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一场文坛网络大战:白烨点评80后 韩寒怒骂迂腐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6   

一场文坛网络大战:白烨点评80后 韩寒怒骂迂腐

(记者蒋庆)
来源:天府早报

文艺评论家白烨最近在其博客上,发表了题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文艺评论,但这篇文章贴在网上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3月2日,韩寒在其博客上对白烨文章中“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尚未进入文坛”的观点予以声讨,并用相当尖锐的语言讽刺白烨不但“很没有灵气和文采”而且“迂腐固执”。对此,白烨昨(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会抽时间看了韩寒文章再作回应。

  文章发表惹争议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的作品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

  白烨的文章发表于2月24日,全文约万余字。白烨认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的作品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他们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白烨的文章发表后,不少网友也开始就他的观点展开争论,有的网友认为,电视台的栏目都已经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了,跟市场结合才是真正属于大众的艺术。也有网友认为,白烨的文章分析得很透彻。

  韩寒开骂不留情

  “这位白烨,行文口罗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

  如果说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讨论还显得文质彬彬的话,那2日凌晨4时,韩寒在其博客上对该文的回应就显得火星味十足。韩寒称:“他(白烨)坚持认为,他认识的那批人,写的东西才算文学。他还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去指引年轻作者。书卖的好不好,其实和文学不文学没多大关系。比如这位白烨,行文口罗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可以想象,他要写一小说,势必要花去一万字描写一棵树。小说卖不好,肯定又要觉得这年代阅读风气出了问题。”

  对于白烨指出的“80后还算不上是文学写作”一说,韩寒更是尖刻地讽刺,称白烨文章里显露出狭隘的圈子意识。韩寒表示,自己的写作就是难得的纯文学,因为他的书是写自己所想;而很多书卖的不好称纯文学作家,必须时不时考虑,要在书里加点吸引眼球的东西。韩寒写完博客后表示,写这样的文章是因为“对付迂腐固执的家伙,就得予以颜色”,但他表示不会参与笔战。

  白烨暂时不表态

  “80后作家说话都是这种口气,我行我素,不顾忌别人”

  韩寒如此强烈的反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而且他的文章中还充斥着大量过激的词汇。但记者昨日联系到白烨时,他却并没有因此愤怒,只表示,“那他还算是客气的了,他骂别人更刻薄”。

  白烨表示,他还没有看到韩寒的文章,但自己当初写这篇文章,本意是想为80后正名,很多内容还是帮80后说话。白烨说:“比如我的文章中写道:‘很多评论说他们的作品里没有体现人生厚度和责任感,其实他们有属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责任意识,不能硬拿我们的价值观念去规范他们。’这怎么能说是狭隘呢?”对于韩寒的观点,白烨并不一一回应,“我还没有看他写的东西,不太好说,等这几天忙完后,我会再发表我的态度。”

  白烨表示他此前还没有与韩寒打过交道,但和一些“80后”作家有过交流,“他们说话都是这种口气,我行我素,不顾忌别人,我曾劝过一个80后作家,先写短篇再写中篇和长篇。对方却说:那是你们那代人的写作方式。其实他们对文坛真的不了解。”
[ 此贴被卡拉在03-17-2006 01:51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2楼  发表于: 2006-03-17   
高 远: 韩寒好比嫦娥奔月——并语韩迷(注)
作者:高 远 2006-03-06 11:20:37
来源:新浪旅法艺术家高远的BLOG



  今天看新浪博客48小时人气文章排行,在众多标题当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很是醒目,名字叫做《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标题时,还在想,这是谁长这么大嘴茬子?还是哪一家的主人没有把宠物看好,放出它来就要钻到的女人三寸脐下?再看后面这人的名字,他叫韩寒。

  我又进去再细看里面的文章,这才发现,事因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白烨先生的一篇评论而起。我身在域外,对双方争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我倒是对这位韩寒先生攻击一位年龄与他的父辈相差无几的长辈时所使用的肮脏语言,相当地“刮目”。

  在短短一千多字的文字里,韩寒竟然使用了十几个脏话,如“是个屁”、“装逼”、“卖猪崽”、“傻逼”、“装丫挺”、“便秘”“马桶”、“我操”、“牛逼”、“扯蛋”、“干的”、“手淫”、“淫坛”、“我操”、“乱伦”等等如此粗口的文字。知道的人以为是在写文章,不知道的还以为“怡春院”的女子集体流红,染遍了韩寒博客的自留地呢。

    因为学术观点而起的争端,古来有之,于今为盛,观点相悖也好,观念迥异也罢,这都是人知常情。但是像韩寒先生这样的,竟然公然对一位长辈施以如此肮脏的语言进行侮辱,却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韩寒的文中还捎带上了中国文坛、中国纯文学以及茅盾文学奖之类取而辱之,他说:“文坛算个屁,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也就是一百人手淫,一百人看(引自韩寒原文)”。

  我这个行外人看到这里,也好像看出点门道来,这孩子就好比有人生而无人养的野人一般的骄横跋扈。我倒是想问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泱泱大国千挑万选甄评出来的杰出少年作家的最基本的素质吗?难道这就是千人捧、万人看,被追捧成当代青春偶像的韩寒的思维和做派吗?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污言秽语,竟然是出自中多少青少年崇拜的“少年英雄”之口吗?看其言行,韩寒倒很像千人骑、万人跨的公共汽车上的“泼妇”一般了。

    韩寒在文中,不仅似悍妇骂街,说准确一些,韩寒更像一个小流氓或二流子之类的人渣一样,满嘴喷粪,飞扬跋扈。这倒应了中国农村的那句老话,要是没有下面那二两肉坠着,韩寒就要跟嫦娥似的飞上天了。现在看来,这句话还得改动一下,韩寒不仅已经狂妄地飞上了天,并且看那样子早已把自己挂于那清清白玉盘之中了。在文章的最后,韩寒这样说:“不参与任何愚蠢的笔战论战之类。我很忙,我要进入车坛。”我倒想看看这个少年贵族,你干嘛要去车坛?如果你真的阔绰的话,如果你还没有把无知当富贵,将肤浅做高尚的话,你应该去玩游艇和私人飞机。何必在所谓的文坛说车,就像兔子拉车——装那大耳朵驴呢?!

  写到这里,我还要说一句,骂人没人不会。要依我看,白烨先生本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送其一篇《韩寒没二两,吊起来还装逼》的“现代”文字,与其《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旗鼓相当,半斤八两。这不能怪别人,是韩寒自取其辱。再依我看,白烨先生对韩寒的评价更是一语中的,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心虚之处,难怪一贯骄横跋扈、满嘴黄泥的韩寒连这轻轻一锤都容不下呢。不过我倒还想,对于韩寒来说,也许是他生活中已经习惯,或许他在家中,对父母就是这样满嘴含着生殖器讲话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白先生应该原谅他,因为韩寒在家里和大人这样说话已经习惯了。

      中国老辈人有句话说,公道自在人心,我猜测白烨先生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我们并不相识,如同与韩寒之辈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当我看到这位被中国捧为少年英才的韩寒先生的文字华章,出手竟然是如此的下作之时,惊愕之余且随笔而发。我并不是想为白烨先生拔刀相助,但是我看到这样一位受大众追捧的骄纵青年,竟然公开对一位年龄与其父辈相当的长辈用如此下流的语言极尽侮辱,竟弃廉耻于不顾之时,我只能言心中所言,一吐胸中块垒了。因为这是一个正常社会良知的反应,是对无知者行为最好的回敬。

  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国内文人是否会各有良知,各抒己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这狂妄无知者昭于天下,听其言观其行而后办之。因为对于韩寒这类人来说,没必要留半点的情面。言及于此,我的观点也已阐述过半。我也很忙,忙中我还要看看那满嘴含着女人生殖器的狂妄之徒韩寒,是怎样把所谓跑车开进中国文坛的。

    由于此文一点都不色,对于一些狂妄无知的人来说,不用做任何改正。

  即此帖,共鉴之。

                              高远 书于 巴黎寓所

                                                                  2006、3、6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1楼  发表于: 2006-03-17   
韩寒同学,下笔时能否少带脏字儿?
作者:曾子航    2006-03-12 20:50:06
来源:新浪曾子航的BLOG

  昨天闲来无事,就到我的各位博(友)(汇)集俱乐部串了串门儿,无意中窜到了一位才女编辑的博客里面,在她众多的粉丝留言中发现了一篇转贴,好像是一个自称“旅法艺术家”写的:《韩寒好比是嫦娥奔月》,题目非常小资,可打开一看,内文却火药味十足,成了“讨韩檄文”。看后才知道,继影坛的凯歌状告胡戈之后,平静的文坛也不甘人后,“少年才子”韩寒同学与来自社科院代表队的白烨评论家激战正酣,且主战场已从两人的博客转移到整个新浪博客阵营中。没多久就听说白烨先生在韩寒同学火力十足的一番炮轰下,阵地失守,最后干脆关门大吉了。有意思的是,一个白烨先生不幸倒下了,千百个白烨先生又站起来了,诸如上文提到的“旅法艺术家”等好打抱不平者却又加入了战团,双方的支持者好比是葫芦蔓缠上了南瓜藤——难分难解,大有愈演愈烈,继“血馒头惨案”之后再掀一次博客“世界大战”之趋势。

  说来有点惭愧,中文系出身的我,大学时光要么埋首于年代久远的经典之作,要么混迹学校广播站、话剧团出出风头,对当代文坛的作家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亲密接触,毕业后又连年转战娱乐圈、影视圈,与当代文坛更是“挥手自兹去”,渐行渐远。不过韩寒同学的大名还是如“天打雷劈”,不仅在报刊杂志电视上“扶云直上重霄九”,其言行、其所为时时震得你发晕;而且每每到各家书店溜达,这位文坛小帅哥的新作也总像一座城堡一样在显赫位置“安营扎寨”,吸纳众多眼球,弄得天性一向八卦好感时髦的我,也曾经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买下了韩寒同学鼎鼎大作《三重门》,回去立马挑灯夜战四十页,并当场惊为奇才,尤喜其文字的诙谐不羁。我是《围城》的爱好者,总觉得韩寒同学颇得钱钟书老先生的文字精神。当然现在想想,对韩寒同学的夸奖有点三分钟热度,好像第二天一忙,那本《三重门》从此便成了“白头宫女”,后来竟不知所终――

