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Z%pD
“学了十几年英语了,到了澳洲日常交流应该没有问题吧”,估计不少人来澳洲前都曾抱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现实却好像总会给我们开些或大或小的玩笑,搞得我们哭笑不得。 4
ZD~i
e
Y@)iPK@z
“What about your English?”抵澳数天后第一次面试时老板问我。“I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China, I think it’s no problem for work。”我自信地回答,当然也急于得到那份工作以糊口。简单地对答几个回合后,老板让我第二天上班,我喜出望外,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好维系生存的第一份工作。工作中要直接面对顾客,按照顾客的要求来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而且,顾客绝大多数是澳洲人。工作第一天,当接待的第一个顾客用澳洲特有的升调英语陈述她的要求时,十几年美式英语学习中升调的作用使我理解为她在问问题。复述几遍后,她被我一连串不停歇的pardon给拍晕了,摇着头自己找老板去了,我茫然不知所措地望着她的背影。工作不熟,英语薄弱,接连三天,我窘态百出。提着心扑捉着从顾客两片一翕一合的嘴唇中发出叫做澳洲英语的声音,屏着气集中全部精力也只能隐隐约约地听懂一两个模模糊糊的单词,但由于不懂业务即便自己拼命搜索脑海里的词库也拼凑不出对答得上的英语并且说出来,每一位我接待的顾客都不得不换人来服务。第三天临近下班,老板留下了我,和我的谈话无奈中透着讥讽:“You said you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 But you rarely can understand anything! What’s the matter?”是呀,在中国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一旦碰到澳洲英语,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听不懂,说不出”,这大概是众多学英语的中国人的写照。 6Y!hz7
D
5Ym/'eT
类似的窘态也发生在作为高校博士后的朋友身上。幸运的是,工作刚开始有位在澳两三年的同胞总是为朋友充当及时义务翻译,所以头一段时间他觉得工作中的交流沟通还较顺畅。但是,两个月后,那位同事调离了办公室,接下来的日子,朋友与上司和同事的交流就像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突然撤掉了助听器一般,艰难困苦无可言状。平时他们办公室的人中午饭都围在一张圆桌周围有说有笑地慢慢消遣,澳洲式幽默经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朋友有时也会不知所云地跟着哈哈干笑以示礼貌。某天中午,一位老教授也被感染般地跨过两个办公区去凑热闹,笑完后教授也开始讲笑话。讲话正在进行中就有人不太放肆地笑了,到最后只有朋友和教授在响亮的笑声中沉默,而教授憋足了劲的一口气终于在朋友漫不经心的细嚼慢咽中投降,猛地发出一阵压抑了很久的爆笑,压住了现场所有笑声,朋友含在嘴里的食物也不自觉的卡噎了。在大家的面面相觑中教授喘着粗气慢慢减弱笑的频率和分贝,喘笑未停,教授喘着气盯着朋友:“why don’t you laugh?”“what’s making you laugh? I haven’t understood!”朋友无辜地回答。然后,教授就又专门为他慢速的讲了一遍刚才的笑话,末了压抑地笑着等着朋友跟上来的笑声,但朋友只是茫然而疑惑地望着教授平日严肃而不多见的笑脸。教授不甘心地找来隔壁办公室的一位亚裔,他复述了刚才的那个笑话让亚裔给朋友翻译,在教授讲完笑话时亚裔笑得直不起腰,然后喘笑着用新加坡英语为朋友“翻译”了一遍,但讲中国英语的朋友还是没有笑得让他们满意地离开。最后教授摊着两手摇着头说,我的这个笑话一直都能让在场的所有人捧腹,屡试不爽的笑料遇到中国式英语也无可奈何呀。 #"tHT<8 u
?xTMmm
中国式英语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一种中国式思维,但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澳洲人不难理解,就像我们听老外说中文一样,只要听懂了几个关键词,基本意思就抓住了。先生在国内从中学到大学到博士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说英语时一直都是用中文语序来排列英文单词而出口成句。来澳洲后日常工作中与之交流的都是英语很好的同事,理解他的中国式英语很简单,他的英语也就沿袭他的中国式思维而未做任何改动。一个周末,我们由朋友载着参加一party,其中有位在国内学法语而非英语的黎巴嫩朋友,来澳洲有些时间了,口语听起来很流利。刚开始我在一个较远的地方瞧着先生和他聊得很开心,就凑热闹般地赶上前。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先生作出关心状问了对方几个常见的问题:“你来澳洲多长时间了”,“你在澳洲工作多长时间了”,“你太太来澳洲多长时间了”,“你租住那个房子多长时间了”。正确答案分别是:一年多,十一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可是,那位朋友对于先生有关时间的问题一律用“more than a year”来回答,原因就在于先生一贯的中国式英语提问“You have been in Perth for how many years”, 而那位英语基础比我们中国人还薄弱的朋友一听到先生冷不丁地在句子末尾冒出时间时就紧张得只记起最初的那个问题。 C@!C='b,
_TF\y@hF*D
从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十几年来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比国语翻了好几番,而一旦来到真正的英语国家却连饮食起居上的语言关都不能过,在闹出一连串的笑话背后我们是否需要思索一下国内英语教育模式的利与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