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ZT:小留学生独白:我的勤奋激怒了美国寄宿家庭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ZT:小留学生独白:我的勤奋激怒了美国寄宿家庭

这是一个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的厦门女孩的独白,虽然讲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经历,但读起来却颇有点惊心动魄。选择低龄留学(课程)有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孩子应对人情世故的能力还并不成熟,在面对复杂事件或性格复杂的人时,很容易像文中女孩一样受伤害却无处申诉。文中描述的寄宿家庭虽然只是个例,但这一个例中还是体现出很多中美文化及不同个性发生冲突时的真实反应。如果送孩子出国,如果选择的还是走读学校,那么父母要在前期教会孩子多少?这篇文章也给留学热带去不一样的思考。

在美国那十个月的心酸,从来没有跟人完整的讲过,别人问起美国怎么样,也是草草回答还好的。最近有关留学的分享越来越多,讲了很多和同龄人融入的问题,那就添加一段一个和同龄人融入没有问题,却在其他方面处处难过的人都故事好了。

关于留学年龄,孩子越小就越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还是应该问问孩子愿意不愿意。印象深刻一个朋友的孩子,坐在一旁笑说,自己有手有脚又有嘴,怎么会有问题。

看他坚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吵着闹着不愿留在厦门,八月份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半个地球来到美国。踏上O’hare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一展宏图和梦想。那份心潮澎湃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体会的。

但没有想到的是,十六转十七这一年,过得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自己瞬间就老了十岁。

一、错觉

参加的是高中交换生项目,寄宿在芝加哥旁边一个小镇上一户美国local家里,主人叫作Regina,单亲妈妈,在当地的小学交文学和音乐,体型很典型的五十岁美国女人。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Anna,十二岁,在伊利诺依夏天充足的大太阳的照射下皮肤黝黑,又有十几岁小女孩典型的干瘦。

踏进家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对Regina相当的敬佩,觉得一个单身女人可以做到领养一个小孩,并志愿接受一个中国交换生一年是一件崇高的事。尤其结合她的职业看来,觉得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美国人的描述是没有错的——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

开学前的两周后相处得非常愉快,她们对我相当的客气,也相当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时常去湖里游泳,全家一起玩Scrabble,一起办party邀请附近的邻居来,我弹琴,Anna唱歌。中介打来电话询问,我们都给了对方最佳的评价。爸妈听到了也很开心,为了我在美国住在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而高兴。

开学一周后,才发现别人说美国高中生轻松云云的话,是部分骗人的。六门课中选了四门的AP课程(统计、物理、化学、世界历史),外加一门试探性的旁听课,天文。为了多一点学分,早上加了零小时课程,就是在正常上课前比别人早到一个多小时多上一门课,为此校车每天六点整停在家门口。加上要准备SAT和ACT,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跑完社团回到家五点多,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书桌前一项接一项地做。

AP作业写完写Mathlete(相当于奥数的东西)或者J.E.T.S(相当于各科奥赛的结合)或者Scholastic Bowl(相当于英语(课程)版三星智力快车)的练习题,写完开始看AP世界历史纠结的几十页阅读,看完开始背SAT单词做模考,模考完开始练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后为了竞选社长,还可能要赶一两个社团的企划什么。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两点。拉开被子一合眼就睡着,早晨五点起床洗个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赶校车。

忙是忙,却也觉得充实,毕竟有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稚嫩奋斗感,却忽视了一件越来越明显的事,Regina和Anna似乎越来越不高兴。

于是有一天,辅导员打电话来同我说,你的寄宿家庭认为,你太专注于学习,分给她们的时间太少,她们觉得伤心。我想了一会,觉得是有道理的,于是答应会处理。之后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说,没有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说过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听到她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我愣了半秒,觉得这个词过分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中介张口闭口也是“你们来自中国的独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华人,她说她以往接触过的中国交流生也很多都是这样,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做家务,也不融入进美国。

我感到委屈,据理力争,但是毕竟生活在别人家里,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之后的生活就更加辛苦,每天除了之前要坚持的那些学业负担,还要做家务,辅导Anna学业,和家人聊天。在美国做家务其实并不是很累的事,把碗冲下装洗碗机里,衣服分下颜色放洗衣机再放烘干机,滚一滚完把碗拿出来摞一摞,衣服拿出来折一折就好了。

二、家务

是的,我天真的以为这个就是根本问题所在,我努力改了就会好的。之后在一个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电话中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吗,Regina给了C,这是最差的评价。我惊讶地问中介是不是弄错了,也告诉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务,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说,Regina说,一、你生活不规律,每天很迟睡;二、你并没有真的跟达到交流的目的,她们希望你能多跟她们介绍中国。

我很为自己很委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辩解:“天呐,我今年高三,必须为自己上大学和高考(课程)想,作业那么多,我有什么办法,周围的同学想要进TOP 1% 也都是这么的辛苦的。而且我整天尝试地教Anna中文,她却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鄙视,天天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无耻地做假,又觉得中文无聊,中国的故事没有意思,我有什么办法?”

