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backchina.com/2009/11/4/gb2312_62731.html /-knqv i zYC0T9 3(Ns1/;?, Q>q-6/|UX 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真真摄 华商报资料照片
SiYH@Wma 5hH
LC7tT9 从一场凄婉的英雄悲歌,到“渔夫见死不救”的传言,再到“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的深度刺痛,“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的真相流变,一波三折。
?I8r2M] QuP)j1"X 隐情在不断被揭开,新的版本不断被产生,关注此事的媒体人和网友,读出了社会道德的沦落,也感受到逼近真相的苦涩。
cL<,]%SkE ?y]R /?
但这并非事件带给我们的全部。
bv;.6C(T< RWRqu }a 在一场试图对英雄壮举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媒体报道经历了一场挤牙膏式的递进运动,这或许是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先前千篇一律的“唱赞歌”的典型报道,已不足以让网民满足;当有媒体刊出“渔民见死不救”的报道,舆论讨伐顿时沸反盈天。
nC%<BatQ D^QL.Du,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VKtlAfXy~ r$1b=m,0d 讨伐如不彻底,大学生们的英雄精神也会失去力度!
.kU}x3m YQ@2p?4m 直到11月2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经过更深入调查,证实了“渔民见死不救”的传言不实,而“绑尸要价”确实存在。
C hQ] d oTRidG 昨日,《华商报》调查文章《大学生救人溺亡,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再次引爆了网络舆论。打捞者“绑尸要价”的照片第一次公之于众,网民怒了。
? 'qyI^m@ 48Jt5Jz_ 英雄已矣,起于网民的民间反思已不绝于网络:当地政府公共管理上的漏洞、紧急救援的缺失,都在被检视。
i&1rf | xk 在这一波三折的跌宕中“落水”的,还真不少啊……
:?}mu1 Gshy
$'_e 10月24日-29日 620字的消息让网民不解渴 从为英雄唱挽到网络谣传
TCFr-*x Bq;GO 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在营救两名落水少年时不幸牺牲。
a/v]E]=qI +1a3^A\ “结梯救人”、“90后大学生”、“见义勇为”,几个关键词的叠加,使得事件在第一时间传遍网络。
ZC%;5O` cij8'("+! 网络盛赞、万人垂泪送别,事件发生后,无论是舆论评价,还是现实的社会反映,足以说明,三名少年英雄的壮举,深深震撼了这个社会。
{!j)j6(NY PqIskv+ 过去的十天,有关事件的详尽信息,在不断被披露。
Kx?.g#>U;
&1f3e 10月25日,以“英雄挽歌”为主题的报道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版面上。当天,《楚天都市报》620多字的报道,成为全国多家媒体的转载源。这条620多字的消息,使人们很快知晓了三位大学生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
y^e3Gyk ?@z/#3b 网络舆论反应极快,但很快陷入不满足的状态。在致哀和惋惜过后,对于事件真相的探寻,出现了一些“小道消息”。10月27日,记者在某论坛上看到一条自称是当时在事发现场的大学生发帖,帖子称:在“救人”当日,有渔船停在离落水者不到5米的地方,施救学生下跪请求船主帮忙,船主竟然说“活人不救,只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人民币),晚上1万8,甚至连救生圈都不给。
fP[S.7F+No @M OaXe 究竟发生了什么?
FW
B
*=.A9 1 0zw}1x 真相有待澄清,但网络已开始讨伐。有网友评论说:有别于英雄打捞上岸的扼腕,其所散发的铜臭令人窒息。
d-C%R9 lUaJC'~p 10月29日-11月2日 40余家媒体积聚推动真相呈现 从“渔家见死不救”到“挟尸要价”
(Hmm^MV) joDqv,iW8 10月29日,网络传言演化为现实。
l}iQ0v@ {{Qbu}/@ 当天,北京一家媒体的独家披露,引发了网络高度关注。该报道称:参与救人的大学生多次跪求船主施救遭拒,船主称“活人不救,只捞尸体”。
gKY6S? =it @U/ 报道同时援引参与救人大学生李佳隆的原话称,如果当时救人的大学生被冲入水中时,船主扔下几个救生圈,陈及时等落水者都不会死。
bsm/y+R GKbbwT0T| 当天,有在大学生救人现场围观的群众在天涯论坛发帖,号召网友对见死不救的船主进行人肉搜索,短短24小时跟帖数万条,甚至有网友贴出了该船主与长江大学师生谈价的照片。“希望警方能为三名救人遇难同学讨一个公道。”
L|Xg4Z 0K6My4d{ 10月30日,三名死亡的学生的家属要求荆州市政府调查清楚当时渔船见死不救的真相。
_R(9O?;q JljCI@
