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京华时报:《心术》:一把钝刀带来的痛感

《心术》:一把钝刀带来的痛感

来源: 京华时报 第036版 心术   作者:韩浩月  2012年05月09日


 在看电视剧《心术》前,先读了六六的原著。原著以日记形式完成,纪实色彩很浓,间或穿插几段六六与网友的互动文字,不仔细分辨的话,果真会把小说当现实了。受叙事形式限制,小说并没有为电视剧提供良好的改编基础。难为六六了,在剧本创作上,电视剧故事对比原著有了不小的改动,起码,台词变多了。

六六的台词基本功不错,听着美小护、霍思邈们耍贫嘴,也蛮有意思。但听多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么像《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般的耍贫嘴,哪还有更多的篇幅,用来描写医患关系折射社会矛盾啊?所以,看《心术》时有点着急,总觉得电视剧没谈到大问题,没谈到骨子里,有时过于注重描述温暖,疏忽了冷酷一面是温暖最好的折射。

后来想通了,指望一部电视剧来看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各种复杂因素,是对创作者要求太高了。《心术》的性质,得先是一部具有观赏价值的娱乐产品,其次才是一部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年头电视剧纷纷躲避现实都来不及,好不容易出了部《心术》,大家要爱护,要用高收视率支持,由此才会吸引更多导演转到现实题材中。

既然是娱乐产品,不妨从其娱乐性谈起。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是演员的表演,海清饰演的美小护,在原著中所占篇幅并不多,为了突出这个角色,编剧给她加了不少台词。于是我们不断在剧中看到海清“吧啦吧啦”地说话,嘴皮子比在其他剧中当媳妇时要灵快得多。

吴秀波饰演的霍思邈,张嘉译饰演的刘晨曦在剧中的表现都极其放松,乃至于有点放松得过火。不晓得导演用什么方式,让演员卸掉了面对这个独特题材的包袱。演员演得放松,观众自然看得也不紧张。问题就出在这儿,放松感虽带来了观剧舒适度,但缺乏紧张元素总会让人若有所失。

《心术》的播出有它的社会价值,它能帮观众认识那些在就诊台后不苟言笑的医生,在工作之外其实和每个普通人是一个样子,有着大家都有的爱欲情仇。《心术》无意为医生开解,它只是(也只能)把一些可供言说的东西展现出来给大家看,让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稍微多一些的理解。

医生的手术刀讲究快、准、稳,但《心术》无法做到,它是一把钝刀,但一点点撕拉社会肌体的某个伤口。作为观众,如果能感到疼痛,那说明你还是一个正常人,需要沟通、理解、关爱,如果无动于衷,不能说电视剧拍得不好,只能说人心确实变了。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05/09/content_787206.htm

专访新“铁三角”

海清:群戏多亏搭档照顾

 来源:京华时报 第036版 心术 记者: 许青红

海清

吴秀波 张嘉译

在浙江卫视热播的《心术》中,张嘉译、吴秀波和海清披着白大褂上演医院风云,打造出一个新的“铁三角”组合。谈到这部医疗题材电视剧,三人都有自己的渊源与感悟。张嘉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医生,他之前就曾演过医生。“医者仁心”,吴秀波和海清则用心去体悟,借角色更多地理解了医生和护士。

被角色纯净感打动

在《心术》第一版的剧本里,美小护的戏份并不多,但由于海清与六六的个人关系,在海清的忽悠下,她成了绝对的女一号,“从拿到剧本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不停地给她归类,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她是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人物,或者理解成她是一个没有被概念化、脸谱化的人物,是电视剧中少见的纯净。”

海清说,如果把美小护扔在医院里,肯定是找不出来的。“其实和办公室中其他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挺现实的,除了她的职业是一个护士。”海清说,正因为角色的纯净感,在她还不是主角的时候就已经打动了自己。“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这样的角色,能让我有另一种发挥,另一种表演方式,另一种体验。”

戏拍完后,海清除了感谢吴秀波、张嘉译两个搭档,还特别提到了群戏,“无论是医生巡房还是进行手术,这样的戏很有难度,一个照顾不到就会穿帮,就会拉低剧集的水平,但是所有的演员,无论今天有没有他的戏都基本跟足了全场,我拍戏这么多年都很少见。”

