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由电视剧《双面胶》引发的讨论

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由电视剧《双面胶》引发的讨论

来源:松江报 作者:记者 蔡桑 实习生 钱悦 2007年07月13日


剧情回放

  上海姑娘丽鹃嫁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后留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亚平,亚平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买了房子成了家。
  亚平在父母来上海前像个上海好男人,对老婆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小夫妻亲密无间,恩爱无比。但母亲到来后,温馨小家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亚平母亲认为儿子应该听自己的,而媳妇是外来的;妻子认为丈夫是自己最亲密人,希望得到关爱,双方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有增无减。

婆婆传统思想严重,希望以自己生活方式去影响改造上海媳妇。这些思想与在大都市长大的丽鹃现代生活方式完全冲突。婆媳之间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亚平父亲因病住院后婆媳之间因为利益之争而彻底决裂,两人变得水火不融。即使丽鹃为亚平生下儿子之后,婆媳关系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而小家伙一句“妈妈坏”将家庭推到悬崖边缘。丽鹃因怒失言将亚平母子逼上无家可归的境地,亚平在妈妈鼓动怂恿下丧失了理智,疯狂地将拳头砸向了丽鹃……”

  在黄金段热播的电视剧《双面胶》日前终于剧终人散了,但由此引发的话题却还在继续,观众们还是有话要说。日前,记者在人乐居委会和几位居民聊了这个话题。

居民顾菁,女,63岁

  婆媳关系大概是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关系了。这部戏里,男主角是外地的,娶了一个上海媳妇,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实上海媳妇没有戏里说的那么厉害的,大部分还是挺好的。倒是这个男的,作为儿子和丈夫,两种角色都没有扮演好,我认为他应该在两面做调解工作,宁可自己做“三夹板”,但他却没有做到位。

  其实婆媳相处,说难也没有那么难,我自己当媳妇的时候,没有受到过婆婆的刁难,所以我现在也把媳妇当女儿一样看待。

  很多人一开始就认为“婆婆跟媳妇肯定搞不好关系的”。我就觉得,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呢?爱自己的儿子,就要爱儿子所爱的一切。老人就是原则问题上提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不要管了。像做不做家务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现在大家都要工作,女人也不是全职太太了。而现在的婆婆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资的,不需要儿女赡养太多的,有时候“抠”一点,做媳妇的也就不要管了。

  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不想要老人管,一方面又希望在生活上得到老人的照顾,所以老人和小辈保持“一锅汤”的距离是最好的。“一锅汤”的距离是一个比喻,也就是说,把汤从一家端到另一家不会冷掉的距离。

  不过,通过这部电视剧也可以看出,两个人结婚,还是要生活习惯、文化素质什么的都差不多比较好,不容易产生摩擦。

  
居民李美娥,女,61岁

  其实这部电视剧是在通过两个家庭的事例来教育整个社会。剧中婆婆其实为儿子、儿媳奉献了不少,但到后来就有点管得太多了,吃力不讨好。再加上她传统观念太重,觉得媳妇娘家的也就是自家的。女儿单位里要集资,她逼着儿子去问媳妇家要钱,这个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实媳妇家也不容易。

  最关键的,还是亚平这个“三夹板”角色没有当好。在母亲和妻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偏向母亲是正常的。但是在丈母娘去要他们还钱,两亲家吵架时,他去推丈母娘,这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时候应该拉住自己的母亲,保持中立立场,两面劝劝,这样更好些。

  那个来当保姆的表姐位置也没有摆好。虽然她是亚平的表姐,但她毕竟是来当保姆的,哪有保姆骑到东家头上的。总之,就是大家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居民王翠娣,女,45岁

  这个故事很贴近现实生活的。其实丽鹃这个媳妇算不错了,婆婆把肉数好后放在盆子里,丽鹃多吃了几块,她就在那里数,丽鹃虽然不开心,但也没跟她吵。而且在丽鹃的妈妈说女婿不好的时候,她也一直维护自己的老公。

  但是亚平太偏向他妈妈了,妈妈说老婆不好,所以她就不好。其实他不应该偏向任何一个人的,反而应该在妈妈面前说点媳妇的好话,在丽鹃不开心的时候,去关心体贴她,这样也许矛盾就不会那么大。问题就在他完全是站在妈妈一边的。丽鹃生完孩子回到家做月子,想看儿子,但是亚平的表姐和妈妈都不让她看,这时候亚平应该把儿子抱上去给妻子看,毕竟一个母亲要看自己的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们一家人就把媳妇一个人扔在一边,生完孩子就不管她了。而且他要丽鹃生这个孩子的动机就不对,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要完成父亲的心愿,让他在临死前看一眼孙子。

  王翠娣的女儿、19岁的朱一琪也看了这部电视剧,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多事情没法体会得太多。但是她认为,双方应该各让一步,这样,亚平这个当儿子和丈夫的也就不会那么为难,家庭就会更和睦。
  
  寥寥数语还不足以表达她们的看法,于是她们又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关于丽鹃流产、婆婆回家

  王:我觉得亚平在丽鹃流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有点怪她,他们家人都没有给丽鹃很好的照顾。

