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7楼wenwendywen于12-26-2008 07:14发表的 :
什么事啊?我太落伍了。。
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来源:陈彤的博客
作者:陈彤
我已经不相信有些媒体。他们能在根本没有采访到我的前提下,直接在报纸上刊登出我“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幸好有博客,我可以安静地完整地表达自己,不必担心被歪曲被断章取义被恶意编辑。
今天很多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说网上有条消息,我已经成被告。告我的是文坛前辈叶兆言,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已正式受理。我本人非常尊重叶兆言老师,在我就《马文的战争》接受采访时,我一直都说叶老师是原着,我是编剧,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原着。所以,如今发生“对簿公堂”这样的事情,我很遗憾也很难过。
我不想就《马文的战争》做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全部过程,已经在书的后记中写得很清楚了。请关注此事的媒体自行查阅。如果一时找不到,我贴在这里了。谢谢关注。
《后记》
大约是两年前,一家影视公司找到我,希望我为他们做编剧,改编叶兆言老师的获奖中篇《马文的战争》。我看了叶老师的小说后,对他们说,这个故事我改不了。
在原着中,马文和杨欣是国营工厂的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俩人都下了岗,李义和他们是一个厂的同事。原着四万字上下,要我改成二十多集三四十万字的电视剧本,这中间得加多少细节?而我又完全不了解工厂,对下岗工人一无所知,他们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搞婚外恋我全不摸门儿,没法改,如果真要改,还得去体验生活,跟下岗工人们打成一片,否则我写的台词,绝对会惨遭下岗工人耻笑。
当然我之所以推辞,还有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原着中的人物与我离得太远。
在原着中,“杨欣从来不考虑做丈夫的难堪,她从来就不知道刹车,通常是越走越远,越远越离谱。她的性格是即使轧姘头,也仍然理直气壮。”她还没离婚,就跟李义“打得火热,光天化日之下,就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太正经。全车间的人就都知道马文的老婆偷人……马文想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是他越这么做,越显得傻。” (引自叶兆言的原着,下同)
“李义是脸皮极厚的人,马文相信他会若无其事地走进这套房子,然后像老熟人一样地和他打招呼。”
“李芹丈夫自从有了外室之后,基本上与她没什么来往,只是每月派健壮的司机送一次钱来。那司机二十刚出头,跟着老板见多识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处在寂寞中的老板娘给办了。有一段时间,他每个月都要到这来快活一天,直到有一天,李芹突然发现自己丈夫不仅是知情者,而且是阴谋的总策划……”
马文在跟李芹交往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女人”,但这时杨欣又不肯放手了,一把杀了回来,跟马文直接上了床并把这事儿告诉了李义。用叶老师原着的话说:“杨欣的办法是明争,就像当年大闹离婚一样,她索性和李义把话挑明了,把种种细节都说出来,甚至连床上的刺激和兴奋也没放过。”
“李义眼神顿时直了,仿佛已经不认识她……说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当初让你别离婚,你非要离,自己离了,又逼着我离,我离了,又纠缠着要结婚,一切还没完全安顿好,你又玩花样了。”
故事的结尾是四个人一起上公园谈判,不欢而散。
我对制片人说,这样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实在超出了我的经验值,我无力把握。制片人就跟我说,你是编剧,你可以改变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甚至故事走向。反正你只要给我写一个剧本,不管里面的人什么职业什么学历什么教育,只要他遭遇离婚再婚新人旧人,咱就是《马文的战争》。
我说我只熟悉都市熟悉白领熟悉上班族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纠葛。制片人说好吧,那你就把故事搬到写字楼,背景挪到当下北京,人物全换成你熟悉的,没问题。很感谢叶兆言老师的大度,他同意了,所以才有现在这个《马文的战争》。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喻为围城,外面的想杀进去,里面的想杀出来。其实,不见得,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婚姻,尽管婚姻还是一座城池,但是进出不再像“围城”那么惨烈——有许多围城外面的人,根本不想杀进去;也有许多围城里面的人,偶尔出来看看风景,却从没有杀出来的想法。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在一座城里呆得久了,厌倦了,自动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弃城而去,更有很多很多人,守着一座不设防的空城,天天盼着有强敌前来侵略攻占。结婚离婚,从法律手续上,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容易,但是,找到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却越来越难。这就是现代婚姻,不必“杀进去”“杀出来”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表面看“来去轻松”“进出潇洒”,现代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泪水和迷茫,困惑和悲伤。
本文地址:
http://chentong.blshe.com/post/531/297983[ 此贴被卡拉在12-26-2008 10: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