手术室戏份最棘手

刘晨曦不是张嘉译演的第一个医生,早在十年前他就演过一个英雄式的医者。相比之下,张嘉译认为刘晨曦更朴实。

张嘉译回忆,在拍摄《心术》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该剧避免不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医学术语、台词、动作等。为此他花了很大工夫在背台词上,甚至还有意加快自己走路的速度,因为他观察到医生在工作时行动都非常快。张嘉译还透露,最有难度的戏是手术室的戏,一方面拍摄的时间非常紧,另一方面手术室的戏对做手术的动作要求很高,手术刀怎么握、缝针的手法都需要逐一领会反复练习。

张嘉译和童星张子枫饰演父女,“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她还是一小不点。转眼都是小女孩了,但还是那么可爱。”剧中,张嘉译的女儿得了重病,“现实生活中我也是父亲,在演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那种父亲的感觉带进戏里。”

对医生这个职业,张嘉译心怀敬畏,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医生。对粉丝冠以的“师奶杀手”这个称号,张嘉译并不排斥,“男演员成熟后自然会产生的一种形象,观众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只要他们高兴就好。”

把医生当普通人演

在吴秀波看来,他饰演的霍思邈身上也没什么特别闪亮的地方,他就是个正常的人,身上有优点和缺点。

吴秀波坦言,刚演这个角色时,还是有一点迷茫,“有一天,我终于领悟到这个真理——拿刀拿枪都是人,从正常人的角度去找这个角色的感觉。一个医生,他在医院里面是怎样的状态,比如电梯故障了,他要爬很高的楼梯,是抱怨还是要像运动员一样轻松完成任务?看见一个特别有感觉的女孩,但是她是病患家属,我该怎么办,是主动出击还是避嫌?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在眼前。”吴秀波表示,“开机的头几天像摸着石头过河,有点胆战心惊。那个阶段非常有耐心,等着角色上身。更多的时候,是在感受的过程中进入这个角色。”

演完《心术》,吴秀波对医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医生一直是我从小就非常仰慕和敬仰的行业。他们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他们仅仅是靠着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救那些应该能活下来的人。”

本报记者许青红实习记者田瑞敏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05/09/content_787207.htm

 

微观

来源:京华时报 第036版 心术

    @小昊:半夜不睡,看《心术》。很应景地说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话题:大龄剩女没婚结,大龄剩男急买房;交警拽、护士更拽;买车容易上牌难,开车容易油价无情;有本事的插插队,没本事的排死队;狠下心来去锻炼,总比无奈去医院强;谁的脸色最难看,医生护士争前三;月嫂轻松过万,白领过劳伤残。

    @箫雁(文学创作者):《心术》看到第10集,不得不再谈谈六六老师的新作。剧中人物主任、老大和霍思邈代表着丰满的理想,而常说实话的副主任则是骨感的现实。如果故事的结局不是副主任荣升院长,其他假慈悲的人不得好死的话,《心术》必将成为一部流失观众的烂片!

    @张砚钧(职业漫画家):关于《心术》这部剧,看了几集后,感觉编剧有些为医院贴金戴花开脱的意思。其用意就是让人同情医生的无辜,但又表达牵强!总之编剧在诸多情节上不符合逻辑,故意美化医院,说实话医生、护士并不是《心术》中描写的那么高尚、严重脱离现实!政府如将这些从医人员作为理想化了的楷模还行……

    @丁香园:《心术》第一集最后,医师问小南南:“你头晕吗?”、“恶心吗?”这是典型的提示性询问,对儿科小患者来说,很容易得到虚假信息。正确的提问:“你哪里不舒服?”或“还有什么不舒服?”

    @心语星愿:想起当年我做手术时躺在手术台上,听到主刀医生与旁边的医生聊昨晚饭局的事,还问他酒喝高了没有。天呀,心里那个拔凉拔凉的……作为一名医生,应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恪守医德,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呀……少有些手套、钳子、棉花之类的留在患者肚子里的事情发生。

    @chenbing: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这部电视剧我挺喜欢看的。其实医患的关系很简单,两个字——理解。

    以上摘自腾讯微博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05/09/content_787205.htm

“京华时报:《心术》:一把钝刀带来的痛感”上的89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