中介冷冷地回说,这里是美国,言论自由,跟你在中国的时候不一样。Regina就说了,你整天就想要进最好的大学,什么MIT什么年段第几。

我恳求中介不要forward给我爸妈这份report,他们知道了一样会七想八想地担心。但是中介说她没有办法,公司规定。于是两天后我妈在中国时间凌晨五点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辩解不清,便跟她说只是误会,我会找Regina谈的。

幼稚的我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不要让爸妈担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去找Regina 谈心,我们谈了很久,我也以为彼此是真的敞开心扉。我也告诉了她因为自己很要强所以总想要最好的,也可能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她说,她并不想给我C的评价,只是她觉得伤心,因为她感到我到美国只是为了美国的好大学,她们不过是工具。

于是我就理解的Regina的心态,更认真地想要去颠覆她心目中的中国独生子女印象。我几乎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每一周我都要跪在地上用抹布一楼一百多平方米的木地板用洗洁精抹一遍,湿布抹一遍,用拖把干一遍。剩下的房间的地毯和楼下的地毯吸两遍(最讨厌的是吸楼梯,小角落很麻烦),房子的三个洗手间彻底的清理,包括马桶和浴缸。

家具要擦一遍,Regina家很田园风,家具很繁琐。一旦有Party,一大堆的碗筷洗碗机没法装下,就要手洗,客人看到我一个人在刷啊刷就跟Anna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虐待我,让她来帮我,她过来冲了一个盘子跑回房间不再出来。冬天要扫雪(经常摔倒),伊利诺伊下雪下得早。

经历了一切最后却发现其实她们一家并不感激这些,对于Anna,我越容忍她,她越欺负人,而Regina,我却一直都猜不透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她依然对中介说我不好。

最糟糕的一次是整理Regina家车库,发现她们家之所以井井有条是因为杂物都往车库堆了,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搬出来,扫地冲地灰尘是无以言表的厚,再归类那些大大小小的东西,没用的扔了,不要的摆到外面garage sale,有用的擦干净放整齐。从周六的早晨六点一直到下午四点,终于我把原本停不下车的garage整理得可以停下Regina那辆大众了。

开心地跑进去,Regina在睡觉,Anna刚自己微波了点东西吃,见我进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她收拾下碗筷,她总是问得很礼貌,所以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她就跑去玩电脑了,我气结,但想想也就两块碗,但看到盘子里有一整块的chicken breast没有吃,就问Anna怎么不要了。她说不喜欢吃chicken要倒掉,我一时愤青了跟她说你知道还有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的吗?她说,right, like I care. 于是她说你要你就pack起来好了,就跑走了。好吧,想想就忍了,收拾完东西,Regina起床,我跟她说garage都收拾好了。她很开心地谢了我。我也很开心。于是下楼休息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Anna跑了下来,我在睡觉,她立刻开了灯,我被叫醒,起来茫然地看着Anna, 她冲过来掀开我的被子,说,Mom wants you. 于是我上楼,Regina在车库里翻箱倒柜找东西,我更加茫然了,问Regina “what’s going on?”她瞪红了眼睛问我,你卖掉了一个长长的,银质的,有两个灯泡的灯了吗?我回想了下说,对啊,你说家具都可以卖的呀。

Regina立刻就掉眼泪了,说那是我妈留给我的呀。Anna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小声加了一句,she’s dead. 我就郁闷了,委屈地说你没有交代我呀,你跟我说家具都可以卖的。Regina做要晕倒状,我就被吓到了,马上跟她说我去找回来。

飞奔走穿上衣服,一路狂奔了3 miles ,打了很多个电话问同学路怎么走,找到了印象中买了这个家具的邻居那里,敲门,没有人,等了半小小时,回来了,我说明了事情,道歉再道歉,花了三倍的价格把灯赎了回来,回家的路上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跑了。扛着小破灯,委屈得要死,心想,这么重要的灯你放在车库里蒙灰尘做什么!走了不知道有多久,到了天黑才到家。很累也很难过,所以什么都没有说,把灯摆在了客厅,就去洗澡了,差点边洗澡边睡着。

意料之中地第二天中介又来电话了,劈头盖脸地骂我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事后也不懂得赔礼道歉。很累也没有争辩,只是不停地说着I am so sorry. 中介叽里呱啦了一个小时,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我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小时,直到Anna叫我上去洗碗。

我以为这就是最无厘头的委屈了,却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事等在后头。

三、请假

之后我继续着每天不到四小时的睡眠时间的生活,挣扎在学业、寄宿家庭的关系之间。唯一的安慰是AP世界历史终于挤进了A的行列(这个小富人区的公立学校文科真的很难),还有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竞选上了这个社长那个队长的东西,却也更忙了,每周三总在不同的town参加奇奇怪怪的regional比赛到晚上十点。

Regina和Anna虽然态度冷淡了下来,却也没有发生什么争执。Anna开始了她每周二和每周四晚上的合唱训练,在downtown Chicago,于是这两天就只有我一个人。其实也没有差,一周七天六天的晚饭都是我准备的,所以只是少弄一点也不会饿死自己。只是每到周二周四冰箱里都没有什么东西。有一次发现了一块肉,我就开始自己烤了。回来后Regina说,这是一家人用的你怎么就自己煮了呢?我郁闷了一下,一块体重九十五磅不到的我刚好吃饱的肉竟然是全家人用的。我以为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其实事情远没有结束。

自己有类似于关节炎的东西,因为膝间液有问题。于是气候一变就会痛,伊利诺伊的冬天又特别的多雪而且冷,所以时常发作。有一天不幸在早晨很早发作了,痛得没能赶上校车。灰溜溜地去敲Regina的门,麻烦她帮我call in school请假,我只能赶上正常课时的第一节课了。她盯了我好一会儿,说,“你自己去打吧。你要我说什么呢?你没有赶上校车所以上不了学?这么丢脸的话我怎么好意思说。”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除了无奈一定还有很大程度的惊奇状。我病了,想要请掉第一节课,而且是节非正式课,这个叫做丢脸?而且Regina竟然让我自己打电话给学校?作为老师,她非常清楚自己call in for absent是违纪行为。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跟中国的爸妈说,你们帮我请假吧,忽略掉了Regina的那部分,只说学校需要permanent legal Guidant的证实。一个小时后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啦。

