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 X4A)%i
oe4Fy}Y_;
1. 有了無限的時間 ~XQN4Tv-
LYavth`@h
昨天,亞倫帶著他的兒子喬伊來拜訪我。喬伊長得真快!他已經七歲了,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跟法語,甚至夾雜著一些他從街上學來的俚語。 ;9 XM
s)
(?YTQ8QR
在法國養育小孩的方式和我們家鄉越南是非常不一樣的。這裡,父母相信「自由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必要的」。在我和亞倫談話的兩個小時裡,亞倫必須時時注意著喬伊。喬伊一下子嬉鬧、一下子喋喋不休,不時打斷我們,叫我們沒辦法好好的談話。我給了他幾本圖畫書,但他幾乎看都不看就把書丟到一邊,然後繼續打岔。他要大人不時地關注他。 *wyaBV?*K
/[t]m,p$yq
之後,喬伊穿上外套,跑出去和一個鄰居的小孩玩。我問亞倫:「你覺得家庭生活輕鬆嗎?」亞倫沒直接回答。他說,從兩個禮拜前鄂娜出生後,他就沒法好好睡上一覺。夜間,蘇因為自己太疲倦了,總會叫醒他,要他去確定鄂娜是不是還在呼吸。「我起床去看小嬰兒,然後再回去睡覺。這種情況,有時候一個晚上會有兩、三次。」
}r*t
V)
=JNoC01D
「家庭生活會比當個單身漢來得輕鬆嗎?」我問。亞倫也沒直接回答;但是我明白了。我又問了另一個問題:「很多人說有個家庭比較不寂寞,而且會比較有安全感,真的是這樣嗎?」亞倫點點頭,輕聲地咕噥了些什麼;我了解他的意思。 OZLU
>LU
) <^9`
然後亞倫說:「我發現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的方法。以前,我都把時間分割成好幾個部分,一部分陪喬伊,一部分陪蘇,一部分給鄂娜,另一部分拿來做家務。剩下的時間是我自己的CD我可以讀書、寫點東西、做些研究,或者去散散步。 @y)-!MHN(8
Suk
RJvi
「但是現在,我試著別再去分割時間了。 kUn55 l
_i6G)u&N
「我把跟喬伊和蘇在一起的時間也當作我自己的時間。幫喬伊看他的家庭作業時,我想辦法把他的時間看作是我自己的時間;我和他一起做作業,感受他的存在,並且想辦法讓自己對我們在那段時間中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我和蘇在一起的時候也是這樣。 #th^\
pV
xC!, v 0&
「結果,不可思議的是,現在我有了無限的時間給自己!」 |ay W _5}
e/F=5_Io
亞倫微笑著說完這些話。我很驚訝。我知道這些不是亞倫從書上學來的;他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發現的。 +vBq,'k`
e [3sWv
2. 洗碗就是洗碗 +`_%U7p(
hU+sg~E
三十年前,我還是慈孝寺(Tu Hieu Pagada)的沙彌,那時,洗碗可不是件愜意的工作。在結夏安居1時,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有時甚至有逾百位的比丘,而所有煮飯、洗碗的工作,全靠我們兩個沙彌。那兒沒有肥皂;只有草灰、稻殼、椰子殼,就這樣。清洗堆積如山的碗盤可真是苦差;特別是冬天時,水凍得像冰一樣,你必須在洗碗前先熱好一大壺水。 :%)l*[
Z]":xl\7
如今,廚房都有洗潔精、專用的菜瓜布、甚至一開即來的熱水,洗碗變得輕鬆多了。現在人們比較可以享受洗碗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很輕易地洗好碗盤,然後坐下來喝杯茶。我可以接受用洗衣機洗衣服CD雖然我自己還是用手洗,但是用機器洗碗就有點過頭了! S
ep}{`u
m_Z%[@L
洗碗時,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說,洗碗時,應該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照。 HDA!;&NRS
3(}HD*{E[@
乍看之下,可能有點傻CD幹嘛要這麼強調這樣簡單的事呢?但這正是關鍵所在。 ~0t]`<y=
&FIPEe#n
「我正站在這裡洗這些碗盤」這件事實,是個不可思議的真實。當下的我,正是完完整整的我自已,隨著我的呼吸、覺知到我的存在、覺察到我的思想和動作。我不會像個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一樣,毫無覺知地被拋來拋去。 ezCsbV;. [
