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13道管理测试题
09-02-19 23:49 作者:暖风旭日 相关股票: 农产品
注:这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的13个大问题(有若干子问题),后面是他提供的答案,蓝字是本人的回答。我的理解不一定对,毕竟这是开放式的问题。
感谢宁高宁先生出这么好的思考题,供我们思考。
问题1:
1)为什么同是在信息产业大兴其道的时代,做芯片和做软件的企业赚钱,而做个人电脑组装的企业不太赚钱?
2)同是芯片,为什么做8寸线和12寸线的企业赚了多数的钱,而做6寸线以下的芯片企业只能赚到少数的钱?
答:这个问题太简单,能者多得,完全符合价值规律。
点评:个人电脑这条产业链,其实很绵长,各个部门都是一个独特的子行业,芯片和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的进入壁垒很高,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而组装这个行业则很难形成差异化,不过也不尽然,戴尔的模式就有所不同,严格的说,戴尔模式是“先销售出去,再生产”。
后面的芯片规格与盈利能力差异的问题,暂时不能回答。
问题2:
1)同是在通讯行业,为什么手提电话的运营商大都赚钱,而手机的生产组装商却不太赚钱?
2)为什么在一端上,固网的运营商市场份额被移动运营商拿去了不少,而在另一端,3G电话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这么久之后,还是很少运营商有利可得?
3)为什么在中国电视机产量很低时电视机是高利润产品,而当中国大量生产电视机,成了世界电视机大国后,电视机利润变得很低了?
答:运营商和超市有些类似,利用处于消费终端的有利位置赚钱。
3G电话缺乏杀手级应用所有不能赢利。
电视机的技术含量不高,技术一旦普及当然就供大于求。
点评:回答得很精彩,不过,最关键的是运营商有很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最小效益规模很大,而且有不菲的用户转换成本,运营商这个行业注定只能容纳较小的厂商数量。
彩电行业,当年的几家巨头缺乏战略思维能力,未设计出一套阻止进入的策略,加之这个行业又是一个“进入壁垒并不太高、退出壁垒很高”的产业,而且固定成本高昂,即沉淀成本很高,供过于求了,自然是惨烈的价格战,结果破坏了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
问题3:
1)为什么同是在航空业,生产飞机的企业大都盈利,而提供服务的航空公司大都很少盈利?为什么美国70%的航空公司都破产保护,而且这个行业历史上统计是亏损的?
2)可又为什么香港的国泰航空一直都有很好的利润?为什么大家都说航空业在美国几乎一定要赔本,可西南航空在油价大幅上升时仍然赚钱?
答:航空业的上游太强势,世界就两家大企业在生产民用飞机,航空公司买飞机的时候就负债,而且航油占运营成本40%,这个行业还很喜欢打价格战,不好经营。
国泰和西南航空这两家公司后者善于控制成本,前者善于提高服务价值,更具体的不清楚。
点评:要再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2家公司在生产民用飞机,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新进入者?原因仍在于这个产业的先进入者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已经树立了庞大的壁垒,这个行业最小效益规模很大,大到只能容纳2家公司,而且它只能集中生产而不能国际化。
问题4:
1)为什么同是在海运行业,货柜码头一直都有很好的利润,而航运的船公司利润常常大幅波动?
2)为什么旅游的消费越来越大,可世界上却没有出现大的旅游集团?
答:旅游线路属于公共资源,很难被垄断,而且大企业和小企业在旅游服务质量的差异性不是很大。
天然良港加航运中心是稀缺资源,港口可以赢利,而海运公司也是经营成本高,并且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班轮组织不能完全阻止价格战。
点评:货柜码头是收租型的模式,而且其资源不可复制。航运的公司,资本支出很大,成本结构几乎是刚性的,但收费却波动很大,因此利润波动很大。
旅游产品不仅是公共品,而且是一种个性化产品,只有很小的最小效益规模,大的旅游集团,反而在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方面是处于劣势的。类似的市场,有鸡蛋的生产,国营鸡蛋厂就是竞争不过农户,同样的道理,有的产业,“小的,就是好的”。
问题5:
1)为什么在地产行业发展商大都赚钱,而建筑公司利润不多?为什么搞建材的公司利润也不错?为什么家庭装修是个大产业,可很少有大的家庭装修公司出现?
2)与此相联系,为什么世界上有几家规模不小的办公家具公司,可几乎没有大的家庭家具公司?为什么世界上有不少大的服装销售的公司,可没有与之相近的服装生产企业?
答:接近市场端的企业容易产生大企业,因为市场营销和市场竞争之后消费者会选择少数公司。
另外个性化的需求产品给生产带来非标准化的难题,制约企业做大。
点评:仍要考虑规模经济效益。
对地产、建筑、建材的盈利能力差异的解释是正理。
家庭装修,比较个性化,只有很小的最小效益规模。
办公家具是标准化的产品,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家庭家具则是个性化产品,“小的,就是好的”。
问题6:
为什么有品牌的企业找人加工产品那么容易,而生产企业想创立自己的品牌那么难?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企业多少年前就明白要创立自己的国际的品牌,可多少年后这种现象改变很少?
