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奥一网:《蜗居》的大错是把人民的生活描述得很“窝囊”

《蜗居》的大错是把人民的生活描述得很“窝囊”

来源:奥一网   作者:孙振军  2010年01月21日


   有人说中国人最大的民主体现在晚上看电视时:无论是散淡地横坐在沙发上,还是随意地斜靠在床上,一手执着杯茶,一手握着摇控器,面对电视机里几十个上星台、近百套电视节目,想选啥台选啥台,想看哪家看哪家。你办得不好,你不合我意,对不起,我换了你!连商量的过程都免了。

  也许是人到中年,老于世故;也许是熟知内幕,难被诱惑,总之,对电视剧啊明星之类的东西,一向是缺少兴趣甚至是排斥的。但近七八年来,仍然有三部电视连续剧我是坚持看完,而且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血色浪漫》,表现了一个少年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后的人生历练与心灵磨难;二是《走向共和》,重现了自由斗士、民主精英、革命先贤在上世纪初是在为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而进行不断抗争的;三是最近播出的,似乎是表现纯生活性鸡毛琐事的《蜗居》。

  《蜗居》问世至今几个月来,在观众与媒体上议论的沸沸扬扬。有人说它好得不得了,有人说它坏得不得了;有人说禁播了,有人又说没禁播,传言与说法莫衷一时。但比较权威的结论应该是:有人很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它呢?有一位电视剧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说了它的三点不好,即三靠:一是靠性,二是靠黄段子,三是靠官场腐败。因此要禁播它,要把它打入“冷宫”。但在我看来,这三点理由统统没有说到点子上。比如说性,通篇电视剧里面,基本上没有这样的镜头,即使有也处理得非常含蓄,在全剧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再则是黄段子。也不知是我的记忆力不行,也不知是我没看清,总之我觉得里面连“段子”都很少,遑论 “黄段子”?至于第三个原因即官场腐败,那里面出现的干部,上到高层的直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中到纪委的负责人,下到具体的办案人员,无不铁面无私、公道正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腐败的,也不过是市长秘书宋思明等少数狐朋们。在剧中所有党员干部中,他们占的比例也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对腐败现象有渲染、夸张、蛊惑、夸张之嫌。那么《蜗居》的坏,究竟坏在哪里呢?还有人说,它还原了生活,揭露了生活的本质,真实得有点残忍。我认为也没有说到点子上。按照我的理解,《蜗居》的最坏之处在于里面没有坏人,但同时又让人觉得这些人都活得很善良、很沉重、很窝囊,很让人理解与同情,甚至还有些好感。不妨我们一一道来。

  《蜗居》里最风光、最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就是给市府高官当秘书的宋思明。但是,他活得很轻松、不窝囊吗?他貌似老谋深算、老成执重的背后,实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脆弱。可以想象,他也曾经是一个很有理想情怀、很有信念追求的热血青年,但官场的险恶、政界的诡谲,硬是把他磨砺成了一个言行严谨、滴水不露的“老油条”、小政客。白领人士、海萍夫妻,活得很洒脱吗?不是的。海萍夫妻名牌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留在了大城市,但他们却处处碰壁,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孩子都满地跑了,却因为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使一家三口长期不能团聚。她的老公苏淳,一个典型的吃技术饭的知识分子代表,更是忠厚老实、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比老婆走得早,下班比老婆回得快。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每次海萍满腹牢骚、满怀疲惫回到家时,苏淳总是用这么一句不咸不淡但却充满讨好味道的话向妻子问候:“老婆回来了!”他俩的窝囊,海萍的那段泣血哭诉最能说明:假如人生像电影一样能够重新放映,我们一定在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城镇,而绝不贪恋大都市的虚无与繁华。可是,大城市真的不属于小地方的国民吗?

  那么郭海藻呢?古往今来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第三者”,在我们的印象与结论中,原本应该是很不光彩的、很不道德的。但是你恨她吗?他恨她吗?我们大家恨她吗?恐怕是想恨也恨不起来。具体到我个人的观感,我不仅不觉得她不可恨,而且还觉得她可爱、可惜、可怜。她是那么一个天真、活泼、聪慧而美貌的女大学生,而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却被颠覆得晕头转向,硬是在生存压力的魔棒指挥下,一步步走上了插足他人家庭、甘愿沦为“二奶”的不归路。

  再说小贝。一个多么富有情感、富有朝气的好小伙子,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与他热恋的情人海藻投向别人的怀抱。作为一个男人,简直算是窝囊到了极点。但他却找不到答案,只能在暴雨中狂奔、痛哭,借质问苍天、叩问大地,来释放自己的内心苦闷与痛楚。

  剧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就是那个房地产开发商陈寺福。尽管他坐着名车、穿着名牌,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三孙子”样,一天到晚都扮着一副哈巴狗似的笑脸去应酬官员。至于那个钉子户李老太太,结局更惨,只图为保住自己应得的财产,只求为未来的生存寻求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条件——房子,却被已经在中国不属于新闻的野蛮拆迁活活砸死在家中,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

  总之,《蜗居》的要命之处在于剧中人的处境与结局都很窝囊,但又似乎都是在按着某种既定的、必须的轨迹与逻辑走下去的,好像既合情又合理,让我们连对坏人都恨不起来了。同时,又让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又找不到该为此负责的原因。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长篇电视剧,不能艺术地自觉地诠释某台《新闻联播》中间10分钟“全国人民都很幸福”的主题,不能起到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旋律作用,不禁它禁谁?
 

http://see.oeeee.com/a/20100121/83691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