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浪“散步的丁丁猫前世”博客 m3F.-KPO
5
|r3i \
cw/g1,p
"o<:[c9/
2011年4月10日曾刊登于《南方都市报》的版本不全 BtBy.bR
F!|Z_6\tv:
k#JFDw\
>f'nl
第一部分谈网络:互联网给中国改革打开一个缝隙 AjAmV
hq
V F6OC4 K
问:你是研究政治学的,在一个国家的政治转型中,利益群体的博弈和意见表达应该是非常重要的,2010年有一个很受关注的现象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发力,你怎么看? .Ky<9h.K
VXn]*Mo
刘瑜:我觉得微博象是我们的一个信息绿洲,是好事。中国的转型与以往转型国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有了网络的力量。也许历史、文化的包袱使得中国的转型比较艰难,但互联网的出现,给社会变革打开一个缝隙。 @s/;y VVq
H^K(1
有人说,权力和资本也在利用网络,引导舆论。确实是这样,但相比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而言,网络的自由程度是最大的。如果说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权力和资本可以利用90%,民间社会只能利用10%,而在互联网的利用上,这个比例可能是60%对40%,虽然民间社会的声音也许还是小,但是已经比传统媒体要大得多。这肯定是一种进步。 ?lR)Hi
89`AF1
从推动一些重大事件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常有事情都是先从互联网上爆发出来,然后传统的媒体再跟上,传统媒体已经非常被动。如果说以前一些传统媒体可以不思进取,现在因为网络的压力,已经不得不去进步了。 +z>*m`}F
1^}()H62}
问:有学者说,大家都在称赞互联网精神是“围观改变中国”,但作为传统媒体人,应该为此感到惭愧。 |ng[s6uf
6\\B{%3R2
刘瑜:很多时候传统媒体也是没办法,网民可以打游击战,传统媒体只能打阵地战。 EK@yzJ%
x@v,qF$K
问:媒体有时候也会感到无力,社会上同样的问题会重复发生,一些状况总是得不到改变。 lr +Kwve
H#m)`=nZSZ
刘瑜:我觉得是否无力取决于你怎么比,取决于你的预期有多高,如果你总是希望一夜之间很多事情都能够快速地改变,你可能会失望;如果你觉得点滴进步也是进步,无力感会少一点。 gSZNsiH
qq[2h~6P]
问:有些改革会面对很难突破的壁垒,改不动怎么办? Q7"KgqpQ3
E0ud<'3
<
刘瑜:如果看其它国家转型的历史,会发现制度都是有缝隙的,比如互联网就是今天我们的一个缝隙。拆迁条例能够修改,很大程度上跟媒体的呐喊是有关系的。还有当年的孙志刚事件,也是这样。 .3{S6#
.oaW#f}0P
就算没有直接的政治行动,闷声发财挣钱、积累民间财富、读书思考、搞慈善公益、提高教育水平、发展媒体,这些事情,其实都会有深远的政治后果,一时一地也许不能显现,但是时间长了就能看出来。无论看中国还是国外的民意调查数据,你都会发现,人的政治观念是随着社会财富增长、教育水平、社会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上中国不是例外。 9{70l539
70lb6A
体制内的改革者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任何一个和平的变革,肯定都是体制内的温和派和体制外的温和派共同努力的结果。 A.
U<
*ErTDy(
第二部分谈拆迁条例:集权有决策效率,没有执行效率 #T#&qo#
@r+ErFI
问:拆迁条例修改是2010年最受关注的法治事件,你怎么看这个历时一年多、两次公开征求民意的过程? ~<Gs<c}z
1
YMaUyL
1
刘瑜:拆迁引发了那么多的冲突和悲剧,最主要是缺乏协商的机制,在土地用途规划和拍卖上,没有一个涉及老百姓利益时的公平讨论机制,往往是决策者关起门把决定做出来,然后压给当地老百姓,当然会引起冲突。 KbMgatI/
6M"J3\
x
问:有官员认为中国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就必须要有效率。 Tl8S|Rg
gBYL.^H^l
刘瑜:集权是有效率,但它是决策时有效率,不一定是执行时有效率。决策时关起门,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执行的时候,抗议、上访、自焚都出来了,这个叫有效率吗?当然,你也可以强拆,“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但这是一种无视正义的效率。强奸还有效率呢,但那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效率吗? u\^<V)
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