  李:对的,其实小产更应该需要休息的。

  顾:我觉得那个婆婆根本就把媳妇当成生育工具了,媳妇一小产,马上就回去了。这个时候如果不照顾好的话,很容易得病的。

  李:我认为她不是故意的,而且她回去前也叫丽鹃注意休息了。

  王:我觉得她是故意的,没那么巧吧,住了那么久,媳妇刚小产就走了。叫她注意休息,但家里又没人照顾她。

  顾:那男的有点怪老婆,小孩掉了,只怪她一个人,这对丽鹃来说不公平。

  王:从这件事情来看,他像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点都不懂道理。
  
●关于吃饭这件事

  王:那个表姐保姆让丽鹃吃虾要连皮一起吃,这不是一个保姆应该管的事情。

  李:虾壳的确能补钙,但是要吃软的呀,那个硬的壳怎么吃得下去啊。

  顾:就拿吃苹果来说,以前不削皮就可以直接吃了,但现在农药用的太多,这样吃就不安全,一定要削皮。

  顾:其实那个红烧肉的事,婆婆也可能是好心,你光吃肉不吃饭怎么行啊。
  
●关于亚平这个“双面胶”

  顾:这个电视剧,既然叫《双面胶》,就是要探讨作为儿子和丈夫双重身份的男主角应该怎么做才好。

  王:但是亚平显然没做好。就拿那个吃虾的事情来说,他应该当场就出来制止她的指手画脚。

  顾: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误会。他应该两边解释,双方就会了解,原来对方是为我好。那样误解就不会越来越深。

  李:其实亚平一开始还是做得不错的。比如,亚平妈一直灌输他大男子主义的思想,看到他吃丽鹃的剩饭,跟他说“这怎么能吃?”亚平说“这有什么,我们还亲嘴呢。”还有,小两口家里有一个花几千元钱买的沙发,婆婆怕它弄脏,洗又没法洗,晒又没法晒的,就做了个沙发套把它套了起来。亚平先回到家看到了,后来丽鹃回来,他主动出击:“丽鹃,你看家里有什么变化吗?”丽鹃看了一下,说:“沙发”,“包得好吗?”亚平边问边给她打手势使眼色,丽鹃机灵地说:“好看”,于是老婆也没发火,妈妈也开心。但是后来矛盾越来越深,他最不应该的就是去推丈母娘。
  
●关于生活习惯、观念不同

  顾:我以前在新疆待过,其实外地的很多生活习惯是一直生活在上海的人无法想象的。

  李:电视里反映出来的呀,那个表姐用洗完澡的水去擦灶台,洗衣服又不漂洗干净。

  顾:我有些新疆的朋友到上海来,看到夫妻一起做家务,就很惊讶:你们怎么会一起做家务的?

   顾:外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媳妇吃饭都不上桌的。

   李:而且婆婆觉得,房产嘛,就应该是儿子的,尽管其实是女方家里出钱比较多。

   王:如果一家人家有两个媳妇,一个生儿子,另一个生女儿,那待遇就差多了。

   李:我记得有一个情节:周末的时候,丽鹃和亚平在睡懒觉,婆婆把她们的衣服理好放在旁边,丽鹃醒来发觉婆婆进过她的房间,吓了一大跳。

●关于家教

   王:丽鹃的父母教育女儿什么家务都不要做,都丢给亚平的妈妈去做。

   顾:这个母亲这样教育不好,就算是独生子女,也总要让她做一点家务。一个小家庭,两个人都要做家务,分工合作。年轻人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其实有时候孩子是真的不懂,或者想不到,父母教教他们,提醒一下,他们也不是那么坏的。比如,老人现在不缺钱,但是逢年过节,小辈给长辈点钱,老人出去的时候就会跟别人说,“我媳妇给我的”。同样的,如果小辈有什么需要,长辈给点钱,她们会对别人说,“我婆婆给我的”,这样大家都开心。

   李:歪路子别教,像丽鹃的妈妈,这不好。

   顾:以前我女婿给我钱我不要,现在想想后悔了,应该拿着的,这样女儿、女婿也开心。其实这是一个口袋进、一个口袋出的事,外孙上学了需要钱,我本来给500元的,拿了女儿、女婿的钱后,就给外孙1000元,还是一样的,这样大家都开心。

●关于结局

   顾:希望这对小夫妻最后能够和好,因为他们还是相爱的,男方的父母相继去世了,希望双方能共同照顾好丽鹃的母亲,然后她能够被感动,觉得女婿还是很好的。

  李:我还是希望丽鹃和亚平小两口最后能够和好,毕竟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大矛盾,没有像第三者插足之类的原则性问题,主要是男方家庭的问题。

  王:以前主要是老人夹在当中产生的问题,现在经过了那么多事,希望他们重归于好。

  顾:这个电视剧还是蛮现实的,很贴近大众生活,很有教育意义。

  王: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有些问题在这个家庭不暴露,就在那个家庭暴露。

   李:所以嘛,这个电视剧就是集中反映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记者面前的关系,他们对剧情的评论总体说是比较平和。但是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很多观众的反应还是比较激烈的,希望他们离婚的有之,义愤填膺地批判某一方的也有之。《双面胶》所引发的热度会渐渐散去,但是“家庭和睦”却是永恒的主题。

真心祝愿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和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