  再往后,不断听说韩寒同学继续在畅销书的路上狂奔,还到新浪开了博,且博出了几百万的人气,每回我总是“心已远”,但始终“身未动”,毕竟对韩寒同学的三分钟追捧已过。今儿个,借着那位旅法艺术家的“嫦娥奔月”,我终于一头“奔”进了韩寒同学的人气博客。拜读了那篇搅得博客阵营“寒光四起”的奇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

  说句心里话,韩寒同学那篇奇文看得我寒气逼人、寒毛倒竖,看着看着,我真觉得像被嫦娥带到了月亮上,身处“广寒宫”中。不到千字的短文,诸如,“是个屁”、“装逼”、“牛逼”、“傻逼”“卖猪崽”、“装丫挺”、“便秘”、“马桶”、“我操”、“扯蛋”等等粗话脏话(还有一些话更粗,恕我写不出手,感兴趣者可自己去看)如漫天的飞蝗扑面袭来,甭说是在红旗下长大、于社科院这样斯文之地饱读诗书的白烨先生招架不住,我这个平日里发点脾气喝点小酒同样会骂娘的八卦年轻人也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啊!

  也许我是孤陋寡闻,长这么大,也见过不少文人开骂,但还没见哪个天才不是用口而是用手(中的笔或键盘)这么直抒胸臆大快朵颐地“骂流成河”!当年美国有个放浪形骸的亨利-米勒作家,他的一系列被禁了又禁的情色大作《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也是“粗口成章”,但好像还有点文雅的“遮羞布”,不似韩寒同学这么“坦胸露怀”!就连在妓院里茁壮成长、几个大字不识、国骂不离口的韦小宝韦大人如果遭遇韩寒同学的骂战,恐怕也得甘拜下风吧?韦大人骂人的词汇量、俚语的活学活用程度哪比得上人家韩寒同学“与时俱进”啊!那位旅法艺术家猜想韩寒同学在家大概也是这么跟父母说话的,我倒宁愿相信白烨先生可能属于韩寒同学所说的“话不糙人糙”那种,把韩寒同学逼到了绝境,才惹得对方“冲冠一骂为自己”。(由于白烨先生已关博,他的大作无缘拜读,甚憾!但还是从韩寒同学引用的白文片言只语,以及评论家解玺璋先生对白烨先生的一些评述中略知端倪)我估摸着这一骂,把韩寒同学肚子里库藏的所有国骂洋骂,以及能想到的、用到的全部“捐献”出来了!因为当年《三重门》里的韩寒同学也是嬉笑怒骂,但“骂功”还没今天这么登峰造极,也许这两年外出采风又及时捕捉到什么新名词了吧?

  自古文人相轻,作家跟作家也好,作家跟评论家也罢,碰到一起,多半是婆媳关系,暗潮汹涌的多,和平相处的少。想当年鲁迅和梁实秋、郭沫若和沈从文、胡风和周扬,都是在报刊上明火干仗地吵,鲁迅先生干脆直斥梁实秋先生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虽有人身攻击之嫌,但还是深刻领会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倡导的“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斗争精神。我估计鲁迅先生跟韩寒同学一样,虽是江浙人士,但却都有北方汉子的火爆脾气,私底下提到梁实秋先生这个“可恶的对手”时,也会捎上几句国骂消消气,鲁迅先生也是人嘛!当然人家鲁迅先生可能更斯文一些,不会直接骂“他妈的”,而会用“他母亲的”代替。正所谓内外有别,关起门来骂得七窍生烟屁滚尿流都无所谓,端到台面上,就算对方确实“十恶不赦”“猪狗不如”,也不能抡开膀子就骂将起来吧?文人再“痞”,也不应该落笔之时“屁”声不断,那岂不成一“文屁”了?(恕我不恭,也粗俗了起来)希望“少年天才”韩寒同学不要变成“动物学的索引——目中无人”。

  窃以为,博客一词虽是“舶来品”,但译者将blog译成“博客”而不是“搏客”,相信应该是希望博客的主人对来访的客人要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说穿了,所谓博客,就是把自家的会客厅搬到了网上而已,只不过很多客人大都是不请自来。如果大伙都学韩寒同学,变成“搏客”,面对不喜欢的博友,全都作赤身肉搏状,虽然还没开打,但肚子里已经运筹帷幄,污言秽语全都跟一发发炮弹似的射将出去,表面看似乎是决胜千里之外,但博客世界也将从此变得不太平了,整天价儿都是青蛙产卵——闹哄哄的,那真有可能变得“博将不博”了?!

  当然韩寒同学解释过了,粗话脏话不是专门针对白烨先生的,但是在文章中,将脏话粗话运用得如此栩栩如生炉火纯青,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应”不知道韩寒同学是否有所警惕?我知道,韩寒同学一直是被尊崇为少年天才的,也是千千万万少男少女心目中的“超男”,我担心这一骂,如果众多以您为榜样的粉丝们纷纷群起而效之,也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中脏话横行,骂声四溢,恐怕继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性解放”热潮之后,中国后八零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又将在二十一世纪掀起一股“骂解放”的洪流,到那个时候,您又将如何处之呢?呵呵!但愿我的担心纯属庸人自扰!

  我只有一个要求,珍爱博客,远离脏话。不要让刚刚兴起的这块百花园成为污言秽语的集散地。



  希望韩寒同学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曾子航

                    2006年3月12日晚上20时45分初稿



(本人欢迎中肯的探讨和批评,但坚决反对污言秽语式的侮辱和谩骂,一旦发现含有人身攻击的粗话脏话,一律删无赦!)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0楼  发表于: 2006-03-17   
“白韩”骂战:文坛两代人还是各玩各的吧
作者:韩浩月   2006-03-10 10:08:29
来源:新浪韩浩月的BLOG

文坛两代人(一个生活在古代,一个生活在现代)白烨和韩寒在博客上掐了起来,对掐的结果是韩寒大获全胜。在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作家近乎大雨倾盆般的猛攻之下,白烨仓促应战犯了兵家大忌,使用了“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招,丢人又丢份。勉强接了几招便挂出白旗,说了句“韩寒同学文风泼辣尖刻,本人实在拉不下这老脸与之对骂,”口占了一个“走”字决关闭博客且待下回分解。

果然,白烨挂白旗只是虚晃一枪,杀手锏没过几天便使了出来,白烨“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随后有媒体组织作者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声讨韩寒,将矛盾升级到如何管理博客言论及网络道德身上。文坛掐架讲究的就是你来我往练太极推手,一旦上纲上线就不好玩了。好比俩孩子闹事,落败的那个气冲冲地找家长出面摆平,这样即使错在取胜的那个孩子身上,找家长的那位也会遭到大家的不屑。现在的问题是,以韩寒为代表的文坛外高手触痛了文坛内的长老,事情已不是一场骂战那样简单。白烨与韩寒之争看似出于偶然,实则是市场化写手与体制内作家这些年因文学观念不同互相看不惯而积累下来的矛盾爆发点。

曾几何时,文坛几乎就是闪闪发光的神坛代名词,能在国家报、省报乃至市报、县报上发表一篇几百字的短文,都会被周边人等称为才子神童,立即麻雀变凤凰,有的甚至借此改变了自身命运。如果能有幸加入各级作家协会,领到一纸会员证,那无疑更是一种上等的荣耀,有了这个证,不但可以四处接受邀请游山玩水开笔会,还可以进入体制内的报刊杂志,掌握业余作者作品的生杀大权。作为有一定道行的长老级别人物,则是体制内作家的统帅,把持着象征国家最高文学创作水平的刊物,通往这一座座文学殿堂的道路或光明或荆棘,全凭长老们的一张嘴皮子。有热爱文学的青年曾发出这样的呼嚎,“文学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也不用心想想,有这帮老爷子在能不窄吗?

网络时代,发表文章只是点击鼠标一瞬间的事,在一批市场化出版社和新锐媒体的培养下,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层出不穷。韩寒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出版的书动就发行上百万册,预收的版税可以高达200万元。对他们而言,文坛已经像韩寒所说的那样成了祭坛,曾有的光芒消失殆尽,如同一块消了磁的磁铁,没有任何的吸引力。白烨在他的评论文字中一直以“80后”评论发言人自居,称一直在努力地为80后作家进入由期刊和文学评论家组成的发表平台牵线搭桥,说难听点真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且不论80后们是否对这个平台感兴趣,翻开这些杂志看看,除了腆着老脸的那老哥几个,能看到几个80后的面孔?除了忙着借国家提供的文化资源建立自己的利益圈子,打着各种旗号出席各种拿红包的文学研讨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一些透着腐朽气息的所谓“名家随笔”与业余作者抢占版面,长老们还为后来的文学青年干了啥有益的工作?

