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本文版权归作者乐淘淘所有,如欲转载,实属荣幸,但须经本人书面同意。】
(一)
阿敏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天,从学校下了课刚回到家,手里的包包才挂好,婆婆就从厨房出来,站在她身边,悄悄地说:" 元元今天不开心呢!"
她忙问:" 发生什么事了? ",一边把头探向儿子元元的房间,看到小人儿正在书桌上做功课,一颗心稍微放下了些。
" 好像是同学被欺负了! " 婆婆小声说,
" 他欺负同学? 还是同学欺负他了? " 阿敏问道,
" 都不是!"
阿敏走进儿子房间,搬了把椅子,坐在了他的跟前。儿子抬眼望着妈妈,不象往日那般高兴地扑上来,神情分明写着不快乐!
" 什么事?儿子! " 阿敏柔声地问,
" 今天老师骂人了,很凶的! " 元元说道,
" 骂你了?"
" 不是骂我!是骂顾小华 ",
" 为什么? "
" 他今天不舒服,生病了,不小心吐在了教室的地上,老师就骂他是白痴,还叫他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擦地,
他一边擦地,一边又吐了,老师更加凶的骂他,骂他是个大笨蛋!" 元元开始梗噎,眼里含起泪水。
阿敏揽过儿子,心里开始一阵阵绞痛!
儿子的话,仿佛揭开了自己那块在心底深处隐藏了近三十多年的伤疤,她从来也没把它轻易示于别人,包括丈夫!
(二)
70年代初,阿敏进入了上海虹口的一所小学。同学眼里的她,长的很矮很胖,还很丑很蠢,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功课仅及格上下。因为姓朱,就被同学们起绰号为" 猪八戒 ",意思是又蠢又丑,跟父母给她起名“丽敏”的期许和寓意,唱了180度的反调。
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是得不到父母多少关爱的。加上那时也不讲究读书,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功课做不做没人管,成绩好不好不要紧,反正也没有留级的制度。虽然她每天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讲话,下课不打闹,但却是班级里唯一 一个没戴上红领巾的女生。
穿着尽管不是破烂,却也一定是姐姐甚至是哥哥穿下来的旧衣服。她下面的小弟,好像比她穿的吃的还好一些。
母亲忙于外面的工作,根本没时间,也不知道如何爱护她打扮她,记忆中,姐姐和她,从来就没有过其他女孩子的扎个小辫啊,绑个蝴蝶结啥的,整天剪着个短发,又粗又硬又短的头发就像个男孩一般!
父亲又是极其重男轻女的人,家务活,儿子们是不干的,全部落在了她和姐姐的身上。姐姐用纸点火生炉子,她就要往里加木材,再加煤球,眼睛熏得泪直流,两手弄的全是灰;姐姐洗菜烧菜,她就要淘米煮饭;姐姐洗衣服被单,她就要洗碗擦桌子,到了冬天,两只小手起了冻疮,又红又痒,像两个鼓起的馒头。
在班级里,是没有人愿意跟她一起玩的,除了一个叫珍子的女孩!
大概在小学的三,四年级时,阿敏也就像她儿子元元现在的这般年龄吧,
有一天,最后一节课快结束时,班主任告诉了大家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在她的积极争取下,校长终于同意,“我们班级这次可以去上海市少年宫参观啦!”,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那时候的市少年宫,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多么神圣而又神密的地方啊,那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
坐落在市中心静安区延安西路上的那幢被人称为“大理石房子”,
除了在少年宫附近的小学挑选出一些小俊男,小美女,随时接待那些高贵的人物,比如外国的元首、总理、部长、元帅、将军、政党领袖以及他们的夫人等,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友好人士,
还有从各个区少年宫里选拔出来的,有特长的优秀小朋友,组成市少儿文艺演出队,如舞蹈队,合唱队,演奏队等,出访美、英、德、法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访问,他们被誉为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民间小天使”。
阿敏所在的小学,处在上海市的边缘地区,不像在市中心的其它小学那样,离市少年宫近水楼台,所以不太容易被选中去参观或接待外宾,一般都是好几年才能轮到一次机会。
班主任在宣布着每个小组的名单,但到最后,阿敏也没有听到自己的大名 "朱丽敏" 这三个字,
小女生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自卑。她强忍着泪水,低着头,默默地整理着桌板下的书包!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纷纷,
女同学们叽叽咋咋,说着自己将准备穿哪件漂亮衣服;男孩子们牛皮哄哄,说着自己将会带什么望远镜之类。
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时候的珍子,悄悄走到阿敏身边,拉起她的手,一起走到班主任跟前,轻声说道:"老师,你让阿敏去吧,我不去了! "
班主任很吃惊地望着她们俩,珍子继续说:"老师,我知道去参观是有人数限制的,我让给阿敏!"
