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当圣诞将成禁忌--2005年的“圣诞战争”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当圣诞将成禁忌--2005年的“圣诞战争”

作者:基甸
来源:基甸博客

2005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节日还未到来,圣诞节本身却成了热烈争议的一个话题,不仅是在中国,而且也在美国。讨厌圣诞节的声音年年都有,今年似乎又创新高。

在中文网络上,离12月25号还有好多天,声讨圣诞“洋节”的文帖就已经不约而同地发出,而且好些是被网站放在首页隆重推出[1-3]。大部分的文帖都是反对国人过圣诞的。反对的理由是很多国人过圣诞节完全是一种“崇洋”和受商品化毒害的文化行为和消费行为,他们对圣诞节的真正含义并不了解,对到底圣诞节是在庆祝什么都不明白,就跟着瞎起哄,一个“一不读圣经,二不做礼拜的中国人,去庆贺这样一个自己不崇拜的人的诞辰”多少是有点“荒唐”的[1] 。不过更多的反对意见出自自认为对圣诞节的基督教含义有所了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反对的原因还不仅在于对轻浮的“崇洋”和商品化文化的批判,更是站在“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驳基督教“迷信”的精神高度做痛心疾首的呼吁,提醒国人“不能够忘记,我们骨子里是中国人”,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跟大多数中国人无关”--“且不论圣经是否伪造,也不论耶稣这个私生子的来历”[1]。

意味深长的是,在被一些国人视为是“基督教国家”的美国,要不要过圣诞节也成为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在美国的媒体上,今年谈得特别多的是圣诞节的PC/“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olitically correct)的问题,从白宫的圣诞卡上没有“圣诞”(Christmas)字样,到一些大公司决定不用“圣诞”字眼及后来其中一些又改变这样的决定,美国的媒体上几乎天天都有人讨论这件事情,今年所谓的“圣诞战争”(Christmas Wars)似乎更显著地成为一个热门的关键词[4]。在美国,反对圣诞节的人表面上是站在PC或“政教分离”的立场上,但是实际上非常明显,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比较极端的信仰无神论或不可知论的反基(督教)人士。所谓的PC之争带有很强的“文化战争”,即文化和道德上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交锋的意味。(特别再次提醒一下,美国人的这种文化和道德上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在政治上,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属于“左派”或“左倾”。而在文化与道德上,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既有倾向于无神论的,也有倾向于有神论“保守主义”的。)

美国的“文化战争”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圣诞”(Christmas)的字眼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Christmas这个字里面本身就包含了“基督”(Christ)之名,因而被反对者指责有“宗教(基督教)偏向”。美国社会不但坚持政教分离,而且崇尚多元文化。如果说基督教文化曾经在美国处于主流地位,今天的PC人士孜孜以求的则是要消除基督教文化的这个地位甚至将其逐出公共领域,而以多元文化代之。因此在学校和公司等公共场所,很多人用“节期”(holiday season)来取代Christmas,正好在圣诞节前后也有其它宗教的宗教节日,如犹太教的献殿节(光明节,Hanukkah),传统非裔美国人的宽扎节(Kwanzaa),等等,所以笼统地叫做“节期”似乎更加一视同仁、平等公平。这个风气往年已有,但今年似乎更甚。我自己今年收到的来自有工作关系的公司的“公共”节日贺卡就没有一张上面有“圣诞”(Christmas)的字眼。

在美国,PC人士和反基人士的这些“去基督教化”的努力当然受到一些基督教人士和“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抵抗。不过他们多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圣诞文化是美国文化和传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也并不反对政教分离和多元文化。然而PC人士和反基人士的做法往往过犹不及,走得太远,搞得太极端,反而引起大众的反感。很多美国人圣诞节也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只是一种文化或者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宗教实践,他们并不在乎反基人士跟基督徒之间宗教信仰层面上的“争战”,而只不过希望圣诞节多少能有一些传统的温馨的感觉,而不是被“政治正确”搞得手足无措、唯恐“犯忌”。当圣诞装饰里面的圣婴不再能像以往一样叫做“耶稣宝宝”(baby Jesus)而要叫做“节日婴孩”(holiday infant)才“合法”的时候,“政治正确”的“律法”用它的生硬让圣诞变得冰冷无趣。大多数的美国人,包括非基督徒,对这
样的“反圣诞”的做法都不以为然甚至非常反感,媒体上也不时有人对这种做法热嘲冷讽。

