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句名言,用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许依然合适。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两部。掩卷之际,浮想联翩,波澜壮阔而又沉重的历史,不能不唤起人的历史感,尤其是与岁月共同见证这段历史的人。这部书我看得很慢很慢,因为书中所云时常勾起了我曾经有过的“光荣与梦想”,曾经有过的尊严与耻辱,曾经有过的追求与失败,曾经有过的笑声与泪水。当然,与那些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曾经闪亮登场的“大腕”企业家相比,我这个只有10年“商龄”、“商道”不深的人,不过是相形见之而渺小、却道不幸似有幸的一个小小百姓。但吴晓波写的书总是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我们的命运,无论你愿意与否,都不可避免地与祖国的命运连系在一起了,无法分开。在这么一个转型变轨、充满诡谲的时代,你越想实现那个千年梦想,你就有可能越要付出某种代价。任何一个国家的每一步的进步,都需要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作前进的阶梯。虽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付出这种代价,但如果你不幸被命运选中,你能“辞职不干”吗?你能为此而畏惧吗?
吴晓波,一个名牌学校名牌专业的学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今年正好是他的“不惑之年”。他曾在新华社任职,后到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曾经写过《大败局》、《穿越玉米地》、《被夸大的使命》等书。我认识这位“精英”的名字——一位令人敬重的青年思想家,是因为看了《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是他在神圣的使命感驱使之下写的中国改革史,准确地说,是一部中国企业史。书中按时间顺序从1978年开始到2008年,他用充满着热情和冷峻的思考力的笔详尽记录了这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录了从荒莽到浮躁再开始到走向理性时代的一个艰难历程,记录了那一大批为了寻找自尊和价值、追求公平和公正的企业家们所经历的灵与肉、生与死、成与败、鲜花与荆棘、天堂与地狱、上帝与囚徒的拼搏、抗争甚至失态、扭曲的过程,不能不让人沉思。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它因沉浮而精彩;事业就是这样,它因起伏而壮丽;历史就是这样,它因丑恶而丰满;生命就是这样,它因曲折而顽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好时代”怎么评判呢?我想,大概只要一个标准就足够了——梦想能够不断的实现。中国人喜欢用“梦想成真”做为美好的祝福词献给朋友,“梦想”能够“成真”的时代就是好时代。当年,我们只想吃饱饭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有事做,邓小平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正身处在这个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们都成了“梦想加工厂”的老板。如今说这个时代最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以让国人昂起头来做人并引以为自豪的——“中国制造”。
吴晓波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2005年1月1日,有个美国记者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和家人将在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制造“。她说,这个念头是在前几天的圣诞节期间冒出来的,因为她突然发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从电视到网球鞋,再到装饰圣诞节的灯泡、地板上的西方人偶,无不都是”中国制造“。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是大麻烦的开始。过去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都变成了令人痛苦的事情。“首先要换掉儿子的中国鞋子。为了购买价格低廉的产品,她来到了附近的欧洲产品打折店,但是因为生意不好,店铺已经关门停业。结果,只有4岁的儿子只好穿从商品目录单中找到的价格68美元的意大利产运动鞋。另外,玩具商店、专场里也摆满了中国商品,因此,儿子朋友的生日宴会使她的钱包越发变瘪,因为每次她都要给儿子买丹麦产乐高玩具作为礼物。家居用品即使出了故障也无法修理,因为表面上虽然是”美国制造“,但配件全都是中国产品。吸尘器里过滤灰尘的过滤器全都是中国产品,结果只能与”垃圾“为伴。日常生活中所有一切用品,要想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简直难如登天。一年后,这位可爱的记者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籍,她得到的结论是:”美国人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她在书的最后宣布:”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原来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这令我非常吃惊。我和家人决定向现实妥协,否则为此忍受不了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
”中国制造“,近年来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横扫全球如卷席”。加入WTO的2001年,中国外贸规模为5000亿美元,到了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首次超过日本,到了2007年更是可怕,达到2万亿。欧美消费者发现”MADE IN CHIAN“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出国者也发现,他们不远万里带回来赠亲送友的纪念品,也都是”MADE IN CHIAN“。前几天刚从北京回来的太太说,姚景源跟他们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美国考察,儿子吩咐一定要到纽约的某一个地方给他带一个乔丹篮球俱乐部的篮球回来。结果,他发现,球是买到了,但也是“MADE IN CHIAN”。没有办法,他只好让人把气充足,回到家对无比崇拜乔丹的儿子说:虽然球是中国制造的,但球里的空气可是美国的!
当年缺吃少衣,如今”中国制造“全世界飞扬,真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尽管8亿件衬衣才能换一架波音,但”自豪感“还是不减的。试问,当你坐上波音飞机之前,你敢祼身上机吗?如果不敢,那你就得着“中国制造”的衣、戴“中国制造”的帽、穿“中国制造”的鞋子,拎着“中国制造”的皮包,在飞机上吃“中国制造”的食品,在飞机的马桶上用“中国制造”的便纸!“中国制造”,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与你紧紧相伴,想甩也甩不掉!
