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二闲话】怎样做好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
bM"crRG" 文章提交者:周道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vCh/%7+ _7LZ\V+MLW u9}k^W)E “怎样做好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客官可能要失笑了,不明真相的群众还需要努力去做吗?莫急啊,听我说说其中的道理。
[10;Mg zn@yt%PCV 网络上总在为一些事件争吵得不可开交,参与争吵的人们往往把争论的焦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对手的身份上来,你是“托”——这已经成为一项很有杀伤力的指控了。而辩者们为了提高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往往需要费尽唇舌赌咒发誓说明自己不是“托”。现在明白了吧?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不是“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说,大家要努力做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不是做“托”。
5E!G
ZBAtRs 另一方面,在许多官方报道对群体性事件的描述中,事件现场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别有用心的人,另一种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果你被划到“别有用心”那一拨里了,那么你就有可能被追究被清算,如果你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呢,那事情就好办一些了,即使你做了什么错事说了什么错话,因为你不明真相嘛,你很有可能被原谅。所以说,大家要努力做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不要当“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
APA:K9jD l@zr1g) 现在你愿意当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了吧,好,我们接着讨论: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不明真相的群众。
W;Ei>~E =icynW^Fr 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网络上通常做些什么?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他们都在做填空题。一个公共事件发生了,报道往往是含糊其词语焉不详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事件从原因到结果的链条上有数不清的空白点。这时候,我们都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且就有活儿干啦,踊跃出场做填空题,在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空白处填上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
Ev7fvz = z_LN*u
如果你面对任何公共事件,什么也不说,什么填空题也不做,全部以新华社通稿内容为准,那你就是一个最优秀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但是对于网民,很难用这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想让他们放弃做填空题的乐趣,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但乐于做填空题,甚至还可以从报道文章中看上去似乎没有空白的地方硬找出一点空白来,填上一个问号或答案。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媒体编写报道的水平有限,留给读者的空白处太多,没有充分兼顾民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优秀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越来越少,刁民越来越多,难怪早就有人感叹: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