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旧作)夜晚的电影 最好年龄的人 --]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原创精华 -> (旧作)夜晚的电影 最好年龄的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小邪 09-08-2005 13:54

(旧作)夜晚的电影 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是他的夫人张兆和。

他没有说这个女孩子貌若天仙、娇艳欲滴、活泼可人,只是“正当最好年龄”,就是万物谐和,就是一切。这个人,陪他走了一生的路。

像那些在无眠的夜晚陪伴我们坐到三更尽的电影,因为这种机缘,夜晚和电影都如同我们遇见的最好年龄的人,刻骨铭心。

  一个台湾人写道: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最好关起门来,熄掉所有灯光,拔掉所有通讯设备,一个人看。

感谢他说出寂静夜晚、在黑暗中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妙处。似乎是这样再次看了《蓝》之后,这样的感觉更深切。那种没有距离感陌生感的全神贯注,让茱丽的感情和灿蓝的灯饰,剔透地忧伤着。这种忧伤会无声无息地在空气中弥漫开去,直到窗外整个寒冷寥落的夜空也缓缓绽开新桥的焰火。

还有他的《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这样美妙的画面和音乐,神秘的故事和灵性的女孩,只适合安放在暮春初夏薄暮时分、将夜未夜的时候,衬映“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幽深怅惘。

  而七月的夜晚,树影婆娑,人们迟迟不愿入睡,窗外飘来的是你的邻居——二十八岁上下的愤怒男青年或者哀怨女青年音箱里黑豹乐队或者许美静的歌声,紫色珠帘在风里摇曳,风情万种,于是你会觉得自己看的《玻璃之城》那种有点矫情的怀旧和伤感,也真实起来。理想的幻灭,青春岁月的远逝,从物是人非到物亦无踪……夜已经疲倦地惺忪着眼。你叹息着,走到阳台,如果有一张藤的躺椅更好,便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暮夏初秋,雨后的夜晚是清冷的气息。翻出尘封的《半生缘》来看——总是会想起那个黑白照片里看起来病怏怏的上海女子张爱玲。十八年的错过,几乎就是一生的错过,激情成为香炉里的灰烬,那些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彻骨的哀伤和绝望,如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古人写:夜深风烛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看过《半生缘》的深夜,就是这样的无助。或许,若隐若现的,一些摇滚小伙子们正在仿照邓丽君的纤柔,伤感地哼着:“夜色正阑珊……”

  几次看《甜蜜蜜》,居然都是在冬天。北方的冬夜,北风的怒吼让暖气的温存显得幸福。每次看到结尾,两个人艰辛绝望之后的街头相遇,仔细端详,恍然如梦。眼泪每次必不依不饶地落下来。一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将电影内外的情境,绝妙地连在一起。
这样一种爱情,宿命的色彩浓重。这样一个电影,让你在打算怅然抱头睡去的时候皆大欢喜,欢喜得你打算不再去追究剧作里的瑕疵,包装上的润滑,只是抹着两朵含苞待放的泪水,坐在那里对着满是雪花的屏幕发呆。

  年龄稍长,愈会领会杨德昌克制冷静的电影里那种深切的感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讲的不止是一群少年,《一一》里面也包容着老年状态、中年困境、少年恋情和儿童目光。杨德昌素喜酣畅淋漓地说话,事无巨细地论证,《牯岭街》有四个小时,《一一》三个。

看《一一》,要心灵宁静,最好是无人打搅的晚上。慢慢沉进去、沉进去……那些人忙忙碌碌的生活,与自己如此相近,伤痛沉郁,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不能自已。结尾,八岁的洋洋在外婆微笑着的遗像前说:我才八岁,可是我觉得我已经老了。

父亲从母亲身边走过去,坐在哭泣的女儿身边,握住她纤细悲伤的手……一瞬间,生命的温暖让你忽略掉所有不明亮的东西——当然只是电影留了个明媚的尾巴,我们还要继续行路。

  冬天的晚上人们似乎很喜欢热闹欢聚,古人也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么,无论有雪还是无雪的晚上,一伙人酒足饭饱后凑在某人家里,谁提出研读戈达尔或费里尼大约会被痛扁,轻松一点吧,看看大嘴姐姐朱丽亚·罗伯茨很搞笑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金·凯瑞的《神探飞机头》,或者周星星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和《大话西游》……一定要控制电视和嗓子音量,纵使这样,还要关好房门,做好隔音工作,以防被各种笑声吵醒的邻居以为隔壁在闹鬼。
如果凑在一起的是一伙男生,大约让他们手舞足蹈的会是《骇客帝国》、《地球末日》、《第六日》什么的生猛大片,山崩地裂、生物毁灭、红着眼互相残杀……每每看得集体过瘾,似乎自己是这个大阴谋的策划者。估计散场以后回去睡觉都要“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里降龙伏虎。而主人呢,全没有古代诗人“夜阑酒醒人散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的潇洒,这满屋子狼籍,就看你痛苦收拾完睡觉还是明早睁开眼再痛苦地不忍卒视了。

  据说还有女孩喜欢半夜一个人看恐怖片被吓得不敢睡觉,着实可爱。只记得在初中时候被电视剧《聊斋志异》开头配合妖乐的妖风吓得坐在床上一动不敢动,在恐怖片《午夜凶铃》声名大噪时,好奇找来,关了灯营造气氛,居然昏昏欲睡——这个导演大约也要为自己配制了医治失眠症的良药而自豪的吧。

  闲暇的夜晚,电影、音乐、书和网络,陪伴着一种情调,类似台灯橘黄色的光芒。
电影如同一个最好年龄的人,你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呼应你的情感。有感伤情调的爱情,对逝去时代的怀念,或者,对一个人的思念……如果夜色已深,明天还要上班上课,就不要管什么情调了,还是趁早歇息去吧。

(刊于某期《演艺圈》杂志)


查看完整版本: [-- (旧作)夜晚的电影 最好年龄的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07173 second(s),query:1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