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华裔女作家李翊云“杰出人才”绿卡申请被拒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02-03   

华裔女作家李翊云“杰出人才”绿卡申请被拒

来源:新闻周刊

中国出生的着名华裔女作家家李翊云关于“艺术类杰出人才”美国绿卡的申请被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拒绝。“在这件移民案中,虽然申请人所呈现的事实非常感人和有说服力,但是没有达到美国国会对杰出能力(Extraordinary Ability)规定的高标准”,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在给李翊云的拒绝信件中表示。
1996年赴美留学、从2000年才开始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Li Yiyun),在2004年荣获美国着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年度新人奖后,2005年9月25日,其首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了首届爱尔兰法朗克.奥康纳 (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这个奖金达5万欧元的奖项,据称是世界短篇小说创作的奖金最高的单项大奖。据英国卫报和法新社报导,首届法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也是当今世界奖金最高的小说奖,2005年9月25日颁发给了李翊云所创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千年的祈求》(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

在爱尔兰考克(Cork)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评委会女主席迈克德米德(Val McDermid)对李翊云的小说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迈克德米德说,经过评委们的热烈讨论,最新全体同意《祈求千年》赢得此项大奖,因为“它展示出一种对短篇形式令人钦佩的驾驭,不断展现出非常绚丽的瞬间。这是一部富有历史感和人性的小说集。”

据华盛顿邮报2月3日报道,李的申请材料包括来着名印裔英国移民作家、国际笔会美国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主席拉什迪(Salman Rushdie)以及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主编瑞尼克(David Remnick)的推荐信。两人在推荐信中都给予李极高的评价。瑞尼克在推荐信中表示,李注定将成为这一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图为着名华裔女作家李翊云。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公共事务高级官员本特利(Christopher Bentley )表示,当局不会对李的案例作任何评论,因为涉及隐私问题。但是,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这一决定的措辞似乎为李再次申请开了一道门。“不幸的是,李主要的成就是在提出申请后才取得的”,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拒绝书中提到。

她的短篇小说集《千年的祈求》是在提出申请期限过后才出版的,所以推荐人关于《千年的祈求》的评论并没有在这次申请中被考虑在内,而她因《千年的祈求》获得的朗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将在她第二次申请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拒绝信不代表我不能提出新的申请,所以我会再尝试”,李在2月2日对记者表示。

据多维之前报道,李翊云在1996年赴美国留学前一直在北京生活,她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和非虚构写作项目攻读艺术硕士学位(Master in Fine Arts),期间她用英文创作小说不时刊登在《纽约客》和美国着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上。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千年的祈求》共有10篇短小说,描写的是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的故事,从北京喧嚷的中心,到芝加哥的快餐店,再到内蒙古贫瘠的大草原,讲述了有关神话、家庭、历史和阶层的问题。

法朗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评委会曾评价,李翊云的短篇小说集“用令人心碎的诚实和美丽的散文语言,展现了异国和熟悉的世界”。法朗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是为纪念爱尔兰着名小说家、剧作家、戏剧导演和文学评论家奥康纳而设立的。奥康纳于1903年出生在爱尔兰的库克市,他曾把大陆现实主义与本土口头传统融合起来,并因创作了现代爱尔兰短篇小说,在爱尔兰文坛上享有着极高的荣誉。

多维社从爱荷华大学官方网站检索到有关李翊云的档案显示,在爱荷华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李翊云,已该校的米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聘为tenure-track助理教授,教授小说和非虚构类写作。李翊云曾荣获《巴黎评论》设立的“普林姆顿年度新人奖”,也曾被洛杉矶时报列为2005年“新人观察名单”,同时她还同兰登书屋签订出版小说的合约。此外,她的小说曾在《纽约客》和《巴黎评论》上发表。

创刊于1953年的《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是美国最着名的纯文学杂志,一向以挖掘新人着称。《巴黎评论》在2004年设立的“普林姆顿年度新人奖”颁发给了李翊云。而菲利普.罗思、杰克.凯鲁亚克、V.S.奈保尔等名作家的早期作品都在该刊发表过。为纪念去年逝世的创始人乔治.普林姆顿,该刊1004年首次设立“普林姆顿奖”,奖金 5000美元,奖励该刊上一年度发表的最佳新人作品。

李翊云早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说,她在国内时从未想过要当作家,也没写过什么文学作品,1996年从北大生物系毕业后来到爱荷华城,原本打算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然而她在爱荷华大学听说了该校着名的作家工作室(The Writers' Workshop)种种轶事之后,发现自己对用英文写作的兴趣与日俱增。

2000年,李翊云开始创作严肃的文学作品。“我用英文写作很有乐趣,这主要是因为我一开始就用英文写作,渐渐就习惯了用英文思考,”李翊云说。多维社从爱荷华大学官方网站了解到,该校的作家工作室项目每年招收50名学生,一半为诗人,另一半是小说作家。李翊云说:“如果我没来到爱荷华城,我将永远不会成为一名作家,连想它都不敢想。”据悉,爱大的写作课程蜚声国际,华人作家白先勇、聂华苓、叶维廉等都曾在此学习,1990年代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中超过一半是这里的毕业生。

爱荷华大学网站介绍说,李翊云1996年初来美国时,只能阅读一些英文报纸,可能还能读些英文小说,但她在说和写上都缺少足够的信心。然而她在1997年春天参加了一个社区写作班,在一名教师的鼓励下,李翊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用英文写作。

李翊云从来没有认真写作过,甚至也没有用中文写作过,“除了写日记外”,不过她接着补充说,“但这不是写作,它只是青年人玩弄华丽词藻而已。”当时,她的英语完全没有能力玩弄词藻,由于缺少用中文写作的经验,李翊云很快发现在处理所有事情时,她都会用英语来取代把它再翻译成母语汉语。

李翊云是2003年正式登上美国文坛的。文学季刊《葛底斯堡评论》夏季号发表她的散文《那与我何干?》(What Has That to Do with Me?),紧接着,《巴黎评论》秋季号发表她的短篇小说《不朽》(Immortality),年底出版的《纽约客》小说专号又发表她另一个短篇。

2004年1月刚上任的《巴黎评论》主编、30岁的布丽吉特.休斯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兴奋地说,发现李翊云的文学才华是比她当主编更大的新闻。当她从大量自发投稿中发现这位无名作者的小说时一眼就看上了。她认为这是《巴黎评论》发表的一篇完美的小说。《不朽》讲述了一位自幼丧父的演员在成名之后又回到寡母身边的故事。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fanfan 离线
级别: 连长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7-07-26   
不好说。是不是功力还是不行?王朔虽然不能用英语写作,但是却得到了两张绿卡。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6-02-03   
想看本壇網友黄小邪對华裔女作家李翊云生活做近距離的描述﹐請參見下帖﹕
http://www.bachinese.com/forum/read.php?tid=7740&keyword=%E6%9D%8E%E7%BF%8A%E4%BA%91
[ 此贴被卡拉在2006-02-03 19:49重新编辑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