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半月后又发作了一次,这次我直接忽略了Regina(后来想想这是自己做过的无数幼稚的事中的一件),让爸妈直接帮我请了假。

请假事件埋下的伏笔真的很可笑。

四、意外

Anna 在这期间越来越了解了一件事,就是我为了少惹麻烦愿意去做很多自己不愿意的事。于是Anna就开始了她奇怪的欺负人的方式,虽然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了她如此不喜欢我的原因。

莫名其妙我总会发现叠好的衣服,我的衣服总是掉到地上。毛巾经常呈摊开状搭在马桶边缘(还好这个家里没有男人)。还有Anna时常在诡异的时刻探头来看我做些什么。终于我找到了Anna,说,你坦白吧,这里就我们三个,Regina会幼稚到把我的毛巾往地上和马桶?她竟然没有辩解,说,这是我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再次气结,心想,fine, 难道我还跟十二岁打架不成?就let it go了。

后来我去向Regina反映,貌似Regina并没有怎么样Anna, 但是Anna很生气很生气地冲下楼,大喊了一句,Get out of my house Cici!! 竟然大声到了连体栋的邻居听到了,第二天很关切又带着八卦地来打探发生的什么事情。Anna喊的那一句话其实我没有怎么生气,说真的是伤心多的多。无论如何一起住了几个月了,教了你这么多的数学题了,也跟说了那么久的话,你用的每一件东西、踩到每一寸地板、吃的每一只碗、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擦的我洗的,而我依然还是让你这么讨厌。

伤心了一小会,又被学业给淹没了,三个月考了一次SAT,两次SAT2,两次ACT,也就没有时间来伤心了。

12月31日下午,Anna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玩,拿个小木板从小雪山上两个人一起滑下来的小孩玩的东西。我受宠若惊地立刻答应了。玩了十分钟,Anna让我一个人上,我一往直前地走了上去,下去前都会有推,但是Anna推得非常用力,我啊地叫了一声就往前冲,结果一下就脱离了小板滚了下去,实在很快啊就哗啦啦地侧滚到了侧面的栏杆,腿一勾,我的人却是要向前飞的,咯吱一声我感到脚踝一热,突然脚就像穿了我爸的衣服一样袖子往下掉了一截,然后方向不对地下垂了。

停下来后我恍惚了几秒爬起来,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一阵巨痛。Anna遥远地看着我,过了几秒她走近都没走近就往家里跑,Regina摇曳着她行动比较困难的身体走了出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围着我问我怎么样了,显然大家都被吓到了。

Regina蛮着急地立刻带我去医院。医生是个印度人,戴着海绵宝宝图案的领带,却耽搁了很久,因为之前没有生病,医保程序不熟,医生让Regina先记自己的医保,她不愿意,执意要等中介的电话,我痛得要死要活,医生看不下去,说你先跟我来吧。

于是就敲敲打打摸摸摁摁说了很多奇奇怪怪长长的词,我也没有听懂我的脚到底怎么了。他开始掰啊掰,我大喊痛,之后我躺了下来,任由他折腾我短小的腿,看到一遍又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绷带啊,瓶瓶罐罐啊,不敢去看。

医生指手画脚地说,大概要过一个月才能好,我就长吁一口气地躺到病床上了。等了半天没有等到Regina啦,老护士(美国的儿科护士为什么都很年长)传话来说,保险好了,你妈妈说,她要回家准备晚上的New Year party, 迟些时候来看你。海绵宝宝医生在一旁抬起头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说了句,take care,也走了出去。

病房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护士带来的冰淇淋。我坐着,吃着冰淇淋,盯着时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着写什么,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冰淇凌化了,被护士拿去冻了,再要过来,再化了不知道有多少次,吃到了我整个肚子冰凉冰凉。终于十二点。Regina还是没有来,我也知道她们是不会来的了。

对啊,她们凭什么要记得1月1是我的生日。我在期待什么,我笑了笑。

十七岁生日,我吃着冰淇凌,满脸泪痕地自己一个人,坐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就这样过了。

五、折磨

那之后我对Regina和Anna彻底的死心了。我不再在乎他们怎么看我。唯一开心的是拄着拐杖我就没法跪下来擦地板了。更讽刺的是,Regina看着我进门拐杖抵在木地板上总是很心痛。

我们的关系降到了某种冰点,她们出去吃饭不会告诉我,她们出去玩也不吭一声就走了,她们去朋友家过夜电话也没有打。Regina向中介说她非常的无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中介以每三天一次的效率跟我打电话,而我也免疫到了开着免提哼哼哈哈一边做作业的地步。

大学的面试接踵而来。手撑拐杖我跑了无数趟downtown Chicago. 每次都是从家跛着走上半个小时到车站,做火车一个小时到downtown,为了省钱不做Chicago贵死人的taxi而做公交,跑到约会点。大部分面试官都很体谅,会改成电话或者在火车站附近。

最后一次面试是MHC面试,朋友载我到了火车站,鱼贯到了市中心下车一瘸一拐到了面试的地方。MHC 面试官很可爱,彼此也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聊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小时。看了一眼时间快赶不上车了,就匆匆忙忙依依不舍地告别我飞奔向了火车站。

坐了一个小时的火车想着怎么还没有到哇,越看风景越不对就询问售票员orland park还有多远哇。售票的黑叔叔瞪大眼睛说,missy, you are in Indiana now. 我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自己匆忙之间上错了方向的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另一个州。

下了车,寒风交加的一月,为了面试我臭美地没有穿几件衣服。这里是算F都零下的温度,一转身却看到温暖的候车室还开着温暖的灯门却锁得紧紧的。再看时刻表,最后一班回Chicago的火车十分钟前刚走。犹豫地拿起电话打给Regina,Anna接到电话。我跟Anna说了一通后,Anna就开始和她妈喊话,电话那头的我清楚地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A: Cici wants to talk to you.