文坛内一直信仰的文学崇高论在新媒体时代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文学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宣扬、教化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消费品。即使作为消费品的文学也是文学,不能以这些文学作品不主流、这些作者不积极向文坛前辈靠拢便将其打入地牢。文学是属于大众的。用伟人的话说,“文坛是你们的,也是他们的,但终归是他们的”。在现阶段下,还是井水别犯河水,各玩各的吧,老老少少的在一块掐,互相问候对方至亲毕竟是不太雅观的事情。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jie 离线
级别: 班长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06-03-17   
The last one (Hai against himself) is the best one!!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06-03-16   
韩寒: 看韩寒如何反驳韩寒
2006-03-16 23:14:55

今天我看了很多报纸上组织的反驳我的文章,有说我骂人缺德的,有说我没教养的,有说我既然骂文坛为什么还要写书赚钱的,都是著名的笔杆子,我觉得写的都很差,观点混乱,逻辑不清,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语言枯燥,毫无幽默感和自嘲精神。很多人纯粹是看我不顺眼,但为此居然就愿意牺牲自己的清白跳出来去当一个学术腐败者白烨的走狗,我觉得他们很傻,文笔又差,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我决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文笔,文章应该怎么写,反驳韩寒应该怎么反驳,在此,我写一篇反驳韩寒的文章,供他们参考临摹。


正文:韩寒是个屁,最喜欢装逼

副标题:别以为调情调大点,我们就不认识了



    我是一个90后。但后的不是很厉害,我九一年出生。最近上网发现“韩白之争”很热闹,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我们要追溯到去年才能知道韩寒的真实动机。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名人,是不可能无故骂人的,要不是那人欠骂,要不就是韩寒欠人骂。我觉得,都不是。你们都是韩寒的牺牲品,你们上当了。韩寒主要的目的是,向徐静蕾证明,我,就是帅点的车技好点的王朔。

    于是,得有个牺牲品啊。金庸不行,骂金庸,有心意没新意。况且韩寒说过,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陆天明爷爷,你要像我一样认真的去GOOGLE一下,就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不幸,韩寒又说过,我这几年,没看过小说。我估计韩寒那个后悔啊,话说的太绝了。得,不能骂作家了,只能骂个评论家。评论家基本文笔都不好,万一论战起来不吃亏。找谁呢,找个底子不是很干净的吧,这样万一出点什么事,好把人家底掀出来,用以掩护。韩寒就从新浪博客右边的A开始搜索评论家,刚到B,就看见了白烨。白烨,你为什么不姓张。实在不行,姓脏也行啊。我替你觉得不公平。我看不起韩寒这种随便不严谨的作风,和他所谓的认真的随意写是矛盾的。这明明是随意的认真写。

    于是,冤大头白烨出现了。正好,白烨在评论韩寒的时候还写错了韩寒的书名。韩寒写完文章,看一遍,觉得不行,当年骂金庸,金庸的粉丝多啊,以现在的叫法,金粉多啊,简直是金粉世家。所以才这么热闹。白烨不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强力的禁毒攻势下,白粉明显不多见。就算想当白烨的粉丝的,一看以后自己就是白粉,都吓跑了。

    韩寒苦恼啊,要扩大这事的影响,先得帮白烨弄点白粉。这是后话,效率也慢,最好的办法就是脏话。

    于是,著名的脏话文出现了。

      再于是,本来看韩寒不顺眼的人,看了脏话,更加不顺眼,纷纷成为白粉。加上白烨原来的朋友,终于,事情弄大了。

      真不容易啊,把文学弄大只要一个人,把肚子弄大要两个人,把争论弄大要一堆人,把文学争论弄大,要一群人啊。

      好在,还是弄大了。首都的报纸终于也纷纷评论。徐静蕾应该察觉了吧,有没有想起当年?

      但是,在这关键时候,北京晚报的著名记者兼文学评论家,解玺璋写道,如果我是韩寒的父母,早就大嘴巴抽他了(我怀疑,当时他说的是丫,记者听成了他)。

      晴天霹雳啊。解玺璋敢这样对王朔说话吗。这无疑让韩寒恼火,因为这让徐静蕾回到了现实。年龄的差距啊。什么都准备好了,岁数不够也是白搭。

      韩寒火了,从此他对年龄比自己大都开始报复,先疯狗一样把解玺璋骂了一顿。以期用大无畏的精神,挽回影响。

    但是,这个更关键的时候,陆天明跳了出来,说,韩寒也就十七八岁嘛,没读过什么书,不就一学校学生吗。

韩寒彻底怒了。笔者想象,徐静蕾看到新闻后,马上打电话给韩寒,说,你究竟几岁了。别骗我。把身份证复印件传真过来。

韩寒偷鸡不成蚀把米,把怨气全出在反腐败作家陆天明身上。这充分证明了他的见一个咬一个的疯狗气质。韩寒完了。他引起了众怒,同时,他的修养彻底的暴露了。没了,什么都没了。

于是,狗急跳墙的韩寒抓住白烨不放,可惜白烨恨铁不成钢,自己留下很多把柄。韩寒明白,现在有一帮人群殴他,他只能打一个,打架不就是这样的吗。

可惜,白烨成名以后,明显大牌了,也知道应该怎么面对记者。当记者问白烨学术腐败的问题的时候,白烨说,我很忙,不想解释什么。

这话,我们是不是从刘德华,周杰伦等嘴里仿佛听到过。

记者一看,大牌这么说,就不好追问了。

有某些记者不能一下接受白烨突然比超女还热的事实,继续拨打电话。可是白烨的手机关机了。

手机关机了,一般只有大牌才敢关机啊。二线演员基本都转移动秘书台。

白烨火了,韩寒臭了。


这根本不是文学的讨论,首先,韩寒不代表一代人,他没这资格。白烨也不代表文坛,他只是个坑蒙拐骗的。这两个人在一起,居然能讨论起文学。韩寒在文章里,多次偷换概念,他首先要给自己标榜“纯文学”,发现不成,马上希望博得群众基础和网民好感,他说,所有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但他同时又说,文坛是个屁,这不是在骂所有写博客的人都进入了屁吗。马屁拍在马腿上啊。后来,他又说,文学是所有人民的。这明显是在拉选票。好在,英明的报纸没有被他的投换概念所骗,不依不挠,什么学术腐败,评论家的道德问题,文坛不文坛,这些都是次要的。韩寒太嚣张,暂时又拿他没办法,和很多评论家一样,我很反感他的自以为是和目无长辈。他不忏悔,我们不能罢休,我们要呼吁舆论,让所有人知道,韩寒,他说脏话了。至于为什么说脏话,这,不重要,报纸处理成有一天他突然骂人了就行。我代表90后,也想对这位我曾经欣赏的前辈说,韩寒,你丫居然骂人。做人要有道德,我们他妈的就从来没说过粗话。

但争论有意义吗,韩寒终究也会过时,文坛,是属于九十后的。世间一切,一个等字。

一群记者瞎起哄,一帮人瞎评论。其实,最后,有个人,女人,在朝阳区某地的二楼,看着报纸,笑了。她不做演员很多年了,改幕后了。幕后真是更有乐趣啊。



完。反驳就得这么反驳,多有说服力看着还不腻味,别成天写什么“还网络一片优美蓝天”等没有说服力的文章了。没一把刷子就别成天跳出来积极刷墙。

真可怜,对方连个高手都没有,不好玩,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06-03-16   
作家陆天明因支持白烨而受到韩寒拥护者谩骂
南京日报记者 顾小萍

(2006-03-16 06:53:44)

【南京日报报道】 针对少年作家韩寒与文学评论家白烨日前在博客上发生的“骂战”,著名作家陆天明近日在其博客中表态:“韩寒竟用肮脏的粗话谩骂白烨,超出了文学争论的范畴,而白烨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倒是尽到了责任。”此言一出,陆天明很快也被卷入这场“口水仗”。韩寒回击说:“可以断定,陆天明也是个没看过别人的书就胡说八道的人。”由于韩寒的拥趸在陆天明的博客里疯狂留言,太多的谩骂之词差点让陆天明的博客在昨天“夭折”。


“‘天才’就不能批评?”

陆天明日前在接受上海某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韩白之争”,并将这篇报道贴到了个人博客。他的讨论话题主要包括:到底谁对谁错?白烨的批评家地位应不应该受到质疑?“80后”到底写得好不好?冲突的背后是什么?陆天明在讨论中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学之争本是无可厚非,但发展到使用如此肮脏的粗话向对方进行谩骂,就已经超出文学争论的范畴了,就显得非常不正常了。从争论本身来看,事件已经越过了文学自身的界限。跟文学已经毫无关系了。”


陆天明认为:“白烨是社会公认的文学批评家,批评家不进行批评,还算什么批评家?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我们现在的文学界,缺少的正是肯站出来说真话的批评家。大家一味地跟着市场转,一味地说好话,一味地抹稀泥,才造成一些少不经事的、自以为是‘文学天才’的人如此蛮横,如此娇贵,如此地经不起批评。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是天才,也得让人家说三道四,允许别人批评。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这样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还有人在批评和议论,难道自认为是‘天才’的这个年轻人,别人就不能评论他一下了?别人评论一下,就得经受如此下流恶毒的谩骂……”

“如今的讨论状态已经是病态”

讨论了“韩白之争”后,陆天明的博客昨日一跃成了新浪的热门博客。但让人惊讶的是,点开其博客关于此篇讨论的留言,其中不乏“×你妈”、“去死吧”、“老家伙请闭嘴”等粗话。陆天明昨天接受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形容这样的讨论方式是他从未看到过的,“今天中午网管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将评论和留言版关掉。我说不要关,让他们说,让全国的人民都来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但让他寒心的是,直到昨日下午4点,真正在其博客中讨论文学的只有个别人,“有一个网友竟然一连发了50个‘×你妈’。”


对于韩寒所谓的“陆天明也是个没看过别人的书就胡说八道的人”,陆天明表示:“我看过他的作品,就是他17岁时写的《三重门》。作品如何我现在不想评论,因为完全没有讨论作品的气氛。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别人来说好?做过错事的白烨为什么就不能来评论韩寒的作品?我们从小到大,谁没有做错过一些事?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网上有几个人有资格出来说话?”


