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邓稼先——(美)杨振宁博士撰文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4-09-10   

邓稼先——(美)杨振宁博士撰文

邓稼先——(美)杨振宁博士撰文

消息源:《美文》杂志

(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为纪念邓稼先逝世10周年撰写的《邓稼先》一文,发表在由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上。作者与邓稼先是挚友。所以这篇文章,颇值得一读。--编者 )

user posted image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九十九年。
  俄国强占旅顺大连,"租借"二十五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九十九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二十五年,后者"租借"九十九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年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巨大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924-1986)。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顺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武汉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二十八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科技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氩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氩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际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创造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我们曾住同屋,五十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十七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OPPENHEIMER,1904-1967)。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包括奥本海默,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里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上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因(BOBN,1882-1970)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以前较少而已。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六十岁的生日,三位同学和我编辑了一期《近代物理评论》,在前言中我们写道:他的文章不可以速读。它们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世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详尽而奥妙。

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喜欢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纯真坦白,从不骄傲。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氩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user posted image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加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若夫斯(GR
OVES),可谓真正有自知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二十二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于1964年中国原子弹度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C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FERMI)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user posted image
1972年,邓稼先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全面领导核武器的改进和发展工作。这是同志7月1日,邓稼先(中排右一)陪同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的杨振宁博士(前排右五)。

1971年8月在北京我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说"在外地工作"。他就没有再问。但我曾问他,是不是寒春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
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弹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的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
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
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乌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
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是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 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
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傍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计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4-09-10   
元勋胞弟谈元勋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江泽民主席亲手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共和国的 功臣戴在胸前。但在23位功臣中,有7位已经永远看不到金光闪闪的奖章了。其中一 位就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射原子弹、氢弹的主要 技术领导人之一、已故13年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在湖北襄樊市委党校的一所平房里,笔者见到了邓稼先的胞弟、今年70岁的原副校 长邓 先.这位儒雅的白发长者,对其兄长的功绩不事张扬,只是在笔者的一再请求下,才平静地讲述了邓氏家族及其兄长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邓稼 先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出类拔萃的学养以及可钦可佩的人格。

邓氏家族

我的父亲邓以蛰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他早年留学日本,以 文学博士毕业于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同时研究哲学和美 学。1925年回国后,他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授。父亲 与鲁迅有过交往,《鲁迅全集》第14卷中还有一段关于两人谈话的记述。

父亲虽是做学问的读书人,却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一次,清华大学派他去欧洲 考察,同去的一名叫艾克的德国人,在轮船上用手杖打了中国劳工,还骂道:“中国 猪,滚!”父亲看了很气愤,回国后便在教授会上正式提出:如此歧视华人,此人不 能用,后来这个德国人被辞退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3所大学南迁,组成了著名的西南联 大。父亲因肺结核吐血没能随迁。时任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北大校长 的周作人,请父亲出来执教,被父亲称病拒绝了。北平沦陷8年,父亲隐居了8年。

1948年,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抗议美国扶持蒋介石卖国政府,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 面粉,父亲也在倡议书上签了名。在平津战役解放军大军压境之时,当局给父亲送来 了飞机票,让他去美国,父亲拒绝了。

解放后,父亲在北大任教,与朱光潜、宗白华并称为北大三位著名美学教授。

我的母亲一生养育了4个儿女,虽然识字,但没有工作过,是一个温柔的贤妻良 母。

大姐邓仲先现已84岁,原来在北师大工作。二姐邓茂先解放后在对外贸易促进会搞 美术设计,“文革”期间死于煤气中毒。

哥哥排行老三,是父亲倾注了许多心血的邓家长子。嫂子许鹿希是许德珩的女儿, 现已70多岁,仍在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导师岗位上工作。

我是邓家老幺,从小受父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1949年放弃学业,满怀热情地参加 了革命工作。