R: what does she want?

A: she is in Indiana.

R: what?? What is she doing in Indiana?

A: She took the wrong train.

R: (silence for 5 secs) then what she want me to do.

A: (speaking to me) how can we help?

Me: I don’t k..

R: (yelling) tell her tha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right now.

A: (to me)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没有伤心,我挂断电话。绝望了三秒立刻意识到自己再绝望就真的会被冻死在这里,撑着拐杖一蹦一跳来回踱步取暖想着要怎么办。再跛着回去看时刻表,离这里最近的另一个车站半小时后还有一班回去的火车。立刻打电话叫了Taxi,等到我觉得自己差不多都被冻成冰棍的时候Taxi终于来了。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我几乎是要甩开拐杖地跳到了月台,整个月台空空荡荡,像极了已经没有火车了的样子。我什么神都拜了一遍地恳求火车还没有走,五十秒后,不知道是我拜的哪个神真的灵验了,呼啦呼啦来了一辆火车,我看着Chicago south 几个红光字,几乎跳了起来(忘了自己少了一条腿结果差点摔倒)。

一路坐回Chicaogo再转火车回 Orland Park,已经晚上十二点了。这个平原地带是一篇暗摸摸没有什么灯的。我下了车驻拐杖慢慢地走出了车站,越走光线越昏暗,四周都是芦苇,地上是雪,天寒地冻。

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机械。就是当你的全身没有任何的知觉。连思维都被冻住。只剩下惯性不停地重复着走路的动作。甚至连恐惧都不会了。

黑暗中摸索了半个多小时,到了这个被称做家的建筑物前。门被锁了。我摁着门铃。一下,两下,三下,直到第九下。Anna开了门,裹着浴衣,隔着最外层的玻璃门盯了我不知道有多久。我张开嘴想说open the door, 却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她像是在确认一层薄雪的门外那个紫色的人是不是我一样,就那样盯着我,不开门。

隔了许久,门打开,一股暖流。我走下楼,打开热水。温暖的水在身上已经没有温度。就像这栋房子。温暖的模样,充足的暖气,对于我来说却也已经没有了温度。

六、了结

之后没有意外地我就发烧了。为了申请,睡眠不足更加严重,加上为了社区小时,我去冰淇淋店打工。病就更加的严重。(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傻,竟然觉得身体是用不完的本钱)。

感冒断断续续了持续了几周的时候,我又发烧了。我问Regina可不可以帮我请假,请了一天后再过一周我又开始烧时她就不愿意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就继续去上课。在课堂上睡着,老师过来发现我烫得厉害让我去医务室。医务室要把我遣送回家,Regina却说她要上班不能来接。我想起有次她忘了带中午饭吃的nuggets立刻就从学校跑回家去拿了就觉得好笑。

那周六要考最后一次SAT。周前却一直在发烧。想着Regina“怕丢脸”是不会帮我请假了,就让爸妈帮着请假了。请了三天的假直到周六。Anna说,Regina生日想办个surprise party。我说好,有什么我能做的。她就开始列这个要买那个要煮,这个要邀请,邀请函要怎么怎么样,家里要布置成这样那样。

于是我一一答应了。却突然想起来周六要SAT。Anna不悦,说随便,但是你要去不要跟Regina说,说了她就又要开始和中介打电话抱怨,我就支不走她了。我说,那好吧,我想,反正她又不关心我去哪。

周六,出门前Regina问我,你去哪。我说,同学家。她说,哦好。我去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回来,发现Anna什么都没有做竟然在玩电脑。我就开始布置这个布置那个,煮这煮那,打扫家里一直到六点客人都来齐,满屋子人黑黑的,Regina出现,灯亮,surprise!看到Regina高兴的表情。

Regina去拥抱Anna,问她说”you did this all by yourself?” Anna点了点头。Regina开心地亲着Anna,大家都开心地盯着他们。我笑了笑,累得坐下了,心想,自己并没有白吃白住你们家,再怎么样我都仁至义尽了。却没有想到那是自己在他们家过的最后一个周末了。

轰轰烈烈地下一个周末,Regina接到college board的信,有关我上周六的考试。她当即大怒,说我怎么可以对她撒谎,而且是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在她的surprise party上!我沉默,盯着Anna,Anna却扭转了头。我开始解释,到了一半的时候她挥了挥手,不愿再听,去给中介打电话了。我下了楼。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上没有动静,他们出去吃饭了。打开冰箱,竟然什么都没有。外面天黑,我沉默地什么也不想做。中介打来电话,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很多很多。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第二天早晨,醒来,Anna冲下了楼。说,请你穿好衣服,Regina要跟你说话。过了十分钟,Regina下来。问我,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沉默,想了想,说了那句我说了无数遍的话,I am really sorry.