陆天明说,他觉得韩寒和白烨展开交流是一种好事,“中国的文坛应该有这样的空气来冷静讨论文学,但谁也不是上帝,谁也不要将自己放在救世主的位置。作为文学家,一定要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今天看到有网友在我博客里留言说‘10年后,将由我们来接管中国’,还有人说‘你们这些老家伙去死吧’,这的确让我感受到了一股‘红卫兵’的气息。网络到底怎么了?网络是随便发泄和扔脏物的‘厕所’和‘垃圾场’吗?如今这种讨论状态已经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了。”

韩寒继续声讨白烨

在这场越发激烈的“文学争论”中,韩寒的态度究竟如何?昨日南京日报记者多次拨打韩寒的手机,但一直无人接听。记者在其博客中发现,昨日中午他又做了最新的回应:“白烨文章里的圈子意识是我极度厌恶的。相声为什么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太讲究圈子辈分资历。大圈圈就是这帮人组成的所谓文坛。他们把持部分话语权,胡说八道,指鹿为马,拿钱说话,策划图书,迂腐愚昧,停滞不前,倚老卖老,道貌岸然,阳奉阴违,强奸文学。其实,归根结底,不用任何争论,他们会被自然淘汰……文学评论基本是不可信的,从白烨的光辉历史上我们已经能看出来了,这也算是一种学术腐败……”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06-03-16   
陆天明:韩白之争背后的若干问题之一
新浪陆天明的BLOG 2006-03-13 16:05:38

(陆天明注:这是上海申江导报对韩白之争的一个反应。昨天他们来采访了我。因此,文中有我的几段话。现在还没公开发表。先拿到这儿来,让网友们议议。)

“韩白之争”背后的若干问题         文/职烨

翻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冠于“文学论争”的争辩可以列出一部几十万字的书来,所谓文学论争,说到底,是不同文学观与创作观之间的竞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向来被认作是文学界欣欣向荣的一种标志,姑且学着这样的模式,给这次网上的掐架冠一个文邹邹的名字——“韩白之争”。

一方的统领人物是:“车手”韩寒,其身后跟随数不胜数的拥趸者,他们将韩寒视作自己的第一偶像,跟随他的文章而在网络上展开了强烈的攻势。另一方则显得单薄,当事人白烨在事情发生的一星期内,也就是在3月11日,记者到达北京之后,就彻底消失,关掉手机,没有再公开发表任何言论,挺身出来的圈内人则少之又少。这个问题由一开始的评论作品衍生到现在一方向另一方进行恶毒的人格攻击,这场没有交锋的争论背后隐藏着若干值得深思的问题。

问题之一:到底谁对谁错?

但凡争论总有个对错,现在的格局确实乌烟缭绕。当事人白烨三缄其口,只剩下一方在网上不断发出谩骂攻击,总算这个时候,陆天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明确表示“韩寒毫无道理”。

陆天明在圈内是以敢作敢为出名的,在某些单位明确表示,反腐剧和涉案剧不得在黄金时间播出,许多作者都对这样的题材退避三舍时,他却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创作了反腐题材的涉案作品《高纬度战栗》。

将那份韩寒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文章送到陆老师手里,仔细读完,陆天明便忍不住从沙发上站起来:“这些孩子的确被宠坏了!”

文学之争本是无可厚非,但发展到使用如此肮脏的粗话向对方进行谩骂,就已经超出文学争论的范畴了,就显得非常不正常了。“这哪里是在讨论文学?哪里是对话?分明是一些斧头帮分子在横行霸道嘛。”陆天明的观点是,从争论本身来看,事件已经越过了文学自身的界限。跟文学已经毫无关系了。

记者:陆老师您怎么看这件事情?

陆天明:文学争论发展到这一步太不像话,也太不应该!可以说是建国近六十年来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这哪还算什么讨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帮当年的“红卫兵”拿着皮带在肆无忌惮地对待别人。这完全不是在讨论文学嘛。

记者:很多韩寒的支持者们认为,白烨没有什么权利来批评韩寒,您怎么看?

陆天明:白烨为什么没有权利批评他?白烨是社会公认的文学批评家,批评家不进行批评,还算什么批评家?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我们现在的文学界,缺少的正是肯站出来说真话的批评家。大家一味地跟着市场转、一味地说好话,一味地抹稀泥,才造成一些少不经事的、自以为是“文学天才”的人如此蛮横,如此娇贵,如此地经不起批评。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是天才,也得让人家说三道四,允许别人批评。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卡夫卡、陀斯妥也夫斯基……这样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还有人在批评和议论,难道自认为是“天才”的这个年轻人,别人就不能评论他一下了?别人评论一下,就得经受如此下流恶毒的谩骂?这种风气如果不制止,这样的“年轻天才”再多十个一百个,中国的文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坛?中国的文学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

记者:我们或许可以乐观一点,韩寒的态度只和他个人有关,不代表这个群体。

陆天明:恐怕不能太乐观。这件事出来之后,不是有很多小孩子跑到白烨的blog上去谩骂么?一直骂到白烨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博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总让我想起当年的红卫兵,想起一些黑道上的人欺行霸市。这些小孩子从小生长在一个没有人对他们说“不”的环境里。长此以往,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以为自己怎么干都是“天才的做法”那么当他们长大起来的时候,这是很可怕的。如果让我说,白烨先生有一点估计错误,就是还把对方当成文学人来对待了。我的感觉是,现在不是跟他们谈文学的时候,而是应先跟他们谈做人,实际上,现在连谈这个问题都很困难。当然,我不赞同“80后”的这个分法。不要把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一古脑儿都分在一起,我认为这些孩子正在长大。他们总是要出现分化的,就像我们每一代人一样。事实上他们也是各种各样的。我相信韩寒自己将来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他会冷静地来看待自己这天的这些做法。就像当然许多狂热的红卫兵后来都有了变化,都能正常地生活了一样。

记者:看来这是一个挺值得深究的问题。

陆天明:我觉得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总结一点,我们的批评界怎么了?现在缺乏真正好的、发自内心的、出于关怀的文学批评,市场左右了很多,很多作品出来大家都不看,批评家也没有发出自己客观的声音。韩寒的作品,有他独到的地方,有我们这些人写不出的东西。但是单论文字,坦白地说,我认为并不好,最起码也不是那么的好。这也难怪,他也就是十七八岁嘛,又没有读多少书,他所能知道的也就是一个中学校园里的那点事。但世界很大,岂止一个小小的校园就包括在了的?!现在捧他的也就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但十来岁是要长大的,是要变化的。如果一本书只能让今天十来岁有孩子喜欢,其实是很局限的事。这一点,等韩寒长大一点,他自己一定也会明白的。他会懂得,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一本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现在,愣就是没有人愿意真诚地向他指出这一点。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很病态的。不止发生在韩寒身上。至于怎么办,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待续)
(接上篇)

问题之二:白烨的批评家地位该不该受到质疑?

白烨,1952年生人。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在本校留校任教,197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针对这样一个在文学批评批评界的权威人士,韩寒在他的博客上抛出了三点质疑:一,白烨曾经策划过一个叫贝拉的女生写的《911生死婚礼》的书,该书很不文学,却被白烨表扬了一番;二,去年春天文学奖白烨担任终审评委,却将自己策划出版书的作者最后评为获奖者;三,白烨曾经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对于蔡小飞的看法:“这个人我知道,写过一两本书,拿过一两次奖”,而后来证实蔡小飞这个人物根本就不存在于真实世界。

此文一经发布,就立即得到了所有拥趸者的欢呼,他们跑到白烨的博客上谩骂,公开抨击白烨的职业道德,甚至发出这样的言论:“滚吧你,别再说话啦!”

而此时,白烨已经不发表任何自己的观点,记者连线采访了王晓玉作家,请她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王:怎么像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小兵?这种做法非常恶劣!白烨不过批评你韩寒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一二三四列出来,我们从前文革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允许别人说话,当时整死了很多人。

记者:您认为他们所说的事是不是真的呢?

王:白烨现在没说话,所以我不相信。白烨是一个评论家,这是肯定的。他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搭理这个事儿,但不说话并不代表默认,人家难道不能有姿态么?你们一叫嚣,他就一定得出来搭理么?可笑!我鄙视韩寒们的做法,人家不过是说你的文章写的不好,说了怎么了?说不得了么?别说你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了就不能说么?值得你就这样肆无忌惮歇斯底里么?现在白烨没说话,媒体把一方的观点这样刊登出来,就等于是帮助“做实”罪名,都还没有考证过这个事实,这对白烨来说是不公平的。



问题之三:“80后”到底写得好不好?

其实争论的起因是这点。白说韩寒写得不好,于是他怒了,就扯出了下面的这些问题。韩寒们写得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在80后们成名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被回避的状态。记者采访了一些作家,他们或含蓄或直白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总编):说实话,写得不好。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我,郭敬明、张悦然、韩寒作为一个文学现象,给文坛注入了什么?我说,他们不是文学现象,只能算作文化现象,他们没有给文坛注入什么。

陆天明:看得不多,看过的一些,不好。

赵长天(《萌芽》杂志总编,新概念大赛发起者,作家):他们的文字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内容跟青年人很贴近,但离“好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晓玉:80后作品的内容,使很多同龄者产生了共鸣,在这点上说,是有意义的,但要说文学性,不高。

陈村(作家):我不喜欢读这些作品,就像我不喜欢读金庸的小说一样。这个内容,我不喜欢。

韩寒:我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写我所想,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从不假惺惺叫帮人开个研讨会之类。新书也更无任何发布会,卖得好,是因为写得好。



问题四:冲突的背后是什么?

