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也看了有关USTCBBS转的毛氏理论的影评,受到很多启发
同意发哥老矣,不可再吃电影这碗饭的说法。自始至终就是一副皮囊在晃悠,完全没了精神,没了心劲儿。
同意葛优出神入化,戏中有我,我中有戏,人戏不分,精彩绝伦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这真成了老戏骨了,难怪有人说他优哥出了仨配角挤兑得那些主角没地方坐没地方站的。
姜文:那叫一个才华横溢,这电影拍得那叫一个纵横捭阖。
电影是用来看的,看了要嘛娱乐,要嘛共鸣,姜文都做到了。娱乐就娱乐个上上下下哪儿哪儿都忽悠到,不管是火锅,还是不能让寡妇再守活寡,也不管是小六子的东洋西洋南洋没北洋,还是且让那子弹飞一会儿,一句接一句,感觉就是给力还不唐突。如果你再往深里想想,时不常你还会有会心的一笑,觉得那一刻就该讲那样一句话,配上姜文的那样一副我自己没明白你也别明白,我明白了你也可以不明白爱咋的咋的的嘴脸。
别的人家都说的很多了,各花入各眼,不能强求同一观感。我这里就且就说说两个女性角色
县长夫人和花姐
两女角一致的地方就是都是毫无惧色的厉害角色,按照上边毛氏追捧者的理论演绎,那就是:无产者无畏,无知者无罪
县长夫人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来历不明。窑姐也好,太太也好,反正是都当了五回寡妇了,再寡一回或是再嫁一回都没什么原则差别,所以,谁当县长和她一毛关系都没有,她反正就是县长夫人,可以光鲜亮丽,可以被县长或是自诩为县长的人拥着这就齐活,哪管哪一天死在县长的帐榻之内,落个粉身碎骨。
有意思的是这夫人死后竟然无数次被提及,而且一再充当后续故事的道具,俨然成了革命的引子,耐人寻味。
花姐的角色我觉得不可或缺。
整个中国革命的轮回没逃出过共产,还有共妻。
小小毛贼的打家劫舍是这样,历史上所有的暴动起义也是这样,楼主转帖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我D在打下江山之后的换妻风潮其实也是循了这样的宿命,没了女人的戏码就像是革命没了源头,断然写不成鸿篇巨制。
“老三:她们是妓女,是穷人吗?老二:是穷人,是穷人卖掉的女儿!”都穷到卖儿卖女,都穷到无以为继不能跟爹妈共享天伦乐,那这些人还有什么好惧怕的,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而且再得到一星半点都是恩情浩大啊。
好,前提在这里,就为所有的解救所谓穷人打下了伏笔。县长来的时候花姐带头击鼓欢迎,被买来的,做戏也得是看主人的意志,但同时不惜气力死命地敲打,暗喻着希望有个新鲜点的人生?接到天上掉下的财富之后就倾其所有为二哥三哥同时示好,这是不是就暗喻有了靠了?还有就是有样学样拿枪指着自己也要来一回当个麻匪,散尽浮财的戏码。人生三大步啊,从奴隶到将军,这就是自己把自己给解放了啊。当然最后还是没抗住十里洋场被三哥替二哥娶了的无厘头结局,也许就真的轻松了,也许就从此湮灭或者进入了下一个的轮回。
还有,在这个电影里,女人不是自己的,女人的存在都依附于某个形象而存在,县长,县长夫人,也可能是师爷和师爷花银子买断的窑姐,等她的床空了,她的身子和灵魂都同时消失了。花姐,先是穷人不得不出卖的闺女,再就是黄四爷买的女子,再就是二哥三哥的相好,和三哥替人娶的妻,最后是不知所以的未来,她从来不是她自己。
女人悲哀,无处不在
一个戏让你从头看到尾觉得兴致盎然,还时不时插上一下想象的翅膀,翻越个三山五壑地通联通联,还有一些极富深意的台词,我觉得这就够劲道了。
[ 此帖被Troublemaker在12-28-2010 13: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