Regina 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请在十一点之前打包好所有的东西离开我家。我不知道翻译成离开好还是什么词好,原话是,get out of my house.

打包呀打包,已经十几小时没有饭吃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累也不伤心,甚至暗暗地兴庆,终于要离开了。拖出两个旅行箱,塞满了东西,等着辅导员来接我。坐在箱子间,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回想,自己来到这半年,也就在生日那天哭过一次。觉得自己真坚强。

七、醒悟

要走了,当着辅导员的面,Regina示意我做过去跟她说话。于是就揭开了我所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受了这么多委屈的原因。

Regina说:Cici你是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我知道你什么都要强,为了好的大学你什么都不顾。你爸妈把你送到我家来不是为了交流的吧,是为了上美国的好大学!我真的感到很受伤。

本以为接收你,可以让你看到美国不一样的,好的地方(原话是the greatness of American),可是你来到这里以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你说那个中国也有,这个中国也有,如果中国这么好,你还来这里做什么!(我从来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她问市中心的街道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和中国的about the same.难道中国的车只有一个轮子不成?)

Regina说到这里我惊讶地意识到。Regina不喜欢我的原因不在于我做错了什么,而是我做对了什么。

她自愿接受我,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美国人特有的心理。她想着她从第三世界拯救了一个小孩,把她带到美国,给你看美国的好,她满足了救世主心态。

而可悲的是,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表现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的小孩屁颠屁颠的惊讶感,却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没有比美国小孩差。她的救世心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受到了打击。

自己锋芒毕露地告诉她自己又拿了几个A,又成了什么Leader, 是top 1 percent, SAT 2270,大家都么的喜欢自己,自己进了什么校队。以为会让她高兴,却一点一点地疏远了对方。既然得不到她想要的,接收我也没有意义,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将我赶走了。

Regina让Anna过来,要Anna说两句。Anna却什么都不说地走了,两分钟后跑来,说cici you really hurt me. 哗啦啦地哭了。Regina也哭地哭地点头,两母女抱在了一起。

看得我一片茫茫然啊。后来想到,客人来到时候总会夸Cici这个漂亮那个乖巧聪明而不提Anna,Regina甚至有一次都反驳说Anna is cute too. 又想起Anna最喜欢的邻居圣诞贺卡里亲切地称呼我为Chinese doll 而没有给Anna写什么。我才意识到,自己抢去了Anna许多的关注度。

Regina哭哭啼啼地说,而你竟然不愿意道歉。辅导员这个时候转过头来,瞪我,你没有道歉?!我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辅导员是个白人,她继续说,你们中国的小孩,真的是可悲啊。整天只会想着自己。这么好的一家人,对你这么多好,你真是自私啊。你们这群亚洲独生子女是怎么了。只会读书,只想着从别人那里拿好处。

再一次,我选择沉默,盯着地板。我知道Regina还和她说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后来我才知道的,Regina撒谎说我几个月都没有朋友打电话来(因为他们都打到我手机来了),还有比如我孤僻(孤僻到了学校的学生联名挽留我的地步?),还有比如我偷懒不爱做事(真不知道我走了她们要过多久才会发现衣服烂在了烘干机里而不是被送到了她们枕头旁边),还有我不尊重她不爱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对于我爱你我真的很无语。我明明不爱你。)

要走了,我最后看了一眼我住的这层地下室。我一直都没有对我妈说过我住在地下室。看了一眼这个我蜗居了半年的地方,留着我血泪史的地方。没有半点不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幼稚,让自己受到了这么多伤害,也让父母操心了那么多。

我妈打电话来说,澍儿你回来吧。

听到她那句话我才哗啦啦地越哭越大声。挂着泪痕从伊利诺伊北到了伊利诺伊南。

八、新起点

可是我还是坚持留在美国。在伊利诺伊南我寄住在了辅导员家,等着她帮我安排下一个家庭,好让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去。

却听说Regina去我的学校闹事了。走访了我所有的老师,诉说了我们的故事,至于她说了什么,我就不愿去猜也不知道了。后来她发现了我的那些没有经审她的请假记录,以此为由跟学校说我造假要学校开除我。学校没有理她,她就以自己的老师职位来施压,制造舆论。

我想她是真的要把我赶出那个社区了。她也成功了。或许怕我去讲她的坏话吧。原来学校的同学觉得很可惜,不愿我走。可是我想自己是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也少一分尴尬。辅导员一家渐渐喜欢我,我就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在她们家住了下来。

转学手续的两周我在家里静静地坐了两周,想了很多事。一时间我竟然有这样的错觉,Regina,Anna和我,其实我们都是受害者。

我曾经以为,十六岁离家,到世界的另一端,自己一个人,是一件证明了我成熟的事。却没有想到,它偏偏就证明了我的天真无知和不成熟。自己直来直去的行为,也给自己造成了自己无法估计的伤害。

在那之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收起自己的棱角。 Regina说我的离开毁了她的名声。辅导员听到后摇了摇头说,你看,这是什么人啊,明明她把你赶走的。

我笑了笑。自己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没有错,说的话,辩解的事,别人就会听,我也问心无愧。但发现,其实不是的。

这个讨厌的社会,如果去和偏见做激烈地抗争,最后会完败。就像曾经,自己急红了脸去和中介争论,自己多么的委屈,多么的没有错,却没有人相信一样。他们是真的不相信吗?才不是。而是他们要站在他们有利的一边。

至于谁是好人坏人,退一步,不去争论,时间久了自然明眼人会看清。剩下那些看不清的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操心他们理解不理解你了。