当初韩寒们从新概念走出时,赵长天等一批作家是很欣慰的,他们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一些20不到的青年人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灵动、清新的东西。

当这批青年写手的书越卖越好,占据了整个主流消费市场,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断被捧为“青年作家”、“新生代作家”,而他们之后的小读者们误以为这就是阅读的全部了,白烨们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企图评论些什么,却被小读者们当场驳回,认为“神圣的偶像”地位受到了质疑。

原本的一个正常范围的讨论被完全错开,继而引发毫无道理的谩骂,这些年轻人所表现出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06-03-16   
李少君:关于白烨与韩寒的争论
作者:李少君 提交日期:2006-03-15 09:39
来源:天涯blog

关于白韩之争,本来兴趣不大,但昨天《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随意说了几句,说今天就登出来了,干脆就多说两句。

白烨在批评圈内劣迹不少,什么贝拉911事件,编造小说卖给好莱坞的假新闻,什么蔡小飞事件,信口开河说认识子虚乌有的蔡小飞,此人作为批评家,信用早已破产,迟早会被人扁,这次韩寒出手,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韩寒后生可畏,不过对老年人要宽容一点,白烨这样的人,自有人揭露真实面目,不一定用如此激烈的方式。

白烨的文章,题目就不通,什么《80后的现状与未来》,你能预测文学的未来吗?文学不是十一五规划,谁知道过几年或几十年会不会产生伟大的作品与作家。这样糊涂的批评家居然也爆得大名。难怪批评家让人看不起。当然,白烨其实还算不上真正的批评家,最多是个文学策划家,只是这次没策划好,以致输得一遢糊涂,血本无归。在网上被骂得无处躲藏。这样说来,我又同情起他来,为老不尊,何苦哉。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06-03-16   
韩寒: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
其实当初写第一篇文章纯粹因为我心情不好。但这样的文章我想写了至少得有五年了。白烨文章里的圈子意识是我极度厌恶的。相声为什么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太讲究圈子辈份资历。文学是艺术的大宗,某些人还以为自己是邓小平,以为哪里划个圈那里就是特区。大圈圈就是这帮人组成的所谓文坛。他们把持部分话语权,胡说八道,指鹿为马,拿钱说话,策划图书,迂腐愚昧,停滞不前,倚老卖老,道貌岸然,阳奉阴违,装逼扯蛋,强奸文学。

其实,归根结底,不用任何争论,他们会被自然淘汰。

这今天的采访里,著名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说: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我绝对大嘴巴扇他,有人养没人教。

这就是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素质。

以后成语词典里倚老卖老的解释就改这句得了。多生动,还带表情的。

解说的对,文学要的就是有人养没人教。这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对晚辈的看法永远是:你要我教教才行,才能知道什么是文学。

谁上当谁完蛋。什么主流文学,文学血统,全是在玷污文学。

文学评论基本是不可信的,从白烨的光辉历史上我们已经能看出来了,这也算是一种学术腐败,他还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白烨是千千万这样的人中的一个,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白烨,至少也要给白烨一个交代,飞来横祸为什么,究竟为什么!

对不起大家,我这理由有点不够豪迈,是因为您姓白,B开头,在新浪右边的评论家的名人博客索引里排在最前面,被我第一个看见了。谁让你姓白,以你干的那些事,你应该姓黑才对,这样H开头,还能和我挨着。最危险的地方说不定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今天的采访里有一段:

当记者向白烨求证韩寒质疑他职业道德的那三个事件是否属实时,白烨一直不肯做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自己工作忙得根本顾不上这个“韩白之争”,并表示昨天上午和朋友商量之后已经决定什么都不再说了。在白烨看来,这件事情本来属于一个网络事件,“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就好了。

我一直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白烨们和当今文学小坛子的关系,关键时候还是老前辈厉害,给了我启发,原来这关系就是“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啊。

和任何场合把自己当爹的解玺璋们,收了钱就能把自己当儿子的白烨们,是无法争论什么的,因为他们脸皮太厚,伪君子已经做的自己把自己当君子了。说到底,这是一场互相看不顺眼。80后是一个多么缺心眼的概念啊,79年生的人和80年的生的人区别大还是80年生的人和89年生的人区别大?一秆子能打翻一船人,打不翻一代人。

=================================================================

电影结束后,都有花絮,我们的花絮就是这些道貌岸然的人说的一些经典。


白烨代表卫慧:大有作为,她完全可能扮演一个传达时代的情爱新声的代言人角色。

白烨代表李亚鹏: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白烨代表韩寒:韩寒骂我,是因为我对他文章的评价不高。

白烨代表社科院:“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白烨代表作协:80后继续这样写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是完全可能的。

白烨代表环卫工人:垃圾放在垃圾桶里

解玺璋代表韩寒父亲: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我绝对大嘴巴扇他,有人养没人教。

解玺璋代表他老婆:拿我媳妇的一句话,就是跟一帮孩子瞎逗。

(这绝对是对朋友学术造假的藐视和放纵,所以,自古女人坏事啊)

作家王晓玉代表毛主席:怎么像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小兵?这种做法非常恶劣!白烨不过批评你韩寒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一二三四列出来,我们从前文革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允许别人说话,当时整死了很多人。(事实上是没人不让白烨说话,他自己把博客关了,王晓玉也是一个不明白过程就瞎起哄的主,是打群架的好帮手,好冤大头)

作家王晓玉代表白烨的朋友:(白烨学术造假这事)白烨现在没说话,所以我不相信。白烨是一个评论家,这是肯定的。他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搭理这个事儿。

(现在好,白烨说永远不就此说话了,按照王晓玉的缺心眼观点,那这事就不存在了。白烨觉得不服气,可以告我,我这还有你一堆证据,博客是关的,法院开着呢)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代表给死猪肉注水的小商贩:郭敬明,张悦然,韩寒他们不是文学现象,只能算作文化现象,他们没有给文坛注入什么。说实话,写的不好。


陆天明代表所有爹:这孩子被宠坏了!

(叔叔,我自力更生不靠父母七年了)

陆天明代表不使用搜索引擎的人:也难怪,韩寒才十七八岁嘛,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学校里那点事。

陆天明代表神仙,并指路:愣就是没有人愿意真诚地向他指出(真正的文学是什么样的)这一点。

所有演员代表文学:这不是文学。

因为没得到这些演员的认可。


落幕,看着恶心吗?

***********************************************************

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

2006-03-14 11:55:39

比赛完了,睡个好觉,下午练车。

先上网看看,看到解玺璋老师的一篇文章,我吓了一跳,眼眶湿润了,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好,后悔不已,马上打电话给朋友,结果朋友说,白烨活的好好的。

这就是解老师的不对了,人白烨明明还活着,你怎么就给人写悼文了呢。

不就是吹捧个朋友吗,替朋友说好话,谁不会,你身为又一大评论家,有点观点行不。

白烨关博客,是因为自己批评惯了别人,就受不了别人批评他,完全不用同情。事实证明,猥琐的他马上转战纸质媒体,报纸爽啊,打一枪换个地方,尽管诋毁,也看不到评论。再拉几个朋友,歌颂歌颂,互联网上名声臭了,咱有报纸呢,报纸不行了,咱后院还有文坛主流----那么多纯文学杂志和迂腐作家呢。白烨被我捧红后第二天,他就开始到处接受采访,道貌岸然,并提出建设网络道德,质疑一代人的人品和修养。把什么都当自己家后院呢。

玩不起就别玩,尽玩阴的,迟早玩完。

于是,我搜集了一些证据,都不用走访调查,GOOGLE一下就行,广大网民也向我提供了证据。我惊奇的发现,白烨比我想象的还要肮脏。在互联网时代,做人要比以前更加的正直磊落才行,可惜,他没有对他做的烂糟事做任何解释,居然向报纸说我挖人老底,文革一套,没有修养。

你强奸了文学,被广大人民,也就是文学的父母发现,你居然连文学的妈都想强奸,太狠了。你别以为你多强奸了几次文学,文学就归你了。因为谁都可以强奸文学,所以,文学是大众的。是所有草根的。

您怎么没跑去检察院,警察局,法院说,你们是红卫兵,你们挖人底。这叫搜集证据。而且全是真的。911那事怎么解释,卫慧的事怎么解释,蔡小飞的事怎么解释,下半身写作那事怎么解释,春天文学奖那事怎么解释,这样的人居然还有国务院津贴,如果我是白烨,早就羞愧难当。闭关苦练,洗心革面,当然要小心一出关就被粱朝伟的靴子给砸死,就永不出关了。部分评论家脸皮就是异于常人。

喜欢意淫断论的,收人钱说人话,收鬼钱说鬼话的,书名都写错楞能进行评论的,阻碍文学发展的文学评论家该说的就说完了。

看到作家陆天明的一些言论。作家陆天明的反腐败书写的还是不错的,腐败如果真能像他书里写的那样被反了,那是国家幸事。http://blog.sina.com.cn/m/lutianming(喜欢我的读者默默观赏就行了,他们是不能接受批评的)一个看上去有责任心的作家,说起话来真是像写小说似的。陆天明连事情来龙去脉都不知道,功课也没做好,搜索引擎都不启动一下,被记者一激,就仓促跳了出来,太傻了,记住,听着,这是关于文学评论家是否干净和所谓主流文学的文坛有多迂腐观点的争论,不是长辈教训晚辈。别把中国文学搞的跟敬老院似的。

白烨为什么没有权利批评他?白烨是社会公认的文学批评家,批评家不进行批评,还算什么批评家?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我们现在的文学界,缺少的正是肯站出来说真话的批评家。

白烨当然可以批评我,但别把我书名写错了。白烨算哪门子说真话的批评家。白烨的职业道德我们也不是不知道。社会公认的文学批评家就那道德,真是社会的不幸。骂我的人万万千,为什么挑了白烨,自然有白先生独特的地方。

记者:我们可以乐观一点,韩寒的态度只和他个人有关,不代表这个群体。

陆天明:恐怕不能太乐观。这件事出来之后,不是有很多小孩子跑到白烨的blog上去谩骂么?一直骂到白烨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博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总让我想起当年的红卫兵


这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就算道德败坏,也是我一个人道德败坏,别动不动就扯到一代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陆天明眼里,所谓演唱会恐怕是一个人在台上批斗,底下两万多个红卫兵。别什么都向文革靠,怀有不良居心,偷换概念,惟恐天下不乱。

韩寒的作品,有他独到的地方,有我们这些人写不出的东西。但是单论文字,坦白地说,我认为并不好,最起码也不是那么的好。这也难怪,他也就是十七八岁嘛,又没有读多少书,他所能知道的也就是一个中学校园里的那点事。但世界很大,岂止一个小小的校园就包括在了的?!