少年时光

哥哥从小活泼健康,好动会玩。他冰滑得棒,棋下得好,而玩的最精的是杂技项目 “抖空竹”,他甚至可以把茶壶盖拿来抖。

父亲同时在3所大学兼课,家里经济条件该算中等偏上吧,但哥哥没有少爷脾气, 跟保姆和黄包车夫处得很好。一次他把家里的香烟拿出来给车夫老岳,求他陪自己下 棋。老岳说,我可以陪你玩一两盘,但你不能拿家里的东西,养成坏脾气可不行。劳 动人民的朴实品质在哥哥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哥哥5岁时,父亲为他请了私塾先生,教他背诵《诗经》、《论语》。父亲的同学 张奚若来家看后说:“五四”运动这么多年了,你还让孩子背老古董?父亲说,不是 叫他学古董,他快要上学了,想叫他先了解一点中国的传统文化。

6岁那年,哥哥被送进北京四存小学。这是一所极其尊孔的学校,古文训练很严 格。哥哥的学习成绩一般,他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偏爱数学等自然科 学。家里的大量存书给他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条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科全书《万有 文库》,一套几百本,哥哥最爱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家里就请来英文教师,哥哥 到小学毕业时,英文已经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

哥哥的中学是在北京崇德学校读的。他与杨振宁是同学。杨振宁的父亲杨吾之与我 父亲在美国是同学,在清华大学又是同事,杨振宁又比我哥高一级,所以处处护着 他。

学校里多有纨绔子弟,他们不好好学习,就叫我哥把作业给他们抄,否则就欺负 他。杨振宁外号“杨大头”,年级高,个子也高,就常常跳将出来,为外号“老憨” 的我哥撑腰。

哥哥与杨振宁都热爱数、理、化,成绩优异;而我哥的外语尤其好,这时已能看英 文《格林童话》了。

爱国情愫

“七七事变”时哥哥正上初二。日本人的侵略暴行在哥哥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当时日本宪兵队驻扎在府右街,中国人路过那里就得鞠躬,哥哥上学放学宁愿 绕很远的路,也不给日本人行礼。

一次,日本人召开大会,给每个学生发一面小太阳旗,哥哥悄悄把旗撕了扔掉,不 料被一个日伪警察看见,并告到了学校。因崇德学校是教会学校,对日本人不感兴 趣,校方就说学校没有这个人,搪塞过去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当局勒令崇德学校解散。校长对我父亲说,稼先的学业很 有前途,但思想激进,留在北平迟早会出事,最好把他送走。父亲便下了决心,让刚 从北京朝阳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大姐,带哥哥到重庆去念书。

后来哥哥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又和杨振宁成为同学。

1945年12月1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国民党军警、特务包围西南联 大等学校,对学生大打出手,并投掷手榴弹炸死学生4人,炸伤20余人。惨案发生 后,为了给受伤同学买药,哥哥不顾同学们的劝阻,趁夜晚跳墙出去,买回了药品。

在此之前,哥哥虽有爱国思想,但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较深,所以没有参加进步组 织。惨案使他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就毅然参加了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 “民主青年同盟”。也就在这时,哥哥的名字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当时大姐夫 郑华炽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与校长梅贻琦很熟,他们悄悄把哥哥的名字划掉了。

1946年哥哥由西南联大毕业,被北京大学聘为物理助教。他积极参加反蒋民主运 动,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我也参加了北大广场集会,亲眼看 见哥哥面对军警勇敢地跳上讲台演说,那种大无畏的气概,使我感到十分敬佩。

报效祖国

1948年,在哥哥考取公费留美前夕,他的一位进步同学和密友劝他不要去,留下来 迎接解放。哥哥认为,国民党的垮台是注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肯定最需要科学 技术,自己应该出去学好本领,回来报效祖国。

在杨振宁的介绍下,哥哥去了美国普渡大学。哥哥就靠1924年父亲在美国存的2000 多美元生活,吃饭都不够,得到学校实验室打工挣钱。直到第二年他得到了奖学金, 才解决了生活问题。

哥哥在普渡大学刻苦攻读,3年课程两年完成,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时年26 岁,被美国人称为BABYDOCTER———娃娃博士。