lJu2}XRiU
3. 你手中的杯子 W9{6?,]
&D>e>]E|P
在美國,我有個叫做吉姆‧佛斯特(Jim Forest)的密友,八年前我第一次碰見他時,他在天主教和平聯會(Catholic Peace Fellowship)工作。 ^ ,U9N
|AuN5|obI
去年冬天,吉姆來拜訪我。我通常會用完晚餐先洗碗,再坐下來和大家喝杯茶。有一天晚上,吉姆說讓他來洗,我說:「好呀,但是如果你要洗碗,你就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回答道:「少來了,你以為我不知道怎麼洗碗嗎?」 70a7}C\/o
"M6:)h9jV
我回答:「洗碗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為了把碗洗乾淨而洗碗,第二種是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很高興地說:「我選第二種CD為了洗碗而洗碗。」從那時起,吉姆知道怎麼洗碗了。我把這個「責任」交給他整整一個星期。 ?7/n s>}
Yep(,J~'
如果在洗碗盤時,我們只想著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盤洗完,就好像它們很令人憎厭似的,那麼我們就不是「為了洗碗而洗碗」。進一步來說就是,洗碗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活在當下;我們站在水槽前,完全不能體會生命的奇蹟。 !YsLx[+
Zz,E4+'Rm
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我們很可能也不懂得喝茶:在喝茶的時候,我們又只會想著別的事,而幾乎沒有覺知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這樣,我們就是被未來給吸走了CD不能夠實實在在地活著,甚至連一分鐘都不能。 b 9F=}.4
\qi=Us|=
4. 吃橘子 D*DCMMp=0
>j_
,3{eJ
我記得數年前,吉姆和我第一次一起到美國旅行時,我們坐在樹下分一顆橘子吃。他開始談論我們將來要做些什麼。只要我們談到一個吸引人或令人振奮的計畫,吉姆就深深陷在其中,以致於完全忘了他當下正在做的事。他往嘴裡扔一瓣橘子,在還沒開始咀嚼前,就又準備往嘴裡扔進另外一瓣。他幾乎沒有意識到他正在吃橘子。我還得告訴他:「你應該先把已經含在嘴裡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這才驚覺到自己正在做什麼。 ;0P2nc:U~
*ukugg.
這就好像他根本沒在吃橘子。如果說他吃下了什麼,那麼他是在「吃」他未來的計畫。 4=>/x90y
]f-< s,@
一顆橘子有很多瓣。如果你懂得好好吃一瓣,你大概就懂得吃顆完整的橘子。但是如果你連一瓣橘子都不會吃,那麼你根本就不會吃橘子。吉姆明瞭了。他慢慢垂下頭,專注地吃那片已經在他嘴裡的橘子。他仔仔細細地咀嚼它之後,才伸手拿另一瓣。 %{5mkO&,2
+KrV!Taf
之後,吉姆因為反戰活動而入獄,我很擔心他能不能忍受監獄那四面牆的囚禁,我寫了封短信給他︰「記得我們一起分享的橘子嗎?你在那裡的生活就像那顆橘子。吃了它,與它合而為一。不用擔心明天會怎麼樣。」 @q],pD
Mfuw y
5. 日常的叮嚀 dBX%/
Bj;Fy9[yb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踏入寺院時,法師給我一本寶華山的讀體律師2寫的小書《毗尼日用切要》,叫我背起來。這本書很薄,不到四十頁,但涵括了所有讀體律師做任何事務時用來喚醒自心覺知的正念思惟。 9eH(FB
I/_`/mQ
早上醒來時,他第一個念頭就是: $^y6>@~
g
O,X
睡眠始寤, [9~Bau
\zR{D}aS
當願眾生, +JB. EW/
6#K1LY5 }
一切智覺, QO
cB ]G
ke2'?,
f
周顧十方。 'kL>
F&|
ePa1 @dI
洗手時,他也這樣提醒自己維持正念︰ `\(F
ax
"<t/*$42
以水盥掌, j#9p0[
[>oq~[e)?
當願眾生, /H^=`[Mr
|Ah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