然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什么标志吗?我想,起码有两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许多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中国企业家命途多桀。为“中国制造”立过汗马功劳的企业家们,如辛弃疾所写——“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他们中锒铛入狱的有,孤悬海外的有,潦倒落魄的有,还有的就是苦苦支撑,如履薄冰。吴晓波曾经对1988年评出的20位“全国优秀企业家”作了一个调查,发现这20人于2003年重聚杭州时已经是“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退的退”,还在企业家岗位上工作的只剩三个人!曾经名噪一时的步鑫生,被免职后心力交瘁怀百病交加揣着一叠医院发票愁眉苦脸,鲁冠球得知后为他解决了药费问题并按月给他寄去生活费,直到步四处漂泊不知去向为止。一手缔造了健力宝神话的李经纬,最终因“胳膊扛不过大腿”,气愤得突发脑溢血至今没有离开医院病床。更绝的是,有关部门还对李以“涉嫌贪污”对其立案,“监视居住”在医院中,跟随李经纬为健力宝打下半壁江山的团队成员,四位副总裁有三个被拘捕,一人“出逃”,曾经辉煌一时的“健力宝”此间却易手台湾统一集团。“科龙电器”的创办人潘宁,突然莫名其妙的“辞职”,这家“中国家电业中最具高科技特质、效益最好的企业“从此陷入神秘的动荡之中,面对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无奈的潘宁选择了漂洋过海,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大陆。曾经生产“金杯”汽车、被称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传奇人物“的仰融,在与政府有关部门争执中竟然吃了豹子胆准备将官司打到国际法庭上,有关部门为此对如此较真不识时务的他发出了”涉嫌经济犯罪“的通缉令,仰融从此出走,赴美不归,”金杯“雄风不再。还有“傻子瓜子年广久事件”、“温州八大王事件”、“河北孙大午事件”、”江苏戴国芳铁本事件”等等等等,中国企业家的命运,应了柳传志的一句话:“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
”中国制造“贸易总额达到2万亿,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的贸易规模相比,这不可谓不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但是,承担着”中国制造“重任的中国企业家们,他们中的哪一个不是左冲右突走出一条“血路”来呢?他们中有许多把做成“世界级的大企业”当作毕生梦想,但结果呢?正如作者在书中《前言》所指出的:”为什么伟大的经济奇迹不能催生伟大的公司?“
第二,在辉煌的“中国制造”背后,隐藏的是极其不公平的现代产业分工。美国记者以自己亲身试验并广为宣传“美国人一天都离不开中国人的产品”,我不知道这位记者是不是真的离不开“中国制造”,但我总觉得美国人比中国人聪明得多,尤其在商场上这种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美国人更是诡诈有余。让”愚蠢的黄种人“为你的“中国制造”骄傲自豪去吧,我们美国国人才不愿意生产这些东西的!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环境严重、耗费资源量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全部推向中国来制造。这些老洋鬼子们不制造这些东西,他赚的是什么钱呢?这正是当今“坏时代”最最“坏”的表现之一。
大家知道,2006年中国的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到海外上市。国有银行上市是没有办法的唯一的选择,因为根据WTO协议约定,中国将在这一年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为了履行这一约定,在此前几年,四大银行剥离了1.4万亿的不良资产,国家动用了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四大银行注资。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国家资源的支撑,四大银行成了亮丽无比的四朵金花。这四朵金花虽然上市了,但同时也将大把赚钱的机会给了那些外国佬而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吴晓波在这部书中有一节《资本的盛宴》记录着这几件事:
——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英国汇丰银行购买了91.15亿股,拥有19.9%股权,每股为1.86元(国内发行价为7.9元/股,是外资购买价的4.25倍),到了2007年中期,交行的市价接近10港元,汇丰净赚了800多亿元,2007年交行A股上市,汇丰又赚了100亿元,合计900亿元。
——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以51.75亿美元购得近20%的股份,买价为1.22元(国内发行价为3.08元/股,是外资购买价的2.52倍),上市一年后的市值最高达2335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1932亿元人民币。
——中国工商银行上市,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约10%的股份,每股价格1.16元(国内发行价为3.12元/股,是外资发行价的2.69倍),当年上市后,按照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2313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018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向美洲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定向发行39.66亿美元的股票,占总股本的14.1%,每股定价约0.94港元,(建行上市的发行价格为2.35港元,为外资发行价的2.5倍),2007年回归国内A股上市,两大外资公司的股权市值达2932亿元人民币,共赚2600多亿元。
——兴业银行上市,向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定向出售27亿元股份,每股售价为2.7元,而发行价格是15.98元(相差5.91倍),2007年交易上市当日股价达62.8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约600亿。
——华夏银行上市,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出资26亿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按2007年9月的市值计算,净赚112亿多人民币。
就这几家的跨国资本,仅从以上我们的6家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就狠赚了8000多亿元,相当于”中国制造“的40%的贸易总量!这还没有包括其他的外国资本从其他渠道赚取中国人的钱,比如巴菲特从中石油中赚的几百亿,比如外国资本参与我们国家资源的经济瓜分等等。从中不难看到,几亿中国人辛辛苦苦地打造”中国制造“所赚的钱,外国资本用另一种方法全部轻松地赚了回去,甚至赚过了许多头!
当然,引进外资就得让人家有利可图,没有“共蠃”做不成大买卖。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如此轻松,大把赚钱的好机会,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自己的兄弟、同胞呢?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的民营企业去赚这些钱呢?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作怪。中国有哪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像汇丰、恒生、花旗、高盛、德意志这样的民间投资家呢?
是啊,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什么就没有世界一流的民间投资家呢?!为什么就不能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呢?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http://www.chenxiang.com/373原文出自这里
[ 此贴被六六在02-20-2010 06: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