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糟蹋的终极原因
CCTV.com 2008年07月10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新版《红楼梦》剧组6月份公布了成年宝玉和少年宝玉、黛玉、宝钗等各类人物的定妆照,还公布了第二批“红楼梦中人”的入选名单,一时间,非议纷纷,这主要集中在人物的妆扮上。人们提出几张定妆照色调阴冷,人物服装舞台感太强,脱离生活。黛玉和宝钗化妆太精致,脸上的粉像倩女幽魂一样惨白,几乎都是戏曲舞台上不食人间烟
火的戏子。在新浪网发起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网友小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网友有88.87%对此次曝光的剧照做出了这样的两个基本评价:一是舞台感太强。人物穿起这些服饰唱戏还说得过去,演电视剧太不真实;二是妖气过重。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讽刺,希望不要将《红楼梦》拍成青楼梦,不要将《红楼梦》的拍摄变成烂尾楼,不要将《红楼梦》变成神鬼出没的《聊斋志异》,出现了“《红楼梦》求求你别折腾了”这样的呼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观众的眼睛越来越雪亮,他们指出的问题常常是一针见血的。但不是化妆,不是场景,也不是剧情,而是电视剧的内在格调,主要表现是演员们的不和谐气质,这才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致命内伤。
同一题材有多次重拍的现象,如《泰坦尼克号》有三个版本,《金刚》更是多达几十个版本,古典名著的重拍也没有办法阻止,但需要更加慎重,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1987版的《红楼梦》作为经典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其实,它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演员海选先河。想当年,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数万人中选出了一百多个人,把他们两度送进培训班,让他们静下心来研读原著,通过表演小品、定妆、试镜等繁复的考察过程后才作定夺,王立平一曲《枉凝眉》就花费了四年时间,20年后的国人从上到下哪有那个耐性与认真劲。
早就有人说过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热闹了,不等于重拍的《红楼梦》艺术品位就高了。除了给承办选秀活动的电视台增加高收视率外,对重拍的电视剧,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选秀表面上看是对现代社会对于草根话语权的尊重,给大众提供了狂欢的机会,但在当代这个消费时代,本质上依然是大众传媒商业化目的下的经济效应。
外在工作的浮躁,各方利益追逐的博弈,注定了新版《红楼梦》的危机。如果说这个方面还有一丝可能转变的机会,那演员们在《红楼梦》所要求的那种精神气质方面就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了,试问剧中那几个演员要么生活艳照满天飞,要么在杂志上展露着性感喷火的写真人体,能看出娇羞、淡雅、青涩的少男少女真情意吗?大观园里面的贵族气质更是无从谈起!
1987版的演员当时也都只是20岁上下,能够封闭在园子读书、拍戏,没有现在这么多物质诱惑,对角色的理解会更真,原著读得多,才更了解风花雪月背后的深刻,习惯于打情骂俏、为了一夜成名而临时翻翻《红楼梦》的艺术院校的演员们,也许连其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细节作佐证,很有说服力,说的是在选秀时有一组选手面对评委给出的“抿嘴笑”的题目,虽然都知道要低头、吃果子用手挡着嘴,但就是没有一个选手会“抿嘴笑”。连“抿嘴笑”都不能做出,又如何相信她们能够妥当的诠释娇嗔、含羞、伤春等等情感状态。气质是骨子里的,不是装出来也不是做出来的。就像王宝强,你要他去演“新新人类”的都市青年,估计不中。
虽有翻拍的影视作品取得成功,但也有大量的失败例子。就同样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来说,旧版《西游记》拍摄条件是很困难的,但观众仍然十分喜爱,反复重播,后来各种新版《西游记》高科技的东西不少,但基本上算是失败的,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那些个孙猴子都没有六小龄童那种人性与猴性的完美结合的自然。
1987版《红楼梦》当然不是没有毛病的,但那样的拍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些选秀演员去拍现代都市剧也许个个都是好手,但在这样的状态下去拍《红楼梦》,对他们自己和名著都是伤害。经典名著是一种民族情结,内心最深的精神依托,新版《红楼梦》让历史很受伤,所以会引发众怒。但这不是导演的能力,也不是演员的水平,而是这个时代的闹剧,或者说是悲剧。唉,可怜的曹雪芹同志! (袁忠/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编: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