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 0kSM$D_
'hE'h?-7
在中国藏区一些地方,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所以在长期的生存压力下,形成了很独特的婚配方式。不是群婚也不是伙婚,而是兄弟共妻。跟几个男女朋友说起来,大家觉得这才是一种很人道很人性化的婚姻模式。 qA;Gl"HF
1fvN[
--------------------- )=#e*1!b
[ZT]在今天的藏区,仍然保存着“一妻多夫”及招赘女婿上门的婚姻制度,和“舅权”至上的婚姻礼俗;女性在家族中起着支配作用。扎坝就有可能是“东女国”80余城的一个。任新建研究员通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东女国”的中心在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也属于党项羌。扎坝也在这个“东女国”的范围内。由于地处峡谷,与外界隔绝,因而古老习俗得以保留。比如扎坝人住碉楼,就与“东女国”人住高楼相印证;而扎坝家庭以母亲为主的母系氏族残留,更是“东女国”以女为王的写照。 LSo*JO6
gu6%$z
作为扎坝地区最有知识的人,茨珠曲佩老人曾经在文革后期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上过大学,也曾是扎坝中心小学校的校长,现在是扎坝地区的文教干事。在当地,他很受人尊敬。他说,“一妻多夫是因为要保持财产的不外流”。 ]#Cc7wa
@DIEENiM
在解释为什么有一妻多夫现象时,他认为,在这个贫穷而闭塞的峡谷地区,由于土地和耕地面积少,一个家庭就不能无限的分裂。通过“一妻多夫”的方式,可以杜绝家里财产的外流。“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势必会重新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楼,置办生活用具,这是这个地区的人所无法承受的”。“母亲在家里的绝对权威不容更改,如果引进另外人家的一个女子,势必会改变这种格局。”茨珠老师同时认为,与这个地区尊敬母亲,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传统有关。 oYdE s&qq
DK
eB%k
一妻多夫的家庭关系 ^2H;
w3ATsIw
藏族传统的一妻多夫家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极个别的父子共妻几种形式。但在康区最主要、最普遍、占绝大多数的为兄弟共妻。解放前,谭英华先生在今甘孜地区境内调查的45户一妻多夫家庭,其中兄弟共妻44户,共101名男子,平均每户均2.3人,非兄弟共妻家庭1户,丈夫2人。 l$1
NI#&
*Y?oAVkz
一妻多夫家庭以而兄弟共妻为普遍,其次为三兄弟共妻。四兄弟以上共妻的只是极个别现象,在昌都丁青县丁青村的一妻多夫家庭120户,丈夫257人,平均2.29人。昌都县妥坝乡9户一妻多夫家庭,一妻二夫7户,占78%,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户,分别占11%。 GeDI\
-
(i L*1f
----------------------------- J%-4ZB"
朋友们讨论起来的时候,都觉得这样很好。嫁人要嫁个兄弟多的家庭。先跟老大过两年,等兄弟们长大了以后,让老大出去放羊挣钱,老三出门打工挣钱,老四继续上学。如果老大或老三回家,就让老二出去放几天羊,或除满意的兄弟之外其它的到镇上或县里打几天零工。孩子出生以后,兄弟们谁也不知道孩子是谁的(母亲和孩子也可能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反正都是自己家的,而且兄弟们每一个都看着孩子像是自己的(本来叔侄就亲嘛!而且遗传上也差不了多少),都对孩子特别好。这样的家庭特别具有凝聚力,财产也不会外流,每一个兄弟都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努力挣钱养家。 m}u)C&2>
e!PB3I
坛子里的姐妹们,羡慕吧? 没有嫁人的小妹妹们,以后结婚要找兄弟多的人家嫁。当然,也可以嫁到藏区去啊!或到那里客串一把,体验一下人间天堂啊!以后谁要是不听话,态度不好,就让他出去放羊去,视悔过态度决定何时让他还朝。 ~o#mX?'7
Jz=|-F(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