对我来说,在中国的一些人反对过圣诞节的理由更没有道理。如果说很多国人过圣诞节只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那么把反对圣诞节上升到捍卫中国文化、批判“缺乏信仰”、“贪大崇洋”和“背离传统”的精神高度本身就是夸张和过激的。如果说国人对传统文化不再“信仰”,强调“复古”也无法重建破碎的信仰。就商品化而言,很多人不是说咱们国人如今什么都不信就信钱么。就算禁过圣诞节而规定只准过春节、中秋、端午,“拜金教”同样会压倒“国粹主义”,国人过“土节”照样也不过是消费狂欢找点乐子而已,又有几个人真的会去虔诚地祭祖、祭孔、纪念屈原先生?“崇洋媚外”固然是肤浅,在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的廿一世纪还搞盲目排外就更加可笑和不切实际了。“洋节”不能过,那“西餐”还能不能吃?莫非要把全中国的麦当劳、必胜客都关掉、规定必须卖肉包子和素锅盔才不是“贪大崇洋”、“背离传统”?那洋货还能
不能用?洋车还能不能开?洋网还能不能上?。。。

如果真要“上纲上线”提高到信仰的层面来说,圣诞节当然“是基督徒的节日”,但基督徒的节日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庆祝?当今世界,基督教文化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许日渐式微(很多西方人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背离传统”,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在中国却是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基督徒人数已经接近一亿[5]。就算只有基督徒才应该庆祝圣诞节,这几千万的中国基督徒既是基督徒,难道不也是中
国人?对基督徒来说,基督教根本不是什么“洋教”(就象物理化学不是“洋学”一样)。莫非作为普世宗教的基督教只能“洋人”信?至于“圣经是否伪造”,耶稣是否是“私生子”,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基督徒跟反基人士和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的信仰和看法当然不同。如果真要“较真”,基督徒倒可以就此跟反基人士和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论上一论[6]。(顺便说一下,“私生子”之类的说法倒真有点缺乏PC,中国文化如果真的需要用这样的话语来“捍卫”,我看还是不必“捍卫”了。)

我不相信圣诞真的会被禁。在美国,人们早早地就在房屋内外布置起传统的圣诞装饰。我们家有两个娃娃,妻子更是花费心思搞一些布置。小儿子看着圣诞树上的装饰和一闪一闪的彩灯傻呵呵地笑,大人心里面便充满温馨。大儿子已经到了年龄,已经知道每年给他圣诞礼物的“圣诞老公公”(Santa Clause)其实就是老爸的“真相”。不过我跟他讨论关于“圣诞老公公”的“神学”的时候,我说“圣诞老公公”当然是人扮的“神话人物”,但是他所代表的“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是真实的,也是符合基督精神的。圣诞的真正意义正是“道成肉身”--上帝把耶稣送给世人作为礼物。儿子当然希望有圣诞节、喜欢过圣诞节。我刚跟他一起看了《纳尼亚:狮子、女巫和衣柜》。在鲁益师的童话里面,一个被女巫统治的纳尼亚,就是一个永远是寒冷的冬天而圣诞节被禁止、永远没有圣诞节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那样的世界不止是了无情趣,简直就是冷酷的地狱。联想到今天的“圣诞战争”,我对鲁益师的隐喻之高超更加佩服。

其实不光是反感基督教和西方文化侵略的人士反对圣诞节,在基督徒当中,一些神学上比较极端的教派也是反对圣诞节的。反对的理由是圣经并没有讲耶稣是几月几日降生的,教会传统把圣诞节定在12月25日是为了“将就”异教的节日,有“混合主义”之嫌。有点讽刺的是,这样的看法倒跟《达芬奇密码》的作者等人的一些在“俗世”很流行的看法类似。《达芬奇密码》几乎在任何的基督教文化和宗教的表象后面都能找到异教文化和宗教的根源,很多“惊人”的“真相”令人惊诧,但有时也难免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实际上这是个信仰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如果你象极端“原教旨主义者”或丹布朗那样把基督教信仰与其它文化绝对地对立,那圣诞节当然有“混合主义”之嫌。但是如果你相信信仰可以超越、影响甚至更新文化,这就不必成为有冲突的困惑。

