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曾被一段话感动。我认识的一个年轻法官让我把这段话翻译给外国专家 -- “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kp6x6%{K\
\\lC"Z#J`
十年过去了,中国一直在努力,也有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仿佛这个国家的成功在和问题赛跑。 zh.c_>jS
qN QsU
那么,有没有跑赢的可能,还是我们在走向深渊? Yq
Fzbm{\
P
X0#X=$
每次回国我都在寻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 @TprSd
lC4By,1*
我看到问题,但是也看到希望。。。 amSyGQ2
EK#m?O:>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Jzdc'3dq
JdRs=#X
老萨所写,只是自己所见,但至少是自己的眼睛所见,即便只是一个局部,也说明着它的存在。 p)jxqg
h0eo:Ahi
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候需要一点勇气,因为写好的,别人会说你五毛,写坏的,别人会说你五美分。老萨两头都写,结果上次有朋友给了老萨一个哭笑不得的评价。。。 CS{9|FNz
ye%F <:O7
其实,写你看到的,写你被感动的就是,好的写,坏的写,否则都是不能直面自己的良心。
KC(Ug4
</=PN1=A
C5M-MZaS
UZ!hk*PF
这两天过周末,老萨也偷点儿懒,跟着朋友到景山走走,结果,得出了这样一个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儿古怪的结论。 U .Od
%OtW\T=u
这似乎是胡话。五十岁的人,已经给社会贡献了半辈子,无论如何到了一歇肩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依靠五十岁的人去支撑,这个国家还能说是有希望的吗? vjb?N
{
&'TA
事情不是这样想的。我说的希望,不是指的这个,你到新浪去,别说五十岁的,四十岁的员工你想找着都得靠点儿运气。 cR&xl^BJ
Imwx~eo
既然事情不是这样想的,那老萨你是怎么想的? #TWc` 8
iN*>Z(b"
如果你今天去景山,进西门,望里走,大概三五分钟以后,就会看到一个壮观的场面 – 两三千人聚集在一个广场上,大多是四五十岁。你还能听到口令 – “各小队注意,各自为战!” 0?7uqS#L
kW~F*
声音洪亮,明显是当过兵的。
)2$_:Ek
sZH7EK
今天,在中国的首都北京,还有人打游击战吗?这个事儿够新鲜的。 o{he)r6)_
^pjez+
老萨就是被这新鲜吸引过来的 {_~G+rqY
唱完了还要跳 #K
l2K4
%:,=J
一切都是自发形成的。几千人,如臂使指,据说,最多的时候有聚成一万多人的。今儿,还算是人少的。 mqHt%RX
8bGq"!w-
也许,北京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把它当作新鲜的事情,但对久居国外的老萨,还是蛮震动的。 !LJ.L?9qw
_UB
I,Dg]
震动的原因,就如我所说。 AWDjj\Q4
+)@>60y
从这里面我看到了 -- 希望。 _tk5?9Ykn
^%d{i'9?
中国今天,怎么样呢? [5VUcXGt*\
V~_nyjrJM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不知道。 3DHm9n+/:
)1vojp
4Za
有拔地而起的新楼,也有十三跳的富士康。有拜金的疯狂,也有乌有之乡的残梦。 m?j!0>
~ YK<T+
有时,一天的工作结束,夜已深沉,遥望西边,心里暗暗叹息 -- 你到底怎么样啊,我的中国。 w!}1oy
#{M
-3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中国怎么样,你管得着吗?没办法,生为此身,身属此地,这份风夜中暗暗的叹息,恐怕你永生也无法排遣。 BQU5[8l
(*RybKoaA
要让人描述今天的中国,恐怕最优秀的社会学家,也会无能为力。 *Vl
=PNn-
-!0LIr:"
据说,有火药桶的说法。 ;Wa{q.)
vO_quQ[ .
看到今天的景山,我的心头一松。 LasH[:QQQ
\zi3.;9|;
这就是我在景山看到的。 e%U*~{m+
;SW-dfo2i
他们未必富裕,但脸上带的是笑容。 zK 2wLX
*lK4yI*%o
前几天,和行走四十过的黑剑谈天,他说走到国外去,最大的震动是在很多贫穷的国家,哪怕最艰难的人力车夫脸上,都能够看到笑容。 *[H+8/n_
]#$kA9
看一个国家是否有希望,要看它的老人,和开始走向老年的人们。 F^YIZ,=p!
Q]wM/7
他们是对未来最为忧虑的阶层。 ]~^/w}(K
C6VoOT)\
如果他们笑了,这个社会就是个有希望的社会。 nIjQLx
95Qz1*TR
随口问了问参加的人们,干什么的都有,在职的,退休的,都有,北京人居多,也有外地的,甚至外国的。唱的,都是老歌,洪湖水浪打浪,我的中国心 – 无他,从小唱惯了。 9NP l]iA)
{K:Utdu($q
他们的轻松和笑容,让我想起,几天前,曾和朋友说过自己有一个梦想 – $<cZ<g5)
!Ia"pNDf
1972年2月29日,日本联合赤军在浅间山庄与警方发生激战,显示着当时日本社会的激烈矛盾。而就在同一天,日本报纸悄然登出一则新闻 – 某地日本人开始出门去挖红薯。 xu=B
pPZ/ O6
挖红薯,就是日本的农家乐旅游。日本人挖红薯的景象蔚为壮观 – 上千人蹲在一块一亩多地的田野中津津有味的搜寻,中国人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 – 怎么跟打狼的似的? +V@=G &Ou0
!_9$[Oq
~
我认为,枪声中,依稀出现的希望,就在这貌似滑稽荒诞的“农家乐”旅游中。 $vBU}~l7
gDub+^ye>/
社会的大发展,总要面对瓶颈和不公,各个阶层的博弈结果是火并还是共存发展,是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为难题。然而,挖红薯的日本人的出现,预示着日本社会各阶层走向相互兼容,走出最为危险的阶段。从此,日本社会开始走上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 Nd_@J&
>, E$bm2
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我们也能迈过这道坎。 .Y|\7%(
ymZ/(:3_
景山的五十岁的人们,让我觉得,自己的梦想,也许并不是一种空想。因为,他们也不过普通百姓,也同样面临社会保障,社会不公,社会不安定的艰难。 5E!m! nBZ
.m?~TOR
至少,有一部分中国的普通百姓在笑了。 tTGK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