这个就不用说了,可以断定,陆也是一个没看过别人书就能胡说八道的人。叔叔,我二十四了,退学七年了。麻烦你在说我前先GOOGLE一下。这是对人起码的尊重。要诚实,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就别说。为什么这些批评我的人都这么傻,都喜欢自己抽自己耳光,抽完后留下一个大把柄。白烨写错我书名,陆天明都彻底编造我履历了。这也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已经习惯心安理得的闭着眼睛说瞎话。这种不务实还特诚恳的态度,是很可怕的。

等韩寒长大一点,他自己一定也会明白的。他会懂得,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一本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现在,愣就是没有人愿意真诚地向他指出这一点。

这点您和白烨很像。觉得谁都要经过您指点一下,才算文学。我一直觉得文学是不需要任何人的指引的。任何甘愿被人指引的人,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文学不是任何人说了算的。

(居然有某些身为“专家”的评论家,将我的支持者和读者全都诽谤为红卫兵。别忘了,红卫兵正是说这些话的这些评论家岁数的人年轻时干的事,他们的特长就是上纲上线,正像他们现在做的事情一样,不负责任的随意评论定性一代人,不读别人的作品就能进行评论,不做功课就跳出来肆意说另外一个人不是。无论谁,想指责另一个或者一批人时,都要调查清楚,用事实说话,不要意淫后根据自己的意淫结果妄下断论,那就是意淫自己的意淫。)

我也意淫一把,这一切,难道是因为我没有交保护费?你们收了不少保护费,有没有上缴个人所得税?没有,因为你们老在一本正经的吹牛,而吹牛不上税。
[ 此贴被卡拉在03-17-2006 00:41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06-03-16   
解玺璋:白烨是“80后”文学的保姆
作者:解玺璋
来源:新京报

  我是从朋友的留言里得知白烨的文章刺痛了韩寒的。本来想找白烨的文章看一看,可惜,他已经把自己的博客关了。

  就像一个本分、老实的人,不小心得罪了一个青皮、混混儿,人家打上门来,撒泼骂街,惹又惹不起,只好悄悄地关门,远走他乡。

  难得的是,韩寒在他的博客里保存了白烨文章的只言片语,总
算让我看到了白烨的一些蛛丝马迹。直觉告诉我,这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了。这或者给白烨一个教训,对于那些不知趣的人(我在用这个字眼儿的时候曾经有过犹豫),未可全抛一片心呀!你把热乎乎的心捧给他,他却向你吐口水。鲁迅先生就曾有过同样的遭遇,他曾经天真地相信,青年是一定胜过老年的,但是,却也遭了青年人的暗算。

  白烨是有长者之风的,换了鲁迅,很可能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了。无论如何,年轻不应该是一种特权,无论你是撒野还是撒娇,或者兼而有之,都是没道理的。以韩寒的开通、豁达,似乎不会因为白烨的这几句话就恼羞成怒,现在怒了,也许有别的原因,他自己不说,我们也不便猜。

  其实,白烨一直是“80后”(对不起,我还要用这个概念,虽然我也反对以年代为作家分类)写作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前年夏天,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要做一期节目,内容就是讨论“80后”写作的问题。他打电话邀我一起参加。就在那天,他把李傻傻、春树等几位“80后”作家介绍给我。

  给我的感觉,他对“80后”作家,了如指掌,说起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如数家珍。他有包容各种作家和写作的胸怀,这在文学评论界和学者中是十分难得的。那天他几次谈到对“80后”写作,应该取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不能不负责任地简单否定。“80后”写作渐成气候,和白烨的支持、推广是分不开的。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居然有人以怨报德,是我无法想象的。

  白烨的身份有时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认识的时候,小说的价钱并不算高,但文学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那时,他正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推出过一批很有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杨绛作品集》、《史铁生作品集》和《余华作品集》。他还策划出版了《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文库》、《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和《台湾散文名家名品丛编》,这些至今还是我案头的常备书,闲了便随手翻翻。他是个文学评论家,也是个职业出版人,他选编的书体现了他的眼光、见识和品位。

  前些年,我还在做报纸副刊的编辑,请他写稿,没有不应允的。有时要得很急,他也很少一口回绝。这两年,他主编了《年度中国文情报告》,这是近年来他一直做的《中国年度文坛纪事》的深化和发展,它使得这些年许多媒体热衷的“年终盘点”,变成了学术背景下的归纳和梳理。能把这件事做好,做出规模,我想非白烨莫属。别人不是不能,多数还是不做!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06-03-16   
韩寒:辞旧迎新(上)
今天有个朋友死磕了,说,我在给一个说你不好的家伙的博克上留言,但刚留完就被人删了,我都没备份,所以继续留,也不备份,那边继续删,我继续留,那儿继续删。

  这种双方都死磕的精神在赛车上是很需要的。

  而那头也很牛,在线删贴,闻所未闻。



  前几天看新闻,里面有这么一句:昨天,白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0后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文学的造诣上,而是在做人的道德水准上。”

  自己被批评了,批评他的人道德水准就有问题了。关键是,说我一个人做人水准有问题算了,毕竟是我一个人说您不是了,但他以深邃和联想的眼光指出,这是一代人的问题。我能理解,评论家自然有看个书名就有对书的内容进行评论的本领。

  前天晚上,一个远方的朋友打电话梢来一个同样远方的还不认识的朋友的支持。同样的谢谢。在那无聊的争论中,很多人的目光集中在那些语气助词上,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这个,还能反驳些什么呢。千万揪住了别放啊。好笑的是,另一方装可怜博同情,博客直接都不营业了。其实,我们只是观点不一样罢了,但那里一头咬定,是因为“我对韩寒的文章评价不高,所以他才写文章骂我”,您真行,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还能替别人进行心理描写,那这算不算诽谤啊。既然说到道德, 那咱们就说道德。

我们先看看一个南方都市报的新闻的报道:

2005年度大事:在顶着“文学评论家”头衔写评论贝拉文章的同时,白烨坦然地以出版策划人身份,接受上海《新书报》记者采访,谈策划、推出贝拉的过程,谈“百万美元卖版权”事宜。7月6日,在北京某报对“蔡小飞自杀”事件所做的报道中,白烨告诉记者,他从这一事件里看到了80后“或多或少,形式各异的思想焦虑问题”。

  白烨最近这段时间有些流年不利的意思。早年,他一直与著名出版达人安波舜合作,通过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小说出版品牌与渠道做起了文学商人。可惜的是,2003年底,一场过火的热炒让白烨颜面扫地。为了给由安波舜和白烨共同策划的小说《911生死婚礼》造势,白烨、王干、张颐武、叶舒宪等一批批评家相继发表文章,歌颂女作贝拉在爱情小说方面的造诣。白烨毫无保留地表示,在国内文坛,贝拉可以被认为是无可替代的爱情小说家。这种搀杂着商业利益的文学评论,当然很难让读者信服。于是策划者又抛出了“国外公司天价购买版权”的谎言,试图推波助澜。白烨也在接受采访时大谈“百万美元版权”事宜。不成想半路杀出个莽撞记者,将谎言戳破。

  贝拉一役,白烨败得灰头土脸。他于是改弦更张,转向了“80后”批评,并又慢慢以“80后第一批评家”的身份,重振精神。六七月间,天津“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一事成为网络焦点。7月中旬,在接受杭州一家媒体采访时白烨明确称,此前就知道有”蔡小飞“这个人,他还出版过两本书,获过一次奖。最后,白烨以一个“80后”权威的口气,将“蔡小飞”安排在“80后第二梯队”就座。不久,真相大白,蔡小飞实无其人,自杀事件只是一出“网络行为艺术”。


  这件事情让白烨高度上升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地位,不光活人能拿来文学评论,死人能拿来文学评论,连不存在的人都能进行评论。评论家到了这份上,人神共仰。那911这事情是怎么回事呢?那是白烨策划的一本书,白策划就是白策划,到头来还是白策划一场。因为出版的书和自己有关,所以势必要夸奖,但不幸的是这次过头了

辞旧迎新(中)

我们看看中国青年报的报道:

中国的小说被好莱坞以百万美元买了版权!”

  多么好的消息啊!一时间这个消息成了中国多家报纸以及海外网络的大标题。可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出版商精心炮制的一个“策划”,一个天大的骗局和谎言。版权的事子虚乌有,甚至美国人根本不接受“9·11”题材的小说和影片,因为那是他们心底太深太深的伤痛。他们至今还没有从中恢复过来。

  这本中国小说就是旅居加拿大的上海女作者贝拉写的《911生死婚礼———我的情爱自传》,它于去年由北京“现代SNP创作中心”策划出版。策划人安舜波曾对《中华读书报》等媒体记者说,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董事会已一致决定购买这本小说的电影版权,版税高达102万美元,占中国年度向外输出图书版税的近一半,而且影片将由全球走红的《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执导。安舜波何许人也?他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布老虎丛书”的策划人,出版过卫慧《上海宝贝》的编辑、出版商。

  尽管已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1秒30万公里,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利用种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各种各样的欺世盗名活动。相对于一本几十元的书来说,搜集这样的信息成本太高,于是人们宁可上当受骗,也不一定真正去跟出版商较真。也因为这样的欺世盗名成本太低、利润太高,于是,不断地有人在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

  即使最终被揭露,这只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也几乎不会有人去对出版商进行处罚,《著作权法》对类似的欺诈行为没有规定;个体的索赔即使成功,对于索赔者来说也是得不偿失,而对于欺诈者来说则是毫发无损。因为,中国的法律,至今没有“法律适用”条款,对于同样的“普遍的侵权”,没有同样“普遍的赔偿与惩罚”,官司还得一个一个地打。

  所以,著名出版人敢冒身败名裂的风险,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身败名裂的风险,于是就有把中国式谎言“推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可能。

  需要拷问的,不是出版商的道德,而是我们的法律法规。

  而在这法律之外,还需要拷问的是我们的评论家们。

  不可思议的是,对于这样一本根本就还没有英文版的言情小说,好几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文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还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们,也出来哄抬这本书,说贝拉“走向了世界”。他们可都是国内一流学府、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学者、教授、博导、评论家啊,看看他们的头衔和名字,一个个如雷贯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王逢振;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孟繁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叶舒宪。

  据说,在中国,所谓作品研讨会,参加的评论界知名人士,都是“许以重金”买来的。法学家们被辩护律师邀请进行某个案件的论证会,在我们这里也不新鲜。虽然我们不敢肯定捧贝拉的那些文学教授们,即属上述“评论家”之列,但是,一个人,别说是名学者名教授名专家,就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

  普通老百姓可以不核实真假虚实,作为评论者怎么可以只听一面之词就信口开河地廉价吹捧?最起码,通篇看一看小说总是可以的吧?读完以后,他们还会作出“她是独树一帜的,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摩登写作”、“这是21世纪的新的中国开始尝试给予世界新的形象”、“她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悲伤,进到一个关心整个人类命运的崇高境界……几乎没有哪位当代中国作家像贝拉那样如此地关注人类共同的灾难,并对人的心理世界予以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和揭示”诸如此类的评价吗?

