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中西结合,还是婆媳相争?

中西结合,还是婆媳相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娱乐专刊  作者:李智勇


日前,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了一部话剧,名字透着新鲜——

  就这两天,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了这么一部小型话剧。题目很吓人:《中西结合要你命》!记者看到半截,既没有凶杀、暴力,也跟中西文化交流不挨着,讲的是再日常不过的婆媳关系。于是,演出间隙,把制作人拉在一旁,低声询问:“起这么一个名儿,是何道理?”

  制作人何佳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不问还罢,一问眼睛一闪一闪,还挺得意——“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个感冒药的:小伙子感冒了,婆婆和媳妇一人拽一胳膊,这个说:‘中药好’,那个说:‘西药快’!谁也不服谁。小伙子胳膊都拉长了,成了橡皮人儿了,一脸无奈地大叫:‘中西结合’……”

  噢,“包袱”在这儿呢!别说,这个广告跟剧情还真接近。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东北乡下过来的婆婆和一个上海媳妇之间的矛盾,身兼儿子、丈夫两职的小伙子在这种矛盾中,可算是要了亲命了。向着谁都不行,两头堵还堵不住。婆婆讲节约,恨不得晚上灯都不开,好把钱省下来;媳妇讲格调,一天恨不能换好几套衣服。婆婆讲究男尊女卑,女的要干活;媳妇坐着还嫌累呢,别说干活了……全是鸡毛蒜皮,全是生活琐事,可堆积着堆积着,就成了大矛盾。

  老太太刚一进家,给小两口的时尚沙发就铺了一大花被面,说是禁脏。记者背后一小姑娘就嘟囔:“跟我妈一样!——我天通苑那房子都不敢带朋友去!”

  “亚平呀,别吃那么多菜,菜是看的,能下饭就行了!”这台词一出口,台底下轰一声,全乐了。

  “凭什么煮仨鸡蛋,你吃俩我吃一个呀?”媳妇这口气咽不下去,小伙子变着法地哄,好些个男观众看得直摸头。

  戏的诞生很简单,何佳在飞机上看到一本畅销小说《双面胶》,觉得这个要改成电视剧肯定特好,回来一打听,电视剧版权已经卖出去了。正要做罢,有朋友说,那做成小剧场话剧不挺好的?设法筹集了30万元的资金,大家操作起来,还就成了。

  演员除了演婆婆的刘玉环,基本上都是一帮年轻人。制作人何佳研究生毕业刚两年,演“媳妇”的俞蒙今年才20岁,她和“小姑”都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学生。执行导演张斌也不到30岁,已经要算是老人了。

  哎,何佳,你刚才说你原来也是演员,怎么想着去做制作人了呢?

  “可不,我看着别人演的时候,自己在台下也蠢蠢欲动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也上一把台——不过,女孩子演员多了,女孩子制作人你没见过吧?你老看那长大胡子的了……有美女导演,再多个美女制作人也挺正常呀!”

  演出结束,记者随机找了一对老两口,问问感受——大叔大妈,您觉得这戏怎么样?老先生说,我看一般;老太太不同意,俩人说着说着就争起来了。

  老先生说得挺专业:“我觉得艺术性还可以再提高。婆媳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矛盾,儿子难做——这个题材不新鲜了。还可以再挖掘些新东西。再一个,表演有点小品化。”

  老太太不干了:“你这人就是找别扭!我们是上这儿看戏来了,还是上课来了?我觉得挺生活,挺好,这些事都跟自己亲身经历似的,老百姓才爱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不小品化?我看比那些个胡编乱造的电视剧强多了!”

  老先生说,“我又没说电视剧……”

  小孙子不干了,大声插了一句:“你俩别吵了,要了我的命了!”——嗬!学得挺快,这台词儿给用这儿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9-22 第13版) 本报记者 李智勇

“中西结合,还是婆媳相争?”上的169条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