这朵花是何仿采摘的,从民间艺术丰厚土壤中采得。何仿今年72岁, 那还是半个世纪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小演员,才14岁,那是日本鬼子大扫荡的艰苦时期。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 同志指示他们到边区去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同时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到农村去,向民间艺人学 习。

  何仿与战友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去,一天,他们找到了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 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鲜花调》是扬剧的曲调,原歌分三段,艺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调门演唱给何仿听的,何仿边听边记词曲,原词是这样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
  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确实婉转悠扬,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复吟唱,何仿又觉得,原歌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 “奴”人为称,唱的实际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对于部队表演,就不太合适,而且,原歌尽管乐音优美,但带有一定的 轻挑感觉,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当时他毕竟还没有这个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队送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过的何 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适女声合唱的中国民歌,他想到了这首《鲜花调》。经过 对原曲原词的修改,三段歌词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叹,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 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

  何仿采摘这朵茉莉花,决不偶然,这与他是安徽天长县人有着非常紧密的文化风土人情上的血肉关联。天长县是安徽南 部突伸进江苏扬州和南京六合的一个地方,是属于扬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会对这首扬州民歌“识货”,情有独钟, 由他进行了成功的再创作。

  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这首歌。实际上,何仿创作了很多受部队欢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 北京首都电影院听了何仿作词作曲并担任演唱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后,拍着何仿的肩膀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 但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盖过了一切,因此,熟人总是跟他开玩笑,“老何啊,人一辈子能有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 啊。”何仿1941年春13岁时投奔革命,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 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他创作了 《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歌剧《大翻身》等一批 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 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是正军级干部。

  三、何仿多次见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周总理特别喜爱这首《茉莉花》

  作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他激情昂扬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与军队、与共和国的成长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这使他与共和国的许多重大历史场面紧紧联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介绍何仿与《茉莉花》的专题片《芬芳年代》 上下集播出,这又是全国纪念总理诞辰百年的时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乐曲声中,浮现出与周总理的一次次见面情景。

  64至65年间,何仿三次见到周总理。周总理的品格给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军文艺汇演,前线歌舞团的节目受 到好评,最后领导接见全体参演单位合影时,前线歌舞团领导被要求站在正中,当时,前线歌舞团的领导只有何仿在,何仿 被安排在正中间,两旁是朱德和刘少奇,他后退了半步,由于个子矮,结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刘少奇肩膀中间露出一个脸的 样子,而此时,周总理却远远地站在前排的边上。周总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间站,有其它领导人在场他谦让,他一个人与大 家在一起时他还是谦让,63年前线话剧团成功上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周总理非常高兴,把话剧团主创人员和主要演 员请到自己家中吃饭,吃完饭拍照合影时,大家让周总理和邓颖超坐在正中间,周总理就是不同意,坚持站在边上,他说: “我是主人,怎么能坐在正当中呢?”而是让张泽易团长坐在正中间。

  65年春天,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作为副团长到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 都带了文艺演出团体,参加庆祝演出,文化部在征求周总理意见时,周总理说:“我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尼参加演出, 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 束后,前线歌舞团到柬埔寨去演出,周总理则回国,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送行晚会,在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 了许多江苏民歌,如《拔根芦柴花》、《九连环》,最后唱了《茉莉花》,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 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女演员孙子凤忙问:“总理,你为什么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 了!”这时,何仿指挥演员排好队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给总理听,总理听后感谢大家的好意,又诙谐地说:不要唱了 ,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

《好一朵茉莉花》稿费151元

上贴者: 独行客 09-08-04

  昨日,南京六合区八百桥镇举办南京首届茉莉花节,请来了名曲《好一朵茉莉花》的搜集整理者、 国家一级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何老对自己搜集整理的民歌能被用来“搭台”招商,感到非常欣慰, 但谈到这首传颂大江南北的著名民歌至今只收到151元稿费时,何老哭笑不得。

  据介绍,60年前,抗日烽火连天,新四军小文艺战士何仿在六合金牛山附近采集到民歌《鲜花调》,加工整理成 《好一朵茉莉花》,从此唱遍大江南北。但这首歌前后只收到过三笔稿费,共计151元。第一笔在1999年5月,中国音乐 家协会办的《歌曲》杂志,有感于《好一朵茉莉花》在全国各地版本不一、词曲不同,请何老重新审定,发表后收到40 元稿费;1998年,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合编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收集了这首歌,三年后通过江苏省音 乐家协会转寄收到稿费11元;第三笔稿费是2000年3月,《北京音乐周报》主编来宁开会,请何老写了一篇题为 《茉莉花开的故事》的文章,共3000字,收到稿费100元。

  而60年来,《好一朵茉莉花》在全国各地的各种演出、声像制品中被传唱不计其数,八百桥镇有关人士为举办茉莉 花节,仅在南京市区各音像店就搜集到十多种不同版本的此曲。



--------------------------------------------------------------------------------

茉莉花是中国第一次参奥的代国歌

上贴者: 杰夫 09-08-04

楼上的诸位先生们!"茉莉花"是中国第一次参奥的代国歌,可知道?<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已有记载,可查阅!