哥哥的英国导师对他说,我介绍你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几年后你将会站在物理界 的前沿。但是,担任旅美同学会总干事的哥哥一心想报效祖国,他不仅在1950年第一 批回国,而且说服了光学物理学家王大珩(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低温物理学 家洪朝生(后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一同回国。

哥哥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是 在这个时候,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当时哥哥只有32岁,却已开始在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研制中担当重任。他带领20多名优秀毕业生向前苏联专家学习。白天挑砖抬沙建基地,晚上挑灯研读 和翻译苏联专家的著作。苏联专家撤走后,哥哥被指定为研制原子弹的负责人,他提 出了突破原子武器的3个重大课题,组织技术力量攻关,用每秒钟仅能运算几十次的 手摇计算机,花大半年时间,算出了用数字模型描绘原子弹爆炸这一物理现象的数 据。

后来我从许多报道中了解到,无论研制原子弹还是氢弹,无论是理论设计、加工组 装还是爆炸实验,哥哥都亲临现场指挥。有了故障,他不顾危险,亲自排除。他隐姓 埋名,“失踪”多年,连我嫂子也不知道他对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所做的巨大贡献。 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在诗中赞他道:“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在前苏联撤走专家时,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恐怕20年也搞不成原子弹,可是哥哥和 他主持的核武器研究所,以非凡的杰出的工作,不仅在几年后就成功地爆炸了原子 弹,而且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只用了两年半时间,这在全世界是 最短的。

赤子亮节

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极左路线和后来的“文革”,给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灾 难,如果没有周总理的保护,很难想象“两弹一星”能够发射成功。1959年,我被批 评“右倾”。哥哥写来一封长信,信中说:治理这么大个国家,我们党没有经验,尽 管上层出一点错都会给我们个人带来很大影响,但我们一定还是要体谅党;我们党是 廉洁的,有希望,局面会改变,错误也会纠正。他还说,你到党校教文化课,给工农 干部增加点文化知识,还是有意义的。我们一家对名利看得很淡,只要能为社会做点 事就好。

我看完信后流下了眼泪。此后我一直以平常心做人做事,“文化大革命”中也没有 因为被错批就去出气闹事。

哥哥不仅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还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纯洁高尚的品格。这次获“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于敏,曾和哥哥一起工作。哥哥对他的才智非常赞赏,大力 推荐他参加核武器研究。工作中,只让于敏拿出研究报告,不让他去现场,以免被射 线伤害,很好地保护了他。

哥哥爱好很多,喜欢莫扎特的抒情而宁静的交响曲,喜欢打桥牌、下围棋,对京剧 十分熟悉。一次他带我去看杜近芳演的《谢瑶环》,票卖完了,他就在剧院门口打听 买高价票。我说,你后面还跟着警卫员,这样多失身份。哥哥却不以为然。看完戏后 也不坐公家小车回家,又去挤公共汽车。

哥哥比我大6岁,对我是竭尽兄长爱心。我上高二时,和哥哥一起住在北大红楼他 的宿舍里,我不喜欢外语,哥哥就既耐心又严厉地教我,背不出单词就用筷子打手 心。我现在能读英文报纸,与当年哥哥的管教很有关系。我在湖北襄樊成家后,家里 孩子多,哥哥经常周济我们。三女儿出生后,襄樊买不到奶粉,哥哥每月寄两磅奶粉 来,直到孩子断奶。他说,不要给组织增添麻烦,有困难你就找我。

1988年,哥哥以62岁年龄过早地去世了。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我们一直都不知 道,只是在他去世前一年,我到医院去看望他,才从一位护士的口中知道了他是搞原 子弹的。

美国的海墨只搞了原子弹,泰勒只搞了氢弹,而哥哥搞完原子弹又搞了氢弹,既搞 理论又亲临现场,身体受到极大伤害。他的《规范场论》已经写了一半,却再也没有 机会写了;他的《自由电子激光》一书也没有写完,后来于敏写了。哥哥留给后人 的,是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以及他为科 学、为民族献身的崇高精神。

