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澎湃新闻:你想不到六六写的是报业兴衰吧

瞧《女不强大天不容》这名,你想不到六六写的是报业兴衰吧

来源:澎湃新闻–生活–有戏 作者:丁立 2014年11月15日


演员海清和编剧六六出席上海耀客传媒两周年庆典活动,为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助阵。

11月14日,上海耀客传媒举办两周年庆典活动并发布六大新剧,其中演员海清和编剧六六特地从安徽合肥赶来现场为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助阵,该剧主要讲述女性面对时代变革大潮自立自强的故事,目前处于剧本创作阶段的两人在安徽的报社“潜伏”体验生活。六六说自己天生是一个危机感极强的人,有生存恐慌,“对我而言,不存在居安思危”,自己每天都汗毛倒竖捕捉着各种变化并提前做好预警。

六六属于编剧圈特别能讲的女人,还没等记者发问,主动打开了话匣子。“我为什么写《女不强大天不容》,因为我的一个媒体朋友失业了,报社倒闭了”。2009年,六六曾建议自己的某位女记者朋友离开传统媒体,到文化公司就业,“当时她给我的回答是:你要知道,在我的家乡合肥,传统的报业的收入水平比上海影视行业的收入还高。”当时她的朋友月薪一万块,紧接着之后微博微信兴起,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大众阅读方式的改变,纸媒接连倒闭,这位朋友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焦虑和危机中。

尽管不是媒体人,六六却一直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3年她的第一部书《王贵与安娜》被搬上纸媒刊物,“那是第一次我的网络文字被落实到平面媒体上,也走上了大家称我为中文女作家的道路”。六六认为自己对纸媒也是有感情、有依赖、有情结的,“新闻从以前的高高在上变成每个人的茶余饭后消遣的一部分”,此次剧本合作伙伴里就有那位交际甚好的失业纸媒人,“我们一起描写报业这十年的兴衰转变,在摧枯拉朽的变更里做见证者,也做主宰者”。

“你恐慌的其实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你自己的不进步”

澎湃新闻:《女不强大天不容》讲述的是媒体转型时代下女记者的命运?

六六:女主人公的命运特别传奇。人有的时候对工作的推动感,经常忘记了你出发的初衷,隔段时间被迫调整的时候,反而要看看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澎湃新闻:现在都谈“互联网思维”,制片方会不会也要求你或者编剧团体了解互联网思维?

六六:我并不知道别的编剧,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个编剧都需要。如果有人执着于古装剧或者抗日剧没有必要有互联网思维,因为那样的剧在任何平台都可以播。但做话题剧或者现实题材剧肯定是每时每刻都要具备跟这个社会交互的东西,必须保持着跟社会齐头并进的步伐。

澎湃新闻:剧里有探讨媒体转型的话题吗?

六六:有。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可以看出媒体整个行业的改变,以一个人物的缩影来反射大社会大环境。

澎湃新闻:你对这批传统媒体人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工作十几年突然面临一个转型?

六六:每个人在面临巨变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当头一棒,第二反应是焦虑,第三反应就开始有佛家四个想法: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一步步走,先看破、放下,最后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听起来是巨变,可是历史上重复了千年,从手耕到青铜器、冷兵器到火炮,或者二十年前国企改制,每代人都会遭遇转型和变革,与其说是时代的变革,不如说你跟过去一成不变的自己在对抗和格斗。我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如果你觉得社会的变更让你恐慌的话,你恐慌的其实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你自己的不进步。

澎湃新闻:在你的骨子里,会不会觉得这批人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

六六:比我小的这代80后的孩子们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你停止了进步,你放弃了自我的修炼,到了40岁你一定会面临着从年轻一下子到老年的过程,中年还没来到就老了。我们一直在探讨“中年危机”,我说真正的中年危机它的表象也许是出轨,也许是花天酒地或者登山等等,但实际上内在的理由是面对巅峰状态的自己,往下坡路走的时候那种彷徨。你到40岁,无论是男女到40岁都会面临着一个时代最辉煌的时候,开始往下坡路走,你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变化,你准备好没有,其实这种准备你应该是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做好的。

澎湃新闻:海清那个角色是不是一个得到自在、走出自我的范本?

六六:我觉得是一种蜕变和修行,是一种自我认知。因为往往女性在被生活被家庭被社会推动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细细想她在社会中是什么样的角色。没有人想,因为你做早饭喝牛奶,接着送孩子上学,到单位事务性工作做好,转眼就天黑了,回家又跟孩子斗争,甚至跟老公谈谈家常里短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绝大多数360天里面就是这样过去的,没有静下心想“我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我想成为什么”,你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选择写媒体是因为老百姓能体会得到

澎湃新闻:创作过程中采访了多少媒体?

六六:做了蛮多工作,比较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关注我的微博的朋友也知道,我在安徽附近生活了两个月,从采集这个题材到紧锣密鼓的创作至少半年,因为我选取的城市是二线城市不是一线城市。

其他行业的转变,最多只是运用工具平台的转变,危机不大。生产袜子的以前是(工资)三千块,现在是五千块,他还涨了,感受不到这种血淋淋赤裸裸的变化。但今天新闻媒体行业的局面至少酝酿了十年。2004年纸媒非常红火,但那个时候你们意识到了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闻的作用,已经开始赶超你们的纸媒,所有变革的发生蕴藏了至少十年,只是很多人后知后觉,到今天冰山撞到眼前才发现是冰山,实际上早在一半公里以外就已经在向你逼近了。

澎湃新闻: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目光聚焦到这类题材上的?

六六:我一般做一个题材,选择这个题材最典型的一面,比如说想做“信任”的题材,我就做医患,因为医患关系是信任这个话题最好的诠释者。但是社会产生信任危机,不仅是医患之间没有信任,老百姓跟政府打交道不一定会有信任,包括跟小商贩打交道也未必信任。中年危机每个行业都会有,目前为止最合适的选取对象就是传统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对比。

因为媒体人的故事最直接,让老百姓轻而易举体会到,看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感同身受,你选择很生僻的行业,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写一个女教授的变化,我估计绝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女教授是干什么的,如果是生物学女博士,老百姓完全不熟悉。新闻媒体的话,每天都会有人看《新闻联播》在上互联网玩微信,媒介熟悉容易接受。

澎湃新闻:其实行行有难处,编剧行业也是。前不久又出现了版权纠纷和编剧之间的起诉。作为名编剧,你自己怎么认识这个职业,有没有受到过什么特殊的优待?

六六:中国目前的电视剧行业里,编剧还不能够做到左右戏剧的架构,总体还是出一个母本,然后交给导演。仅少有的编剧最后成了制片人,那就另当别论。但我个人从公允的角度来讲,一部优秀的影片一定不是由一个人主导完成的,一定是集体的产物。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几力合一的结果。因此不能够把一部片子的成功归结为一个导演或一个演员的功劳,更不能把以后的架构中心移成某某某负责制,出于对于艺术的尊重和对合作伙伴的尊重,我始终一直认为我应该做到的工作就是提供一部尽量完美适合演出的剧本给大家,剩下的工作要靠全体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8298

 

“澎湃新闻:你想不到六六写的是报业兴衰吧”上的169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