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猴缘》
http://book.sina.com.cn/nzt/1074234602_houyuan/index.shtml !w @1!Xpn1 关于六小龄童的哥哥小六龄童的一段:
z\xiACIc yjGGqz$ 1.花果山的小猴子们
}f<fgY 六小龄童
3'?h;`v\Lo A/ 7r:yO C/{nr-V3u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青梅竹马的人生伴侣。他们在绍兴的街巷一起长大,到了父亲18岁,母亲19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组成了家庭,一切仿佛是水到渠成的事。和那个时代的所有家庭一样,男在外,女掌内,父亲从艺,母亲从事家务。他们先后生了11个孩子。
)j{WeG7L l*F!~J3 我们有时候无法想象,这11个孩子是如何养大的,但在当时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解放后有段
时间的政策是,超过10个孩子就是光荣妈妈)。这么多孩子,他们是无法照顾过来的
-}=@
*See# ,所以,直到现在他们都会把孩子的名字叫错,这常常成为我们家的笑话。于是,为了免出这样的“笑话”,他们平时总是笼统地叫“老大、老二……”
CP c" pe\Txg6 在11个孩子中,先后有三个夭折,实际上夭折的孩子里最大的是六个月,最小的则不到一个月。在当时,大多数人家都会发生孩子夭折的事情,家庭贫困,营养跟不上,卫生状况也很差。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也没有太多的悲伤。可是现在想来,这些生命都是多么无辜。没有夭折的孩子按照年龄顺序分别是:
6V.awg, X_vI0YX9 章金彦(男),章蓉卿(女),章艳卿(女),章金星(男,17岁时因白血病去世),章金刚(男,8岁时因肠梗阻去世),章杏卿(女),章金跃(男),最小的就是我。
*37LN Qw3a"k- 现在我的兄弟姐妹健在的还有6个,而我们整个家族直系子孙从父母开始至今共有26人,名副其实的四代同堂。
7JxE|G ~AEqfIx*^& 在那段“文革”非常岁月里,主要靠大哥章金彦、大姐章蓉卿、二姐章艳卿支撑着这个大家庭,使我们得以平安地度过那场浩劫。
S4#A#a2J WF+bN#YJ ipx@pNW;" 2.猴娃
S^3g]5YX 六小龄童
8O"x;3I9 t}5'(9 f28gE7Y\a 父亲演猴戏时,每当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的时候,父亲就会把家里所有的孩子拉到台上去。但父亲并没有让他们从事猴戏,只是对二哥章金星除外。父亲认为,章金星是演猴戏的天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于是父亲就专门给他取名小六龄童,开始一点一点地栽培他。但没想到,17岁那年,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二哥年轻的生命。
&:;/]cwj 9\AEyaJFZ 二哥小名妙良,出生于上海老闸大戏院的楼上,小时候的催眠曲就是锣鼓点子。在铿锵
?)Tz'9l 入耳的戏院锣鼓声中,他就能够安稳入睡,而锣鼓声一停,他就会马上醒来。所以每当戏开锣的时候,母亲就根本不用管他,一到戏结束,母亲就赶忙要去看他。母亲并不是不想照顾他,而是因为那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都太忙了,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想照顾也照顾不来。所以,二哥的幼年,是在别人的照顾之下成长的,往往是母亲一会儿将他托付给这个邻居照看一下,一会儿送到那个伙计手里,到母亲回来的时候,这些人就忙不迭地将二哥送回来,母亲心疼得不行,可为了谋生,无能为力。后来二哥长大一点了,懂事了,非常聪明伶俐,母亲非常喜欢他,可是这个她最疼爱的儿子,也是她抚育最“不尽心”的儿子,却先她而去了,母亲心中的痛苦难以形容。她的晚年,常常跟我们念叨二哥小时候受的这些委屈和苦楚,常常叹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她在自己房间的四壁,挂满了二哥小时候的照片,她常常对着这些照片出神,她让我们搜罗二哥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给她。我们知道老人这样伤神不好,可是,我们这些子女也无能为力。这些悲剧,这些旧时艰难生活留下的伤痕,永远都无法愈合,心中的悲伤,又怎会平息呢?
n@G:e-m{A DQ}_9?3
二哥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长大,也是在孤寂中长大。他三岁就登台演出了,最早在《铡美案》中演秦香莲的小儿子,深受观众喜爱。自此他就包办所有剧目中小孩子的角色和所有猴戏中小猴子的角色。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够无师自通地理解剧情;他在舞台上天真又认真,童心未泯又一本正经的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开始是他离不开剧团,后来剧团离不开他了。1957年,二哥正式成为浙江绍剧团的“艺徒”,同时父亲给他取名小六龄童。这一年他才8岁,但已经有5年的演戏经验了。
yq/[ /*7^ dH
^b)G4 二哥的天赋还表现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化妆。化妆师给他化一遍,他就会自己化。各种猴子的造型勾脸,都是他自己化的。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