作者刘蒂----载于《读者文摘》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4-09-10   
凤凰卫视:邓稼先夫人访谈


许鹿希:我在58年8月那一天,就是我们一点预感都没有。由钱三强先生把
邓稼先叫去了,那时候钱三强是叫做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兼原子能所的所长。
那时候他叫去他就给邓稼先说,他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
怎么样?这个国家要放个大炮仗你说这炮仗得多大,邓稼先马上就明白了这
是要放原子弹,对吧,调他去做原子弹,他当时回答就说,我能行吗?那个
钱先生就实际上他们已经决定了,这里调令呀,不是说征求你个人意见。后
来他服从调动。

[ 1958年八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员的邓稼先突然接到命令,要
其参加核试验,邓稼先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与许鹿希匆匆一别,在荒凉的大
漠上开始了中国的核试验,当时苏联、美国、法国相继宣布拥有核武器,而
中国想要在世界之林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强凌辱,建造字的核武器是当务之
急,而此时,独守家中的许鹿希除了思念就是每日惴惴不安的担心。]

许鹿希:那天晚上回家以后,他也一夜没睡,我也一夜没睡。

主持人:他怎么跟您说,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

许鹿希:他不能跟我说做什么,他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说问他调哪
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他不能说。我说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
跟你通信,他说这不行,反正弄的我当时很,我当时30岁,他当时34岁,我
当时我孩子很小对吧,因为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可是他态度很坚决,他说
我如果,就是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活的很有价值。他这么说以后,我当
时就感觉到他已经下决心了,后来他突然说一句,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他
说这话以后,后来我就哭了,我说你干吗去,做什么事情要这么样子,下这
个决心。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知道了,这个工作,
当然后来从此以后,就是一干就28年。

主持人:当时您完全没猜到是原子弹,那时候您一点都没猜到。

许鹿希:我为什么一点都没猜到,当时国家太苦了,当时我们连汽车也造不
了飞机也造不了,你知道抗美援朝,你看过《聂帅回忆录》吧,就是抗美援
朝的时候,所有的飞机是从苏联买的,对吧,喀秋莎大炮也是买的苏联的对
吧,什么武器都是人家的,咱们自己什么也造不了。那个时候再用什么小米
加步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
美国已经把原子弹运到的冲绳岛,如果板门店谈判再失败的话,咱们当时就
要吃,就要扔原子弹了,他不过就欺负咱们没有。那个是谁,英国的撒切尔
首相说一句话,但凡你中国有一颗原子弹,人家也不敢惹你。对,就是这样,
实力嘛。所以这样的话,这个转折是非常突然的。

主持人:一夜之间。

许鹿希:一夜之间,后来我看邓稼先这么坚决,他说他后来就说了几句,他
说家里事情他都管不了了,一切都托给我了,我回答他一句,我说我支持你。

主持人:许鹿希老人对我说,很多人都问过她,为什么能够忍受和丈夫分离
长达28年的时候。她说是因为她不仅见过洋人,还见过洋鬼子,不仅见过飞
机,还见过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自己的家园,不仅捱过饿,还被敌人
的炮火逼着躲进防空洞忍饥捱冻,她说因为有了经历,使她能够理解邓稼先,
理解他因为要造原子弹而和自己分离28年之久。

许鹿希:也不是说28年他完全一天都不回来,也有中间回来,就是他到这个
工作因为它保密性质太强了,而且他那个所谓的当时规则也是非常的严厉,
就是不许接触这个不许接触那个,然后甚至于我北京医科大学我的同事不能
到我家里去,免得出事。另外就是嘱咐我说,不要向北医的领导,就是每个
人不是要说明你家里丈夫干什么事,这些都不能说,领导要问的话,你就说
做保密工作,真正北医领导知道我丈夫是干什么事,是在追悼会的报纸上。

