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点评第一集。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但细部硬伤不少。这主要是对时代氛围把握的不够准确。这到底在说那个年代的事?依我看应该是70年代早期或中期,因为说到“上调”。如果是文革还没结束的话,现在描写的有些情节就不存在。我将做些细节点评。
“呃,我听我叔说,你爱好文艺,是厂里工宣队的骨干?”工宣队是文革时的专用术语,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指进驻学校进行管理的工人。这里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文艺宣传队“。
你这条件,她哪儿找啊!大学毕业生,党员,三代贫农,这马上又要被公派去参加广交会,以后还有机会出国。” 公派去参加广交会“应该是借用到广交会去做翻译。
我们厂工宣队和体工队马上要结合工宣队的问题参考第一条。体工队名称可能过于专业,不就一个工厂吗,有也就是蓝球队和乒乓球队。别的当时没听说过。而且,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文艺宣传队要和厂球队合并。
“把被面拿来。顶真。盒子里。”应该是顶针。
吃饭的速度,比蒋介石叛逃还快!这个比喻不是很好,什么叫比蒋介石叛逃还快?
我在看我的毛脚女婿连关系都还没确定,怎么会称毛脚女婿?应该说,我在看别人给我女儿介绍的对象。
王贵见到丈母娘老丈人,先恭恭敬敬地鞠了个90度,非常有诚意的样子,再很大声地喊了句:“爸!妈!”安娜妈妈脸都乐开花了。安娜在一旁有些恼怒地低声说:“叫阿姨,叫阿姨。”安妈妈用手拉住女儿说:“叫妈也没关系呀!我们上海人,见面不都叫张妈妈,余妈妈,沈妈妈的吗?听着亲热,不见外。来来,坐!”这里也过了。没有对象第一次上门就喊“爸!妈!”的,那个年代也没有。应该是喊,”伯父,伯母“。除了关系已很确定,上门有可能。否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贵不知道该怎么答,想了想,老老实实地说:“是。不过今年三弟弟考学,要是考进师范,家里负担就没那么重了。”考试是77年才恢复的。在当时根本没有考这一说法。这是个时代混淆的错误。
自由婚姻也不见得就好应该是自由恋爱。
还有关于内参电影的问题,当时根本没有,应该换成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那好像是在70年代初在大陆放映的,当时一票难求。我当时看的场次就是早上4:30。说出来现在人可能不信。或是换成内部放映的具有反面教材作用的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你必须提到当年真实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
还有安娜母亲也不会说“阿贵”,太亲热了,应该是“王老师”或“小王”较好。
[ 此贴被卡拉在03-18-2007 22: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