作为基督徒,“圣诞战争”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信仰。我们信基督会不会也只是崇洋、凑热闹、文化认同而已?还是我们真的相信那个被人骂为“私生子”的微卑的拿撒勒人就是“道成肉身”,他的降生给心灵贫穷精神绝望的人类带来终极的希望和温暖,因而圣诞节才真正值得庆贺?实际上这个世界讨厌耶稣本来就是“正常的”。(台湾曾经有捍卫传统人士提倡把“圣诞”改称为“耶诞”,我倒觉得改得挺好,比西方一些人改的"X-mas"好。)基督徒完全不必为了“文化和传统”去“捍卫”圣诞节,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这个“节期”再次思想基督降生的真正意义。

感谢上帝,至少在美国,在一片PC的争论中,圣诞的气息仍然浓烈,就连流行音乐电台里面都反复播放着不同版本的熟悉的传统圣诞歌曲(尽管有的是无词音乐,有的是彻底“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版本)。圣诞文化不断地提醒人们,让人们反思圣诞节到底为何值得庆祝,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圣诞节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是繁忙的日子,光是买礼物就足以让人头大。在这一片“圣诞战争”的嘈杂、商品化的喧嚷和节日的忙乱之中,但愿我们能静下心来,跟家人朋友互表关爱,更得到那真正的、至宝的、来自上帝的圣诞礼物。

http://jidian.bokee.com/3956685.html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5-12-21   
中国人为什么过圣诞节?
作者: 李土生
来源:博客网 -> 专栏文章 -> 思想

【内容提要】人家过节办喜事,你买鞭炮到人家门口去放,我没有意见,你能否自家过节办喜事时,也买几个鞭炮到自己家的园子里热闹热闹呢?当你拿钱买鲜花到别人的祖坟上去磕头的同时,能否也买束鲜花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奠一下祖宗呢?哪怕是上柱香、叩几个响头也好。 


    近些年来,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非常流行。在那一天的前后,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街头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临街的玻璃窗户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的圣诞快乐的祝福语;在商场,在小区,还有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和彩灯。在那一天,我也会收到许多“圣诞快乐”等祝福的手机短信。又一个圣诞节快到了,不少的商家和年轻人已经在为圣诞节张罗,节日的气氛又临近了。

    中国人显然没有普遍信仰耶稣和上帝,那么,我们为什么过圣诞节?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我们本来是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天道思想的国家,为什么不过老子,孔子的生日?朋友们说:“大家都过,我们也凑热闹呗。”稍微年轻的则说:“圣诞节好玩。”

    圣诞节是一个舶来品,它是个西洋人的玩意,盛行于中国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不少中国人盲目的认为,西方的文化代表着先进,倘若节日也有先进性可言,圣诞节在有的人看来则是一个先进的节日,至少是一个时髦的节日。原来无论东西方,节日已经流于空泛的形式,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和精神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而这才是文化的核心,我们抛弃了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民俗和物质文化就成为了祖宗留下来的摆设和花架子,这样的节日除了形式上保留着,而本质的东西已经丢失,这不是传统的节日,这是传而不统的节日。

      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一般人还能记得住的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节。长久以来,中国的节日是最富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亮点。然而时至今天,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节日不断淡化,邯郸学步来的外来节日日益抬头,祖先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差点丢得个一干二净,如今倒好,想上根香都只能跑到外国人的坟头上去拜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它有其自身的社会功能,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生存的,我们并没有完全被西化。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着其中国式的含义,有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缅怀先人,借以寄托自己的思念,如端午节纪念屈原,即使是七夕节中的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神话人物,但先人也把他们当作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祭颂,但圣诞节不同,基督耶稣应该不是中国人的祖先,自然也做不了中国人的神灵。其次,节日的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烹饪技术的集中表现,如立春节吃春饼,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节日的饮食丰富多彩,既是人们改善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历代人对饮食文化的创造,我不知道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否人人都吃西餐,但我相信这与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有很多文化娱乐活动,诸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原本是为了悦神,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活动,这也是传统文化体现之所在。既然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不信仰基督教,自然我们也不要取悦这个神了,而圣诞节的娱乐活动又在哪呢?除了西式的聚会,相互赠送礼物,比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其内容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无非是媒体炒作,商家获利,年轻人瞎起哄。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的还能防灾去病,如有的节日要求打扫卫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以端午节为例,喝雄黄酒、辟五毒、划龙舟,非典为何在端午节前后两天结束,难道这是偶然的吗?这些传统的节日内容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精神的体现,我们既然能够抢着西方人的传统节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有什么理由去抛弃呢?前不久,韩国人抢先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掉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过着圣诞节的同时,也能张罗着过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中体验、领会、学习久违了的传统的道德精神。