主持人:当时邓先生偶尔回来,您怎么跟他聊天呢,总要问一问最近的工作
又不能说,但是很多又不能说,那说什么呢?工作完全碰都不能碰。

许鹿希:一点都不能聊天,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回家带,不能带出
来。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
话,一个电话马上汽车就在地下等着,警卫员一上来就马上就走了。我们中
国的核试验一共做了45次,第一次的成功是1964年10月16号,15点就是下午
三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最后一次呢,第45次核试验呢是在1996年,
7月29日。

主持人:在签定协议之前的一天吧,等于是。

许鹿希:1996年7月29号做最后一次核试验,为什么挑这个日子呢,因为邓稼
先逝世是在1986年的7月29号,在邓稼先逝世的十周年这一天。在邓稼先逝世
十周年的这一天,做最后一次核试验,做完以后的话,马上第二天,就是在各
个报纸上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命,就从此以后我们中国暂停核试验。这
就表明我们中国已经达到了跟其他核大国完全一样的水平,我们已经有了原子
弹,有一个氢弹,有了中子弹,有了小型化,有了在实验室模拟这个高度。

主持人:这45次实验邓先生领导了多少次。

许鹿希:他生前,生前一共有32次,32次里头有15次是他亲自在现场指挥,其
他的不是每次都是他亲自指挥,可是因为他后来是做核武器研究院的院长,就
是他前面虽然做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可是院长是党委书记,他是主要的业
务负责任,就我们国家在一个原子弹氢弹做成以后要有一个专家签字,向国家
签等于向国家保证,这个弹做行了,你可以放了。这个签字是邓稼先去签,签
完这字邓稼先说非常紧张,就恨不得,好比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是万一
不行就不得了,可是每次都行了,每次都行了所以人家给邓稼先一个外号嘛,
说邓稼先是福将,这福将可真太难了。

主持人: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象。

许鹿希:没错,所以曾经有人问我,说是在第一次原子弹成功以后,那天晚上
北京城里头,买号外呀,就是因为当时虽然是下午三点钟,就爆炸成功的,当
时那个总指挥在罗布泊的总指挥室张爱萍将军,是吧,他给这边的中南海这边
打电话,就是周恩来总理跟聂荣臻元帅守着这边电话,他打电话过来说成功了,
可是周总理汇报给毛主席以后,毛泽东主席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先压一下,
等日本等外国的反映,因为这个灰尘,就是这个很快到边去,他们马上上飞机
去抓,一抓以后日本人先报道,说中国爆炸了原子弹,等他们报完以后,我们
的判断结果一切都出来,肯定是核爆炸,因为要不是核爆炸要报错就不得了是
吧,所以晚上十点种的时候,新闻广播才广播的,所以十点以后,就满街都是
号外,所以有很多人,我说你是不是拿的套红的号外,就又跳又蹦高兴的不得
了。

主持人:您知道吗?那个时候。

许鹿希: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他干什么事,那个像电视上,还有那时候电影上拍
的,就是好多人在满街上高兴的不得了跳啊蹦,问许鹿希你是不是也这么干,
也是跳的蹦的恨不得都高兴起来。我说不是,我说这话,可能要扫别人兴了,
我说我们提到这的心放下去了。

主持人:知道了邓稼先和许鹿希的故事以后,我问过身边很多人,如果有这样
一份工作需要你去做,但条件是你必须和爱人分开28年的时间,你会不会接受。
大家的反应是没办法想象,而当许鹿希老人回忆起让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28年
的生活时,他的语气当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她的平静和坦然让人感动。

许鹿希:我曾经吹牛嘛,我说邓稼先你甭干了,你回来以后,你啥事都甭干,
我许鹿希养活你全家,对吧,我能够做,我那时候是毕业以后就留在北医做教
员的,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什么,这样一趟走上来,另外
我还曾经做过北医的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啊,什么教研室主任呀,做这些
事情。你可以知道我完全靠我自己的力量靠我自己的工资,我养活你们全家都
没问题。所以我曾经非常希望他回来,他说回来干吗,我说你啥事甭干,我养
活你。

主持人:当时孩子们呢,孩子们会不会问,爸爸在哪,在干什么,您怎么回答
呢?

