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网上抄一段文字放在这里。这个故事导游也跟我们讲过。
悉尼歌剧院背后的故事
灵感来自剥了一半皮的橙子
与其他大多数准备应征的建筑设计师不同,乌松当初连悉尼歌剧院所在的现场环境都没有看过,只是根据几张港口的照片,就开始勾勒起设计蓝图。而在方案完成后,乌松虽然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但对被选中也没抱什么希望,作品一寄出,他就跑到国外旅游去了。
当时,悉尼歌剧院共征集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230余位设计师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大师的精心创作。或许是丹麦这个“童话王国”给了乌松以设计的灵感,或许是从小热爱大海的他与建在港口上的悉尼歌剧院注定有着不解之缘,乌松的方案脱颖而出,并最终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设计之一。乌松在晚年回忆说,悉尼歌剧院建成后,有人说像贝壳,也有人说像白色的帆船,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当初的设计灵感是来自剥了一半皮的橙子,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称得上“简单”的只是看起来过程轻松的设计,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却是一波三折。自1959年3月动工后,歌剧院奇特的造型便难倒了施工的工人,再加上乌松为求完美不容许有任何瑕疵,使工期一拖再拖,费用更是节节攀升,连政府发行专门的歌剧院彩券募集建筑资金也无济于事。终于在1966年,当地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向乌松提出了修改建筑方案的建议,但乌松拒绝妥协,在与负责官员大吵一架后他愤然离去,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此后,当地政府向乌松买下了最后的工程设计图,并另外指派一组建筑师,接手乌松未了的工作,悉尼歌剧院才最终建成。
建成后从未故地重游
当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10月竣工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否完全符合设计者的本意。因为最有发言权的乌松从未亲眼目睹过自己的经典之作,甚至在他与澳大利亚地方政府于1999年达成彼此谅解后,乌松也以年事已高为由没有故地重游。
对于乌松不再返回澳大利亚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讲是悉尼伤透了乌松的心,使他不愿再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也有人说乌松对现在的悉尼歌剧院其实并不满意,但他又不想因此再与别人发生什么争议。还有人认为,乌松心目中已经有一座真正完美的悉尼歌剧院,所以他并不希望现实破坏其心目中的完美。然而,无论现实中的悉尼歌剧院对设计者乌松来说完美与否,这座建筑已堪称世纪经典。它是悉尼城市的灵魂,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走近歌剧院 。据说这个屋顶的外面的立面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瓷砖,是为了防止海鸟在上面停留,也避免了鸟粪对于墙体的侵蚀。这么多年来,基本保持完好,这个建筑对于建造的工人来说是个噩梦,因为他没有房梁,所以它整个的那些贝壳状的屋顶都是里面的钢梁来支撑的。
内里的墙壁
歌剧厅。为了试音,一位老者在这里放声高歌《青藏高原》
一只海豹懒散的睡大觉。海水像浓稠的油。
花是真的
美味下午茶
关于美食,再来两张!
小哥在驱赶馋嘴的海鸥
歌剧院的夜色美好
下一节,让我们走进悉尼的超市看看,关心下粮食和蔬菜
[ 此帖被白菜在09-14-2017 18:2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