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没上来,居然在红梅的地盘上由一碗小馄饨引发了这么多事情。
好,既然是小馄饨的事儿,我先就事论事下。
首先,小馄饨确实是上海特产。
不是燕皮馄饨,那个是福建特产。
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把那个燕皮馄饨包了和蛋饺放在火锅里一起煮,很鲜。
当然,老上海的人口大多是从江浙一带迁移过来的,究竟小馄饨原产地是哪里,具体不可考。
但是脱离不了江浙两省。
再说,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都馋过小馄饨。
就像油条的脆香尖,大饼的芝麻香一样。
小时候吃上一碗小馄饨是我们70后很多孩子的节日。
所以,对小馄饨很多人是蛮有感情的。
我也自己包过小馄饨。
要把小馄饨包的好,我觉得还是蛮不容易的。
因为小馄饨全部都是生肉,最多加点生虾仁。
皮又特别薄,所以,馅包得太多,煮起来就不容易熟。
煮的时间长了,皮子又会的“烊掉”。
我是不会用竹片捏小馄饨的手艺的。
所以也只好像包大馄饨那样小心翼翼地包,吃口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其实,家里做小馄饨干净放心,馅也新鲜。要冷藏也可以,就是包好了不要粘连,立刻放冷冻。
可以保存一段时间。
外面现卖的汤头放了太多的调料,自己家里做的总归比较好。
好,小馄饨就说这些。
接下来再说说坛子上的事吧。
鱼姐是好心,给咱们演示如果用简单便利的方法作菜做饭。
阿散为了这个小馄饨穷追猛打,我想出来说几句心里话。
我看出来有两点可能性。
第一,说明上海特色的东西才精致美味,弘扬下上海人的自豪感。
第二,对于鱼姐看不顺眼。
对于第一点,我作为道地的上海人,我也认为上海特色是样好东西。
不过,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上海人被人诟病为斤斤计较的事情也时有所闻。
我常常为这个感到惭愧。
阿散,如果为自己是一个上海人而自豪的话,不仅仅是一碗小馄饨,而是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点,这里不是KDS或者天涯,来来往往的都是坦诚相见的朋友。
或者说,我所感觉到这个坛子的吸引力,是大家为了探讨共同的话题,分享各自的见闻,荟萃世界的风采聚集在一起。
我认识的鱼姐,是大度睿智的。鱼姐也常常说,我们常常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
诚然,各自的观点可以互不相同,但是我绝不赞成人身攻击或者刻薄互掐。
这个与我这些年来对这个坛子的理解所背离。
如果喜欢这个坛子的话,请爱护它,保留它美好的风格。
最后再说一句,这里的“老人”大多是60.70后的老阿姨老伯伯。
都已经不惑而知天命,我们所谈论的,也只不过是家长里短,儿女牵挂。
至多不过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可以分享给年轻一些的朋友。
如果能帮助到一些人,或者能在朋友中有一些共鸣,心里便会很快乐。
言尽于此。
红梅,在你的地盘上大发谬论,莫怪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