十七岁的我,依然带着天真,总结了这些话。

后记

回到开头忧心忡忡的妈妈们的问题。要出国吗,要什么时候出去。我不知道。也回答不了。我只能摆给你一个我看到的,我经历的,可能不算真实的美国社会,然后大家自己去打算:

不聪明又没抱负的孩子,去美国烧钱,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真正的痛苦的。或许会有社交上的苦难,会生活得混混噩噩,但其实没有抱负没有梦想的孩子生活在哪都一样是混混噩噩。

聪明却没有抱负的孩子,会像上一代留学美国的那群人一样。拿到绿卡,在美国有个中等的收入,却活在社会阶层的偏底层,生活的圈子极小,幸福指数并不高。

聪明又有抱负的孩子,会活得痛苦,却在痛苦中想明白美国。这样的孩子,去一段时间是会磨砺的,磨砺完就改尽早回国来吧,多作贡献。

当然,无论如何都有特例的。

像我这样不怎么聪明也不怎么有抱负,却在十七岁蛮打蛮撞地经历了一番所谓的困难(这个困难只能是和同龄人相比的了)的小孩,在十八岁用自己依然可笑的眼光看着世界,写下这些,用来骗骗比自己小的小孩。

最后,对在外漂泊的学子们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总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隐瞒实情,自己去承担。只有父母这样经历过年岁的人,和这样爱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给你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针对文章的留言答复

1.我的经历当然只是个例,如同文章开头所说,没有普遍性。

2. 自己过分强调了和homestay学习上的冲突,以至于大家看起来我是个十足的nerd。

辩解一,自己刻苦是因为出国烧钱要烧得值得。

辩解二,自己在和同龄人融入上没有特别的问题,比如我参加了two varsity teams, 成为two presidents of the clubs, leaders of three high school Christian organs, and prom court

辩解三,蛮多人提到自己太能忍,不善沟通。一是因为换家庭意味换学校,在那样紧张的环境下没有经历和时间去做。二是因为不愿父母担心。文中也提到自己和regina经常沟通,只是自己以为明白的事,其实人家不愿说破却还有另一层意思。这也是自己的幼稚吧,希望后来者能引以为戒。

3. 有很多曾经的想法/做法确实幼稚,没有掩饰地写出来了,就是想大家知道,一个真实的年幼出国的劣势。况且成熟度用纵向的年龄来比较没有意义的。

4. 也如同开头所说,不博同情,不博欣赏,也不博谩骂。只是自己看到的一个相当片面的美国,给予后来者一些帮助而已。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4/3894939.html
[ 此帖被weiwei在12-25-2014 00:02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wenwendywen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7楼  发表于: 2014-12-28   
我也觉得这作者说话夸张,不太属实
感恩,平安,喜乐,惜福。。。
水做的鱼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6楼  发表于: 2014-12-27   
说说我知道的费用和“中介”吧。

对交换生来说除去来回路费,一学年的费用10万RMB。吃住在寄宿家庭,学校费用是全免的,跟美国孩子一样,自己要买的书籍除外。费用是给中间机构的,就是这个“中介”。

在江苏,这个中介机构是省教委下属的一个官方组织,一边挂着中国的学校,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选拔考试,他们面试测试挑选可以参加交换的学生。一边挂着国外的同类机构(不仅仅在美国,交换地包括欧洲和东南亚),筛选自愿报名的家庭,考察当地的接受学校情况。这边机构派人在机场集中孩子,那边机构派人接送到家庭,并定期访问。

我猜测文中说的辅导员就是在美机构的人员了,他们要负责孩子和家庭间的协调,有问题是和中国机构的人员联系,而不是学生家长。学生家长是有签字放弃这一年的监护权的。

对方家庭完全是志愿者,不收学生一分钱,还有免费提供食宿和生活用品。我们是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太过分,让孩子自觉承担家务和在超市买点水果什么的。我们这个家庭特别nice,母亲是杂志编辑,中间有过短暂失业,现转做了小学老师,父亲是房屋中介这类工作,也并不是高收入人家,但夫妻双方每天都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还带她到周边城市观光听音乐会海边度假等等。我们孩子也是在他们的鼓励下开始准备考美国大学,他们不仅帮助找复习资料,帮助复习,考试也是送陪的。孩子和他们一家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其实我对文章中女孩的年级有点疑惑,理论上讲国内这样的交换生都是高中二年级出去,16岁上下。在美国高中选课是根据能力来的,可以是12年级,也可以是其他,包括AP课程。但她说自己是高三,赶着申请大学,还有那么些面试,我就不明白了。交换生必须回国后再申请大学的,不然国内的学籍拿不到,国外的也没有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newport93 离线
级别: 资深会员
显示用户信息 
25楼  发表于: 2014-12-26   
引用
引用第17楼卡拉于12-26-2014 11:05发表的  :
这个小留相当自我,我们来看下一段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

她在美国生活过,难道不知道马路有限速?你想开多快就可以看多快?超过限速,是要罚款的。他马上就武断地认为,人家想多赚她的钱。这个小留完全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她和寄宿家庭搞不好关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亮点,高潮,总方向:)))

谁是她叔啊,太搞笑了有木有,瞎编乱造。。。
随遇而安, 知足常乐。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4楼  发表于: 2014-12-26   
Re:Re:Re: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22楼weiwei于12-26-2014 11:46发表的 Re:Re: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


你是对的,行善也要看人,不过,我认为以这个熟人的经验,应该不会莽撞。

对于领取救济的人,是生存和尊严的问题,对于这家人是女儿的心愿和大人尊严的问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


你咋能得出这么个结论来呢“对于领取救济的人,是生存和尊严的问题,对于这家人是女儿的心愿和大人尊严的问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不管是尊严和什么比,领救济的人是自己决定要参与到这种福利系统里去,而这家人尽管希望女儿进入心仪的学校,可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心愿而主动提出希望受到别人的资助,人家没有这样的要求,是你的朋友offer他们,但是没有被领情。是你觉得这个心愿和尊严相比一样重要,而人家不领情就说明人家不这样看问题,人家觉得尊严更重要一些,对吧?