许鹿希:孩子非常懂事。

主持人:他们也知道爸爸在干一个非常机密的工作。

许鹿希:对,孩子非常懂事。我的孩子们也是采取了跟我们一样的态度,一切
靠自己。

主持人:我有一点不太懂,就是在这个整个的研究原子弹这个过程当中,日常
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可能受到核辐射的这个危险。

许鹿希:很多事情是你原先设计了以后,你不知道它会那么大,那时候你说不
受到辐射不可能。

主持人:所以邓先生在接受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不仅要下决心,我要离开家庭
很长时间,我的工作,我的成绩再大,功劳再大,别人不可能知道,我要一辈
子做无名英雄,同时我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许鹿希:他完全懂,最重要的一次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是我们中国曾经有
一次核试验,核弹头是很好的,只是那个什么降落伞没有打开。

主持人:是从空中掉下来了是吗。

许鹿希:对,曾经有过这么一次事情。就是文革非常乱,降落伞呢是(三机部)
做降落伞,它那个降落伞曾经有几次打不开,周恩来总理和几个老帅就说过,
说是这个降落伞是个大问题,一定要保证降落伞能打开,可是恰巧就有一次,
飞机扔出来这个氢弹呢,就从最高的高空,因为现在这高空到底高到什么程度,
这个数字是保密的,从最高的高空一直就掉下来了,就直接摔到地面,就给摔
碎了。这个你想,这么掉下来的,和那个用降落伞那么样的弄的爆心,这个就
距离很远对吧,后来当时就非常着急了,就是派一百多军队去找,没找着,没
找着,可是这次的弹呢,签字是邓稼先签的,邓稼先签字就表明说向国家保证
这个弹是成功的。他决定他自己亲自去找,陪他一块去是当时(二机部)的副
部长,就是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叫赵敬璞,赵部长。他们俩一块上吉普车去,
这时候那基地的那个领导就说,说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说你的命比我的
值钱。这基地这个领导,他叫陈彬,他说的话是非常感动的。他不让邓稼先去,
可是邓稼先当时不可能不去,因为当时不知道这个弹到底哪去了,也不知道这
个弹是什么情况,如果这个弹是核爆炸的话,那就干了,在广岛什么样,长崎
是什么样,你可以看到画面是吧,在中国国土上,不能自己在中国自己国土上
干这么一下,对不对,邓稼先就决定还是上了吉普车走,那个戈壁滩上是,戈
壁滩不是沙漠对吧,戈壁滩是大大的小石头,大石头小石头,大石头跟篮球那
么大,小石头就是,就是大小石头块,那个吉普车就在那个戈壁滩到处跑,一
下子邓稼先就看见了,因为是他们自己做的,他说就在那,那个时候是那个,
后来是赵经敬璞副部长告诉我,他说大概摔碎的那个范围呀,像半个足球场那
么大,就是整个弹都摔碎了,邓稼先一看它就在那,他就让司机停下,然后他
就喝斥,他当时也不太礼貌,他就喝斥这个赵敬璞副部长,他说你们都给我站
住,你们进去没用,就把他们都喝斥在那个边上,然后他自己进去了。

主持人:他知道很危险吗?

