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五义工开始前,我都是先提一袋食物,送给住在教堂附近的伊丽莎白老太太。
伊丽莎白的腿有毛病。天气好的时候,她坐在院子的椅子上看书,好几只老猫陪着她。房子外观有点破败,院子里长着乱七八糟的植物。
有时候她已经进屋,我就把食物袋子放在门口。
后来,当我给她送食物的时候,她经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盒香蕉蛋糕给我。她总是有很多香蕉蛋糕,我猜也是发福利的结果。
有时候她还送我糖果。说是送给我女儿的。她大约以为我闺女是个小孩子。我接了伊丽莎白的糖,走到教堂门口的时候,看到在等待领食物的华人,就随手送给人家。
我们的交往很愉快,也很温暖。
有时候我想,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中国古话是对的。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学雷锋小组。每天放学后,我们去一位孤寡老人家里,把人家院子扫的跟狗舔一样。还帮老太太蓄满大缸里的水。其实老太太身体好也很勤快,我们就是没活找活儿干。
我们那时候是笨拙的,真诚的。
给伊丽莎白老太太送食物,就像小时候的那个我去学雷锋。那时候是刻意去学,经过这么多年,慈悲和温柔已经揉进了骨子里。
不仅仅她,遇见有需要我帮忙的老人,我肯定会伸出手来。记得出国前一年,我在w 城陪四小姐学雅思,在巷子口遇见摔倒的老人,我第一个上前搀扶,脑子里根本没啥被敲诈的疑虑。
我是不信那些邪的。
昨天周五我照例去做义工,等到不忙的时候,牧师的母亲Sue忽然跟我说,以后你给伊丽莎白老太太送食物之前,要先问一下她需要吗。上周,她把食物退回来了。因为她不需要。
Sue这番话让我吃惊不小。
记得上周五送食物时,伊丽莎白愉快接受,还送我一盒香蕉蛋糕。当时她拿着扫帚在艰难的扫院子的落叶,我还帮她三下五初二就把整个院子的落叶都扫了。
如今Sue这么一说,我觉得这真是不同的文化。华人这边,有人送食物都是心怀感激的。而不是不高兴。
Sue说,也不是不高兴,这边就是,他们需要多少就要多少,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会要,所以你提前check她吧。
做义工以来,看见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英语人士那边,穷的是真穷,穷人恭恭敬敬排好队,需要一个面包,绝不拿两个。而华人这边,有人也很有教养,给啥是啥。也有人拿了一个面包,还会拿两个三个,想要大白菜,为什么你给我胡萝卜?为什么洋人那边的袋子里有鸡蛋我没有?扣个种族歧视的帽子给教堂。
包括我,有面对食物的小权力,我要不要去拿那棵粗壮的大葱呢?义工是一面镜子,我看见了别人,也照见了自己。
对食物的欲求不满,我想是源于我们骨子里的饥饿基因,这个基因到了我女儿这一代才改造好。
我记住了Sue的话,下次我会先问伊丽莎白,要是她不需要,我就不送了。
扯个题外话。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关于社交中撒谎这个话题。
一句简单的how are you ,人们通常回答:good ,或者not too bad (不太坏)。其实这人或许这天过的很抑郁,一点不开心。但有人问,也会迅速回答good, thank you 。
当然,问者也许只是随便一问,并非真的关心你是否开心。
这边的文化,大家都恭恭敬敬的有礼貌,不愿意轻易表露内心。
但我的法国同学就说,在法国,要是有人这么问,对方一般会诚实回答,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昨天下午收摊后,我搭了Sue 的车子回家。
她先拐了弯,到了一个叫玛琳的老太太家里,给她送食物。
Sue告诉我,玛琳有个儿子,但一周需要上七天的班,没办法总是来探望她。她因为体重过重,最近摔了一跤。她一个人生活非常孤独,要Sue来送食物,除了需要食物,还需要跟人说话。
玛琳老太太和Sue同龄。而Sue依然漂亮,开车很好,是个有很有力量的女性。
[ 此帖被白菜在07-03-2022 02: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