我其实没有啥看法,我只是说不管这家人领情与否,接受与否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就算是因为嫉妒,也不能说明他们是错的,不需要嫉妒的人就给予理解,并且离开嫉妒的人,事情就完结了。我今天跟多少年的好朋友聊天,发现你只要能站在对方的鞋子里感受一下,哪怕对方很无理,只要理解对方的心情和角度,其实很多事情可以消解,也不会觉得受到伤害,所谓宽容吧。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23楼  发表于: 2014-12-26   
引用
引用第21楼卡拉于12-26-2014 11:42发表的 :
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下,她最终被赶走的原因,是撒谎,尽管是无关紧要的谎。但她可能不了解美国文化中的底线,你只要让人觉得你撒了一次谎,那么人们对你的信任就没有了。在法庭上,律师只要能证明你一次撒过谎,那么你的证言将毫无可信度。


这种事情在正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解释清楚取得对方的谅解,家里毕竟不是法庭,但在双方相互不喜欢的情况下,导火线变得很短,一点火星就会大爆炸,她被赶出家门也不奇怪。

其实应该庆幸,她终于离开了那个她不喜欢的地方。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22楼  发表于: 2014-12-26   
Re:Re: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16楼小白兔于12-26-2014 11:04发表的 Re: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


我都看不出你说的家庭接不接受一笔资助和社会上靠救济生活的人有啥可比性。对领取救济的人,都领了救济了,就已经表示生存比尊严更重要了。可是人家这个家庭不是这样的家庭啊,人家只是不能负担子女的高价学费而已,那在offer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些,哪怕是好心的。

我觉得不好用自己的判断去解读别人的反应的,尤其你是不在场的第三方。你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如果是美国富翁给予资助,他们会感恩戴德。
.......


你是对的,行善也要看人,不过,我认为以这个熟人的经验,应该不会莽撞。

对于领取救济的人,是生存和尊严的问题,对于这家人是女儿的心愿和大人尊严的问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你认为这个家长提出资助的这种话伤害了这家人的尊严使他们厌恶,我认为这个家长提出资助的这种话使这家人从救世主的位置上跌落而产生妒忌从而恼羞成怒。

我的推理如下:
资助是家长提出的,如果伤害了这家人的尊严,那么厌恶的应该是这个家长,而不是孩子。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没有任何事发生,这个孩子遭到了报复,他们对她态度变得冷淡,拒绝她的任何帮助需求,她不得不放弃很多活动因为没有车,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好像不仅仅是厌恶这个家长,而是恼羞成怒了。所以我认为是妒忌。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你是对的,因为你我都是不在场的第三方,我们没有任何证据。

还有我不知道这家的费用是怎么算的,以后有机会问问他们,纯属好奇。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1楼  发表于: 2014-12-26   
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下,她最终被赶走的原因,是撒谎,尽管是无关紧要的谎。但她可能不了解美国文化中的底线,你只要让人觉得你撒了一次谎,那么人们对你的信任就没有了。在法庭上,律师只要能证明你一次撒过谎,那么你的证言将毫无可信度。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20楼  发表于: 2014-12-26   
和外人同处一个屋檐下真的不容易,需要极大的忍耐力,我家从有孩子就有阿姨,我深知其中的不容易,这种不容易是对双方的。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19楼  发表于: 2014-12-26   
引用
引用第17楼卡拉于12-26-2014 11:05发表的  :
这个小留相当自我,我们来看下一段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

她在美国生活过,难道不知道马路有限速?你想开多快就可以看多快?超过限速,是要罚款的。他马上就武断地认为,人家想多赚她的钱。这个小留完全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她和寄宿家庭搞不好关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的理解是她幽默了一下来表示自己当时焦急的心情。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8楼  发表于: 2014-12-26   
她对这个出租司机充满想象,所以她对寄宿家庭也是有很多没有根据的想象。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7楼  发表于: 2014-12-26   
这个小留相当自我,我们来看下一段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

她在美国生活过,难道不知道马路有限速?你想开多快就可以看多快?超过限速,是要罚款的。他马上就武断地认为,人家想多赚她的钱。这个小留完全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她和寄宿家庭搞不好关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6楼  发表于: 2014-12-26   
Re: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13楼weiwei于12-26-2014 10:42发表的 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



美国的文化是这样吗? 对着穷人发商品券,明目张胆地告诉别人,这个人是领救济的,什么时候考虑过对方的感觉?

.......