据前往荆州采访的《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称,11月1日,三名救人大学生溺亡后的第八天,“事发时有四艘渔船在场见死不救”的说法仍在荆州当地市民中疯传。
SA#01}&p 5A$,'%d 网络上对渔船老板见死不救及渔民“见死不救活的”的道德声讨仍在热烈地进行。
/N({"G' ?(Ua+*b 11月2日,《东方早报》刊出了简光洲的调查文章,文章称,事发时只有两艘渔船在场,最早在场的渔船主伸手并抛游泳圈帮助了落水者,而约在事发当天下午4点,又来了两艘渔船,此两艘渔船是受雇于“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前来打捞尸体的。
w=CzPNRHH! Qcks:|5 简光洲的文章称,长江大学为了把3名救人落水学生尸体打捞上岸,平均每具尸体1.2万元、总共3.6万元的打捞费用,是支付给了陈波。
U {Knjo S o%f:BJS 文章同时披露,“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垄断了当地的打捞尸体业务,当地渔民如果私自打捞就会受到恐吓甚至被砸船。正是通过如此途径垄断打捞业务,该公司才敢向落水者家属漫天要价。
1
{5t. Y]=k"]:% 这与之前长江航运警方证实的消息基本吻合。
eh%{BXW[p aM
xd"cTzx 10月31日,航运警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网上盛传的“3名大学生溺亡前遭遇渔夫‘救死不救活’”的说法并不属实,但后来赶到的遗体打捞者挟尸要价却是事实。
cRMyYd J o hj&~Dn( 11月3日 “手牵绑尸绳”照刺痛了谁羞辱了谁
jU kxA7 }} gkX7,J-0 上述事实证明,大学生将“后来赶到的遗体打捞者”误认为渔船上的渔民,而10月29日北京一家媒体的报道,也存在事实上的偏差。
::+;PRy_E tUuARo7# 先前参与救援的渔民清白了。
Z^}[CQ&Am d/T&J= 然而,打捞船“挟尸要价”却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这一下子,刺痛了公众的道德神经。
j/_&]6! }a/z.&x]V 昨日,《华商报》的调查文章《大学生救人溺亡,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之所以引起网络舆论的愤怒狂潮,不在于它揭露了多么新鲜的事实,因为在简光洲前一天的报道中,打捞船垄断打捞业务等事实早已披露。
W"*2,R[}% fdWqc_ 民意愤怒的原点在于:打捞者“手牵绑尸绳”的照片,第一次呈现于网络中———打捞者站在船头,溺亡大学生的尸体垂落着漂在水中。
$hHV Ie]+ \>>P%EU, 这种场景反差刺激和背后的道德讽喻,让网友喊出了“不能让‘挟尸要价’再次羞辱社会!”
J>k
6`gw e/_QS}OA 有网友评价:“挟尸要价”的恶劣做法不仅暴露了一些人的利欲熏心,更践踏了全社会公认的“救死扶伤”道德准则。
?E_;[(Mcr SuB8mPn 知名网络评论人士五岳散人评论认为,除了对打捞者进行道德谴责外,“或许我们还应该问问这样的垄断性幕后黑手是怎么在此生存的……民间打捞公司成立自然是无可厚非,但以暴力垄断经营,必然牵涉到背后的保护伞。更让人希望的是,这里再无这样的‘公司’。要说制止悲剧的继续发生,这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Bl^TT , O/IY
此前,当地警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警力不足、设备有限,确实很难进行专业的救助工作,而打捞工作更没有办法进行。有网友则认为,事件暴露了当地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缺陷,“应该组织公共打捞队!给予合理收费!使那些人赚不到黑心钱!”
,2rfN"o ]kXWeY < “牟取暴利的民间打捞队,守在事发地专发遇难之财,当地有关部门为何不管一管?宝塔湾乃至荆州市迄今并没有一支专门的搜救队,政府有关部门难道没有责任?”
u;]xAr1 C=|8C70[%N ■民间反思
:\I*_00! ]=%6n@z' 报忧不影响报喜,你缺位我补位
yf;TIh%)= #s81k@#X 相信前去采访的大部分媒体都应该知道渔民勒索的事,但为什么就鲜有人报呢?我妄自揣度,无非是害怕负面新闻伤害了整个救人报道的正面基调。
$Mj\ 3 _g
fmo 可是,老百姓是不喜欢“报喜不报忧”的,他们更希望通过媒体这面镜子,照到事件的全貌。然而,他们的需求在今天没有得到满足,但他们却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媒体的缺失———既然你缺位,那就只好我补位了。———红网网友
qo$ls\[X o
^ \+Ua 打捞公司简直是黑社会
S*>T%#F6Uo Q-!gO 所谓“波儿”打捞公司,怎么看都是一个恶霸性质的地头蛇,甚至可能是一个带有黑恶性质的垄断组织。希望当地政府把“波儿”打捞公司的情况调查个水落石出,向社会作出交待。当我们表彰奖励救人牺牲的大学生时,别忘了扫除背后的阴霾。———北青网网友殷国安
R8:5N3Fx +zd/< 追寻真相才能解开道德困境
9J~\.:jH- YF-A8gXS 人们固然感动于人心与道德的壮歌,但也有很多社会困扰和伦理焦虑。你可能认为播出一首壮歌就行,而人们希望面对全部的真相,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求解复杂的人心、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