许鹿希:可他那时候他已经顾不上了,好像我觉得那时候,有人说那时候他是
傻子,我也说不出来他是什么人,是傻子还是,反正他一切都根本想不到自己
了,他完全懂钚239是怎么个毒性,铀235是怎么个毒性,是吧,完全懂,可到
那个时候他就进去以后他找到那个碎的弹片的时候,他就最糟糕就是他拿手捧
了一下,捧起来一看,马上他就放松了他是平安无事。85年那次检查,就是到
301医院去检查出来得了直肠癌是吧,医生说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他也没有想到,
他觉得这会儿才来,他都回答不出来,为什么这会儿才来,根本没有想到这些
事情,后来当然那时候张爱萍将军非常的关心,一直守在手术室外头,一直是
从头到尾的关心这个治疗的方案什么,可是等到手术结果出来以后,我当时已
经是医学院的医学教授了,这个科学上面这些事情很多都是很残酷的,科学上
面把你真实的情况给你摆下来的话非常残酷,当时我就知道没救了,顶多一年,
就是在1986年的6月,那个时候中央军委的领导就决定对邓稼先解密,解密的意
思就是在86年6月24号那一天,解放军报,还有人民日报都是大登,大版的文章
题目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马上就把邓稼先和原子弹氢弹所有的关系全部就登
出来了,这一天拿到这个报纸,也是怎么说呢,有的人就拿着报纸,摇着这报
纸说许老师,许老师,许教授,许教授您看看邓稼先上报了,一边跑一边挥着
过来,可是等到跑到我们面前的时候,看见我们家里人都在掉眼泪。这一天也
是,一些比较懂事的,比较年纪大一些的亲戚朋友,就从各地方打电话过来,
说邓稼先怎么了,说一个人20多年来都非常的隐姓埋名一点都不知道他干什么,
现在在报上突然一下,把他跟造原子弹和造氢弹的事情全部都宣布出来,他说
这人还在世不在世。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在1985年张爱平将军亲自敦促邓稼先去看病,结果查出是晚期直肠癌,张爱平
立即命令邓稼先住院接受治疗,从1985年七月三十一日到1986年七月二十九号,
是许鹿希与邓稼先相处的最后的日子,结婚三十三年,在一起生活只有六年,在
最后的一年里,许鹿希心里五味杂陈,思念的终结竟是永别,邓稼先离开他已经
有十六年了,但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许鹿希将丈夫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使用
日期,连邓稼先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过,看着老人摩挲着那些用具,不尽
让人涕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主持人:这16年有这些零碎小事可以去回忆的话,你会觉得邓先生还是还在。

许鹿希:可能,他这个有很多事情让人觉得他,这样也做对了,也如果说是他,
如果再有轮回,人生有轮回,他还会这么做。

主持人:你也还会再支持他。

许鹿希:虽然是非常苦,可这么做是很值得。

主持人:谢谢您许老师,谢谢您。

主持人:和许老聊天的时候,她总是习惯性的问我,这个人你是不是听说过,那
件事你是不是了解,在老人看来,她说到的很多人,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这代人所
熟悉所了解的,我总觉得许老还生活在1986年以前的时空当中,在她的世界里邓
稼先并没有离开。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964 年10月16 日,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原子弹在当日下午三时许成功试爆,
冲天的蘑菇云,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当时的号外有着醒目的标题: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思念着丈夫的许鹿希才在
家中缓缓地舒了口气,放下了悬了已久的心。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
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文革”,如
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核极限实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
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打受
欺的时间。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
禁核的。

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
“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有一天,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
“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
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
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
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
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许鹿希说:“说有位年轻的导演,要拍邓稼先,要一幢别墅,两队警卫。我说,
邓稼先不是那样的。”她说:“我此生就住在这里了。这才是邓稼先生前住的
房子。这两个沙发是杨振宁来看邓稼先的时候坐的。他们两人就这样一人一个,
坐在这儿谈话。”

当年为了欢迎杨振宁来,夫妇俩上街挑了一个床单,是单色的“十大建筑”。
邓稼先喜欢这一个,就决定买了。

桌子就是邓稼先回来工作的桌子。那封信就是在这写的。

那封信是一封让杨振宁喜极而泣的信。

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
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
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
告诉他。”

邓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
了上海赶到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
泪流满面。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
的主宾,突然地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我与杨博士亦曾有过对面谈话与一次来信的交往。以杨的应变能力,可达外交
家与政治家水平。他风度傲然,气势逼人,令人很难看到内里。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
这是他的祖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
受着。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
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
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
就心里明白的。

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
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
要照的。

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
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
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