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三姐夸奖!其实,我过去一路栽跟头,只是栽完之后,光空想出了一些道理,却没有积累生活的经验,结果现在继续一路栽下去......
5 *w
a #a :W 是的,我个人也认为,博士是应该能真正做好冷板凳,踏踏实实做学问,并且作出一些科研成果的人。其实,在二十年前或更早以前,中国的博士或中国的留学博士,的确大部分人是如此的,所以他们成果颇丰,推进了改革开放,并且个人也十分受人尊敬。
i]sz*\P~ \:`'!X1*U 但,当他们的日子好过了以后,很多人就想争先效仿,于是读研读博的热潮就这么掀起来了。其中有些人在客观上并不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潜质,读博目的并不清晰;也有些人“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对于读博和科研工作的冷板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然,还有些人借助权钱交易混水摸鱼。一时间,鱼龙混杂就这么形成了。形成以后,大家也难以在一大摞的博士文凭中挑出真正有科研能力的那几个,于是大家开始泛泛质疑:读博到底有什么意义?
^##tk Yr7%C 这个现象,我们谁也不能避免。看见什么行当好做,看见什么东西挣钱,大家就都一窝蜂地朝上挤,直到这个领域日子不好过、钱也不好赚为止。不仅仅读书如此,干什么不是如此呢?所以,越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就越是要多问几遍自己:我到底是为什么而读博?并且,一旦选定了这条路,就认认真真地走下去,直到作出一些成果。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身后理解、支持的人。否则,躲在校园里,不工作、不挣钱,胡乱混个几年,再花钱发表一篇文章,到头来工作依然找不好,这怎么对得起在身后支持我们的人呢?
qhNY< u>e4;f`F 而这种支持,的确是一种令人感激地付出。客观地讲,在校园的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几年一晃就过去,可能都觉得读个博也是件很好的事情,可能都觉得爱这个人就可以坚定地支持下去。可是,一旦当他/她真的开始了读博,一旦当她/他真的开始了工作,就会发现这份支持没那么容易。工作的那位在几年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工作几年平步青云的同学,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应届博士前来应聘被拒之门外,一次又一次听到那些大老板挥金如土却能一下掏出三本博士文凭,一次又一次听到那些年轻人抱怨读书无用,人们的信念会动摇,人们的理想会坍塌,人们会质问自己:真的应该支持他/她读博吗?而另一位,在校园里面的那位,却对这些浑然不觉,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觉得一切还都如大家一起念大学时一般简单。于是,两个人之间的思想拉开了距离,心也拉开了距离,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矛盾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不幸却不可避免的情况。
<|,0%bq)|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