我都看不出你说的家庭接不接受一笔资助和社会上靠救济生活的人有啥可比性。对领取救济的人,都领了救济了,就已经表示生存比尊严更重要了。可是人家这个家庭不是这样的家庭啊,人家只是不能负担子女的高价学费而已,那在offer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些,哪怕是好心的。

我觉得不好用自己的判断去解读别人的反应的,尤其你是不在场的第三方。你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如果是美国富翁给予资助,他们会感恩戴德。

我回帖只是想说我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拒绝甚至厌恶别人的资助,哪怕资助方是好意。都能站在对方的鞋子里试一试,关系就没那么难处理了。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4-12-26   
谢谢卡拉的说明。

她还提到了中介,那么这个寄宿家庭和学校有关系吗? 还是只付钱给中介? 我也不太明白。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14-12-26   
我又看了一下,一开始两周她们的关系是融洽的。这是一开始双方的新鲜感,这很正常。其实,我在芝加哥生活过半年,对那的情况相对了解。那里的物价很高,房租很贵。从作者的自述中好像觉得是免费的(“但是毕竟生活在别人家里,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我觉得人家愿意做寄宿家庭,必然是有期待的。我认为这个期待就是陪伴她家收养的那个中国女孩。而这个小留根本没做到。后来的事情是由于关系僵了,怎么看 都这么不顺眼。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14-12-26   
Re: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10楼小白兔于12-26-2014 10:27发表的 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


你怎么认为并不重要,当事人怎么认为才重要。在有些文化里,有些人眼里,这种资助就是一种羞辱,接受这样的帮助是没有尊严的行为,不在于资助人来自哪里。很多体贴的人在帮助人的时候会给对方一种感觉,对方是用劳动挣来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保留尊严。



美国的文化是这样吗? 对着穷人发商品券,明目张胆地告诉别人,这个人是领救济的,什么时候考虑过对方的感觉?

如果提出资助他女儿的是美国首富,我相信这家一定感恩戴德。
卡拉 离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14-12-26   
首先,我还不清楚这个寄宿家庭是收费还是不收费的。我的那个朋友是不收费的。如果收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种商业关系,另当别论。这个小留(如果是真的)她对寄宿家庭的看法完完全全是负面的,这就让我不得不怀疑这是个极片面的看法。哪怕稍微提点感恩的话,我都愿意相信这个故事。而且作者的口吻极端自负。所以我不相信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一家之言。

引用
引用第9楼weiwei于12-26-2014 10:23发表的  :
回卡拉和水做的鱼

我相信寄宿家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真正善良和有爱心,真切希望通过他们给中国人展示美国人的好,就像水做的鱼的女儿遇到的和卡拉的朋友,但不排除也有的家庭仅仅是为了钱。至于谁是大部分谁是个例我没有相关资料,无法说明。

我选择相信这个孩子的经历是因为她的描述完全符合她这个寄宿家庭中每个人物的个性,应该很难编造,一个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单身母亲在充满妒忌时的表现,彬彬有礼却冷酷无情,刀刀切中要害却看不见血。这不是中国后妈的所做所为,中国后妈的虐待是赤裸裸的,拳打脚踢的,不会那么文质彬彬。
.......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avid Thoreau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14-12-26   
回 5楼(小白兔) 的帖子
我也想问,孩子在没有提前通知寄宿家庭的情况下,自己到了Indiana,不管是有意还是搭错车,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寄宿家庭要付责任吗?

我想这位妈妈自己是老师,她应该很清楚她的责任范围是什么。
小白兔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14-12-26   
Re: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7楼weiwei于12-26-2014 09:42发表的 回 4楼(小白兔) 的帖子 :
兔子,我这个熟人在一些外企任高管很多年,应该有和老外打交道的经验,而且他平时的处事为人一点都不张扬,很低调也很有修养。他当时对我们的叙述我的感觉是和寄宿家庭谈到女儿未来的计划打算去哪个学校等等,而寄宿家庭也谈到这是一所好学校,他们的女儿也想去可是他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他就谈到二个女孩是好朋友,可以一起去,经济上他可以资助。

需要说明的是我当时不在现场,按卡拉的说法,没有第三者证实,他本人的叙述我也只能复述个大概,可能信息不完整。。

另外,我不认为资助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是赤裸裸地羞辱,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每个国家都有穷人和富人,世界上有很多父母无法负担自己孩子的学费,这没什么不正常。我个人认为如果有什么是他们觉得羞辱的,那是因为一个第三世界的穷人竟然要资助他们作为救世主的女儿。


你怎么认为并不重要,当事人怎么认为才重要。在有些文化里,有些人眼里,这种资助就是一种羞辱,接受这样的帮助是没有尊严的行为,不在于资助人来自哪里。很多体贴的人在帮助人的时候会给对方一种感觉,对方是用劳动挣来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保留尊严。
weiwei 离线
级别: 师长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14-12-26   
回卡拉和水做的鱼

我相信寄宿家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真正善良和有爱心,真切希望通过他们给中国人展示美国人的好,就像水做的鱼的女儿遇到的和卡拉的朋友,但不排除也有的家庭仅仅是为了钱。至于谁是大部分谁是个例我没有相关资料,无法说明。

我选择相信这个孩子的经历是因为她的描述完全符合她这个寄宿家庭中每个人物的个性,应该很难编造,一个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单身母亲在充满妒忌时的表现,彬彬有礼却冷酷无情,刀刀切中要害却看不见血。这不是中国后妈的所做所为,中国后妈的虐待是赤裸裸的,拳打脚踢的,不会那么文质彬彬。

这个孩子说 "辅导员一家渐渐喜欢我,我就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在她们家住了下来"。我的那个熟人的孩子在一年后搬出了寄宿家庭住进了学生宿舍,她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大家给了她很高的评价。这难道仅仅是中国独生子女的缺陷可以说明的?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3 * 6 = ? 正确答案:1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