  我们的著名学者、专家、评论家们,不至于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失去判断力吧?

  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失去判断力了呢?



辞旧迎新(下)


我们再看看白先生的一篇文学评论。



《上海宝贝》:以情取胜



作者:白烨(作家)

近年来,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纷纷登台亮相,而又以卓富活力和魅力的女性作家居多,这几乎已成为当代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上海女作家卫慧,即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生于杭州,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卫慧,曾先后做过记者,编辑,电台主持、咖啡店女侍,广告文案,乐队鼓手等丰盈而深刻的体验,也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卫慧的创作,以前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已相继出版《蝴蝶的尖叫》、《水中的处女》、《像卫慧那样疯狂》、《欲望手枪》等小说集,部分作品被译介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地。《上海宝贝》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上海宝贝》主要写女大学生倪可步入社会之后,青春的躁动与活跃的心性,使她在做女侍,写小说的同时,总以导情觅爱为快,但找到一个良善而英俊的男友天天,又结交了一个来自德国的情场老手马克,使自己身陷温情与欲的漩涡,当她难以自拔时,天天因吸毒身亡,马克也因任满回国,她更悯然所失,不知自己是何人,从一种迷失走向另一种迷失。作为《上海宝贝》的最早一个读者,我一口气读完作品,感觉新奇而异样。作者的感觉好,文笔也好,那是一种灵慧敏动的感觉,一种真气通人的语言,叙述又情文相生并充满自信,你不由得被她引领着,进入到女主人公倪可所置身的那种环境与情境,去感受那些让人陌生又让人新奇的“另类”们的情感生活。倪可作为现代都市的青春女性,在许多方面都有追新求异的理想性追求,在情爱生活上更是如此。但现实生活并不刻意成全她:她找到有情有义的上海男孩天天,但有爱无性;邂逅了精通男女之事的德国男人马克,却又缺情少爱。现实就是如此地残缺,如此地不圆满。倪可不能没有爱的抚慰,又不能没有性的释泄,而这只能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去分别兑现。她因而痛苦,因而迷狂。也许你难以认同这一份随意又执着、浪欲合一的理想终因现实的大打折扣而造就成的三角关系,是如此地坦荡、真诚而又自然,自然有其情理作为现实一种存在,尽管这很无奈。卫慧在《上海宝贝》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那种始终不减其浓度的激情喷吐。作品一开首,便以倪可的口吻托出了一个愤世嫉俗又至情至性的“另类”女性,然后一切都顺势而来,寻情觅爱也就成为“上海宝贝”生活乃至生命的要义。她光明正大地追求新奇的性;也严气正性地去追求新异的情爱,那种双重的进取激情和出自一己内心命令的敢作敢为,正是她作为“另类”存在的全部意义和证明。难能可贵的是,卫慧不仅有这样一份成“另类”女性张月的心力,也有一份为“另类”女性造影的才力。她那充份感觉化的语言和情绪化的表达,藻思洋溢,锋发韵流,加之叙述的直情遥行、倜傥不羁,使故事的铺展,情性的渲泄同时进行,人物由于始终处于激情迸发的漩涡,一笑一频都格外感人和动人,最终使你为这样一位心高气傲又情浓义重的新女性揪心不已,甚至在合上全书之后仍记惦着她可能会有的种种命运。《上海宝贝》好读,也耐读,但并不以故事取胜,它藉以取胜的是作者以充沛的激情所塑造的女主人公特异的爱情。《上海宝贝》这部作品的问世,也是一个有力证明,证明在抒写情爱尤其是抒写新一代男女青年的情爱追求方面卫慧别有造谐,大有作为,她完全可能扮演一个传达时代的情爱新声的代言人的角色。



我们搜索各个网站,马上可以知道的事情是,白烨是曾策划了铁凝的《大浴女》、皮皮的《比如女人》、卫慧的《上海宝贝》及旅加女作家贝拉的《9.11生死婚礼》等知名作品的人。完全是一个出版商人,出版商,图书策划人还能是评论家,这就好比评委是选手他妈一样的不能让人信服。况且,随便搜索就能搜索到白烨对自己策划出版的图书之溢美之词。难以想象,一个《上海宝贝》这样大风大浪里过来的人,居然还有能触动他内心的词汇。



这个文章我们说的是文学评论家的道德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理解,白烨先生内心深处觉得那几本书很好,并加以策划和夸奖。但是,你信不信?首先,文学评论家就是一个没有必要存在的名头,文学是虚的,评论是空的,文学评论居然还成了家,那是什么事物?文学评论家对于社会和真正的文学来说,是毫无价值的。既然不幸存在了,就要公道的存在。我的书的所有出版都没有组织过任何的研讨会和文学评论家的评论。这年头,图书评论就像叫外卖一样,需要了打个电话,等一会就会有人送上来,想吃什么口味的就有什么口味的,自然,不能白吃的,要给钱。如果我需要,可以随时组织很多号称文学评论家的人对我进行赞美,钱还是出版社给。这才是文学的悲哀,原来文学评论和恐怖活动一样,都要进行组织啊。中国这么多混口饭吃的文学评论家,都是混饭吃,何必装孙子。都跟小姐一样,收多少钱,给多少服务,给少了,表扬之余指出一点不知所指缺点,给多了,被评论者就是时代的经典,是“她是独树一帜的,因而也是无可替代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摩登写作”、“这是21世纪的新的中国开始尝试给予世界新的形象”、“她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悲伤,进到一个关心整个人类命运的崇高境界……”。有哪个敢站出来说一句,我没收过别人钱,替人说过话。我敢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人,可以有争议,不可以卑鄙。你们呢。要不就是朋友间互相吹吹捧,轮轮奖,串串门。

准王蒙乱搞,贾平凹性交,余华写屌(这字太牛了,我得下载别的输入法才能打出来),我写个屁众文学评论家皆假装惊倒,这也太装纯情了。咱四本小说里男女主人公还没上过床呢,怎么不见人说我纯洁啊。别装了,上海宝贝都挺过来了,还能被一个屁字给熏了,矫情。

有个成语叫尊老爱幼,尊老没错,但后面还有爱幼。这是指在生活中,如果双方发表个看法还要看谁岁数大,就叫打着尊老的名义倚老卖老,那我是不是要躲在爱幼后面装受伤啊。也别以为一帮人可以狗撒尿似的划个圈,所有人都想跳进去,然后你们看顺眼的就留下,不顺眼的就踹走,认识的给了钱的说好话,不给钱的不认识的就暂时留圈观察。谁稀罕?反正我不稀罕。

这文章只举例让大家看看中国文学评论家中典型的经典事例。让大家看看“宽厚的胸怀,优秀的人品”是什么样的。



还有,白先生以后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顺带说起我的时候别把我书名写错了,您看的那本是《通稿2003》,不叫《2004通稿》。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把被评论者的书名都写错,而且错的挺多,那好像也是道德问题。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6-03-16   
白烨身陷博客困局
记者 熊彦清
来源:中华读书报

  因为无法面对网络对自己的“恶语”攻击,近日,白烨关闭了他在新浪网上的博客,从而成为新浪第一个关闭博客的名人。

  起因来自一篇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前不久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了《“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在该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的创作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他
们还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也够不了资格进入文坛。他认为“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作为文学评论家,白烨很可能没有想到一篇文章会引起那么大的风波。就在此文发表不久,“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马上作出了回应——同样也是在新浪名人博客上,韩寒以一篇《文坛是个屁》的文章点燃了这场争战的第一把火。在此文中,韩寒除了批评白烨“行文罗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显露出险隘的圈子意识”外,还对“文坛”进行了调侃:“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寒的文章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看过或没有看过白烨文章的人都加入到这场“交战”中来,且双方都不乏支持者。在白烨的博客后,不少表明自己是“80后”的网友评论道:“‘走上了市场,没走上文坛’是什么意思?文坛的概念一定是曲高和寡和阳春白雪?市场什么时候成了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了?”还有人劝白烨“放下自己的偏见,不要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指指点点一群人。”

  白烨很快也在博客上作出了回应,认为韩寒用脏话骂人,已不是文学批评,涉嫌到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而韩寒亦在博客上发文称白烨“不知所云”。3月5日晚,白烨在博客上发表声明,称博客这种形式“使得恶毒占了上风”,自己对“恶语”虽然“能够容忍,但却不知怎么面对”,宣布关闭个人博客。