答:做品牌需要很大的资金流,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点评:制造与营销,其实可以是两个子行业,它们有截然不同的行业固有特征、盈利特征。类似的情况,如医药行业也是如此。
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不足造成不能创品牌,是原因之一,此外,国内中小企业家们普遍对长远发展、长期盈利能力缺乏思考,也是重要原因。
问题7:
1)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农业和食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可全世界的农业几乎都要靠政府补贴?而与此同时,为什么没有特别大的农业种植业企业产生,可有很大的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存在?
2)为什么各种各样的餐馆遍地都是,也有不少百年老店,可只有麦当劳等几家餐厅变成了世界级的企业?
答:接近市场端,容易标准化,这样才产生大企业。
农业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另外它是循环生产的,人类低成本占有了自然的价值,但这很危险。
点评:麦当劳骨子里其实应该是商业地产公司,经营餐馆只过是一套外衣罢了,这是产业领域经典的复利游戏。
“农产品是必需品”,对思考长期盈利能力的帮助不大,必须联系需求与供给,综合考虑,仅仅是必需品,如果没有进入壁垒,可以任意扩大供给,也绝无可能有较好的长期盈利能力。
粮食加工贸易,有规模经济效应,而农产品生产,太标准化了,标准到只能是P=MC定价,供过于求了,就“丰产不丰收”、“多收了三五斗”。
问题8:
1)为什么同是在保险行业,财产险的公司波动很大,而人寿险的公司发展稳定变成了保险业的主流?
2)为什么银行业中商业信贷的盈利在减少,而消费信贷的比例在增加?
3)为什么中国经济成长那么快,经济环境很好,可银行业仍然有那么多坏账?
答:消费为主的经济才是正常的,而企业间的生意要小于建立在无数消费者基础上的生意。
中国的银行恰恰不会做消费者的生意,所以赔钱。
点评:类似的思考,可以考虑快速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必需品与选择性消费产品、中间品与消费品的区别。
问题9:
1)为什么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可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没有与此共同成长?
2)为什么物流行业发展这样快,大家说物流说了很多年,可除了UPS、Fedex等几家企业外,没有真正的大型企业冒出来?
答:内需不足。
点评:整体经济规模,与企业平均规模,不是直接对等的,但这里的“平均规模”,是取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如果取中位数,我相信中国的大企业绝对是越来越多了,取平均数则未必。
物流业务,也有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既要考虑生产成本,也要考虑距离成本。
问题10:
1)为什么同是在娱乐行业,发行人、制片人和演员都利益很大,而那个很重要的故事的作者却好像让人忘了?
2)为什么世界级的零售企业越来越大,消费品的生产商越来越无奈?为什么零售商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自有品牌?
答:越接近市场端和消费端,在分配利润的时候越有利。
点评:娱乐行业,就是这种盈利特征。俱乐部往往绩效也不好。
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巨型商业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
零售商在自己的领地推销自有品牌,利润率更高(不亚于品牌制造商,尽管它们的售价低),没有自有品牌的品牌零售商,也是没有前途的。
问题11:
如果说这一两年石油公司赚了大钱,可赚钱主要是采油的和卖油的,炼油企业的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变?这些环节中,你应该怎么选?
答:做替代能源
点评:炼油企业是标准的制造业,夹在中间最难受了。当然了,市场定价的话及没有特别收益金的话,会好一点。
问题12:
1)为什么互联网的企业在经过了大淘汰后最近又繁荣起来,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可为什么这一次没有像上次互联网热一样有很多人跟风进入?
2)虽然网络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很大,可为什么给它提供硬件的企业却受惠不多?
答:互联网是个赢利比较难的行业,但是未来前景无限。
点评:网络产业里面的企业,有网络效应,相当于集市,买者及卖者均重视那块交易平台。
提供硬件的企业,生产商太多,有过度竞争。
问题13:
为什么这样一些问题可以随着思绪而又没有次序地不断写下去?为什么答案也总是不清晰而且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可以证明资本不断转移,各行业利润趋于平均化?为什么今天看来资本转移是越来越容易了,可各行业利润平均化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答:差异化才是世界的本质,而不是平均化。
点评:回答得精彩!
差异化是世界的本质,任何一个物种均是独特的,超额利润会被一时消灭,但产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异不可能被消灭。
作者: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Remarks:
1、这13个问题,只是一个楔子,宁高宁的确是企业战略家,有很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对一些影响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洞若观火;
2、有几个问题,答案不算太全,有空再补充一下;
3、投资要思考很多行业、企业,一定要看到最本质的东西,作艰苦的思考,吃透最关键的战略逻辑,而绝不能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