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回家不久,李捷带着李茫回来了,一见面就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一个学校都没有!才有趣呢,李茫先去签证,那个变态问他结婚了没有,他说没有结果就被拒了。等我们结了婚再去,就过了!”然后连连摇头。他们呆了几天,就回北京去,李捷要进公司打工,李茫准备出国的种种事情。
我在家里跟着父母学烧菜。“丫头啊,瞧你这韭菜炒的,成烧了!全是水啦!只要在锅中轻轻一过,就可以起勺了!哎呀,真笨,一个人到美国怎么办啊?!”父亲的埋怨和疼惜日日重现,可是这一次让我愣在了厨房。正是炎热的夏日黄昏,知了在窗外的树上疯狂地鸣叫着。母亲递了毛巾过来,说:“擦擦汗!一步一步来,饿不着就行了!别听你爸爸咋呼!”
拿毛巾擦去汗与泪水,轻轻解了围裙,跟爸妈说:“你们先吃吧,我歇会儿。”妈妈惊疑地看着我:“是不是热过了?中暑了?”父亲已经站起来去冰箱倒拿绿豆汤。我说:“不用。我想起点东西,要记下来!”
进自己的房间,关了门,开电扇,戴上耳塞,Sade在我耳中唱起来:
But I can't hate you
Although I have tried
I still really really love you
Love is stronger than pride
I still really really love you
...... ......
夏剑黎在泪眼模糊中走过来,端着我炒糊的韭黄抱怨地笑,然后是那一晚的北京站,我将两人的项链用力抛向铁轨那边时,他绝望而迷失的脸,然后又是那个夏天在大礼堂初见时分他年少明朗的笑容......
李捷在北京已经完全以一副少妇的姿态迎接了我,笑嘻嘻地说:“纪冰啊,三个月后别忘了到机场来接我啊!还有啊,在外面帮我盯着点李茫,别被人腐化了去!”笑起来,李捷只有在出国这一次上败给了她自己。
下午一点三十的飞机,父母、李捷都来了,边上还有约好的另外两个同校的学生。望着停机坪上巨大的各色飞机,我在惊喜的同时,心却微微地紧缩。十二点多,快要安检了。忽然想起什么,奔出了候机大厅。
那号码还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我拨了号码,却只听见“嘟嘟”的声音,然后是“对不起,您拨的号码不正确”,我不敢相信,又拨了一次,结果依然。
巨大的失落涌上来,我居然不能和他道一声告别,可是我为什么要呢?--我为什么不要呢?这样的念头一旦升上来,就无法抑制。我顺手拨出了他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一个年轻的女声,问我:“找谁?”我说“夏剑黎”。那边人叫了一声,又问我:“你是他什么人?”我在考虑如何回答的时候,隐约听见那边女子问“这时候怎么有女的找你啊?从来没听过的样子”。“喂,您好。我是夏剑黎,您哪位?”我有些懵起来,怔怔地站在那儿说不出话。半晌,那边女的问“怎么回事”,夏剑黎不耐烦地说:“鬼知道是哪个神经病打来的!”我的泪突然落了下来,不可抑止地抽噎了一声。那边忽然听见,轻轻地、缓缓地、小心翼翼地问道:“纪--冰?”
我挂了电话,想象他的脸和表情,微笑的,茫然的,焦急的......哪一样都不真实,都不再是我所能接受和熟悉的昨日。止了泪,怕让他们看到哭泣的痕迹,到洗手间用面纸仔细擦了擦,然后去候机大厅。
在熙攘的人流中间,我却忘记了拥挤、嘈杂和炎热,心里头只有几行诗句来来回回地跳荡着:
我将永不见你
因心中的你永不再现
再现的只是
一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
拥抱,哭泣,我随通行的两个男生上了飞机。感觉自己和祖国、亲人与昨日脱离开来,而在那刹那,祖国如此亲切、美丽而具体,让我忍不住想回首,想把机场附近的田野、房屋和草木一起刻进心中,伴我去踏遍千山万水......
(全文完)
《爱在北京》后记 这篇小说写于1998年夏天,小说里面纪冰最后的出国时间也是98年夏天----一点小小的伎俩,却想告诉读者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纪冰不存在,夏剑黎也不存在;可是我又奢望:他们其实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人物,自私,虚荣,但是没有什么大奸大恶的品质或行为,平凡的命运和爱情。可是又一样伸出双手去渴望着,等待着,挣扎着......我们一恋爱,上帝就发笑,也许吧。
和年半前一样,要感谢一些朋友。当初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大约都不一定写得完。我一直记得两个毕业的朋友当天夜里在实验室里等我写完最后的篇章,第二天他们就回家准备出国读书或者工作。感谢那几位告诉我他们读完全篇后居然想哭的朋友,他们让我自以为是地理解了写作的价值,不停地把一些可能毫无价值的文字流放到网络上来......
被人议论总还是能满足一点写作的虚荣心的。不过相较满版的评品纪冰的品质,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有关文字,有关故事叙述手法,有关人性刻划的评论。一位朋友说:感情的细致象女子手笔,故事结构的安排却又象男子。我看了很惊讶,也很喜欢。
谢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