    人家过节办喜事,你买鞭炮到人家门口去放,我没有意见,你能否自家过节办喜事时,也买几个鞭炮到自己家的园子里热闹热闹呢?当你拿钱买鲜花到别人的祖坟上去磕头的同时,能否也买束鲜花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奠一下祖宗呢?哪怕是上柱香、叩几个响头也好。

【本文网址】http://column.bokee.com/107353.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5-12-21   
尖叫文字:中国人,你过的哪门子圣诞???
作者:标本虫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十年来,每逢年底,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圣诞,这个中国人曾经陌生的只在电影中看到的节日,成了中国人重视程度很高的一个。某种程度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对鞭炮的限制,以及休假旅游的增多,圣诞几乎跟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平起平坐了。

  说起圣诞,眼下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平安夜、圣诞夜、狂欢夜,知道圣诞纪念的是耶稣的诞辰,知道有圣诞老人,知道应该弄棵树,挂上漂亮的彩灯、礼品包,知道那只袜子。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许多的年轻人三五成群结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甚至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也参与其间,体验异域文化带来的不同概念的享乐。

  最早在中国有圣诞这个概念,缘于十九世纪,传教士把基督教引入中国。而在此后的百余年,由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广泛,使得圣诞的庆祝也没有在中国形成气候。近十几年来,先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基督教徒增多,为了让他们有机会的场地度过这个节日,才促使圣诞节活动逐渐增多,随后,更多的中国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也加入进来。

  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无论五一、十一还是春节,都成为商家以及服务行业攫取利润的重点。而当这些传统节日的蛋糕被分割完毕,商家就瞄准了类似于圣诞这种新兴的、未被彻底瓜分的利益增长点。于是,圣诞概念成为一种新的炒作对象。

  拿圣诞的主要参与人群来说,这些青少年也许对基督教有点兴趣,也许就是跟着掺和,他们未必知道耶稣是哪国人,他爹娘又是何许人,他究竟是不是12月25日出生。他们对这个没兴趣,感兴趣的只是能够掺和掺和,乐和了和。说白了,圣诞不过是以商家盈利为目的,以无良媒介炒作为手段,以懵懂青少年为主体,以起哄凑热闹的心情参与的一个闹剧。

  深层次的研究一下,圣诞火爆的缘由还有这么几点:一、中国人严重缺乏信仰。伊斯兰教徒就绝无可能庆贺圣诞,佛教徒也不会参与,只有没有信仰的人,才会去庆祝无关教派的节日。二、贪大崇洋的心理在中国作祟。圣诞几乎遍布世界,此谓大;圣诞是欧美流行的,此谓洋。第三、中国人背离传统的现象严重。春节逐渐被淡化,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更不值一提。

  可见,有各种各样的前因促成圣诞在中国大行其道。但实际上,还是基督徒的节日,跟大多数中国人无关。有种说法,圣诞已经不是宗教节日,而是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全世界的节日。这种说法,恐怕也只有基督徒和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人才会认同,穆斯林就坚决反对并驳斥了这种论调。在中国,即便是热衷于圣诞游乐的人群,也未必认为圣诞不是宗教性节日。

  且不论圣经是否伪造,也不论耶稣这个私生子的来历,单从试图把一个人的生日作为全世界的节日来说,已经足够荒诞。而作为那些一不读圣经,二不做礼拜的中国人,去庆贺这样一个自己不崇拜的人的诞辰,难道不是更荒唐吗?

  单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又能够让百姓感受异域文化,多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但是,从信仰和传统的角度,圣诞,对于中国人来说,又算是什么节日呢?中国人,除了基督教徒,别的人又何必对圣诞津津乐道呢?

  那么,不是基督徒的中国人,你过的哪门子圣诞?

http://www.people.com.cn/GB/shenghuo/1090/3059458.html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5-12-21   
诗哲魂:中国人过圣诞节啦!
作者: 诗哲魂
来源:博客网 -> 专栏文章 -> 思想 -> 思想评论 / 社会 / 心理

