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五星红旗》教案(转) 0l(E!d8&'
作者:安兴东 时间:2012-09-04 12:11:50 @dE 3
情境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i`3cCFB<
———《一面五星红旗》 !8
wid&
藉口学区 nz&b5Xb2
z6FbM^;;
安兴东 } `>J6y9
对于这一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备课,全面把握教材,实行教学的: |%:qhs,
一、教材分析 Z
M-/n>
1 t7*G91Hoq&
、教学内容 [al(>Wr9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性文章。课文讲述了“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日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和祖国的尊严。 2w x[D
课文共 6zp@#vYI
12 Y uw
E 0
自然段,思路清晰,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 ;Z!~A"~$>
1 (!_X:+0_
— rY[3_ NG%
3 ui.QYAYaV
)自然段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第二部分( P,$[|)[E
4 ,NaV
["9$
— Bt*&L[&57
10 1%SJ1oY
)自然段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 EbBv}9g
11 A{
i][1N
— g/U$!d_
12 ,<Grd5em.
)自然段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 Lem\UD$D`
2 }j5R@I6P
、教学目标的确定 =#.8$oa^
通过对本课的深入分析、钻研,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X|-v0 f
①知识目标:会认“摊、奈”等 Io,/ +#|
5 OUlxeo/
个生字,会写“窄、脖”等 8g#
c%eZ
13 K)9j
je
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P;L)
1 g
②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F;d%@E_Bc
③情感目标: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Dq|l}
3 fw:7Q7
qo
、教学重难点确定及依据 CzzUi]*Ac{
本篇课文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而本单元主题是“友谊和理解”。本篇课文通过两点的相互依存来体现这一主题。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点相互依存:“我”的爱国情意促成了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态度的转变又衬托“我”的爱国情意。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7E!";HT
4 r{R[[]p
、教学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x%IXwP0
通过人物的外在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是本节课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我”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用“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如“犹豫、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 k lP{yxU'n
…… '
FPcAW^8
”等词语。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学生不易掌握,更难以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dr,B\.|jC
5 6:|!1Pg5
、课前准备 vu_>U({.
T
①学生:阅读文中的资料袋中的知识; PEX26==
②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升国旗仪式录像。 8`AcS|k
二、教法表述 @sB}q 6>
小学语文教材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情”是文的命脉。其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关键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这样才能由入情—动情—抒情,最终有自己良好的情感体验。至于此,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HTDBE||
1 fR]p+\#8u*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u
n?j
2 i_[
HcgT-
、朗读体会法:教学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情境朗读中想象、体会“我”的爱国情意。 *c~'0|r
3 dt-Qu},8-
、抓关键问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F1?CqN M
4 3xmiX{1e
、角色体会法:通过对“我”的动作表情的扮演体会“我”内心的情感。 ~!3t8Hx6
三、学生分析及学法指导 d
$"G1u~%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DGa#d_I
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质疑,对质疑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解决,存在困难的,由教师引导完成。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意意识、探究精神,从而养成“我会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zElBD
四、课时计划 8CP9DS
本课的学习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达成本课教学的知识性目标;第二课时主要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 {dy`
%It
五、教学流程预设 abTDa6 /`v
第一课时 ]b0zkoD9<
㈠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c]s(u+i
1 g33<qYxP
、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t?x 'r?@
2 O:`GL1{ve?
、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什么呢? +X* F<6mZ
3 ;S=62_Un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xVsa,EX b
4 K)Df}fVOc
、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民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dT0^-XSY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像“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a gmeiJT
㈡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v5&xY2RI7
1 $n=W2WJ6f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D+ah ok
]/aRc=Gn
2 Q-!
i$#-
、小组合作学习 P|unUW(P
①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记住。(这一环节的安排可以通过合作形成不同识字方法的共享与交流,同时也增强合作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 ;_?zB NW
②轮读带有生字的新词。 e/]O<, *
③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k8InbX[
④讨论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整体思维能力。) WX%h4)z*
3 [Vrc:%Jk
、集体交流反馈 ;H7EB`
①课件出示生字新词,以开火车的形式快速认读,教师重点指导相关字的读音:“耸、凝”都读后鼻音。 S F&M
(=w<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在读第一段后,适时指导读好“背包、系”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i63`B+L{
㈢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wo7N7R5
三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我在识字、写字教学时采用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点拨的学习方法。 ]Wy^VcqX
1 N<L$gw+)$D
、请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写美观? K:>NGGY8r
2 V9 +xL 1U#
、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学生评议。 5}-)vsa`
3 }
D/+<
、教师指导,学生临写。 W; 3
R;
这样的设计,先试写,然后评议,最后再临写,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yM (_P0
第二课时 _%A/ )
我重点放在了对文章的把握与理解上。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予以这样设计: "jl1.Ah
㈠细读入情 ZfFIX5Qd\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采用朗读体会法和抓关键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 \S=XIf
1 @K,2mhE~h
、默读课文第 m+D2hK*
1 >Jm-2W5J
— \b_-mnN"
3 1zb$5 {,|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默读,有利于让学生思考问题。 =gMaaGg p,
2 a^RZs
R
、在默读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FSW3'
“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7u\
先由学生自己画出描写“我”处境的句子,“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从而总结出“我”的处境非常困难。(板书:“我”身处困境) +?URVp
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实是对第一部分重点内容的掌握,只有感悟到“我”身处困境才能更深地理解“我”的爱国行动的难能可贵,为全面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RtbHam
3 4&FNU)tt
、入情朗读 ppwd-^f3j
1 %-h7Z3YcN
— |QnUK5D$
3 ]yyU)V0Iu
自然段。 D 7Gd%
㈡角色体会中动情 #W>x
\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突破全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教材中有一幅感人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我”和面包店老板交谈时的动作、表情。我把这个材料用投影片在大屏幕上展示,为学生的动情创造良好的氛围,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瞧,他们两在交谈着什么呢?”这样直奔对重点内容的学习。 ?Ia4H
1 &q," !:L]
、抓关键问题,把握重点 X0^zw^2W
①默读课文第 gZw\*9Q9
4 r\A@&5#q
— p&k0Rx0Q3
12 Du)B9s
自然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b7it2`dl
②学生汇报,相机以投影出示这些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认真品读。 7j@^+rkr3f
③讨论交流关键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KW&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