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从西宁出发到玉树,18个小时的汽车,十分颠簸,劳累不堪。明天有机会在详述路上感受,下面贴一段参加藏族朋友婚礼的流水帐:
话说,我被颠得七荤八素的,终于到了玉树。心梅不在西北牛,我说那我先去那里等你吧,就先去了宾馆,遵照心梅的吩咐,在前台报上了格桑花的大名,开了一个房间暂时安顿下来。因为自从离开武汉后,就一直没有机会洗澡,进了房间第一时间洗澡了。就在上下打肥皂的当口……电话响了。我想洗完了再出去,可是,那铃声催命似的,一直响个不停,只好果身出去。一看果然是心梅的,打过去,心梅催我,直接到玉树宾馆,她不回来了。
只好草草收场,穿好衣服,匆匆出门。虽然匆匆,虽然头晕,可是,有两件事俺记得清楚:1、要买红包;2、要买皮带。来时穿的七分牛仔,比较紧,不需要;现在换上长裤去赴婚礼,可不能给格桑花丢脸啊。谁知,别说皮带了,就是红包,跑了几家小店和超市,都没得卖。不管了,打车直接去了再说吧。
再讲一个小插曲。司机哼着歌,带着我,正在那儿开呢,突然,他踩刹车,回空挡,拉受刹,开门下车……我心想,他要干嘛呢,还没来得及继续往下想,他就回到了车上,一脸的兴奋,手上拿着十块钱,带着泥印。我夸他眼睛好,他说是啊,很高兴,直到快到目的地,他突然说了句,我的眼睛很厉害呢。这让我觉得,藏民的快乐是多么单纯啊。这种单纯,不是“拾金不昧”可以抹杀的。
下了车,又问了几家店子,到第二家时,我的两个要求都得到了满足。我想在红包上写点带有藏族特色的祝福语,就征询老板的意见。他得知我是在玉树宾馆参加婚礼时,就告诉我,其实红包用不着的,因为一般有专人负责收取礼金。他建议我买一条哈达,等宾客排队上去献哈达时,跟着上去献给新人,他会非常高兴的。
我听了很高兴,呵呵,又学了一招。于是也很兴奋地去了玉树宾馆,正张望着应该从哪儿进时,远远三个人在跟我打招呼。我走上前,迎头两个人批评我——北风:怎么,不认识啦!心梅:你梳妆打扮了这么久啊!我只好“呵呵,呵呵”地傻笑。
到了婚宴厅门口,一下子就被震住了:两旁迎宾的帅哥美女,盛装打扮,捧着手捧“才玛”(酥油糌粑供品)、“达大”(彩箭)和酒壶、酒碗等物,两边分别两张桌子,是用来收取礼金的。我们献上了礼金,按规矩写上了名字和钱数,然后就进去了。
一进门,再次被震:宾客真多啊!差不多两三百平的大厅里,坐满了人,走进去都不太容易。刚开始我们坐了一个离舞台稍远的桌子,有藏装的女服务员给我们倒上了奶茶,北风又领着我们到了舞台边上第一排的一个桌子。音乐震天地响啊,音箱就在我们桌子的边上,等于是笼着我们的耳朵在唱。
一开始,主持人出场报幕,然后就有人出来唱歌。唱了一会儿,婚礼主角:新郎达哇和他的新娘在伴郎伴娘还有迎宾的簇拥下出场了。旁边自然也有人放彩色纸炮和喷彩丝。然后主持人就上场,说了一大串藏语,我还以为他说完会翻译成汉语,谁知,说完他就下场了,然后是献哈达,首先是喇嘛,然后,满场宾客就排着队,一一上前献哈达,那场面可真叫壮观啊。我这是就有点得意,因为就我口袋里准备了哈达。但是飞鹰的观察力不错,他一下子就指出了我的不妥之处:别人手里都是两条哈达哩。北风自告奋勇去找哈达,结果没有找到。我说,我出去买吧。于是飞快地跑出去,刚开始准备买7条,加上我是手上的一共8条。老板又说,要给伴郎伴娘献,于是就买了15条,一条条地剪开,我可生怕耽误了时间。终于弄好了,飞快跑回去一看,队伍还长着呢。把哈达分给他们,北风说,我们最后上去。大概是想压轴呢。但是不一会儿,看到西多了,心梅就先上去献,飞鹰负责给她摄影。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一个熟人,我们仨也上去了。
就这样,新郎新娘被数百条哈达裹住,达哇头部有力,在伴郎的帮助下还昂着头,新娘可就有点顶不住啦。呵呵。然后主持人上来又是长长一串藏语。总算完事,新郎新娘下去了,然后又有节目。笛子和手风琴合奏,然后又是唱歌。心梅看到是一个女的上来,劲头就不大,说是等有帅哥上场时她再去拍,结果上了一个帅哥她又不好意思到前台,跟我一样,也是被人家的长枪短炮吓住了。在我们的怂恿下,她终于凑到前面去拍了,还献了哈达,可惜,被别人遮住了,飞鹰没拍到。
然后,新郎新娘再次上场,达哇受里拿着壶,他的新娘手里端着一个盘,里面三个酒杯。又是主持人上台,仍然是一长串藏语,然后达哇弹新娘盘中酒杯中的酒各一次;主持人再说一串,他又如此一番。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就是答谢了。然后,主持人一长串祝福,最后全场举杯,祝福新人。
然后又有节目。
场下有新人的家属来敬酒,我和飞鹰也被北风和西多灌了几杯,心梅在边上一个劲地嘱咐我们不要喝多。
参加完婚礼,一个感受是,礼仪很宏大,很有文化气息。但与汉族人婚礼主持人讲究跟新人互动,千方百计“整”新人以博来宾一笑不同,藏族婚礼的主持人似乎更有权威性,他在婚礼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郎新娘也不像汉族人婚礼中那样被主持人和宾客的要求“整”得总是笑,显得有点儿严肃。另外,新郎新娘也不用满场敬酒,只在台上象征性地答谢即可。这样,他们除了要承受数百条哈达的幸福“重压”,比汉族新郎新娘似乎要轻松一点。
关于达哇婚礼的文字报道暂告一段落。我差不多要回去了。要听心梅的话呀,早点回,嘿嘿。
原帖地址:
http://bbs.gesanghua.org/dispbbs.asp?boardID=80&ID=63235&star=3&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