老师总算明白珍子的意思了,但她却拉过珍子,到一旁悄悄说:
"你的好意我知道了,可是你就算不去,阿敏还是不能去啊,因为这是上面说的,也不是老师我不让她去!"
这番话放到现在,大多数的小孩子是听得懂的,
就像奥运会上,幕后唱国歌的那个小女孩,据说是因为形象欠佳给隐身了,
上台的是一位漂亮非凡的女孩子,只要装模作样地对对口型就行了,还美名其曰为了给国际上留下美好印象!
“是因为阿敏长得不好看吗?”珍子问,
“嗯 。。。也不全是这个原因,她。。。她不是还没有红领巾吗?”老师回答,
“那我可以把红领巾借给她。”珍子说,
“红领巾怎么可以随便借给别人?那是我们红旗的一角,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的鲜血染成的,你可要好好珍惜它,才无愧于无产阶级接班人的称号。”
但那时的小孩子们很单纯,老师说啥就是啥,珍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不再提要求了,转身走过去,拉着一旁的阿敏,一起回家。
阿敏是感激珍子的,也只有珍子,会听出名单里没有她好朋友阿敏,其他的同学,哪里就注意到全班独独少了她呢。
"别管我,你一定要去的,多难得的一个机会。谢谢你,珍子!" 阿敏说。
到了参观的那一天,阿敏正一个人在家里独自伤心,却意外地听到了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是她的好朋友珍子来了,她再也忍不住,抱住珍子哭出了声。
“不哭,我们不哭,我们要高高兴兴的,我们是好朋友!”珍子替她擦掉了泪,又替自己擦掉了泪。“走,去我家,外婆让我叫上你,今天她包荠菜肉馄饨给我们吃。”
原来,珍子回到家后,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外婆。珍子的外婆虽然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她记忆力超好,并且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
“我平日里,讲给你听的那些故事,都还没忘记吧?”外婆问,
珍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和哥哥两人,都是由外婆一手带大的,从小到大,听了多少外婆讲的故事啊,外婆年轻时看过不少江浙沪一带的地方剧,那些越剧沪剧锡剧黄梅戏里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市井黎民,达官贵人的故事,被她讲得是多么娓娓动听,那些诸如因果报应,行善积徳,善恶有报,爱憎分明,扬善除恶。。。等经常被外婆挂在嘴边的词,也往往会被她拿来做剧情总结,作为故事的结束语。
外婆说;“你自己拿主意,到底是去参观那个向往已久的少年宫,还是放弃这个机会留下来陪陪伴你的好朋友。”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外婆!”珍子说。
珍子心里纵有无限向往,但她还是选择了万般不舍的好朋友。
刚才,她偷偷站在街口,默默地看着来接同学们的大巴士,一只只小鸟般欢快的脑袋,纷纷贴在车窗户上,老师站在车下拿着点名簿,一会儿看表,一会儿又张望一下校门口,好像在等她?不多一会儿,就见老师也上了车,车子终于开远了。
珍子静静离去,转身直奔阿敏的家。
[ 此帖被乐淘淘在01-13-2019 08:41重新编辑 ]