二十世纪初,中国清王朝末,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巴黎举行),派出了中国第一支参奥运动队(3人!).在开场式上,要奏国歌,这时中国代表队根本就没准备.当时驻巴黎大使郭松焘(就是左宗棠的那位亲家)临时决定就用"好一支茉莉花"这首江南民歌代作国歌.其中原因之一是这首歌早已由西人引入西方社交圈,非常流行.而且也是清王朝的宫廷常引奏的欽点乐曲.这首歌在中国江南地区极为流传.普通农家均会咏唱.特别是江南水乡中,歌词就有十几种.上文说此歌由新四军小战士何仿整理并"从此唱遍大江南北"!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国内的刊物如此制造历史,可耻!完全不顾自己民族的历史和常识.浅薄!

张艺谋用"茉莉花"这首民歌可谓是正合时宜,甚或应说极赋寓意!只有了解中国体育运动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人才能有如此选定.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拿到一个二百米铜牌---待查)和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间整整一百年啊,谁想想都是一桩銘心刻骨的记怀!我认为,张艺谋的选材太深厚丰富了,但处理的不好,这个要很好总结一下,可再上一層楼.起码,比时下诸多评说和文章,张艺谋要高明的多.什么"新四军小战士",什么"苏北民歌"(其实根本就不是苏北民歌调式,苏北民歌调与淮南调通,与苏南调远,茉莉花是苏南调,用吴侬方言唱最宜),狗屁不通.你那点说法能比的上这首歌在中华民族百年沉浮中的份量?

还有说茉莉花为青楼小调.民歌者,为民众所唱咏者,夫妻可咏,邻里可对,士人可吟,书童可鸣.不可因有人唱于青楼,便将万众民亨之声华夏百年古韵一扫为"淫词艳曲".试想我华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剧有几出不是在青楼茶肆咏传于众而至今?

还有说茉莉花源为五台山佛家音乐.还说是中国音乐界的考证!这可值得博士生写整整一本书来拨清!彼人实在无力完此重负.只能说,现下之佛家音乐本身就是一伪,是近人制做出来的.佛教之传入中国并无音乐相伴.第一,释迦者创制佛学并未创制佛乐.佛乐是后来所做为典礼之用,且用印度音乐之音调调式,很难入中国五声调式,也不易国人习奏.其二,佛教传入中原,后人实际上用的是道教音乐,或借用了道家音乐.,而道教音乐则多源于中国汉唐诗乐曲调.所以,说什么五台山佛家音乐,还不如直接说中国古诗乐.至于茉莉花,虽为佛家携物,但传入中国后,早已为百姓家常物,非佛事专属,正如狮非中华本物但传入中国又刻成石狮编成狮舞就不再是外国物属一样."茉莉花"曲调调式是典型的中国五声调式!上文提到的五台山佛乐"八段锦"本身的来龙去脉尚需求证,何以将民歌随意附之?其意不甚明了.只是冲淡了"茉莉花"这首民歌在此题此意此处的深沉历史蕴意.

本人在上世纪末曾见国内有一作者(本人忘了其姓名)曾以中国第一次参奥(1904年)为内容写了一部电影脚本,名子就叫"好一朵茉莉花".后来让中宣部"毙"了,据说有明显的影射性文字.乖乖窿地冬(南京方言)!看后,觉得除了有点回肠荡气潸然泪下的"煽情",并无影射之意之嫌.只有一句话,有点联想: -----慈禧对傤湉说:我杀了那六个人,可保大清二十年平安.我老了,以后的事我就管不了那许多了.你这个样子,咳,不行,就禅让吧!

由一曲"茉莉花",想百年中国沉浮沦亡史,这才是我们可感可叹的.张艺谋该"杀"之处就在于将这一深蕴表达的不尽意不彰致.但他绝对想到了,这就是他的高人之处.而各位看官,你们知道多少?他是一座高山(有限),你们不过是一抔......

谢谢各位!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