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武家坡 --]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原创精华 -> 武家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小邪 09-18-2005 13:34

武家坡

08/18/2005 周四

离开北京前的某天,Yue送了条铸有我名字的项链。戴着它招摇过市,博得些艳羡目光。可惜在这里,美国人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白白浪费了我们的苦心孤诣,聪明才智。有笑话为证:一个家伙得意洋洋地向一中国学生展示他T恤上的两个中文字,问是什么意思。那位同胞找个借口到走廊里笑了半天才敢回来。那俩字是:垃圾。

Yue美女另一项义举,是请去北兵马司小剧场看京剧《武家坡》。上海的余派女老生王佩瑜与北京的梅派新秀陈晨合作登台。

前面垫场的是北大京昆社同学演的昆曲《牡丹亭》中《春香闹学》一段。很喜剧。

《武家坡》所述故事为我们熟知。薛平贵征西十八年,作了西凉国的驸马,后来国王。出身相门的发妻王宝钏为了他与娘家脱离关系,寒窑苦守十八年。鸿雁传去王宝钏血书,薛扮作军师赶回,调戏、试探王宝钏。经过若干回合的唇枪舌剑,夫妻相认,皆大欢喜。

古希腊史诗般漫长故事,浓缩在此简单场景中,通过人物对白、唱词,将前因后果,恩怨情仇,交待得清清楚楚。既有论辩机锋,又有类似《游龙戏凤》中的打情骂俏(而此处王宝钏以贞节烈女形象出现,那一本正经的怨妇式的娇嗔,使得效果更为显著而奇特)。

《武家坡》中经典唱段有:“苏龙魏虎为媒证”和“指着西凉高声骂”(对唱),“提起当年泪不干”和“一马离了西凉界”(须生唱)。很多流派的大师都曾演过此戏。手头的有:梅兰芳,谭富英;张君秋,谭富英;尚小云,方英培;孙毓敏,言兴朋;李维康、耿其昌;张火丁,张建国;李蔷华,张文涓……比较起来听,各有千秋,十分有趣。

观感总结起来有:(1)剧中男权、君权意识,令今日女权主义者听来嗤之以鼻(王宝钏含辛茹苦守身如玉十八年,还要乐颠颠向那已娶了西凉公主的薛平贵讨封,并请求做偏房)。

(2)京剧对舞台空间的运用,很是高明。不仅有舞台内空间,更有舞台外被延展的空间。一些对话在舞台内外进行,如薛平贵与邻家大嫂的对话。薛平贵的唱段也是自舞台外开始,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舞台内小空间,又可随机分割成若干物理空间(人物一伸手,便出现虚的门,不可见的树和沟沟坎坎),及某个人物的心理空间,如薛平贵的心理独白,台下的观者可知,而距他两步之遥的王宝钏不可知。

(3)敬佩前人编剧技巧(且不说唱段美妙)。道具简单,马鞭,菜筐及铲而已;故事及人物关系简单:夫妻如何尽释前嫌,重聚;而整出戏妙趣横生,感情表达逐步深入,叙事节奏也由徐至紧,连我这京剧的门外汉,也看得欲罢不能。

(4)回到我的“老本行”——喜欢的精神分析,及性别分析。京剧中“易装”传统总是不可忽视的现象。人与戏,现实与舞台,是否会混淆?我们看《人·鬼·情》,看《东宫西宫》(当然这个有牵强的成分),都可寻到范例。1930年代那风华绝代的余派女须生孟小冬,曾与男名旦梅兰芳有过一场情债。一个女扮男装,一个男生女相……想像起来,竟是倒错的感觉。听来这句话,总是有些奇怪:梅兰芳曾是她的男人。

英气逼人的余派女须生王佩瑜唱音落,一亮相,满场喝彩。她做派稳重,唱腔从容,颇有大家风范,人称“恬淡雍容,内涵筋骨”,却竟是生于1978年的年轻人,还曾任过上海京剧院一团副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定是个有趣的人……)。与我一样,是双鱼座。她颇谦逊,演出结束时说,在此现代吸音舞台不用microphone唱,嗓子的确有些累,感谢大家支持鼓励云云。

与她配戏的陈晨是梅派传人,嗓音清亮,娇媚可人。也才是18岁的妙龄女子,人物情绪表演已很有神韵。

那染了黄发的年轻琴师,一副孤高傲物的样子。若把伴奏的这些年轻人拉出来,没准人家会以为是摇滚乐队的。我很好奇,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传统艺术与现代俗世生活中穿梭往来。想起一位由吹单簧管改做流行音乐的朋友,他对于在北京音乐厅演奏完宏大优雅的古典音乐,然后骑着破自行车回家的生活,似乎厌倦并反感着……

今天,在这里听荀慧生唱《卓文君》,“绿柳丝丝映画楼”,缠绵悱恻。

一手臭牌 09-18-2005 14:50
双鱼座的女孩子怎么都这样文采飞扬?我家隔壁一个女孩子是一个音乐杂志的专栏评论员,才18岁,笔名叫什么“骨肉皮痒”,去年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那地方可真不好考!

lotus 09-18-2005 17:34
俺知道京剧是好东西, 可是俺奏是等不了那千回百转


查看完整版本: [-- 武家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07434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