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下乡日记3 --]

Bay Area Chinese--灣區華人 -> 散文随笔 -> 下乡日记3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然 12-21-2010 18:12

下乡日记3

下乡日记(3)
2005年3月1日   周二    晴      地点:山西省河津市清涧湾
       昨晚歇万荣,今早8点出发,由于沿途修路,风尘弥漫,一路颠簸,直至9点半才赶到河津用早餐。早餐毕,打算买张当地的手机卡(此次造林少说也得一月,用陕西的卡漫游加长途可受不了),谁知一打听却吓了一跳,咱陕西这边哪怕只交50元话费也赠话费,卡还免费;而山西那边却是卡费50话费至少200且分文不赠。幸亏司机小任提醒:干脆到黄河对岸买张韩城的卡,反正一河之隔,信号估计也差不多。
        出河津西北行约十多公里,眼看已到禹门口公路收费站,司机小任和王晓燕却找不见去清涧湾林场的路,按说他俩来过至少一次,无奈,只好去收费站打听,人家却以为我们是想绕路逃费,解释半天,人家才给指点,下了公路七纽八拐绕过许多挖沙和洗煤的大坑,远远看见了“调弯工程纪念碑”,总算找对了路。
        到了林场,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条牛犊般的猛犬,健如藏獒,声闷如雷,幸一红脸大汉出来喝住大狗迎我们进屋,彼此寒暄,方知此大汉乃老张,目前林场的总管。问及如何安排我和老赵的食宿,答曰食无问题,宿缺被褥。王晓燕命司机小任原路返回,载我去买被褥,问其如何报销,答曰以后再说。这模棱两可的回答可不是好兆。
        待我和小任从河津返回,陈院长驾车亦到,缓解了王晓燕的焦躁。王晓燕从早饭就一直与其电话联系,奈其正在参加法院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此时日已近午,陈院长要请我们去河津吃饭以示歉意,王晓燕却急于了解造林地的准备情况、急于开始造林,陈院长也就顺水推舟,说正好还带来些酒菜,让老张安排炊事员速速摆上。
        饭后,开车进地,从场部到造林地足足三公里,林地规划颇为整齐,有井有电有生产路,又紧靠黄河,河水今年恰好又翻滚至东岸,紧贴造林地,井水不够还可抽黄河水。王晓燕却担心万一黄河发怒,不会把林地冲毁吧?陈院长笑指着前面的调弯大堤,说有它怕啥。王晓燕问何时开始造林,答曰民工明天就来,来就开始。并让老张演示他刚带来的自制的开沟犁,老张开着拖拉机挂着开沟犁轰隆隆演示开来,王晓燕拿卷尺一量,深度宽度基本符合要求,陈院长面露得意,说,怎么样?有这家伙,今年造林绝不会落在他人后头。王晓燕嘴不服软,说,不一定。陈院长接着问,今年的造林款如何结算、如何支付?首付款何时可到?打杆、开沟、浇水费用是否另行列支?将来如何验收?水龙带由谁出钱……其锱铢必较的严谨审慎,委婉表达的巧妙精准,地道像个精明商人,也像法院院长。
        视察完造林地,陈院长和王晓燕开车呼啸扬尘而去,我和老赵下午无事,步上调弯大堤,向禹门口方向溜达。
        调弯大堤是座新筑的大堤,和所有的黄河大堤一样,蔚为壮观。巨大的块石由粗铁丝网连成一个个巨型方阵,由下及上,层层叠叠,铺垫为基。基上长堤,亦全由巨大块石筑成,其高大敦实厚重,丝毫不逊西安古城墙。堤身下密布着向河中伸出的防浪坝,似城墙外突出的堡垒,严阵以待;长堤上堆砌着垒成方正石阵的备用块石,如城墙上的箭垛女墙,延绵不绝。站在堤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北睨,秦晋峡谷禹门开,滔滔黄河倾巢出,;南眺,滚滚浊浪流天际,奔腾蹈海不复还;东瞅,烟囱如林擎天立,粉尘煤灰扑面来;西望,河面宽若连天地,极目难觅太史祠。
        调弯工程纪念碑位于原黄河大堤一公里处,调弯大堤如同黄河大堤在此伸出的一条臂膀,竭力阻止河水的咄咄东侵。纪念碑似袖珍版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围栏、基座、花坛一应俱全,碑文记载着工程造价、起止日期、重要意义云云。“调弯”乃“调弯取直”之意。清涧湾林场就位于这两道大堤中间,状如月牙。
        待走至大堤的零公里处,发现其后还有一道大堤,与峡谷石质山体相接,与引黄灌渠相伴,与我们所在的大堤间形成一个更大的月牙,此时再看禹门口,其朝向明显偏东,难怪此地不惜巨资拼命筑堤,除试图以此拱卫家园与河争夺领地外,其后那座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铝厂,恐怕才是保护重点。
        这两道更大月牙间的顶端,坐落着一个更大的纪念碑,我们找路踅下大堤,却见是一座抗日英雄纪念碑,碑高29米,纪念1938年12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38师在此抗日阵亡的290位将士。据碑文载:1938年12月,日军发起突袭,想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进而占领陕西。新编第38军将士奋起抵抗,直至胡宗南部赶来增援,巩固住河防,才打破了日军渡过黄河进占陕西的企图。看其立碑时间,乃1992年,呜呼,距他们为中华民族捐躯已过去整整54年!幸他们姓名尚存,看其籍贯,多为川籍。不知他们的亲人知他们长眠于此否?是否曾来祭奠?然从立碑至此仅13年,但见碑上许多镶嵌或粘贴的大理石已有剥落,这座规制颇高的纪念碑,如同其所纪念的烈士们一样,于此孤眠。(后来我想从网上查找有关该师的资料,却查到新编第38师乃孙立人指挥的入缅作战部队,成立于1940年,显然与碑文上记载的这支新编38师无关)
        返回的路上,见距纪念碑不远处有座仿古的现代建筑,白墙碧瓦,飞檐回廊,煞是漂亮,却被粉尘煤灰污染的灰头土脸,尽失光泽,其下那片已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水面(似筑堤取土形成的大坑而渗透积淀出的地下水,颇清澈)和四周栽植的景观花草树木,也被粉尘煤灰污染的一塌糊涂,甚至一望无际的农田麦苗,也蒙尘已久,灰里透绿。
        夜晚,遥看禹门口两边的半山,火光熊熊似火龙,连绵十余里不绝,横亘秦晋两省,映红半个夜空,彻夜不熄,不知炼钢炼铝发电还是炼焦。
        河津和韩城,分别是两地区首富。
相关图片如下:


查看完整版本: [-- 下乡日记3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07109 second(s),query:1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