  博客虽然关闭,论争却依然在网上网下持续进行。对于白烨关闭博客一事,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解玺璋上周媒体上发表了题为《白烨是“80后”文学的保姆》一文,表示对白烨的支持。他说,其实白烨一直是“80后”写作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对“80后”作家了如指掌,说起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如数家珍。解玺璋还说白烨曾经给他介绍过一些“80后”作者,在谈到“80后”写作时,白烨多次表示应该取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不能不负责任地简单否定。解玺璋强调说,“‘80后’写作渐成气候,和白烨的支持、推广是分不开的。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居然有人以怨报德,是我无法想象的。”

  《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则表示,在整件事情当中他更同情韩寒。他认为,虽然韩寒的言论有些确实过分了,但对于“80后”文学保姆这种说法,李少君称,这正是引起韩寒等人反感的关键。白烨虽然是文学评论家,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是职责所在,但要“同情地了解”,如果把自己视为“保姆”,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别人包办、教育,甚至是所谓“保护”,怎么会不引起被“保护”者的反抗呢?“就算韩寒不出来批评,也会有其它人,这是必然的。”

  尽管“挺白”与“挺韩”一战仍旧在网上激烈进行着,但白烨却表示不愿意再提此事了,语气显得相当无奈和疲倦。他说自己现在正忙于写作,不愿再分心应对其他事情了。对于目前仍在热烈进行的争论,白烨说“垃圾就让它搁在垃圾筒里吧,何必多理会呢”。至于那篇“惹祸”的文章——《“80后”的现状与未来》,白烨告诉读书报记者,它将会在4月号的《长城》杂志上发表。

  而韩寒一直关注此事,白烨关闭博客后,韩寒发表了《辞旧迎新》(上、中、下)三篇文章和《下场我会再回来》宣告其在这场论争中的胜利,并表示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就在记者发文前,韩寒又专门写了针对解玺璋和陆天明的文章发在其博客上。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lotus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6-03-07   
看见吵架我就烦, 都绕着走。 来龙去脉也不必看了
我随你
六六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6-03-07   
我的想法:

所谓的文坛,不是一个真正的坛子,也不是一个论坛。文坛是没有边界和框架的,不是几个被大众认可的人或被某几个人把持就能成为文坛了。也就是说,我认为文坛是虚幻的,无边界的,广为纳众的。所有对写作有爱好的人,都可以置身文坛,但其被认可程度,要看大众的喜欢和所有舞文弄墨人的评价。

我想,已经成名的大家们和前辈们,眼光要放远一些,度量要大一些,不是说适合名家口味的人就是我辈中人,不适合的就予以否认。这就跟当年我们听流行歌曲似的,听惯了民歌,突来重金属,肯定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无论你是不是拒绝,重金属他存在了,且很久没有消亡。当年我们喜欢的歌星,都是我母亲无法接受的,而现在年轻人喜欢听的那些说唱,我也烦得很。

烦你也不能不让人唱。只要人家有观众,有人买唱片,人就有存在的道理。

我也不太搞得懂现在的魔幻小说,我劳工玩的游戏。但问题是,这些东西正当道,拥蹙者众。

小年轻呢,也别太狂妄,吐词太粗不是酷的表现,却显得没家教。爹娘没教育好。
累嗳,不想说话。。。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6-03-06   
韩寒“狠踢”著名教授:“文坛是个屁 谁都别装X ”
作者:古清生
来源:文学城

事情是这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当代文学的理论批评方面撰著了100多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了6部文学理论评论著述”的白烨先生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后搁入白烨先生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这篇分上下两个部分的评论引起“80后”的反应,韩寒回应了一篇千字短文《文坛是个屁》。

事件大致的脉络如此,我之所以对此感兴趣,是韩寒一篇千字短文居然令白烨悍然关掉建在新浪的博客!今天,互联网上互殴和群殴的事情司空见惯,只是白烨如此不堪一击,实在令人惊讶!这文场上,再皮厚也厚不过批评家,难道是白烨先生从来只想“我能批你,你不能批我?”余未曾读过韩寒的文章,只知其大名远扬,以至令俺这一把子年龄的人心里发酸,看人家少年英气,写小说,开赛车,干什么像什么,从不哀声叹气。不只于此,《文坛是个屁》足以令人对韩寒正视起来,韩寒回应白烨道:“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就这一句,堪令白烨100多万字的理论轰然崩塌!按道理这话应该是由白烨来说的,可惜了,偏是晚辈教育给长辈的。而白烨教育韩寒的竟是:“我以前说过 “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白烨这话,端的不像成年人说的,更不是学术人所言。他还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中表述:“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做批评家要厚道,白烨对文坛中人,一贯宽容大度,以至余秋雨的“历史问题”,他都以“粉粹‘四人帮’时已经解决了”,然而对待后来新锐,居然连一顶廉价得三文不值的作家帽子都不肯给,而是给了人家整整一代人“票友”称号,这令“80后”群起攻之已是必然。凭心而论,韩寒的回应还算温和,且撰文劝阻他的粉丝不要去骚扰白烨先生,这与白烨先生的声明中的“欲纯洁互联网”之意恰是又一个反差,韩寒尤为有趣地说:“作为中国的文学评论家,特点和长项就是,1:不知别人所云。2:自己不知所云。3:不知所云还特能云。这事都提升到互联网立法了。您看人李亚棚包括我经常被网友留言被骂,您怎么没跳出来要立法要建设网络道德啊,哪个承受的责骂比您少啊。骂您头上就不行了。这就是立法以人为本?”

唉,文人的悲剧莫过于活着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文字被人颠覆,至此,我也就明白了白烨先生为何关闭了个人博客,也许是把持话语权久了,未曾有听逆言的经验罢,此番不经晚辈千字短文一击,应该是给白烨和白烨们的一记断喝,该要警醒了,甚么走出市场进入文坛,这话也是学术语言吗?说到韩寒写小说开赛车,白烨则是做评论搞出版,很早就参与了布老虎丛书的策划,白烨之名,至少在我这里,是先闻其是书商,后才是评论家。未必白烨先生一头扎入市场,却要他人荣登文坛?是不是要像白烨先生一样,市场与文坛两栖?说到底,白烨先生是一手操纵舆论,一手操纵市场,根本还是出于不公平竞争,看看白烨先生的出版目录,再看白烨先生的评论,一切就大白于天下了。

再说,韩寒之厚道,未曾点明这一点,不过是对白烨先生将他们这一代人用捆白菜的方式打包评论不满,什么是“80后”啊?确实古今中外也没有这么搞评论的。话说回来,白烨先生这不过是遇到一小小挫折,不碍大事,他还可以继续他的“80后”、“90后”、“20后”,只不要上互联网罢了。

韩寒、白烨,一写小说的,一写评论的,一开赛车的,一做书商的,两人一碰,优劣皆明。(另,韩寒说他这篇文字是缓解赛前紧张之作)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6-03-06   
哈,好一个“便秘怪马桶”
好一句“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不过,话说回来,人都是要过家家的,这不,咱也在这坛子里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6楼  发表于: 2006-03-06   
白烨已关闭了他的blog。他的文章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

我的告别辞 2006-03-05 19:00:37

各位朋友和网友:

我的这个开了近半年的博客,在我写完这篇告别辞后即告关张。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renée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5楼  发表于: 2006-03-06   
韩寒:文坛是个屁 谁都别装X
这跟俩小孩儿对骂的区别在于:词汇量更大,更较真儿
[ 此贴被卡拉在03-06-2006 21:16重新编辑 ]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柴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06-03-06   
韩寒: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
2006-03-04 14:13:51

用脏话连篇的语言骂人,象“屁”、“逼”、“马桶”、“我操”、“牛逼”、“淫坛”、“装丫挺”这样的垃圾文字。

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屁”、“逼”、“装丫挺”这样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这不是文学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

网上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也给一些人提供了胡作非为的可能。但任何人都没有借此来骂人的特权,也没有骂了人不负责任的豁免权。他和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今天朋友发来了白烨的回应。(http://blog.sina.com.cn/m/baiye)看了很有意思。可能文学评论家就是有不仔细看人文章就可以开始进行道貌岸然的评论的本领。

那我也申明一下吧。

我通篇文章里没骂您一个字。

“屁”是骂文坛的,您别自作多情,以为您就是文坛。

“逼”是生殖器,但“装逼”的意思不是假装自己是个生殖器,您别断章取义。我说的是装逼的逼而不是你妈逼的逼。

“我操”是我在操,和你没关系。

“牛逼”并不是牛的逼,不相信您不知道。

至于“马桶”,我觉得马桶很无辜。难道所谓进了文坛的人都不用马桶?也是,排泄物都写出来了,自然不用马桶。


仔细看看文章吧,有一个字是骂你的吗?牵涉到您的地方全是白先生,如果您硬要说白先生等同与白痴先生就是我在骂人的话,那我也没办法。

文章的意思其实就是,别文坛不文坛,每个码字的都是作家,每个作家都是码字的。尤其是我看了看很多人的博客,都是好文笔,都是文学。您别教导人家应该怎么写,不是你说了是文学,就是文学,你说不是文学,就是作文。文学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和指引。这年头,除了新华社通稿以外,什么都能是文学。

当然,作为中国的文学评论家,特点和长项就是,1:不知别人所云。2:自己不知所云。3:不知所云还特能云。这事都提升到互联网立法了。您看人李亚棚包括我经常被网友留言被骂,您怎么没跳出来要立法要建设网络道德啊,哪个承受的责骂比您少啊。骂您头上就不行了。这就是立法以人为本?


至看我博克的朋友:

大家觉得前天《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那篇缓解赛前紧张心情的文章写的爽,不要是因为一些平时在报纸在没看见的字眼。那些字眼都是语气助词,取掉对文章也没有任何影响。还有,大家在我这发表看法就行了,别追杀到人家那纯洁的自留地里。(所以,本来说了不回应的我就替大家做一下总追杀)人家那里是多么纯洁,多么文学,多么高尚,多么文坛啊,您不觉得去了浑身不自在吗。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