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来伯克利念书大都是为了找工作,所以最受大家爱戴的是金融工程专业的负责人黛比。这位女士精力充沛,把为同学们找工作看做头等大事,为了增加我们的相关工作经验,她特地在短短一年的学制中挤出三个月时间安排实习。黛比很能和业界人士拉关系,因此同学们毫不怀疑,她一定会把我们精心包装,以次充好,安插到华尔街去。 2}D,df'W4
cYsR
0#
某日,黛比特地请了一位资深猎头前来传道。这位女士号称在著名投行索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做过交易员,讲话风格很像《围城》里那位一口一个“兄弟在英国的时候”的督学大人,只不过她的口头禅是“姐们在索罗门的时候”。演讲完毕,同学们手持简历排成长队,请“索罗门姐们”指点迷津,求签问卜。求到好签的欢喜而去,拿到坏签的闷闷不乐,好不容易轮到我,索姐一边扫视我那毫无金融相关经验的简历,一边听我大侃想当交易员的伟大理想,完后只撂下一句话: +nU' ,E
8r5xs-
“It will take many years before they let you touch money。” (需要过很多年他们才有可能让你碰钱。) gBMta+<fE~
CKJAZ 2
那口气,仿佛赵太爷对阿Q说:“就凭你,也配姓赵?” (:ZPt(1
1UC2zM"
接下来的事情证明“索罗门姐们”颇有先见之明,七八家银行、基金走马灯似地到伯克利挑实习生,竟没有一家叫我去参加校园面试。 我心灰意冷,跑到黛比办公室里诉苦,说黛总帮我随便找个地方发配了得了。黛比倒比我有信心,她目光炯炯的注视着我说: w(aUEWYL
%rFP#L
“机会总有,来了一定要抓住。”
*hV4[=
D[V`^CTu
********** .8-PB*vb
ymHKcQ
第一个向我发出校园面试邀请的,竟然是高盛(Goldman Sachs)。 0 9tikj1
K3Huu!Tr
开始我以为他们弄错了,华尔街头号大牛高盛,怎么可能对我这样毫无经验的人感兴趣呢? 到黛比处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高盛策略部门派来的两个人居然要面试我们班六十位同学中的近三十人,完全是“海选”。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高盛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网打尽。 只要某人稍有尺寸之长,高盛都会给予面试机会,至于他/她能否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Offer(聘书),就要看此人到底有何本领了。 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方法,也许正是高盛的成功秘诀之一。 oz Vpfs
LOe4c0C6Ca
面试那天我最后一个上阵,面试官基恩一脸倦容。这位哈佛毕业的小伙子不幸被派了校园面试的苦差,又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八个小时,看上去表情沉痛。 基恩愁眉苦脸地审问了我半小时,经过从数学到统计,从金融到编程再到智力题的轮番轰炸后,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你是唯一所有问题都答对的,等下一轮电话面试通知吧。” y@q1c*|
:RPVT,O}
这个“电面”(电话面试)很有几分风险,总共四十五分钟,不知会被问到什么,稍不留神就可能直接挂了,根本没有机会挽回。怎么办呢?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我特地修改了简历,重点强调了选择权定价等几个拿手项目,设下了“埋伏”。 果然,面试官被我不经意间引入“埋伏圈”,问起了我精心准备过的利率模型。 我于是侃侃而谈,从数学公式讲到金融涵义,从模型的优点谈到局限性,越说越眉飞色舞,就跟自己真懂似的。 估计面试官也被侃晕了,对我大加称赞,这一轮电面又过了。 O\%j56Bf
[.M
最后一轮面试在高盛纽约总部进行,这是真正的决战,固定收益策略部 (Fixed Income Strategies) 和投资银行策略部(Investment Banking Strategies)要分别对我进行一整天、九人以上的面试。马拉松面试是投行的特色,目的不仅在于全面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技能,更在于对候选人的接人待物作出整体评估。高盛非常重视团队合作,新进员工必须让所有人感觉“舒服”,能融入团体才行。 4"LPJX)Q
B<A:_'g
第一天固定收益策略部的面试顺风顺水,除了一般的金融和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概率统计问题。感谢北大的训练和赌场上的磨练,扔硬币、掷骰子、扑克牌这类事情属于我的本门武功,自然对答如流。另外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脑筋急转弯”型智力题, 读者不妨试试这个: QyTh!QM~`
7^HpVcSM
你被困在一座荒岛上,救援要四天之后才能到达。 你有一种特殊疾病,需要每天吃A、B药片各一片才能生存。 很幸运,你两种药片各有四片,但不幸的是,它们混在一起了,而且外形一样,无法辨认,怎么办? mG
X\wta
yU> T8oFh
(答案:把每片药分成四等份,每天吃每片药中的一份。) X88F>1}
i"/ r)>"b
第二天面试的是投资银行策略部,也就是到伯克利挑人的基恩那个部门。 上午的面试行云流水,午饭时基恩出面,一边闲聊一边考察了我的“吃相”,然后他友好的提醒:上午干的不错,下午第一个面试我的是本部门资深的董事总经理尼克,这一关过了就基本拿下了。 AlUJ1^o)
wtlB
教授改行的尼克笑容可掬,态度和善,天南海北地聊了一通之后他忽然问:“你觉得现在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 8^i[j\Y;6
',DeP>'%>
我意识到这是个决定成败的关键问题,谈股票就太俗了,得来点新鲜的,我猛然想起不久前买的新兴国家债券基金…… Mk<m6E$L
F/)f,sZF
“我认为,新兴国家的债券很有吸引力。”
JFe4/
V
FSv1X
见尼克颇有兴趣,我继续侃: K/DH
/
r
!
&y
“经过1998年俄国债券危机和2002年阿根廷破产事件,投资者对新兴国家债券依然怀有恐惧心理,因此这些债券价格低廉,收益率很高。然而这几年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崛起使得石油、矿石等资源价格猛涨,而巴西、俄罗斯等国恰恰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国,它们的国际收支状况大有改善,偿还债务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了。更何况,原材料产业的投资热潮带动国际资本流入这些国家,因此它们的货币也很可能升值,最近的人民币升值(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从8.28调整为8.10)将成为动因。现在投资新兴国家债券,很可能利息、价格、汇率三丰收啊!” aWdUuid
t/ A:k
我说的头头是道,尼克听的兴味盎然。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我借机请教了几个相关问题。看起来他对我的应答十分满意,高盛需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怎么说都有理,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的人。我估计这个面试和前一天的固定收益策略部面试都应该拿下了,固定收益部更接近我的交易员理想,不过在投行策略部侃侃大山似乎也不错。 ,Ie<'>
hd
AmZuo_
第二天我飞回加州,黛比喜上眉梢地告诉我,今年高盛策略部门破天荒地要了伯克利好几个学生,我是固定收益和投行两边都看上的人。 接着黛比话锋一转,正式通知我:经高盛公司内部协调,我被“分配”到了投行策略部。 我兴奋的同时略感失望:投行部?难道真得放弃交易员理想,改做投资银行家的军师吗? 在黛比炯炯目光的注视下,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服从组织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