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贴】包公的三把铡刀,一个美丽的谎言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4   

【转贴】包公的三把铡刀,一个美丽的谎言

作者: 带刀客
来源:北大法学论坛

在科教名城合肥,有一座环城公园,像一串翡翠项链一样环绕着繁华的市中心。绿树成阴的环城公园里有一条河,曰包河,河中有一小岛,名香花墩。香花墩上就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包公祠。游包公祠,导游小姐无一例外地向你述说老包的故事,有真的有假的,半真半假的,还有神乎其神的。作为一个明星难逃八卦新闻,作为历史上超闪亮的清官明星,包公更难逃失真的命运。如果把这种失真比喻为射到名人身上的箭矢,那么越是著名的人物,中箭越多。而我的老乡包公,差不多被后人射成了刺猬。


合肥包公祠

余生也晚,没有生在最优待知识分子的大宋朝,也不是历史学家。所以,包公中箭三千,我只能拔除一根。

在包公祠里,导游会浓墨重彩地介绍包公的三把铡刀。她会告诉你:“这是狗头铡,这是虎头铡,这是龙头铡。”我第一次看到这三把铡刀,产生了一点联想,觉得老包铡人就像洋人吃西餐一样讲究,这道菜用刀,那道菜用叉,一点不能马虎。还有就是这三把铡刀也暗含了三个比喻,我要是生在宋朝又在老包的手上犯了死罪,他肯定用狗头铡伺候我,我看着狗头铡肯定心里不舒服,要跟老包争辩一下人格权什么的,老包肯定听不进去。所以,我想用用虎头铡的念头是想都不要想,不说出来还好,说出来怕还要加我一条罪名:“临死还要冒充国家干部。”

等级制的可恶就在于杀头都还有个三六九等的区别。现在的死刑执行方法有两种,枪决和注射。在死刑没有废除的前提下,我当然认为注射痛苦更小一些,更符合人道一些,但我听说一种论调,对严重的暴力犯罪像抢劫杀人的,应该枪决,而暴力色彩不明显的犯罪像经济犯罪应该用注射,举个例子,像张君、马家爵们就应该枪决,像成克杰、王怀忠们就应该注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事实上就是这么干的。五十年不变算什么,三把铡刀背后的理论一千年不变。

扯远了,接着说那三把铡刀,导游会津津乐道地告诉你,这三把铡刀是宋朝皇帝赐给包公的,最牛的是它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三把铡刀的故事大家在小说戏曲里听说过多次,而我要说的就是这三把铡刀就是射到包公身上的箭矢,真正的包公就从来没见过这三把铡刀。这是后人慷慨奉送的礼物。

其实,后人送给清官的礼物,何止包公的三把铡刀,还有很多清官戏里高潮部分必然出现的“尚方宝剑”。它们具有同样的威力,就是“先斩后奏”。作为戏剧,这样的情节大快人心,为小百姓出了一口怨气,这也是“戏说”历史的魅力所在。但真正的历史不是这么玩的,皇帝极少把生杀大权交于旁人,即使是最亲信的大臣。

“聪明莫过天子”,历史上做皇帝的大概都要读点书,《韩非子》就是他们的必修课。《韩非子.二柄》就专门论述驭人的技巧,有一段很经典:老虎所以能够使狗服从,凭的是厉害的爪牙。如果老虎把自己的爪牙给狗,那就得服从狗了。人主凭刑德让臣子服从。人主把刑德交给臣子,就反过来受制于臣子。

韩非子的比喻与马基雅弗里的狮子狐狸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加强说服力,口吃的韩非还举了个例子:子罕对宋君说:“庆赏词语,为臣民所喜,您亲自去做;杀戮刑罚,为臣民所恶,臣请求把这得罪人的事交给我来做。”结果,子罕成功篡权,宋君遭劫。

中国历史“主旋律”是信奉儒家,但从来不排斥法家,行话叫“外儒内法”。皇帝对韩非子说的那一套,一个个都心领神会,就连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做皇帝做得一塌糊涂的宋徽宗也心知肚明。《宋史.刑法志》里说,徽宗皇帝动不动就以“御笔”干扰审判,因为“条子”递得太多,司法官员实在吃勿消,以至于劝谏皇上别再递“条子”了。徽宗一听就上火,下了一道圣旨训斥臣下: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于皇上,现在朕降特旨处分案件,你们拿法律条令来阻碍执行,限制朕的权威。你们应该知道,擅杀生能利害才能称王,有什么法律条令能阻挡朕呢?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就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你们。结果,司法官员再也没声音了。

可见清官这种先斩后奏的特权有很多后人想象力的添加。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特权呢?

答案是:有的,但只限于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的时候。享有这种特权的主要是军事指挥官,而且和广大百姓良好愿望相反的是,先斩后奏的首要目标是犯上作乱的百姓,其次是延误军机的官员,很少是贪官污吏。既然这种特权是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统治危机,那么普通的贪赃枉法的案件从来就不需要这种紧急处置。皇帝不点头,贪官的头是很难落地的。甚至有的皇帝还需要大臣贪污呢,只有贪污的大臣才会对皇帝忠诚得像一条狗一样,那些个清官哪一个不给皇帝出点难题,让皇帝感到浑身是刺呢?这就是历史的真相,皇帝不喜欢清官,更不会给清官特权,清官也许会做很大很大的官,但实权只会很小很小,为什么呢?装饰朝廷呀。腐败社会的一大癖好就是树立模范官僚。

话说到这里,包公的三把铡刀就很靠不住了,实际上信史从来就没有这三件宝贝的记载。无论是在戏曲里还是在旅游景点,它都是一件加强效果的道具,仅此而已。

民间为什么偏爱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还煞有介事的搞出真家伙放在一边呢?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代民众无力反抗贪官,只能寄希望于明君和清官。二是他们对依照烦琐的法律程序惩治贪官没有信心,也没有耐心,就幻想着先斩后奏,一招制敌,那多“过瘾”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伍胥之 离线
级别: 军区司令员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04-22   
好文,谢谢卡拉转载。

请各坛主传阅,看以后谁还会再授权别人代行版主职责。
杺栫杣杊椌柮栬,䒴蓉艿芖。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