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双面胶》为何这么“粘”人?

“双面胶”为何这么粘人?

来源:解放日报 2007年07月13日


 汪阿姨正手忙脚乱,厨房里忙着挥铲做菜,突然,手机短信响起———小姐妹火烧火燎,要打电话来好好聊一聊那部最近热播沪上的婆媳题材电视剧《双面胶》。

  昨夜,在数千人短信投票后,这部备受关注的电视剧播出了“温和式”结局。

  《双面胶》为何这么“粘”人?

  从婆媳一起看到婆媳分开看

  这是最近的一幕———

  《双面胶》刚刚在电视频道里播出时,一家人围坐一起,相安无事地看着戏里也尚未起纷争的婆媳。可随着情节的逐渐展开,戏里的婆媳俩热闹起来了,电视机前的婆媳俩也坐不住了
,各自起身回到自己房里,关紧了门再看。

  婆媳可以分开看,夫妻俩就不会了,却也为这电视剧争了起来。市民老刘没想到,老夫老妻几十年,就怪那天太投入,妻子站在婆婆的立场上,对剧中的“婆婆”多有一些同感,也多少带了点袒护,一旁的老刘听不下去,你一句我一句争开了。

  就在昨天,汉口路一餐厅内的电视屏上,《双面胶》一开播,服务员们齐刷刷转脸朝向。

  网络小说走红时,新浪网专题调查有29425名网友点击参与讨论。后来改编成广播剧,市民小华和妻子一听就被“粘”住了。记者拨通写下《股疯》的著名剧作家贾鸿源手机时,他前一天与几位朋友吃饭,正巧聊到《双面胶》。朋友中,有做话剧的,有做电视的,都是文化人。而在一家文化单位从周一到周五的例会上,《双面胶》亦成为了一触即发、热议纷纷的热门话题之一。至于MSN、QQ等诸多网络媒介平台上,“双面胶”已经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大流行词……

  今年夏天,除了股市,《双面胶》效应似乎又成为沪上新一轮街谈巷议的社会性热潮。

  “婆媳大战”背后的文化博弈

  《双面胶》为何这么“粘”人?

  是因为婆媳关系“自古天下第一难”?

  正如贾鸿源与朋友们聊到的,婆媳关系的电视剧拍得也不少,包括此前的《新结婚时代》、《麻辣婆媳》等也都创下不俗收视率,但为何这一部《双面胶》,似乎格外被人关注?

  记者采访《婆婆、媳妇、小姑》剧作家王丽萍。她分析有三:一是因为该剧主场景就在上海,这一浓厚的地域特色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二是宣传到位,除了播放时进行短信直播外,每晚电视剧结束后,还有一个与嘉宾、观众互动的谈话节目,话题紧扣剧情,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三是先前的网络小说连载,预热和带动了一部分青年观众。

  而在贾鸿源与朋友们看来,还在于多种冲突的叠加效应。“这部戏不光有婆媳冲突,还有地域文化的冲突,比如上海的儿媳与外地的公公婆婆,上海的岳父母与外地的女婿亲家。再有就是两代人的冲突。种种冲突交织一起,这戏自然就‘粘’人了。”

  心理学专家刘素珍从受众心理层面进一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跨文化的婚姻越来越多,新的家庭模式日渐普遍,这为《双面胶》的热播奠定了时代心理基础。人们看电视剧,会下意识地进行心理选择,喜欢那些具有强烈内在冲突的内容,尤其是自己感同身受的、与当下紧密相连的。这部电视剧就满足了观众这一需求。”

  据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有73.37%的读者觉得《双面胶》中的婆媳关系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新上海人”小丁表示:丽鹃与亚平的家庭结构,正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新上海人”家庭的一个缩影;他们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将面临或正在面临。“我装修新房时,就提前和老婆说好,你先别管,按我妈的意思办,等老妈走了,你再重新弄过,反正老妈买的东西都很便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本是文艺作品吸引人的颠扑不破真理。对《双面胶》来说,至少契合了现实需求,恐怕是它之所以这么“粘”人的原因之一。

  上海从骨子里应该是大气的

  我们可以从《双面胶》中获得些什么启示?

  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品等文艺节目中,经常可见对上海小市民形象的模式化表现。而在这部电视剧中,尽管和从前有所不同,但还是涉及到了“上海人的形象”。

  王丽萍是“新上海人”,却也觉得剧中有些表演太“硬”,对上海人性格的把握有些概念化。她坦言,生活中见过许多对外地媳妇疼爱有加的上海婆婆。这与上海人的“务实”精神分不开。婆婆对媳妇好了,媳妇自然就会对全家好。此外,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从骨子里说,还是大气的。”

  心理学专家刘素珍说:“应该承认,上海对本地文化有种‘自恋情结’,会本能地排斥外地文化。但同时也应看到,上海历来就是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和谐共处之地。这种跨文化带来的碰撞和冲突其实自有其价值,可以让身处不同文化的人共同成长。就比如‘双面胶’这个‘胶’,儿子是婆媳‘双面’中受压最大的个体,但也正是协调‘双面’矛盾的关键。”

  的确,电视剧《双面胶》中展现了各种家庭纷争,而其实有些摩擦本来可以处理得更好,有些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王丽萍认为这值得人们反思。作家程乃珊告诉记者:“上海这座城市其实是有许多好传统的。如今,物质条件好了,许多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丢失了尊敬长辈的传统。老的要爱护小的,小的也要懂得尊敬老的,这本来就是一个和谐家庭所应该具备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素养和价值观的问题。”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学会反省自己的内心,应该是我们这个城市和谐生活所需要的。正如蒋阿婆所说:“看了电视剧后,就觉得年轻人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不妨都来这么看,多一些换位思考和理解。如果说过去上海人的形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生活捉襟见肘的客观环境所影响,那么,当今天这已得到改观时,如何更加重视美德的传承和人际的和谐,使未来上海的形象更靓,这也许是我们应该从《双面胶》中看出的反思与启示。
 

“《双面胶》为何这么“粘”人?”上的97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