首先,预祝所有人圣诞节快乐!在洋人的节日里,让我们感受西方人的文明,也理解他们节日内涵,也愿全球所有的人能够体验西方人新年祥和、安定、繁荣和博爱精神!这也是基督教文明世界对于全球文化的一种贡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开始普遍接受了欧美人的圣诞节,这个节日如今越过越浓烈了起来。在他人时间现代性中活着,必须要接受他人的节日,在他人的游戏中玩耍,自然还是要娱乐自己;每年,西方化的节日成为国民生活的又一次狂欢,在地域文化意义上,我们已经实现了彻底与国际接轨。在观念中我们也更加认同西方化节日,并不断创造节日浓烈气氛到来,宣染与我们完全不一样节日精神与文化。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节日太少,还是人们在全球化过程中每天都需要狂欢呢?实际上,节日的跨国界现象愈来愈多。欧美人在唐人街过中国的春节,也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难道说全球化真的让世界一体化了吗?在一个混合着多种文化和意识背景下圣诞节或春节,并不是说明全球一体化了,而是说中国完全已经加入了现代社会进程中去了。节日不过是象征的表达了一种文化的殖民地扩张,一种文化变形和放大;人们需要各式各样完全不同的东西丰富自我世界欢乐。节日好像一个政治符号,象征的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复杂,也表达了人们的喜悦和快乐。如果,每一天都是人类的节日,那么,人类可能才是世界上最会享受快乐的人们。

或许,因为这个世界太紧张和压力过于强大,人们需要创造更多的节日来满足缓和心里压力需求,释放我们体内能量和消解我们心灵情绪的抑郁呢?总之,节日只要让我们能够放松自己,能够感受不一样的心情,我们就去过每一个并不属于自己传统的节日,我们就去享受节日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为什么不可以每天都是节日呢?节日是游戏,让我们的时间永远重复着过去和远古,好像时间停止一般,人们千百万次的感受先辈们的情感和智慧,从我们的身心上掠过……

对于节日不要太多的政治意识,只要我们快乐,就可以无理由的选择,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愚人节、狂欢节……节日给人们更多游戏式的欢乐,人们需要狂欢和游戏来放纵真实的自我。如果没有游戏般的节日重复和循环,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悲哀的事情。所以,不管是谁的节日只要能够满足我们快乐要求,那么,我们就给自己一个理由,痛痛快快的过节就是了。没有什么更多的思索,跃入到快乐的海洋,我们尽情享受快乐,我们仍旧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仍旧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

但有一点,不能够忘记,我们骨子里是中国人。我们不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不是法国人,不是德国人,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在他人的节日里消解了自我。并没有在他人的文化中迷失我们的精神。做一个中国人,仍旧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在他人的节日里我们寻找不到更多的认同;相反,我们却更多的感到痛苦和灾难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中从未能消除中国人的骨性,从未能忘记自己先辈。在愈来愈全球化的世界变化中,中国的认同成为一种除节日之外的一种痛苦的经历,在他人时间和节日中活着的自我,时刻都意识到种痛苦隐隐袭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历了20多个圣诞节之夜,我们的思想民族危机意识愈来愈强烈,在洋人的节日里,我们学会用游戏的心态去理解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也学会了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体验他的神圣世界,或许这就是一种启蒙作用。通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继续在寻找自己,通过洋人的信仰,我们开始明白,一种超越世俗之上的力量和智慧,深隐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之中,长久以来是多么的痛苦万分啊!节日让我们的记忆开始苏醒,节日让我们懂得了游戏般的快乐之中,并没有掩蔽了人们身陷入社会贫富与灾难的痛苦。

中国需要重新寻找自己,需要寻找自信,寻找属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寻找我们的节日狂欢和游戏性;因为,中国人必须学会成为自己,才能够在他人的节日中不会迷失;中国人必须学会成为真正意义的中国人,才不会在全球化中丧失了中国地位和力量。透过一个节日,我们思想和反省,是因为,20年来我们一直在思索,不是要用欧美的节日和思想或制度来代替我们的选择,而是要从自身的传统中生成出更加强劲的力量,去通过节日化的方式,透出中国人精神理解这个世界全部智慧。中国人的世界,从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是一个与西方文明相对的文化世界,在他人的节日里,我们发现或者说再一次确证了自身存在这一事实。

希望我们的思索,能够在现实社会层面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希望我们能够从节日的狂欢中感受到一种世界文化危机的存在。当前,去中国化的倾向愈来愈烈,全球化、国际化认同的呼声愈来愈大。一个中国世界,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像一个欧美节日那样普及全球,一个被消解的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被世界全球化解构,这可能就是我们在圣诞节之夜并没有想到的问题。在洋人的节日背后,一个潜伏着的危机就是,我们多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中国文化传统继承者,一个开拓未来中国文明的创造者? !


博客:http://shizhehun.blogchina.com/

文集:http://www.eedu.org.cn/shizhehun/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